?

大眾文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與公民意識的塑造研究

2019-02-10 10:54景曉悅
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 2019年12期
關鍵詞:大眾文化背景公民

景曉悅

[摘? ? ? ? ? ?要]? 大眾文化一直都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貼近大眾群體的文化內容。隨著我國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大眾文化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但同時大眾文化的繁榮也給我國思政教育和公民意識的塑造帶來一定影響。對此,必須充分尊重群眾自發性的文化,在此基礎上尋找到更加有效地開展思政教育的途徑,從而更好地塑造新時期我國公民的意識。對大眾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進行了介紹,并分析了大眾文化給思政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最終對大眾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與公民意識塑造的途徑進行了探討。

[關? ? 鍵? ?詞]? 大眾文化;思政教育;公民意識

[中圖分類號]? G641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150-02

一、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已經得到全面改善,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則逐漸高漲。文化作為精神領域的重要內容,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與人民的普遍關注。在文化領域中,大眾文化相較其他文化而言,更加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是一種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存、享受與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的人文文化形態,其不僅代表社會大眾的精神本質,更彰顯著一個時代社會中最廣泛的人文目標與主體意識。大眾文化在人文精神領域具有重要的思想意識引導與教育作用,這就需要我們充分發揮大眾文化的這一特點來加強對公民的思政教育和意識塑造,從而使大眾文化成為一種凝聚大眾共識、構建社會精神文明體系的重要助力。在當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下,大眾文化作為人民群眾自己的文化將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如何對公民展開思政教育和意識塑造就成為我們必須研究的課題。

二、大眾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概述

大眾文化背景下,人民的文化受到更多關注,且擁有極大的發展自由與空間。而思政教育作為對公民精神層面進行教育的活動,同樣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一方面,思政教育工作通過對公民精神意識的引導使其能夠得到思想層次上的升華,從而在精神上得到享受并使自身精神追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這與大眾文化的目的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此,大眾文化在滿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完全可以對公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伴隨大眾文化的發展共同進步。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思想意識形態的單向滲透與影響,而是具有一定的人性化內容,尤其在當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下,思政教育更需要關注公民的精神感受。而大眾文化所謂人民自己的文化,其本身就是源于社會大眾,所以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補充思政教育人性化不足的問題。隨著大眾文化的不斷發展,思政教育的人性化程度也將逐漸提升。

雖然大眾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還擁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但這也是建立在我們能夠將兩者有效結合的基礎上。所以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大眾文化與思政教育兩者間的一些矛盾、沖突和差異。首先,由于大眾文化是一種社會上最廣泛的精神文化內容,這就決定其具有較強的平庸性,如此才能夠適應社會大眾的普遍精神需求。而思政教育則更多強調主流意識形態和思想觀念的引導,所以其具有較強的思想高度和針對性,這就使思政教育與大眾文化兩者間存在沖突。其次,大眾文化是源于人民群眾的,是完全自發性和無意識的,而思政教育則強調將一定標準的思想意識形態內容傳遞給公眾,在此過程中就難免存在一定的灌輸性和目的性,這就為大眾文化背景下開展思政教育增加了難度。最后,思政教育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和引導,具有一定強制性,而大眾文化從公眾最基礎的精神需求出發,更容易被群眾所接受,這就使公眾在接受思政教育過程中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大眾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的機遇和挑戰

大眾文化已經成為新常態下精神文化領域中的一個發展重點和必然趨勢。尤其在當前互聯網高度普及的情況下,大眾文化的發展、傳播速度與內容形式正日新月異的變化。由此既給思政教育和公民意識塑造帶來諸多機遇,也帶來許多挑戰。

(一)思政教育工作的機遇

首先,大眾文化是源于最廣大群眾的、最基礎性的、具有廣泛適應性的文化形態,其具有極高的開放性與包容性。這就使得大眾文化中的內容十分豐富,幾乎囊括社會公眾精神層面的各種主體意識內容。思政教育作為針對主流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難免容易脫離公眾,而大眾文化的豐富性恰恰能夠彌補思政教育這方面的不足,使思政教育以更寬廣的、群眾角度的視野去優化完善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工作方法,從而提升思政教育的公眾認可度。其次,大眾文化作為在廣大群眾間傳播的文化,常常因文化內容的不同而擁有各種傳播載體,這就為思政教育載體的創新提供了寶貴財富。尤其在當前的網絡時代,思政教育完全可以借助網絡中的視頻、音頻、圖文等各種載體進行思政教育內容的傳播,從而使思政教育傳播的形式更加多樣、傳播的范圍進一步拓寬、內容的親民性進一步提升,進而讓思政教育的效果發生質的變化。

