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腫瘤射頻消融治療的并發癥分析

2019-05-17 05:38麥啟聰陳猛茍慶莫志強時豐陳曉明
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志 2019年2期
關鍵詞:心包氣胸胸腔

麥啟聰 陳猛 茍慶 莫志強 時豐 陳曉明

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作為一 種微創治療手段,在治療早期不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轉移性肺癌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國內外已有大量文獻報道[1-2]。目前RFA已成為肺癌綜合治療的手段之一,并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興趣和重視[3]。本研究將我院近7年采用射頻消融治療肺腫瘤發生的并發癥情況進行分析,并報道一例以往文獻未見報道的罕見并發癥肺膿腫并支氣管瘺,同時總結肺腫瘤射頻消融并發癥的處理手段,以求將該技術更合理、安全、有效地應用于肺癌,更好地發揮該技術的臨床價值。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射頻消融治療的原發性肺癌和轉移性肺癌患者共150例。其中男103例,女47例;年齡32~89(58.3±7.5)歲。原發性肺癌患者納入標準:(1)早期非小細胞肺癌不耐受手術或拒絕手術者。(2)外科手術切除后肺內復發或轉移的患者。(3)經化療、靶向治療或放療后肺內殘留、復發或轉移的病灶,不能耐受進一步的標準治療或沒有有效的標準治療方法的患者。轉移性肺癌患者納入標準:(1)原發灶已治愈或控制良好的患者。(2)患者不耐受手術或拒絕手術者。排除標準:(1)病灶數目超過3個,或單個病灶直徑>5 cm;(2)經皮穿刺腫瘤的路徑有重要組織或臟器遮擋;(3)病灶與氣管、主支氣管、食管、主動脈及其分支、左右主肺動脈、心臟等之間的距離小于1 cm;(4)功能狀態評分(PS評分)大于2分;(5)凝血功能嚴重異?;蛘诮邮芸鼓委熣?。150例患者中,原發性肺癌99例,轉移性肺癌51例,全部患者均經術前病理或術中活檢確診。99例原發性肺癌包括非小細胞肺癌87例(鱗癌35例、腺癌48例、大細胞未分化癌4例),小細胞肺癌8例及癌肉瘤4例;51例轉移性肺癌分別來自肝癌22例,來自軟組織肉瘤12例,來自大腸癌9例,來自鼻咽癌6例,來自縱膈卵黃囊瘤及血管平滑肌脂肪肉瘤各1例。所有患者均為單個病灶,腫瘤直徑8~47(26.0±3.6)mm。

二、消融設備

射頻消融采用美國RITA公司生產的RITA1500型腫瘤射頻消融治療儀,發射頻率400 kHz,功率1~250 W,電極針包括單針UniBlate和多極針StarBurat Xli 2種。操作均在CT引導下進行,采用美國GE公司的16排CT機。

三、射頻消融治療

所有患者術前均完善血常規、凝血指標及心肝腎功能檢查。靶病灶行胸部CT平掃及增強掃描或行全身PET-CT掃描。術前簽署知情同意書。術前半小時肌注鹽酸哌替啶(杜冷?。?5~100 mg控制術中疼痛。所有患者均在CT引導下穿刺。將射頻電極針通過穿刺放置在預定消融的腫瘤部位,隨后根據病灶的大小設定消融功率和時間。直徑≤30 mm的病灶采用單極射頻針消融,>30 mm的病灶采用多極射頻針消融或單針重疊消融。消融功率40~60(51.1±3.9)W,消融時間 3~12(6.3±2.7)min。行 1 次消融者133例,2次者17例;兩次消融間隔1~4(2±0.5)周。

結 果

一、肺實質出血

本組發生肺實質出血35例,占23.3%(35/150)。CT掃描見腫塊周圍肺實質出現彌漫性高密度影,其中5例術后即有少量咯血,返回病房后給予止血治療,1~3 d后咯血消失。

二、氣胸

本組發生氣胸29例,占19.3%(29/150)。其中26例患者術后CT掃描發現少量氣胸,患者無明顯自覺癥狀,血氧飽和度正常,未給予任何處理;另外3例行胸部X線片見有中等量氣胸,患者輕度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下降至90%~92%,給予吸氧后癥狀緩解,7~10 d后復查氣胸吸收。

三、咯血

本組發生咯血12例,占8.0%(12/150)。其中包括上述5例肺實質出血患者術后即咯血,另外7例患者返回病房后開始咯血,均為少量間斷咯血,給予鎮靜、止咳、止血等治療,1~3 d后咯血停止。

四、胸腔積液

本組發生胸腔積液3例,占2.0%(3/150)。其中2例為少量的單純胸腔積液,另1例在靠近穿刺點處出現一梭形包裹性積液,均未采取特別治療,3~4周后復查積液均自行吸收。

