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大學生“慢就業”心理研究

2019-03-19 12:10□黃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9年17期
關鍵詞:慢就業職業規劃畢業生

□黃 帥

近年來,在大學畢業后選擇“慢就業”的人數比例逐年上升。根據調查顯示[1],72.9%的受訪者表示周圍有“慢就業”的大學生。尤其進入新時代,社會結構、經濟形勢、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大學生的就業心理也隨之改變。目前,關于大學生“慢就業”,主要集中于外部影響以及宏觀理論層面的解決思路,針對于大學生“慢就業”心理的形成研究甚少。大學生自身心理發展程度以及對就業的認知、需求層次從根本上影響著其就業行為。

一、“慢就業”的含義

“慢就業”是指大學生畢業后不直接就業,而是選擇游歷、備考、在家陪父母、創業考察或者無目的地逃避就業的現象[1]。因此,一般把“慢就業”分為兩類:第一,是積極的“慢就業”。畢業生有自己職業規劃或者創業計劃,只是在畢業后一段時間內暫時放慢腳步,廣泛地接觸社會,認真籌劃未來、做好準備再出發。這與西方高中畢業生的“間隔年”類似。國外一些高中畢業生不直接讀大學而是進行社會考察或者旅行,尋找自己的發展方向。目前,在國內高校畢業生中逐漸出現了這一群體。第二,則是消極的“慢就業”,也是“懶就業”。在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時,有些畢業生心理準備不足,因就業壓力大而屈服、畏縮、逃避;有一部分畢業生心理狀態不平衡,“高不成、低不就”;也有依賴心理的畢業生,不愿意參與就業競爭而“等、靠、要”。這種類似于“懶就業”形式的“慢就業”不僅不利于畢業生自身職業發展,也增加了社會的負擔。

二、“慢就業”心理的成因

大學生“慢就業”心理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社會、經濟、文化、家庭和教育等因素的改變而隨之形成的。尤其是進入新時代,各個方面發生了深刻變化,從而使大學生“慢就業”趨勢更加明顯。本文從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就業需求層次提升以及就業認知偏差三個方面進行深入剖析。

(一)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主動性和獨立性增強。人的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一般經歷三個階段,即: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2]。大學生畢業時一般為20~24歲左右,所以大學生畢業時的自我意識一般發展到了心理自我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可以知覺和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而且能夠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發展需求來調控自身的行為。因此,大學畢業生在就業的關鍵節點開始逐漸脫離對家長和教師的依賴,獨立、主動地進行職業規劃,對未來有了更多自己的見解,并努力根據自己的規劃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理想。在新時代,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發達,大學生接收信息的數量和速度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需要獨立對數以億計的信息進行復雜的思維加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奮斗領域。在這個過程中,部分高校畢業生畢業后還未完全籌劃好自己未來的藍圖,他們則傾向于深入了解相關領域或行業的發展,認真做好計劃再出發,進而選擇“慢就業”。尤其是“95后”更加追求獨立,畢業生在自我意識發展階段出現的這種“慢就業”應該被給予其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二)物質條件豐富,就業需求層次提升。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物質基礎日益豐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3]。目前,畢業生大多數為獨生子女,家長對子女的培養和照顧比較周全,尊重并支持子女的選擇。而且選擇“慢就業”的畢業生的家庭經濟條件一般較好,不需要孩子在畢業后立即工作以在經濟上反哺家庭。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當今部分畢業生低層次的需求已經得到了充分的滿足,高層次需要的心理驅動力量越來越強。因此,部分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時更多地注重提高生活品質、關心工作條件和待遇、得到穩定的地位和高度評價,最終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但是這種需求層次提升的需要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一方面,部分畢業生能夠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創新意識等與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相聯系,其就業或創業意識強,畢業后因為需要認真籌劃或者準備時間長而可能會延遲進入職場的時間。但是職業生涯一旦開始,其職業發展前景廣闊。這不僅會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潛能,也能在工作中實現社會價值,從而滿足了自身較高的需求層次。這種“慢就業”可以看作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是能夠被認可的。另一方面,有一部分畢業生就業意識偏差或者就業能力受限,較難找到滿足其需求的工作。這些畢業生內在就業動機不足,進而遲遲不愿踏入職場。這種“慢就業”是不能被接受的。一些畢業生想通過公務員、事業單位、教師編等考試來實現自己的需求層次,特別是在某些地域這些考試非常熱門。這些畢業生需要一段時間的備考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以長年備考作為理由而不主動去就業,這也失去了其自身的社會價值。

