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發展瓶頸
——聞喜縣38 個重點老區村調查

2019-02-14 13:38聞喜縣老促會
中國老區建設 2019年12期
關鍵詞:聞喜縣老區群眾

□聞喜縣老促會

山西省聞喜縣有236 個老區村,占全縣343 個行政村的68.8%,其中有38 個重點老區村。

根據調研,我們整體上感覺38 個重點老區村正沿著中央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0字方針要求穩步推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比如,90%以上的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000 元,年貧困發生率降至1%以下;適齡兒童入學率和九年義務教育率達到100%,高中入學率80%以上。

存在問題

各級黨委政府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進程中,雖然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心關切的重點難點問題,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典型經驗做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調研中我們發現還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

1、農民收入水平較低,持續增收難。

調研中我們了解到,重點老區村大部分處于交通閉塞、山區或丘陵地區,部分村農業上并沒有徹底改變靠天吃飯局面,農作物基本為小麥、玉米,零星種植部分經濟作物,也有部分村大面積種植有中藥材,但受市場變化收入不穩定;部分勞力在當地或外出務工收入相對高些,但也由于缺乏一技之長或受企業轉型升級等因素影響收入受限。

2、村集體經濟薄弱,發展缺乏主動性。

調研中我們了解到大部分老區村年集體經濟收入從一千元到幾萬元不等,個別村甚至為零。且收入單一基本來自土地流轉和光伏發電項目,村務正常運轉僅靠轉移支付維持;另外還有個別村在前些年“村村通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時中還不同程度欠有外債,包袱沉重,如石門鄉橫榆村尚欠外債100 余萬元。

3、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社會事業發展相對不平衡。

由于這38 個重點老區村所處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村相對較多,居住分散,相當部分村還不同程度存在行路難、吃水難、就醫難、上學難等問題。當然也存在部分道路、飲水工程年久失修或國家區域大型工程影響等問題,后元頭村支部書記李群虎就反映,目前后元頭、桃溝、大峪等村存在飲水難問題。

調研中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還是前幾年撤并學校帶來的后遺癥,原柏林鄉全鄉有初中1 所,小學12 所,撤并學校后現在僅保留一處小學,適齡兒童靠投親靠友自行解決上學問題,一方面帶來上學難問題,家長陪讀現象十分普遍,同時無形中也加重了群眾負擔,有群眾戲稱為孩子上學出現“牛郎織女”現象。

還有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存在部分農民搬遷到城鎮后缺乏勞動技能,不適應新的環境,沒有收入門路,生活費用加大,而承包地還在原籍,搬遷后原住房已拆除,宅基地復墾,沒地方安身立腳,給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4、缺乏產業支撐,鄉村失去活力。

38 個重點老區村目前絕大多數村的經濟 “散、弱、小”,規模種植水平較低,缺乏主導產業,不能有效帶動二、三產業發展,導致農村勞動力背井離鄉,村里只留下空巢老人和兒童,村子自然就演變成“空心村”。

5、鄉村綜合治理工作有待加強。

調查中大家對掃黑除惡取得的成效十分滿意,安全感大大增加;但也了解到現在25—30 歲男青年找對象難,彩禮達到10 萬元以上,城內必須有房、有車,還需付給女方50 萬元現金,男方難以承受,造成光棍增多,成了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和不安定因素。

還有個別群眾反映現在辦事不方便,上級政策到基層缺乏實施細則,有一刀切現象,有些環保、土地使用的政策規定和下面實際情況不對接,柏林村反映,取締小加油站不方便群眾農用車、摩托加油,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6、對鄉村振興重大意義的認識不足,工作不到位。

整體工作上各重點村之間發展不平衡,部分村干部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解不深,對脫貧后鄉村振興心中無數,底子不清,缺乏長遠規劃和打算,更無具體措施。

幾點建議

調研組經過與部分鄉鎮、村兩委班子和群眾座談后一致認為,聞喜縣脫貧攻堅已進入鞏固階段,鄉村振興已提上日程,結合全縣老區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1、培育壯大優勢產業,激發內生動力。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群眾是鄉村振興的主體,黨委政府要緊緊圍繞“一村一品一主體”編制老區鄉村產業振興規劃,把調整產業結構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在保證糧食生產安全基礎上發展特色農業、鼓勵鄉村培育主導產業,利用國家支持專業合作社、農場機遇發展村集體經濟,延長產業鏈,搞好農產品深加工銷售等,通過多方面、多渠道增加農民和村集體的收入,如郭家莊鎮七里坡片區的萬畝山楂基地和河底鎮后元頭村的千畝扁桃種植園就很有示范引領作用,郭家莊鎮陳家莊村干部群眾弘揚老區精神,把紅色資源和綠色發展結合起來帶動鄉村旅游,也持續增加群眾收入。

2、整合力量,加大投入力度。

堅持財政投入與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形成合力,多元投入,持續推進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確保社會保障體系標準化建設和優質高效服務能力。如柏林村前幾年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八達鎂業,企業在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上給予了很大支持與投入。

3、加大培訓力度,強化人才支撐。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一是加強村兩委干部隊伍建設,高度重視干部的培養、配備、使用,選好“領頭雁”,提高其綜合執政能力。二是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引進農業科技人才,提高科學種養水平,增強農產品競爭力,三是鼓勵進城務工村民返鄉和大中專畢業生、退役士兵創新創業,培養我們自己的發展生力軍。同時,細化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和規范土地流轉市場,為返鄉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如我縣正在開展的“鳳還巢”計劃已經取得明顯成效:裴社鄉大澤村的電子產品加工企業和神柏鄉下丁村民丁國輝返鄉創業的蝴蝶養殖園等典型值得借鑒。

猜你喜歡
聞喜縣老區群眾
山西聞喜縣舉辦聞喜藥茶品鑒會
暑假研學 寓教于樂
多讓群眾咧嘴笑
聞喜縣郭家莊:山楂喜獲豐收 助家致富脫貧
延安,老區的希望
革命老區邁上幸福路
老區在努力奔跑
奮力打贏老區脫貧摘帽攻堅戰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