五、肺膿腫并支氣管瘺

本組發生肺膿腫并支氣管瘺1例,占0.7%(1/150)?;颊吣行?,63歲,確診右側肺鱗癌10年,外科手術切除術后復發,經放射治療后腫瘤進展,行吉西他濱+卡鉑化療4周期,化療后5個月復查PET-CT顯示局部代謝增高(圖1A),考慮腫瘤進展,遂行消融治療。首次射頻消融后,PET-CT復查顯示腫塊縮小,但仍有殘留(圖1B);1個月后再次行射頻消融治療(圖1C),術后第5天患者咳嗽、咳濃痰、呼吸困難,并出現高熱,CT顯示原腫塊壞死后形成空洞并與右上肺支氣管相通,空洞內見有液氣平面,考慮消融區域膿腫形成,故診斷為肺膿腫并支氣管瘺形成(圖1D)。遂于CT引導下行經皮穿刺肺膿腫置管引流,2周后癥狀逐步緩解,6周后復查CT見膿腫吸收,支氣管瘺口愈合。

六、胸部皮下氣腫

本組發生胸部皮下氣腫1例,占0.7%(1/150)。射頻消融術后CT掃描即發現少量皮下氣體,返回病房后逐步增多?;颊弑憩F為氣促、呼吸困難、上半身浮腫、胸部皮膚捻發音。給予吸氧、引流排氣、包扎固定胸壁治療,患者2周后復查,皮下氣腫吸收,癥狀完全緩解。

討 論

肺腫瘤射頻消融的并發癥較常見,部分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必須引起重視。按照文獻報道的發生率可以分為常見并發癥、少見并發癥和嚴重并發癥[4]。常見并發癥包括氣胸、胸腔積液、咯血和肺炎;少見并發癥包括心包積液與心包填塞、皮下氣腫、肺膿腫、膈神經損傷、支氣管胸膜瘺、曲霉菌感染和針道種植轉移等;嚴重并發癥則指引起死亡。本組資料中,大多數為常見并發癥,在少見并發癥中發生肺膿腫并支氣管瘺1例,以往文獻未見報道;本組資料未出現死亡的病例。文獻報道肺癌射頻消融總的并發癥發生率約為15.2%~55.6%,死亡率0~5.6%[4-7],各家報道的差異較大,可能與病例選擇標準和樣本量不同有關。下列因素可使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增加:手術時間過長,尤其超過3 h;反復穿刺,尤其改變位置的多次穿刺;一次治療多個病灶;伴有基礎肺疾病或全身情況較差;操作者技術不熟練。

一、氣胸

氣胸是肺腫瘤射頻消融最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生率約10%~61.1%[4],本組為19.3%。根據患者有無癥狀,可以分為有癥狀氣胸和無癥狀氣胸。無論是文獻報道的病例,還是本組發生的病例,絕大多數氣胸都沒有癥狀,僅僅是在術中X線透視或CT掃描發現有氣胸存在。而在有癥狀的患者中,多以輕度呼吸困難為主,給予吸氧后癥狀即可緩解;而吸氧無法緩解需要行胸腔閉式引流的氣胸,本組患者均未行閉式引流。氣胸的發生一般是臟層胸膜損傷后氣體進入胸膜腔所致,穿刺本身以及消融都可以損傷臟層胸膜,因此要盡量減少穿刺次數,避免電極針留在胸壁。有學者采用呼吸針控的方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的幾率,從而減少氣胸等并發癥的發生[8]。對于靠近胸膜的病灶,可以采用低功率和延長消融時間的方法減少氣胸發生的風險。需要指出的是,氣胸可以發生在術后若干天,稱為遲發性氣胸,應特別引起注意。

圖1 典型病例(男性,63歲,右側肺鱗癌10年,化療后5個月腫瘤進展)行射頻消融治療前后

二、胸腔積液

文獻報道胸腔積液發生率為4%~21%[4],本組為3%,屬于較低水平。射頻消融后并發胸腔積液的原因未見文獻報道,筆者分析原因可能是一部分患者為反應性胸腔積液,是由于局部治療后腫瘤組織壞死吸收產生的反應性積液,這類積液顏色通常為淡黃色;另一部分為損傷性胸腔積液,可能是由于穿刺時損傷了血管,導致積液為血性。無論哪種類型的積液,積液量多為少到中量,積液形式一般為單純胸腔積液,也可以是局部包裹性積液,還可以合并液氣胸。絕大多數胸腔積液可經保守治療自行吸收,本組病例中出現胸腔積液的患者均自行吸收。

三、皮下氣腫

斯曉燕等[7]報道29例中發生3例(10.3%)皮下氣腫,發生率為10.3%(3/29)。本組150例中發生1例(0.6%)?;颊咴谛蟹紊漕l消融術后行CT檢查即發現少量皮下氣體,回病房后逐步增多。臨床表現為上半身浮腫、呼吸困難、皮膚有捻發音。發生原因可能為病灶靠近胸壁,穿刺或消融損傷壁層胸膜所致。該患者給予吸氧、引流排氣、包扎固定胸壁等治療,2周后吸收好轉。

