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訓賽創”模式的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究

2019-03-22 12:37林志煌林澤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19年1期
關鍵詞:融合大學生專業

林志煌,林澤

(福建江夏學院,福建福州 35010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曾發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意見》(國辦發﹝2015﹞36 號),以文件的形式強調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努力養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1]。如何使創新創業教育走出傳統模式,契合主體性和實踐性相融合的特點,建立有效教育模式,實現“多元聯動”,實現專業教育、創新教育融合,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是教育的旨歸。

1 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之癥結

當前創新創業課程教育的主要癥結存在于實踐化的授課與引導過程缺失,學習的主導性和互動性機制未能有效建立,直接導致教育教學效果更多的局限在非系統化的知識傳輸階段。

1.1 教育意識存在主體異位

由于中學教育指標是升學,忽視學生的個性和個體差異性,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對創新創業內容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因經驗性邏輯思維,大部分學生對大學專業未做足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不清楚大學學習方式主要是專業以外的通用技能學習和實踐。這種外在且非啟發的學習方式牽引著學生的吸引力,拖曳著學生思維,導致主體意識異位,出現創新創業教育并未獲得“欣欣向榮”的局面。

1.2 教育管理形式線性化,學生探究和展示空間缺乏

創新創業教育教育內容的文本邏輯性,使得教學形式的線性化,學生在教育過程中主動參與和能動探究空間較小,缺乏深度和系統性鏈接[2]。作為主體的學生未能及時參與問題的討論和探究,未能獲得直接的思維啟發和精神生成。同時,因教育者本身的創新創業認知程度,導致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做到將具體創業問題進行合理的設計與有效的介入,無法個體化、針對性指導,造成教學模式更多的是一種文本邏輯的顯現,成效不明顯。

1.3 教學效果停滯于碎片化的知識認知

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兩個根本性不足,一是認知的碎片化;一是情感認同與踐行意志的非自覺。當前許多學生對創新創業概念的認知與把握是碎片化的,不系統的,導致對知識的認知產生偏差,即學生對創新創業情境、社會認同乃至職業價值等方面都產生非穩定性交叉。其次,認知的碎片化、非系統化在主體意識上產生觀念上的非自覺,使其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大打折扣,加上各種固有社會思維和職業價值取向的影響,大學生內心深處對新興的創新創業趨向并未有情感接近和意志趨向。

2 創新創業“學訓賽創”教育模式的構建

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強實踐性特點,要求必須以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出發點,科學確立教育基本理念,即以全面培養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為重心,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創新精神為主線,兩條主線相互交織在教學過程中,使課程真正具有吸引力和實用性,激發學習興趣和動力。

2.1 創新教學體系

第一課堂教學是學生提升認識的基礎,是學生接受創新創業教育的第一陣地,需要在教學體系上進行創新,通過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為創新教育提供基本的理論和方法。

首先,建立“強基礎、重實踐、求創新”的人才培養目標,以體系化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為基礎,實施“理論教學+仿真模擬+創業實踐” 三位一體融合促進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5],達到創新創業教育全覆蓋以及創業實踐的持續性,讓創新創業的精神在學生當中萌芽生根。在教學過程中,圍繞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第一課堂,配套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的相關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內容等,如將畢業設計與實習見習等實地調研相掛鉤,指導學生更多進行認知性調研總結,將模擬創業、模擬運營公司、創新創業大賽以及仿真實訓項目等作為補充納入創新型人才培養計劃,并規定科學學分,制定相應標準,實現在指標評價導向下學生正視第一課堂理論知識學習,并由此催發其對第二課堂“創新創業大賽實踐”與第三課堂“創新創業體驗”三者有機融合,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技能提升+專業學習”三位一體的培養體系[4],為良好的教育環境奠定扎實的基礎。

2.2 設計靈活多樣形式的實踐內容

開放、靈活多樣的實踐內容是創新創業教育取得成效的關鍵環節。這其中需要綜合考慮,既要考慮個體性特點又要考慮集體性需求,在實踐過程中檢驗學生的心性和心理品質,潛移默化提升自身綜合性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嫻熟運用,學中有行,行中有學,互為轉換,互相促進。

(1)根據專業特征安排學生到相應企事業單位進行實地參觀調研,通過走訪企業,在真實崗位中滲入現場教學,讓學生直觀感受企業的文化,運轉的機制以及管理的模式等,深入了解企業具體過程各個環節?!俺浞职l揮創業支持體系的作用,通過利用社會創業資源,開發精準創業培訓,開展校企合作式的創業實訓等途徑,有助于深化產教融合,實現協同育人?!?/p>

(2)利用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坊”。以“社團組織”“創客空間”等模式為載體,進行頭腦風暴式研討和交流,在思想碰撞中點燃創新創業的火花,激發創新創業的激情,提高創新創業的勇氣和意志力,不斷完善自身的創新創業人格特質。

(3)增加創新創業仿真模擬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指導組隊,并配以工作量要求的模擬實踐訓練,在接近真實的情境中,通過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鍛煉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認識創新創業精神和掌握創新創業規律,做到實事求是,不盲目跟風。

(4)邀請優秀校友回校做專題教育。結合校友會活動,邀請在創新創業方面有所成績的校友回來做專題講座,用親身經歷介紹創業知識、講授創業經驗,做到教育的實用性和生動性同步化,學生在心里接近認同中能夠容易獲得啟發和動力。

(5)舉行“創新創業競賽”活動,體現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品質。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各類創新創業活動,利用創新創業項目大賽,讓學生們較為完整理解創業的內涵和素質要求,進一步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培養、組織協調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的提升,做到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的目的。

2.3 打造“專業融合創業”教育模式

將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促進是實現提效的重要方式。如“文學創作與創業導論”,把創業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進行融合,探討在文學類專業創作與自我營銷的問題,讓文學專業大學生拓展專業認知,探索出適合自身專業特點的創業方式。當然也存在一些較難融合的情況,但也可以采取學科滲透的方式,在專業教育過程中滲透創新的因子。

3 創新創業教育應注重“個性化”意識和“接地氣”思維的養成

創新創業教育需將教學過程寓于持續探討之中,在思想和思維碰撞中,能夠對學生個性化問題意識和批判性思維的培育與養成,而這能激發學生的發現能力和創新思維。理學大師朱熹高度重視“知行合一”。他認為,“讀書,不可只專就紙上求理義,須反來就自家身上推究”[3]??梢?,知行結合,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是不可或缺的有機統一體,兩者相輔相成,只有達到契合的高度,才能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應突出學生這個主體,要在現有教育過程中努力打破大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被動接受局面,轉換為以學生為主體,開發他們的思維活躍的領域,注重其差異化和批判性,引導其在理性認識和科學批判的范疇內養成問題意識、分析意向與探究能力,實現“個性化”的批判能力和“接地氣”的創新精神的有機結合,使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育人過程真正做到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

猜你喜歡
融合大學生專業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專業降噪很簡單!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大學生之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