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節日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
——以端午節為例

2019-03-28 05:46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66100
大眾文藝 2019年5期
關鍵詞:五毒傳統節日符號

(中國海洋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266100)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文化瑰寶,有著重要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但由于社會結構的發展、外來文化的交融、文娛生活的豐富以及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等原因,傳統節日文化的表現形式、象征意義以及在大眾生活中的角色都發生了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觀念淡化、形式異化、內容同化等問題。端午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面臨著有名無實、有假無節的發展現狀。從大眾的行為層面和認知層面來看,端午節的文化符號被單一化、活動形式簡單化、文化內涵及精神價值也流于表面。端午文化符號的解讀以及現代轉化利用,對于挖掘傳統文化資源、豐富端午節日活動,從而強化集體文化記憶、傳承及創新發展傳統文化有著重大意義。

一、解讀節日文化內涵

對傳統節日文化的現代轉化首先要求對其文化內涵進行全面深入的解讀,以避免產生片面化、異化的理解。就端午節日的文化內涵而言,除了有龍崇拜,紀念屈原、介子推、伍子胥、孝女曹娥等故事流傳外,端午節還有起源于驅毒避邪的說法,本文將其歸納為“端午安康文化”,具體包括如下5種文化符號:以消災祈福、崇尚健康、多子多福為愿景的五毒1文化 ;利用節令草藥以保健祛病的中草藥文化;象征健康生命活力,表達對幼兒身心健康關愛的虎文化;具有禳除災疫、祈福求祥、以及更廣泛社會禮儀意義的沐浴文化;辟邪祈福的鐘馗文化,共同構成端午的安康文化內涵體系。

二、梳理文化符號體系

文化符號系統的構建實際上提供的是一種資源整理的角度和方法,是對傳統文化進行內涵解讀、生產性保護利用和創新性傳承發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礎工作。

董金權把節日符號系統劃分為時間符號系統、空間符號系統、儀式符號系統、樂舞符號系統、造型物符號系統、語言文學符號系統、數量符號系統、服飾符號系統、飲食祭品符號系統、游樂符號系統等十個子系統,為深度梳理、清晰分類,本文將端午安康文化符號劃分為5個維度、13個子系統,并提出各產業與文化產業的結合的應用思路,如表1所示。

表1.端午安康文化符號系統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網絡資料,由作者整理自制。

三、傳統節日文化的現代轉化原則

傳統節日文化重獲新生的關鍵在于實現從農業文明形態向現代文明形態的轉型。將傳統節日設定為法定假日只是為大眾參與提供了時間保證,轉換大眾參與傳統節日生活的模式,從而提高其文化內涵、過節方式與現代社會的契合度才是盤活傳統的必要條件。對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是有所揚棄的螺旋式上升,不能全盤吸收或全盤否定,而是取其精華進行創造性地發展。

1.以文化內涵回歸為基礎,提煉精神價值

作為文化傳承的題中之意,對文化內容的解讀及其精神價值的提煉,是傳統文化開發利用的基礎。對端午節文化內涵的歸納提煉,主要分為如下五部分:一是從沐浴文化及中草藥文化中體現的衛生保健意識和民族智慧;二是以兒童五毒用品中,體現出對婦孺等弱勢群體的社會人文關懷;三是追求積極向上、健康活力的體育文化,體現在投射五毒、龍舟競渡等體育游戲中;四是和諧的社會人際交往,體現在親友之間互贈香囊等驅毒配飾的禮儀中;五是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現為五毒文化、驅毒文化、草藥文化的互相融合、協調共生。

2.以科學規律為底線,符合現代科學價值觀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環境不斷變化,古今文化觀念、社會意識也有了很大不同,導致有些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與今日價值觀念產生沖突。諸如傳統雜耍猴戲、端午射殺五毒等活動與動物保護意識的沖突,跪拜行為與民主平等意識的沖突等,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與現代醫學理念的不適應性,如果以價值觀沖突為代價,生搬硬套、片面模仿其表皮層活動形式,只會令人們對傳統文化本身產生誤讀甚至反感。

3.以大眾休閑為手段,適應現代生活方式

傳統節日文化源于大眾,也必將歸于大眾,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獲得生命力。傳統節日是民眾自發將對生活的理解、美好祝愿等精神情感編譯成節日符號而形成的,民眾是節日文化的創造、傳承、利用主體,這從本質上決定了傳統節日文化是一種大眾文化,而非小眾的精英文化。

另一方面,傳統節日需要提升文化活動的開放性和休閑性,以適應現代生活方式。從社會學角度看來,基于血緣的農業社會結構特征和儒家文化的雙重作用導致了中國 傳統文化的相對嚴肅性和封閉性,提升傳統節日的開放性、使其發揮促進人際交往的作用,更有利于適應地緣和業緣因素影響下的現代社會生活。另外,隨著社會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也逐漸成為人們現代生活方式的主要內容之一,用休閑娛樂元素對傳統節日符號進行重構,以提升大眾的參與性。