四、肺實質出血與咯血

本研究中筆者觀察到肺實質出血不一定都會引起咯血,由于并非每個患者咯血發生后都行CT掃描,因此咯血是否一定合并肺實質出血暫時還不清楚。Nour-Eldin等[9]對164例患者的248個病灶進行消融后,44個病灶出現肺實質出血,其中40個導致了咯血,以消融病灶為基數計算,肺實質出血與咯血的發生率分別為 17.7%(44/248)和 16.1%(40/248);該作者提出了與肺內出血相關的一些重要危險因素:病變直徑<1.5 cm(P=0.007),病變位于肺野中部和底部(P=0.026),穿刺針在肺實質內穿行的距離>2.5 cm(P=0.017),消融路徑經過肺血管(P<0.001),應用多針電極(P=0.004)。筆者認為,出血與穿刺次數的關系較密切,因為在本組病例中,有75例患者于消融術前行穿刺活檢,穿刺后CT掃描已發現肺實質出血。發生肺實質出血的患者大多無需治療,而發生咯血的患者,需要根據咯血的速度和總量來判斷是否需要行胸腔穿刺引流。

五、肺炎

國外有文獻報道肺炎的發生率4.5%~16%[4],國內張欣等[10]報道肺炎的發生率為3.2%,本組病例無肺炎發生。消融術后發生肺炎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患者治療前合并有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自身抵抗力低下等有關系,也可能與術中無菌操作不規范有關。消融術后嚴重的肺炎可以引起呼吸窘迫綜合征而導致死亡,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至關重要,如果術后出現高燒或發熱時間過長的患者,尤其應引起重視。

六、心包積液與心包填塞

盧強等[11]報道了一組329例行肺腫瘤射頻消融的患者中,3例出現心包填塞,發生率0.9%(3/329),其中1例死亡,該例患者的腫瘤靠近肺門,CT掃描時發現射頻針已進入心包,患者死于出血引起的心包填塞。心包填塞一般繼發于心包積液,可以是反應性積液,也可以是損傷性出血。如果發生緩慢,患者可以代償;如果積液或積血過快過量,可導致患者死亡。所以如果發現患者術后有氣促、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還應考慮是否有心包積液并行進一步檢查,而一旦確診應立即行心包穿刺,并進行抽液引流。

七、肺膿腫并支氣管瘺

以往文獻未見報道此并發癥。本組發生1例,發生率0.7%(1/150),患者系右肺鱗癌放化療后復發的患者,PET-CT顯示右上肺局部代謝增高,標準治療后患者癥狀無改善,腫塊無縮小,故選用射頻消融治療。首次射頻消融后患者癥狀明顯改善,但復查PET-CT顯示腫塊邊緣仍有殘留活癌灶。再次行射頻消融后第5天,患者出現咳濃痰、發燒、呼吸困難,CT顯示右肺原腫塊處形成一巨大空洞,其內可見液平面,空洞與右上支氣管相通,考慮肺膿腫形成并支氣管瘺。立即給予經皮穿刺置管引流,同時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患者癥狀逐步改善,6周后空洞愈合。

八、針道種植轉移

本組中無針道種植轉移并發癥發生,盧強等[11]報道了6例(1.8%,6/329)發生針道種植轉移,出現種植轉移的發生時間在射頻消融后4~6個月,發生率明顯高過文獻報道的0.06%(6/9 738)[12],可能與作者早期使用的射頻消融治療儀沒有針道消融功能有關。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設備一般都有針道消融功能,可見拔針前行針道消融還是必要的。

九、死亡

有關射頻消融后出現死亡的現象,國內外文獻報道的均較少。Nour-Eldin等[9]報道行射頻消融治療后因病灶部位大量出血導致死亡1例(0.4%,1/248)。盧強等[11]報道329例行射頻消融治療后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消融術后大咯血;另1例死于心包出血引起的心包填塞。Simon等[13]報道75例I期非小細胞肺癌行射頻消融治療后,1例死于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從以上作者報道的情況來看,死亡都是繼發于前面討論的一些并發癥,由于處理不及時或處理效果不佳才導致死亡。因此,任何射頻消融后的并發癥,無論病情緩急,都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只有及時診斷并及時處理,才能減少和避免死亡的發生。

猜你喜歡
心包氣胸胸腔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術后復發并心包轉移1例
胸腔巨大孤立性纖維瘤伴多發轉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結核性與惡性胸腔積液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完全性心包缺如一例并文獻復習
胸腔積液中CRKL的診斷價值
心包穿刺的診斷及治療
超聲引導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術治療心包積液的療效分析
新生兒氣胸臨床分析
氣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現氣胸后,患者及其家屬如何處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