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生課堂參與的路徑探索

2019-04-10 07:01趙悅梅
科技資訊 2019年36期
關鍵詞:課堂參與道德與法治因素

趙悅梅

摘 ?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是保障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條件,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深度參與課堂教學是現代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該文將從課堂參與的內涵入手,分析現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阻礙學生參與的因素,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策略,為課堂教學的實施提供一定的參考,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精神意志。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課堂參與 ?因素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2(c)-0135-02

1 ?課堂參與簡述

1.1 課堂參與的概念

課堂參與是指師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心理活動方式和行為努力程度,其主要由3個部分構成,分別是行為參與、認知參與以及情感參與。其中行為參與反映的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努力程度,具體體現在課堂表現和時間參與兩點。認知參與反映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所表現出的思維水平和學習策略。情感參與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獲得的情感體驗,包括樂趣感、焦慮感、成就感等。

學生課堂參與程度越高,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以及情感互動也就越順暢,這對雙方共同發展均十分有利。在現代教育教學實踐中,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是經歷、觀念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交融,師生雙方均為主體,進而營造出一個舒適和諧的課堂環境。

1.2 課堂參與的積極意義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能夠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在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是一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互動關系,課堂參與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越高,其主體地位感性體驗也會變得越強烈,相應的主體意識也會獲得增強,這對其興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同時,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對于學生課堂參與也是十分必要的,它決定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得到有效的調動。因此,教師應積極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氛圍,引導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2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阻礙學生課堂參與的因素分析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思想觀念、道德品質等方面出現了越來越多新的挑戰。初中生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為了引導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我國自2017年開始實施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希望可以從道德品質、身心素質、生活態度、價值觀念等方面給予初中生以積極的影響。結合當前教學實踐來看,一些客觀因素的存在使得學生很難深度參與到《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教師專業素質不足,無法發揮正確的主導作用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形成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行為習慣,培養正確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初中階段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依舊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應清楚地認知到自身所承擔的責任,充分發揮主導意識和作用,如此才能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就目前來看,很多教師都缺乏的必要的主要意識,對自身職業缺乏認同感,對教學改革和自身未來發展持有消極態度,不可避免地對學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導致課堂參與度不高。其深層原因有三:第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得不到重視,一般被安排在學習效率最差的時段。第二,資源缺少、師資力量薄弱。第三,教學成績考核機制不合理。

2.2 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

初中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基本上缺乏足夠的學習興趣,求知欲不足,很少會自主學習該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經常會出現學習其他科目、說話打鬧等現象。其分層原因有四:首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包含了大量的理論性內容,課堂教學十分枯燥,無法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其次,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多為口頭說教,和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較小,無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再次,《道德與法治》科目的分數較少,相較于其他學科的重要性偏低,學生一般不會在該科目上投入過多的精力。最后,《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偏向理論化,但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考試中包含了大量的開放性題目,導致學生們往往無法取得理想的成績,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和動力。

2.3 教學情境缺乏實效性

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趨勢,并滿足學生的個體需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情境必須做到與時俱進。但結合實際來看,很多初中課程都無法做到這一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課程教育模式落后,和當前社會環境和學生特點需求已經不相適應。其次,課程管理滯后,為了提高分數,很多學校在該課程教學中過度重視理論,忽視拓展延伸和實踐探究。最后,過度重視學生的成績評價,使得《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價值導向出現偏移。

3 ?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有效路徑

3.1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上文已經提到,只有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才能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與學生之間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關系,和學生一起共建舒適、和諧的教學氛圍,優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愿意參與到課堂中。要想充分地發揮教師的主導意識,學校需要加強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視,使廣大教師意識到自身的價值所在,主動承擔起引導學生正確成長發展的責任。同時適當地提高福利待遇,增強其職業認同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而不是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要鼓勵學生們進行自我探索和分析判斷,對所有學生做到一視同仁。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不能進行生硬的遏止,而應與其就行為和觀點的正確與否進行討論,幫助其理解自身的錯誤,引導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在這樣寬松的氛圍之下,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3.2 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動力

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方法、內容落后的問題,教師應積極進行創新探索,引入更加豐富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深度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對該科目產生成就感和獲得感,使其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取得的進步。例如,在教學設計環節,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層次差異性,采取分層教學法。同時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更多地聯系生活實際,鼓勵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和社會實踐,這比單純說教更有意義。方法和內容上的創新可以逐步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促進課堂參與度的提升。

3.3 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改變過去單純重視學習成績的誤區,將道德品質、創新意識、合作探索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學習態度等內容納入到評價體系中。在評價方法上,應在書面測試基礎上,引入形成性評價,注意學生的日常表現和課堂參與情況。

4 ?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和諧關系,同時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并對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完善,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課程的重視,實現教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茍有東.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新課程,2018(10):171.

[2] 鐘平波.淺談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J].新智慧,2018(19):52.

[3] 張保德.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生課堂參與的路徑探索[A].中學教育科研2018年第3期(總第226期)[C].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2018.

猜你喜歡
課堂參與道德與法治因素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關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關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讓學生樂于參與,讓課堂更加精彩
“生活化情景教學”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堂參與程度的實驗研究
大學生課堂有效參與現狀及對策研究
中國文化對英語課堂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