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學生輔助教學對學業成功的貢獻

2019-02-14 12:50TinaRudolphThomasTrebingPatricklfelschneiderOlgaZitzelsberger
應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關鍵詞:助教勝任輔助

Tina Rudolph, Thomas Trebing, Patrick W?lfelschneider, Olga Zitzelsberger

(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德國 達姆施塔特 64277)

當前,無論是在科研成果,還是在學生數量方面,高校都有了迅速發展,與此同時,對教學的要求也在提高。就教學而言,研究發現仍然有許多教師和教授,雖因出色的科研表現而進入高校,但卻缺乏教學勝任力。他們對教學的了解往往還停留在自己做學生時的經歷,以及和上學時同學之間的交流。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成果,一段時間以來,高校越來越多地安排具有一定學習經驗的學生參與教學,通常被稱為學生助教(Tutor*innen)。本文主要涉及學生輔助教學體系的各個方面,包括首先闡釋學生輔助教學的含義,以及如何讓學生助教為教學工作做好準備并指導輔助教學過程(勝任力培養)。最后,著重從不同角度揭示學生輔助教學取得的成果。

1 學生輔助教學:鼓勵自主學習

1.1 學生輔助教學的歷史發展

1.2 對學生輔助教學提出的要求

履行這一責任重大的任務必然離不開相關要求。Berendt已于1969年進行了描述[2]。同時,她系統化地闡述了學生輔助教學的功能,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總結:一方面,學生輔助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剛入學的新生熟悉其所選專業。經驗豐富的學生(學生助教)幫助其他學生了解學習的方法和工具,并為他們獨立展開學術工作做好準備?!案吣昙墝W生為低年級學生在學習基本知識和方法方面提供幫助,或在某一個特定的專業領域為他們提供支持,這或許恰好體現了學術教學一個基本特征?!盵3]另一方面,學生輔助教學還包含為低年級學生提供個性化學業咨詢的視角,目的是使他們能夠較為容易地適應大學階段學習?;谶@兩方面的功能,就產生了學生輔助教學需要滿足的兩個核心要求,都可以被歸納到“聯系”的視角:一是學生要通過上輔導課彼此之間建立聯系;二是通過與學生助教建立聯系,學生應當能夠較為容易地適應大學的體系與制度,并在其中成長。

鑒于高校教學必須應對不斷增長的學生人數所帶來的挑戰,在關于教育體系功能化(Funktionalisierung von Bildungssystemen)的辯論中,學生輔助教學的重要性得到了特別的關注?,F今的高等教育中,學生輔助教學體系看起來已是內在的組成部分,只是對其功能提出的具體要求尚未達成一致,介于一般性引導、社會融入和專業上的支持之間[4]。除了減輕教授和教學人員的負擔外,學生助教除了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它還能幫助學生融入大學的環境中去,而這反過來又會使學生較為容易獲得學業成功,同時降低輟學人數[5]。從經濟視角來看,學生輔助教學也明顯具有相當大的優勢。一方面,由學生輔助教學,成本比由科研助理輔助低得多;另一方面,學生輔助教學使輟學率降低,同時又降低了院系和學校的成本。因此,學生輔助教學的體系可以毫無保留地納入目前關于教育體系功能化的討論中,并成為大學轉型過程的一種表象[6]。

1.3 學生輔助教學的特征

在研究對學生輔助教學應提出的要求之前,有必要先弄清楚學生輔助教學具備的特征。首先,學生輔助教學在一個平等的框架下進行,因為學生助教也還是學生,不是學術權威。這樣的框架保證了輔助教學對受輔導的學生來說是在一個安全、自由的空間下進行,為學生和助教之間展開平等交流創造必要條件。沒有權威人士在場,學生會感到有更多自由辯論的空間,不必擔心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不良后果。如果是教師教學,學生可能擔心課堂上的行為或許對自己的學習成績產生影響。這樣會對學生課堂上的提問行為或研討課中的討論行為產生約束。而學生輔助教學中,學生會沒心理負擔地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因為不用考慮是否會帶來什么后果(無論是積極的還是負面的),學生會更加專注于學習內容的本身,開展實質性討論時感到很自由。同時也會在學生做練習題或研究文獻時激發自發性。通常,學生課堂上回答問題或有自我表現時往往會產生顧慮,會一定程度地阻礙學生提問和展開討論。但鼓勵學生有獨立性和批判性始終是促進他們獨立、自主和成熟發展的條件。學生輔助教學的架構便提供了一個讓學生通過獨立教學來實現獨立學習的機會。因此,教育學家們還有必要再找什么其他原因來捍衛學生輔助教學嗎?[7]。有的學生在回顧輔導課的經歷時談到,“除了學習和獲取知識以外,還收獲了自信心”,否則這就可能只會是偶然因素了[8]。輔導課中,學生通過與的其他學生交流,共同克服完成習題任務或研究文獻方面的障礙,這些對學生的學習和受教育過程,以及對他們成功完成學業產生建設性力量,使他們受到促進。

