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福多思想語假說到概念思維的純意義—概念及命題假說

2019-05-27 08:53劉利民
英語研究 2019年1期
關鍵詞:意向性語義命題

黎 明 劉利民

(1.四川大學 外國語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2.西南交通大學 外國語學院, 四川 成都 611756)

0.引言

在外語教學理論研究和外語教學實踐中,經常有這樣的提法:鼓勵學生用外語思維。語言與思維的關系一直是語言學、哲學和認知科學中的一個根本性的重大理論問題,在語言學、哲學和認知科學界長期爭論不休。人在運用語言表達思維,完成交際之前,用什么工具思考?人借以思維的媒介是什么?對此,國內外學者展開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各種思想語言假說,其中尤以杰里·福多(Jerry Foder)思想語假說影響最大(Fodor,1975)。盡管得到廣泛認可,但該假說也受到質疑和批判。本文首先對福多思想語假說的提出及學界質疑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結合前人相關研究討論人類概念思維的純意義—概念及命題這一心理操作過程。

1.思想語假說的提出及學界質疑

1975年,福多提出了具有原創性的思想語假說(LOTH: the language of thought hypothesis)。該假說主張:①人用思想語思考。思想語是概念和命題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發生在類似語言的表征系統內。思想語的實質是思想。因此,思想以語言的方式存在,由詞和句子組成,具有線性邏輯。外部世界的某一事物在人腦中的表征是一個思想語詞匯,該事物與另一事物之間的關系則以句子表征。思想作為句子而存在。②思想語的詞匯并非任何自然語言的詞匯,而是全人類共有的獨特的思想語詞匯;思想語也不是任何自然語言,而是全人類共有的。全人類用相同的思想語思考,用不同的自然語言表達思想內容。③思想語比自然語言的語法結構更簡單,但信息更豐富。④用思想語思維就是一個一個的句子在大腦進行加、減、乘、除運算。人腦類似計算機,思維就是計算,計算過程不牽涉意義。⑤思想語即思想,它一頭表征客體,另一頭連接自然語詞。如圖1所示,當我看見外部世界的一匹馬時,我大腦在想著一匹馬,這就是我的思想語“HORSE”,然后我用“horse”這個詞把思想表達出來。因此,思想語一方面連著外部世界(思想語表征外部世界,表征客體),另一方面連著自然語言(自然語言表達思想語,即表達思想)。⑥思想語是一種天生的內在能力。簡言之,福多主張人用思想語思考。思想語整體、直接表征外部世界,是近似于計算機機器語言的一套內在、特殊符號系統,盡管該系統在語法和語義上類似語言結構,但不同于自然語言。

圖1 思想語和外部世界及自然語言之間的關系示意

盡管在認知科學尤其是認知心理學中,福多思想語假說得到廣泛認可,但該假說也在學界引發爭論,招致了質疑和批評。心靈哲學認為福多忽略了人的意識、意向性問題,以計算機比心靈,把思維看作無釋義的計算過程,這種功能主義的解釋不可取(海爾,2005)。約翰·塞爾(John Searle)(1980)認為單純的語法不足以產生語義,單純的計算不足以產生心靈。認知心理學認為,表征并非以思想語句子為形式,而是獨立的關系表征。人以網絡的形式而不是以語句的形式存儲意義。心理學實驗已經證明,人腦記憶按意義的聯系,而不是按句子進行(安德森,2012)。語言學界王全智(2015)等認為思維根本不需要思想語言。概念語義學家雷·杰肯多夫(Ray Jackendoff)(2002)認為語義/概念并非是整體、直接表征,而是生成的。概念可細分為更小的概念元。概念元是天生的、不應再分割的原初概念。無窮的概念由有限的概念元按形成規則生成。概念結構由概念元按運算規則生成。此外,不少學者認為自然語言是思維的工具,這實質是對思想語假說的間接質疑。比如,吳潛龍(2000)認為二語(英語)習得最終可以用二語思維;加達默爾(Gadamer)(2004)認為可以用外語思維;文秋芳、周燕(2006)的研究提到外語專業的學生被鼓勵用外語思維;李滌非(2008)認為思考的工具包括自然語言;魏博輝(2013:16)說:“人總是要用一定的(自然)語言來思維?!?/p>