(三)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部分畢業生就業認知出現偏差。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到834萬,創歷史新高,其中普通本??茖W生占據絕大多數。而進入新時代,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供求市場變化、區域經濟格局調整等因素導致傳統高耗能型、環境不友好型、勞動密集型等中低端崗位逐漸減少,對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等緊缺專業人才和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這就導致就業結構和產業結構錯配,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部分高校畢業生由于對就業形勢了解不足,就業認知出現偏差,就業期望過高、對工作要求過分理想化,導致求職屢屢受挫。

因此,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就業心理壓力的基礎上,就業預期與實際就業崗位存在一定落差,求職的挫敗感和心理落差會加劇畢業生焦慮、浮躁的心理,導致部分畢業生“迎難而退”,產生消極、畏縮的心理,進而被迫無奈地通過“慢就業”心理緩解現實求職中的壓力。

三、“慢就業”心理的應對策略

高校畢業生“慢就業”心理的形成與自身的心理發展和時代的深刻變化密切相關。這種“慢就業”也是我國社會個體化的表現[4]。人們既要尊重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和追求自身價值的需求,也要引導他們順應時代變革,糾正就業認知偏差。因此,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正確引導學生面對就業或者創業。

(一)遵循心理發展規律,樹立科學就業觀。新時代大學生在自我意識方面的心理發展進程明顯加快,也更加注重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在這種心理學基礎上,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正確引導都不可或缺。在我國,大學之前階段的教育主要以文化知識的學習為主,無論從家庭還是學校方面,都缺乏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注重孩子的性格、特長、興趣、愛好和缺點等因素,幫助孩子找準定位,形成合理的職業價值取向。在學校方面,相關教師要以就業指導課為主要陣地,向學生介紹就業形勢、就業途徑和就業政策等知識,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根據自身特點合理地進行初步的職業規劃,并根據這個職業規劃方向而努力。輔導員和班主任要在這個過程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就業觀念和想法,適時適當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5]。在社會方面,要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充分理解和尊重當今高校畢業生的特點,也要接受新的就業形式,特別是靈活就業、不充分就業和創新創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氛圍。

(二)順應時代要求,提升大學生自身能力。進入新時代,社會結構變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經濟下行壓力出現,這些都給當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要盡早正確認識學業與就業的關系,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的聯系,進行準確的自我定位,制定符合實際的職業規劃,并切實提升自身能力。學生在確定了發展方向后,要充分利用高校資源學習相關領域知識,尤其在“互聯網+”時代,更要注重借助在線課程等網絡資源。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加強實踐技能的培養。大學生應在課余時間和假期“走出去”,深入地進行社會調查和專業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和實踐技能。學校也應該為大學生提供展示自身能力的平臺,如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模擬招聘大賽等。這樣的平臺不僅能展現學生的能力,更能夠使他們在過程中尋找優勢和發現不足,提升就業、創業的信心。另外,大學生也應該正確認識到當今就業、創業環境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要提高心理抗壓能力,培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在就業、創業的過程中,積極應對,不屈服退縮、不氣餒焦躁,提升自我效能。

猜你喜歡
慢就業職業規劃畢業生
論社會適應能力視角下的大學生職業規劃
傷心的畢業生
你根本不知道,這屆畢業生有多難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問題研究
一個沒什么才能的北大畢業生
指導大學生做好職業規劃的策略研究
“慢就業”并非一曲田園牧歌
“慢就業”開始在中國流行
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改革研究
最“叛逆”的畢業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