總之,支持學生輔助教學的理由很多。從經濟視角看,它以不高的成本為高校教學提供支持。學生輔助教學不存在教授權威性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學生助教會與學生進行密切互動,激發他們的獨立性。這些因素有利于學生針對各自學科領域的內容展開實質性和非強制性的討論,學生助教也可以深化自己的專業知識,并積累向他人傳授知識的實踐經驗。

對學生助教來說,他們在輔助教學中要給學生傳授相關專業領域的知識,這便給他們創造了積累教學經驗的實踐機會。為了使他們能夠反思教學經驗,并有效地加以利用,需要為助教提供指導,給他們一個受保護的環境來讓他們可以感到能夠很安全地闡述并反思他們的經驗。因此,合格的輔助教學體系還要為學生助教在專業和教學方法上提供培訓、支持和指導。

2 學生輔助教學的成功策略

Winteler與Forster分析了一些學習者學習成果元研究所得的結果,和Hattie類似[9],他們的結論是:“影響學習者學習成果的最重要因素是教師”。[10]相應地,這也應當適用于學生輔助教學。一般來說,聘用學生助教的前提條件是其專業能力[11]。就輔助教學的專業內容來說,學生助教由負責他們的教師提供指導。學生助教在剛開始輔助教學時,通常缺乏的是較強的交際能力和教學方面的關鍵能力,例如主持小組學習和討論[12]、調動學生的積極性[13]、給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支持、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14]以及反思并改進自己扮演的角色[15]。因此,為了能夠滿足這些綜合要求,學生助教要把理論知識和基于經驗學到的能力相結合。也就是說,他們要具備能力學說中使用的一個概念,即“行動能力(Handlungskompetenz)”[16]。

因此,可以明確的是,在一個專業領域展開的學生輔助教學如要獲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助教的勝任力:如果能讓學生助教為他們的工作做好準備,并在他們工作的過程中給他們在專業和教學方法上,以及個人能力提升上提供指導和支持,那么他們就能夠成功完成任務[17]。因此,為了確保高質量的學生輔助教學,所有(初次)擔任助教的學生都應當參加過勝任力培訓。培訓的目的是加強他們對助教工作的認識,并使他們具有為學生提供輔導的相關勝任力。比如說,他們就學生在專業上和學習組織上遇到的問題可以提供“同伴”咨詢意見,包括為學生在個人學習策略和學習進度方面提供幫助。

2.1 勝任力培養方案

為了實現目標,勝任力的培養應分兩個階段進行,包括準備性質的勝任力培訓和與輔助教學并行的過程指導。整個培養過程應當通過評估來確保質量,將培訓結果作為進一步發展培訓方案的參考。圖1展示了勝任力培養方案的結構:

圖1 針對初任學生助教的兩段制勝任力培養方案

勝任力培訓按照不同專業領域和輔助教學的課堂形式分類,旨在讓初任學生助教為工作做好準備。培訓時間應至少6小時,每次不超過14人參加,以便培訓時能讓參加者展開有建設性和促進學習的合作[18]。勝任力培訓的核心內容包括:學生助教扮演的角色、學習過程中采用“最少幫助原則”(Prinzip der minimalen Hilfe)(1)最少幫助的原則可以追溯到1997年Zech制定的一個五級的引導體系,包括從動機幫助到策略反饋、內容與策略幫助,最后到解決方案內容上的幫助。它支持助教向學生提供適度的幫助,鼓勵學生獨立尋找解決方案。助教雖然應當給學生必要的幫助,但盡可能地少。[19]、如何與異質學生群體相處、如何處理困難情況。作為補充內容可以包括:輔導過程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如何設計與學生的會談。培訓是為了提升學生助教的專業能力和行動能力。通常,學生助教參加勝任力培訓后,都會有較好的自我評價,感到為這個工作做好了準備,(2)在此使用動詞“感到”是為了要清楚地表明,勝任力培訓是要幫助學生助教形成一種態度,讓他們有意識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了解在教學/學習中可以采用的豐富方法,知道如何滿足小組和個人的需求,特別是從性別和多樣性角度提出的要求。[20]