四、傳統節日文化的產品化思路

生產性保護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保護性開發利用理念,同樣適用于傳統節日文化,即在具有生產性質的實踐過程中,以保持傳統節日文化的真實性、整體性為核心,以文化的有效傳承與保護為前提,借助生產、流通、銷售等手段,將傳統節日文化及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從核心內容到衍生產品,從信息的單向度傳播到受眾的互動參與,從表層感官刺激到深層情感體驗的激發,促進節日文化在現代轉化過程中的深度、廣度和維度拓展,提高其與大眾現代生活的契合度。

1.革新民間手工藝,設計文化創意產品

從民間手工藝到文化創意產品的革新,指受眾多元化、產品標準化、運作商業化的發展思路,其產品載體更多元、兼具功能性和審美性,注重用戶定位、社會化媒體傳播、多渠道銷售等市場營銷手段。

在端午傳統習俗中,五毒圖案被作為吉祥的象征,加諸五毒香囊、馬甲、帽子、枕頭等手工藝品中,其中陜西的兒童五毒耳枕和鳳翔泥塑中的五毒蛙比較典型。以文創產品的運營思路來看,由于此類手工藝品多以兒童、婦女為使用對象,結合母嬰兒童用品行業,精準定位受眾群體,進行文化創意設計,打造五毒文化系列產品,以親友饋贈和祝福習俗為節日營銷思路,走大眾化和精品化結合的路線。另外,針對更普遍的大眾需求,則可深入結合現代生活方式,例如以創意設計的手法,將五毒保健文化衍于防霧霾口罩、衛生紙、抑菌手工皂等與衛生保健相關的普通生活用品中,兼顧趣味性、審美性、實用性的同時,傳達端午節俗或五毒保健文化,增強大眾的民族文化認同、強化相關文化記憶。

2.改編民俗故事,創作核心內容產品

將節日民俗中的人物角色、趣味故事等文化元素進行改編,創作新的文化內容,是以創作者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體驗對傳統文化進行再次編碼,是最直接的文化再創造過程;另外,借助現代傳媒技術等手段更有利于實現內容產品的廣泛傳播,在擴大受眾面的同時促進文化在碰撞交流中進行自我更新。

以傳統文化為資源進行改編創作的動畫電影,借用全媒體技術、以現代價值觀和文化視角來講傳統故事,將節日場景和故事進行文化符號的可視化開發,是直接引發人們的審美體驗與情感共鳴的有效途徑。諸如《花木蘭》《大圣歸來》等高票房影視作品,端午節日文化中相關的人物角色、故事傳說等也有值得發掘的文化資源,例如改編新版鐘馗戲、兒童劇版“五毒戲青蛙”,形式載體則不限于繪本、動漫、影視、游戲、戲劇等作品形態。

3.增強互動體驗,開發休閑旅游產品

休閑是人們在非勞動和非工作時間內自愿從事各種自由活動,以求獲得身心的輕松與調節,達到生命保健、體能恢復、身心愉悅等目的的行為,這與端午節俗的康養保健文化相契合。另外,較傳統旅游觀光而言,休閑旅游具有更強的娛樂功能和參與性特點,更符合傳統節日文化現代轉化發展的方向。

(1)節慶活動

挖掘地域特點,打造特色端午節慶活動,提升大眾參與性、互動性,豐富感官體驗和情感體驗。諸如水域地區的特色龍舟競渡,射五毒比賽等休閑體育活動;將五彩繩、香囊等傳統手工制作進行創新設計,結合其他相關衍生設計品,舉辦端午主題創意市集;以端午特色飲食活動、視聽活動等,以此強化節日符號的刺激,達到立體多維的傳播效應。

(2)保健沐浴

以對《本草綱目》、神農文化的研究為基礎,以科學的衛生保健知識為依據,結合蘭湯沐浴、中草藥文化的傳統,打造草藥沐浴為主題的休閑旅游產品,將唐宋時期風靡的社會潮流引領為現代新時尚,也不失為對中醫藥文化的復興路徑之一。

(3)休閑農業

端午文化涉及人們對昆蟲、香草等自然界事物的創造性描繪、浪漫性想象和現實性地利用,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和適應,體驗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理念和民族智慧。以此文化內涵為基礎,對于端午文化中涉及的動物、植物相關文化元素,進行衍生開發,打造集文化性、娛樂性于一身的休閑農業旅游產品。

五、小結

傳統節日的內涵豐富,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卻缺乏結合現代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結合現代價值觀和現代生活方式,賦予傳統文化以一定的娛樂性、休閑性,互動性與開放性,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呈現方式,在傳承中不斷更新、與時俱進,提升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認同,實現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造發展;另外,創意挖掘傳統節日文化資源,以文化產業與傳統農業、制造業、工業等的跨界融合,促進產業升級和供給側改革,有利于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擴大民族文化影響力。

注釋:

1.“五毒”一般指蛇、蝎子、蜈蚣、蜘蛛、蟾蜍等五種比較常見的被認為“有毒”的動物,不同地區有著些許差異。

猜你喜歡
五毒傳統節日符號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讓閱讀更方便的小符號
端午食“五毒”
“五毒”原來是良藥
“五毒”原來是良藥
“+”“-”符號的由來
“五毒”最初指良藥
草繩和奇怪的符號
中國符號,太美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