2.概念思維的純意義—概念及命題假說

現代人類思維的主要形態是概念思維。本節將結合福多思想語假說、學界質疑及相關研究,討論概念思維的純意義—概念及命題心理操作過程。

從概念思維到思維的言語表達可能經歷什么過程?先看列夫·維果茨基(Lev Vygotsky)、李恒威等和徐盛桓的推斷、猜測性論述。維果茨基(1997:166)認為“從激發一種思維動機到思維的形成,首先是在內部言語中,然后在詞義中,最后在言語中”。李恒威等(2008:27)認為,“思維活動是從表達某個意向性的意義開始的”。思維起源于一個模糊的整體感受性語義,最終獲得清晰的外部言語形式(李恒威 等,2008:32)。徐盛桓(2010:33)將人的思維活動分為語言前思維和語言思維兩個階段。語言前思維階段中,首先是動作思維,然后是意象思維。意象思維經過定向、簡化,把繁雜、重疊、零亂的意象整理、定向為類似于論元結構形式的主謂意義內容,形成內容思維。以主謂為框架的意義內容進一步抽象為概念。這時,思維要尋找內在于人腦以自然語言為載體的概念外殼。再將語言所承載的概念鑲嵌進適當的句式,思維就成為可理解的語言表征,這就是語言思維。語言前思維能涌現為語言思維基于二者的同質異構關系:內容相同,結構相異。前者表現為意義的整體性、混沌性,后者表現為簡潔的線性和語義的缺省性。以上論述結合學界已有相關研究可以推斷,概念思維可能經歷三個階段:①思維主體獲得模糊的整體感受性純意義→②思維主體獲得概念和命題的心理表征→③思維主體提取概念的語詞外殼和特定句式表達思維,見圖2。

圖2 概念思維的流程

階段一是思維的源起,即思維起源于一個模糊的整體感受性意義,所進行的思維活動是思維主體脫離語詞概念的純意義操作。由于缺乏語詞概念對思維的操作對象(意義)進行有效切分,思維過程及結果都具有模糊性特征。事實上,平克早就論證了非語言思維形態的存在:布羅卡失語癥患者非語言部分的智力不受影響;沒有語言的聾人能發明手語;不會說話的嬰兒、無法學習語言的猴子能思考,等等(平克,2004:66)。這種沒有語言參與,不能借助概念的整體感受性的、模糊的純意義操作性思維難以精確化,不具有語言的線性邏輯形式。

階段二是思維脫離概念語詞外殼的純概念和命題(即概念關系)操作(見圖3)。圖3中,“L”代表思維主體所有心理詞匯的詞名表征,即心理詞匯中有關語音、拼寫等信息?!癈”代表心理詞匯中有關語義的信息,即概念表征。這一階段概念思維操作的是概念和命題表征。比如思維主體操作“狗”這個概念時,無需涉及概念“狗”的漢語語音或拼寫“狗”,也無需涉及英語語音或拼寫“dog”。階段二的概念和命題思維操作有四個重要特征:

圖3 概念思維的操作對象(概念表征)

特征一:概念和命題的心理表征以共時的、聚合的、網絡的形式,而非線性語句的形式存在。福多認為,思想以語句的方式存在,具有線性邏輯,但官忠明和劉利民(2000:66-69)基于蘇聯神經心理學創始人魯利亞(Luria)的研究,發展了福多思想語的心理表征結構。他們認為,概念的心理表征由各個詞匯意義的聚合性相關關系構成,是各個信息成分的同時性合成行為。概念的心理表征不以邏輯的、線性的、可分的方式存在。命題的心理表征也具有共時整合特性——所有信息同時表征,成網絡狀,不能單獨、分別表征,不具有語句線性邏輯。因此,思想(概念思維的結果)是關于概念及命題的核心信息與相關信息的整合,是人腦中被語言激活的信息成分以及這些信息成分之間的復雜聯系, 即其聚合性相關關系的同時性合成。此階段思維主體的思想無語法形式,且可能瑣細龐雜,卻是進一步展開思想,形成話語的必經階段。官忠明等關于概念和命題的心理表征結構觀符合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得到了國內心理和語言學界李恒威(2008)、徐盛桓(2010)等不少學者的認同。

特征二:概念思維具有個體特異性。劉利民(2008)認為,概念語詞的語義是多維度的、復雜的,它涉及客觀和主觀兩大方面以及主客觀的互動,只有語言的核心意義是所有人共通的。不管語言交流是不同個體間的,還是跨文化的,甚至是穿越時空的,交流的實現必須以共享的核心語義為依托。但語義不是單一的核心定義元素集合,而是這個集合與文化特異性、個體指向性和時空動態性構成的多維認知圖式。除了人類共有的核心意義表征之外,語義還具有文化特異性、個體指向性和時空動態性。由于概念語詞的語義具有個體特異性,概念的心理表征也必然是個體特異的。以“特朗普”為例,該詞的心理表征是關于“特朗普”這個人的所有信息的整合,既包括“美國總統”等核心語義信息,也包括他的外表、性格、經歷、民族等相關信息。盡管核心信息表征必須同一,由于人與人之間的知識圖式、經歷體驗圖式等信息建構的差異,不同的人的相關信息表征必然因人而異。因為概念和命題的心理表征是個體特異的,概念思維必然是個體特異的,所以,即使存在“思想語”,它既不為人人共有,也不具備語言的線性邏輯結構。