科左后旗潮海鄉二十家村村民、現年七十歲的趙四說:“早先,沙塵暴襲來,除了屋頂,院落里的石碾、石磙、轆轤,還有鐵锨、鎬頭等農具,幾乎都被沙粒子掩埋了?!?/p>

過程指導階段。學生助教進行輔助教學時會安排指導老師旁聽環節,為了使學生助教在接下來的談話中能夠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從而改進輔助教學質量。指導老師聽課時要根據一系列的標準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并對所做觀察進行記錄(例如填寫觀察表或錄制視頻)。指導老師還要和學生助教及時展開具有建設性的反饋談話,聽課記錄便是談話的基礎。反饋談話是為了幫助學生助教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加深對學生需求和自身行為的認識。在反思的基礎上,指導教師應能夠質疑自己的行為,并制定適當的行動方案,以便將來更加自信地展開輔助教學,知道自己所實施行為的緣由,或者說做到先思后行[21]。同時,建議學生助教在學期內參加相關并行活動,例如交流會或談話等?;ブ稍?3)“互助咨詢是在一個討論組里進行的結構性咨詢會談。在該小組中,一名參與者根據固定的流程受到扮演不同角色的其他參與者的咨詢,目的是針對具體的職業問題找到解決方案?!?Tietze 2013, S. 11)[22]是一種重要方法,許多領域都已證明很有效。

2.2 實施學生助教培訓

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既培養學生助教的一般能力(例如與學生進行溝通的能力),也提升他們專業知識和技能,并取得了良好的經驗。[23]

從專業的勝任力而言,只要掌握目標群體所使用的基本專業語言,并且熟悉該專業領域的相關框架條件、教學文化和學習目標,即使非專業出身的人也可以培養學生助教。培訓老師還應具備普通教育學和高校教學法方面的知識、跨學科能力以及較強的溝通和自我反思能力。此外,院系的認可和支持是培訓措施取得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因素,與院系里所有相關參與者都建立聯系十分重要,可使培訓充分滿足學生助教的需求。

通過與高校內外學生輔助教學領域的參與者定期展開跨院系的交流對話活動,可以反思學生助教勝任力培訓的質量。事實證明,跨學科間的交流非常富有成果,具有巨大的創新潛力,能夠推動培訓措施得到進一步發展。此外,跨學科間的交流還會促進跨院系培訓項目的產生。這樣的培訓項目能夠有效地把不同學科的視角結合起來。

2.3 開展高校內外的交流

交流對學生助教、對提供專業指導和負人事責任的一方來說也很重要。專職教師(專業指導)與助教,以及助教之間也應定期舉行會談,相互間進行協調、展開交流,以便教學可以起相輔相成的作用(例如,在績效要求、教學目標、評估、課堂教學/練習課教學方案等方面),學生助教也會受益于彼此的交流。通常學生助教在輔助教學中會遇到很多類似的情況,但如何處理這些情況,都會有自己的方法和經驗。通過交流,產生借鑒和啟發,獲得自信。對于專職教師來說,與學生助教進行定期交流能夠對學生學習成績以及輔助教學的質量有更好的把握。如果學習小組遇到困難時,專職教師也能夠向助教提供建議。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助教和專職教師之間的合作都是十分富有成效的,大多數專職教師都深信助教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積極影響。

2.4 為學生助教的指導老師提供支持

負責學生助教指導工作的專職教師承擔領導職責,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任務,也應該得到支持。指導老師準備與學生助教展開合作或設計和組織輔助教學方案時,應該給指導老師提供相關支持。根據專職教師人數的不同,可以采用集體交流會議、個人輔導或工作坊(一天)的形式,可以包含這些專題:對學生助教有哪些期望?如何規劃與學生助教的交流會談?需要遵守哪些法律要求?如何獲取關于輔助教學的反饋?如何處理困難的咨詢情況?除了這些,還可以提供參考資料或在線課程等材料,并在面對面的交流過程中深入探討相關內容。如果相關參與者能夠得到支持,學生助教也通過培訓具備所需的勝任力,那么輔助教學也會成功進行。不論對接受輔導的學生,對學生助教還是對相關院系來說都是非常有益的。

3 學生輔助教學的成效

3.1 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輔導課上,學生們無須畏懼學術權威,可以毫無擔心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基于平等的基礎上和學生助教進行對話、展開思考,并能基于學術助教在專業術語和專業文化上的引導更容易地適應自己專業的學習。學生助教被視為專業里的榜樣。

