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磨課”中經歷,在“反思”中提升

2019-03-18 11:52葉燕華
課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關鍵詞:磨課試教內角

葉燕華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1-0125-02

什么是磨課?把自己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與同組中的其他教師的智慧相結合,在上公開課前地反復推敲試講過程,就是大家通常說的“磨課”。

在2014年5月8日,我有幸上了一節省級公開課,得到大多數聽課老師的好評。在這次開課過程中,我收獲很大,特別是對備課過程中的磨課感觸頗深。

一、初次嘗試:霧里看花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1——邊邊邊”是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第四章第一課時的內容。第一次閱讀教材時,我想:這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第一課時,重點在于如何探索出全等的條件,然后只要能簡單的運用就達到了教學任務。于是決定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合作學習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條件這一環節上,試圖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充分經歷“邊邊邊”公理的產生和應用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利用“邊邊邊”公理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體驗數學的探究方法和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谝陨纤伎?,我進行了第一次的教學設計:首先引導學生利用強化的探究方式,即由探索一個條件到兩個條件到三個條件。直接告知只給一個條件畫三角形分兩種(一條邊和一個角),然后分別讓學生畫出一邊長為3cm,一個角為30°的兩個三角形,小組之間對比看能不能全等,我則是利用展臺一一展示學生的作品和課件動畫,找出反例得出否定結論。既然只給一個條件不行,那就增加一個,這時追問:“只給兩個條件畫三角形時有幾種可能的情況“,學生有了探索一個條件時的經驗,很輕松地就能回答出“兩邊、兩角、一邊一角”三種情況,然后同以上操作,讓學生畫以下三種情況的三角形。

(1)三角形的兩條邊分別為4cm,6cm;

(2)三角形的兩個內角分別為30°和50°;

(3)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為30°,一條邊為3cm。

這個環節我同樣利用展臺一一展示兩個同學畫的三角形,再利用課件動畫讓學生直觀感受只給出兩個條件分別相等是無法保證兩個三角形全等的。第三個環節,探索三個條件,主要探索“三個角”和“三條邊”。我也是讓學生動手畫,通過作品展示、比較得出“邊邊邊”公理,給出幾何語言的表達;通過一道例題和兩道習題的練習講解,加深學生對“SSS”的理解以及培養學生運用“SSS”解題的能力。最后通過學生的“七嘴八舌”對本節課的小結。

但在經歷第一次課堂試教時,并沒有預設生成。整節課感覺很散,練習和小結也是那么的匆匆忙忙,帶著遺憾與迷茫,我走出了教室。

二、二次磨課,漸入佳境

第二次試教我對第一次的教學設計做了部分的改動:探索一個條件時我直接讓學生想象只給一邊長為3cm畫出的兩個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給一個角為30°畫出的兩個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然后利用多媒體動畫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反例。探索兩個條件時,我還是讓學生動手畫圖,然后小組對比得出結論,沒用展臺展示學生作品。刪去了課堂小測的部分,增加了探索“三角形穩定性”的環節。

第二次試教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探索過程上得有點著急,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不夠,給學生發表自己意見的時間很少,整堂課的課堂氣氛死板,學生之間的交流冷漠等。

三、最終成型:撥云見日

通過再次的思考,我的思路似乎明朗了些,于是,第三次設計方案誕生了:首先讓學生回顧上節課的知識:

(一)知識回顧

問題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問題2:如圖,已知△ABC≌△DEF。試找出圖中相等的邊和角。

學生在知識回顧中感受到全等三角形的三個角對應相等,三條邊對應相等。此時,我反問:“若要保證兩個三角形全等,就必須做到三邊分別相等,三角分別相等??墒?,要做到六個條件同時成立,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能否把條件減弱點,就能保證兩個三角形全等呢?如果可以,那至少需要幾個條件呢?”設計這一懸念,不僅自然地引入新課,也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二)新知學習

活動1:引導學生從最弱化的情況,只給出一個條件開始探索。以“給出一個條件畫三角形時,有幾種可能的情況”問題展開學生探究活動,讓小組成員討論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追問“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兩個三角形只有一邊相等或是一角相等,它們一定全等嗎?你能否從你的手中的工具找到一個例子呢?”通過作品的展示、對比、分析,引導學生認識只給出一個條件,所作出的兩個三角形是不一定全等的。于是進入給出兩個條件或是三個條件的探索活動,我也做出了同樣的設計:

活動2:只給出兩個條件畫三角形時,大家畫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嗎?

【議一議】給出兩個條件畫三角形時,有幾種可能的情況?

【做一做】每種情況下畫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嗎?與同伴交流。

(1)三角形的兩條邊分別為4cm,6cm;

(2)三角形的兩個內角分別為30°和50°;

(3)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為30°,一條邊為3cm。

活動3:只給出三個條件畫三角形時,大家畫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嗎?

【議一議】給出三個條件畫三角形時,你能說出有哪幾種可能的情況?

【做一做】已知三角形三條邊分別是4cm,5cm,7cm,畫出這個三角形,把所畫的三角形分別剪下來,并與同伴比一比,發現什么?

(設計意圖:初一學生缺乏思維的嚴密性、全面性,思考問題可能是無“序”的,教師有意識的按條件從少到多的順序板書,從而引導學生有“序”的歸納出三種情況,更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又在討論的過程中體驗分類思想,培養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廣闊性。)

……

四、回味反思

本案例中我經歷了“兩次磨課,一次飛躍”這一過程,也正是感悟和落實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過程。

第一次試教,為了讓學生親身經歷“做數學”的過程,我設計了兩個活動:在探索的過程中,讓學生動手畫圖,通過與同伴對比交流感受反例以及利用三邊畫出三角形剪一剪、比一比得出“SSS”的判定方法。然而實踐中發現讓學生畫出每種情況下的三角形,顯得繁雜無趣,而且造成時間上的浪費,導致學生之間不能按時完成知識目標的學習。

第二次試教,保持第一次整體設計不變,我為了能按時完成知識目標,在課堂上減少了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使得學生不能充分體會到“SSS”的形成與發展過程,這堂課自然也是敗筆之作。

第三次公開課,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重點的教學思想。我摒棄了直接給出“SSS”條件的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情境融入教學,以學生的數學探索活動為主線,采用了“引導―自主探索”的教學模式,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為中心,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注重學生在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交流,將教師的“引”與學生的“探”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課堂上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動手實踐,而不是使合作流于形式。要把合作交流的空間真正的還給學生。

因此,作為新教師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自始至終地貫徹一個“學習—實踐—反思”的道路。我們要盡快成長,沒有什么捷徑可找,只能一步一個腳印,經歷磨課,享受磨課,不斷地在磨課中感悟教學,積累教學經驗,形成教學風格,繼而在磨課中迅速成長。

猜你喜歡
磨課試教內角
多邊形內角和再探
三角與數列試題精選
三角形分割問題
多邊形內外角問題的巧解
教師工作坊中促進知識建構的磨課活動研究
閑話“裸課”
在磨課中磨礪成長——“華夏之祖”的磨課故事
試教,你怎么看?
點滴磨礪,點滴進步
在磨課中提升教學質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