(二)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戰

大眾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迎來了新一輪的變革機遇,但同時大眾文化的強勢發展也為思政教育工作和公民意識塑造帶來極大挑戰。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大眾文化的豐富性、普適性和發展速度正在逐漸削弱思政教育工作的地位,使得公眾對思政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低,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到公民主流意識的構建和向心力的凝聚,進而威脅到國家社會發展和穩定。在當前國際間文化滲透和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思政教育地位的動搖將對國家產生不可想象的影響。二是大眾文化的繁榮進一步淡化了社會上思政教育的氛圍。長期以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都是我國得以不斷發展強大的最根本保障,也是新常態下我國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基礎。但大眾文化背景下這一思想氛圍卻逐漸被淡化,社會上的大眾娛樂文化氛圍卻逐漸強盛,這也給我國的思政教育工作帶來巨大挑戰。因此,大眾文化背景下,以高度的責任意識和危機意識探索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公民意識塑造的有效途徑刻不容緩。

四、大眾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與公民意識塑造的可行性途徑

(一)轉變思政教育理念,確立服務思維

新常態下,我國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都趨于穩定,大眾文化也成為精神文化領域的常態化內容。對此,思政教育工作也必須順應這種常態化發展形態,積極借鑒大眾文化發展中的經驗,轉變思政教育理念,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思維。一方面,思政教育應立足主流意識形態對大眾文化進行逐步改造,在不破壞大眾文化的基礎上將思想政治領域內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滲透入大眾文化,潛移默化地消融大眾文化中的消極、庸俗、媚俗內容,提升群眾的精神層次,帶給大眾更高的精神享受。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工作要立足大眾,將思政教育作為服務指導人民生活與工作的一項服務性工作來開展,貫穿于群眾學習、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使思政教育與大眾文化一起成為一項常態化內容。如在學校教育中要通過思政教育來解決學生學習與生活上的問題,在社會生活中要重點把握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在工作上要用思想政治理論指導工作實踐,如此方能使思政教育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可。

(二)借助大眾文化豐富思政教育內容

大眾文化背景下,文化空前繁榮,既有脫胎于傳統文化的民俗文化內容,也有許多現代社會的文化內容。這些大眾文化中有許多都具有極高的教育意義,所以思政教育工作也應充分利用這些大眾文化來豐富思政教育內容,使群眾在接觸大眾文化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形成積極、健康的公民意識。例如,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許多思想觀念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因此思政教育可以通過一些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民俗文化內容來宣傳或組織各種民俗文化活動來寓教于樂,提升社會大眾的整體文化素養和思想水平。再比如現代社會青少年所追崇的流行文化中既有教育青少年積極上進的內容,也有一些消極內容,這就需要思政教育開展必須先尊重青少年自己的文化,然后對其進行引導,同時吸收流行文化作為思政教育素材,以增強思政教育在青少年中的親和力。

(三)借鑒大眾文化創新思政教育載體

大眾文化發源于群眾,傳播于群眾之間,因此其文化載體多種多樣,既有群眾小團體之間的文化活動,也有依托互聯網、移動終端等的網絡傳播渠道。新常態下,社會信息傳播的方式與載體內容空前豐富,這就要求思政教育也必須對此進行借鑒,創新思政教育載體。傳統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大多是以書面文字、廣播電視等載體進行宣傳灌輸式思政教育,而在互聯網時代,網絡技術賦予思政教育更多可能。思政教育既可以利用影音、動畫等多種形式進行呈現,也可以利用網絡的開放性、互動性來提升群眾的參與度,如利用微信、微博、自媒體等社交媒體發起有關社會價值觀念和熱點問題的討論,使思政教育由以往的單向傳播轉為雙向互動,讓公眾在參與過程中形成共同意識,促進公民意識的塑造。

(四)加強思政教育實踐,營造思政教育氛圍

大眾文化背景下,公民的主體意識與行動參與力得到提升,比以往更渴望在社會實踐中實現自身價值。因此,思政教育應積極踐行教育實踐,借鑒大眾文化經驗開展立足于百姓生活的豐富多彩的思政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如“文明你我他典型案例征集”“關愛老年人社區公益服務”“我和我的祖國先進事跡評選”“文明出行你我先行”等,從而使大眾都有機會參與到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與弘揚、良好思想道德意識學習與構建過程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最終促進現代公民意識的順利塑造。

五、結語

大眾文化背景下通過思政教育塑造公民意識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相信只要我們堅定不移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將之貫徹于思政教育的全過程中,就一定能夠找到與大眾文化系協調發展的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盧秀穎.社會結構轉型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9):93-95.

[2]裴文翠.大眾文化與高校思政工作的矛盾沖突與整合對策分析[J].才智,2016(22):63.

[3]徐蓮.大眾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間的關系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7(2):103-104.

◎編輯 王海文

猜你喜歡
大眾文化背景公民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轉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質
中國公民分批撤離烏克蘭
淺談對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幾點思考
跟蹤導練(一)5
北大教授力挺《創造101》:大眾文化不是草履蟲
淺析“大眾文化”
基于Modelica的高爐頂壓控制仿真
公民并積極著
公民生來有權說話:言論自由海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