對學生來說,學生助教起到直接的榜樣作用,特別是能很好地引新生入門,了解自己的專業。從年齡和專業水平角度看,學生會感到學生助教比科研助理和教授更容易接近。在教授層面,自然科學專業中仍然很少有女性,而社會科學領域的男性很少,或者有移民背景的模范人物也很少,而合適的學生助教可以彌補缺失的榜樣。

學生助教勝任力培訓的效果可以由學生評價。在LIMA2009/10研究中,數學專業的學生評價:“培訓(實驗組)后,輔導課的質量和練習組組長的能力(學生助教的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24]。實驗組的學生“在學期中進行的以提高論述和表述質量為導向[25]的練習課上表現明顯更好”,盡管在期末考試上并沒有明顯差異。

3.2 對學生助教的提升與幫助

學生助教要掌握額外的專業能力、關鍵能力和跨學科能力,要能夠解答專業問題、帶領小組學習,這些通過實踐獲得的能力對他們都會很有用。同時,學生助教還要反思自己的行為,例如如何提問、如何發揮榜樣作用,以及如何處理無法立即回答的專業問題等??梢缘弥?,勝任力培訓對學生助教的能力發展起積極的影響作用[26]。

通過勝任力培訓,學生助教感到為自己的工作做好了充分準備,不會覺得不安,不會擔心遇到困難情況該怎么辦(例如遇到不合作的學生或過難的專業問題),也不會因為扮演教師的角色對可能會遇到未知的情況而產生恐懼感。2012/13年度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對學生助教勝任力培訓的評估中,參加培訓的學生給出“非常滿意”的評價,“通過助教訓練,學生助教對自己教學能力的評價有很大提高”[27]。

助教完成勝任力培訓后,會理解最小輔助的原則,并知道如何以差異化的方式實施。沒有完全理解之前,通常只會簡單地“減少幫助”,而經過培訓合格的助教則會“詢問學生的知識狀況或做相關初步考慮”,體現在等級為5~1的范圍內,最小幫助原則的平均值從3.58增加到培訓后的2.42。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輔導者是否(僅在必要時)提供適度幫助?”這一問題上的評分高于4(等級范圍為1~5)[28]。

助教工作往往是學生助教進入學科領域和學術界的敲門磚。指導老師和學院相關負責人因此認識學生助教,知道其不同于一般學生。學生助教通過與教師的接觸更容易得到去項目組參與研究的機會,能夠較為容易地爭取到相關教授為其指導畢業論文。對許多學者來說,學生助教是其學術生涯的起點。

3.3 對院系發展的益處

對院系來說,辦學質量和學生對其學業及學習條件的滿意度都會因此提高。教學的日常事務,例如對新生的入門引導等都可由學生助教完成。教師的任務因此減輕一些,不用或只帶少量練習、實驗或研習課。但教師需要讓學生助教做好準備,并且需要在輔助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指導,例如學生對練習任務或文獻研讀有問題時。

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從事物理領域學生輔助教學指導工作的相關科研助理于2017年針對2012年引入的學生助教勝任力培訓體系總結了工作報告??偨Y發現,新生的獨立性越來越強,向講師或教授反復詢問有關組織和流程的情況越來越少,并且自主意識有很大提高,能夠順利地開始大學學習。如果有任何問題或困難,新生會很坦誠地與學生助教聯系。旁聽學生助教的課,發現他們能夠正確運用最小幫助原則。

4 結 語

高校各專業領域的不同參與者(學生、學生助教、講師、教授、組織管理者和專業本身)都以不同的方式受益于學生輔助教學。通過引導學生適應大學學習,幫助和他人建立聯系;教師的工作負擔得到緩解;學校也可以應對不斷增長的學生人數(尤其是一年級新生)并給與新生相應的指導。輔導教學的實施離不開對學生助教進行勝任力培訓和過程指導,同時需要有財力和人力資源的支持。只有把勝任力培訓和過程指導相結合,才能為學生助教提供更好的支持,并確保高質量的學生輔助教學,而這也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猜你喜歡
助教勝任輔助
小議靈活構造輔助函數
倒開水輔助裝置
軟件工程勝任力培養及實現途徑
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易混淆車輔助識別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于勝任力理論模型的冰雪人才培養新策略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提升歷史教師勝任力應關注三維素養
基于勝任能力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方法探討
提高車輛響應的轉向輔助控制系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