特征三:概念由概念元生成。無窮的概念和概念元都是思維主體后天習得的。杰肯多夫反對概念的意向式整體、直接表征觀,認為概念由概念元生成。認知心理學實驗已經證實,不同思維主體由于其內在的概念生成機制和空間結構不同,因而同一對象在心理的投射結果不同,生成的概念結構不同。甲視之為美的,乙卻視之為丑。杰肯多夫的概念語義學(CS)著重刻畫意義的分解和生成,及意義、概念空間的結構。雖然CS仍屬于生成語言學陣營,但它接受并超越認知語言學,取得了語義研究的突破性進展,為概念思維的普遍性和差異個性的解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思路,說服力很強。盡管有學者質疑:什么構成真正的、絕對不能再分的語義概念元?但不同的個體,甚至同一個體在不同的時空對語義概念元的理解可能不同,其概念生成機制和空間結構不同,概念思維中的概念信息表征就因人而異。只要最終生成的概念結構中核心信息一致,就不會影響人際交流。本文認同杰肯多夫的概念生成觀,但同時認為概念元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習得的。人不是一生下來大腦中就“內在有”若干概念元。概念元是思維主體通過學習逐步積累所得??萍己蜕鐣粩噙M步,新生事物不斷涌現,新概念元和新概念將會不斷被創造出來,因而概念元和概念都是無窮的。概念元生成簡單概念,簡單概念又可以組合生成復雜概念。因此,概念可以解釋為“由概念元按形成規則生成”,但概念和命題也顯然都是思維主體后天習得的,或者直接就是思維主體的思維產物。與階段二的概念思維不同,階段一的思維是純意義操作,不需要語言和概念,如果階段一的思維形態存在思想語,它更可能是天賦的。所以,如果存在概念思想語,它可能既有天賦的(階段一),也有后天習得的成分(階段二)。

特征四:概念思維不能完全避開意識和意向性問題。意向性指心靈關指世界的能力。它既是心智表象外在世界的一種現象,又是心智對外在世界的一種表征能力(Searle,2004)。意向性與意識是心理現象的兩個顯著特征。就思維與意識的關系而言,雅普·狄克斯特霍伊斯(Ap Dijksterhuis)等將人類思維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兩種(Dijksterhuis & Nordgren,2006)。徐盛桓(2010:32)認為,思維的“運動過程和結果不一定為思維的主體所意識”??梢?,思維無法完全避開意識。就思維與意向性的關系而言,宋榮認為,一個意向對象可以被描述為一個思維對象?!耙庀驅ο笫窃谖覀兯伎嫉氖澜缰械哪切〇|西”(宋榮,2014:108)。一個思想的對象就是這個思想所指向的東西。思想既能擁有實存的,也能擁有非實存的意向對象。李恒威等認為,人類運用語言的“思維活動是從表達某個意向性的意義開始的”(李恒威 等,2008:26)。盡管“已有研究普遍認為,人的所有心理狀態都具有指向(aboutness)屬性”(雷卿,2013:28),但意向性是否是一切心理現象的共有、獨特本質,當代心靈哲學尚存爭論。有學者認為,它只是部分心理現象的特征。高新民將心理現象分為兩類:一是命題態度,二是“質的狀態”。后者只有質的感受或現象學性質,沒有明確的命題內容,沒有意向性(高新民,2008:12)。雷卿(2013:29)也認為,并不是所有的心理狀態都具有意向性??梢?,并非所有學者都認可概念思維具有意向性,都接受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的沒有無意向性的思想觀。概念思維既可以是有意識,也可以是無意識的。僅具有“感受的質”特征的概念思維可能就不具有意向性,但當代英美哲學關于語句意義、命題態度、信念內容、心理表征等問題中,意向性問題常為核心議題,因為這對于理解語言—心靈—世界這個著名的語義三角關系非常重要,似乎起著統攝作用。只要涉及人,當然包括人的概念思維,意向性就成了一個避免不了的問題。

階段三是概念思維的語言表達階段,是一個將思想命題線性化為言語結構的過程。從概念思維到概念思維的語言表達,即從階段二到階段三要經歷兩個轉變。第一個轉變是:階段二思維的對象是作為心理表征的概念和命題,是以同時的、聚合的、網絡的方式存在,是關于概念及命題的核心信息與相關信息的同時性合成。要從階段二進入到階段三,概念的核心信息與相關信息首先要轉化為自然語言形態的概念語詞,即思維要搜索內在于大腦的以自然語言為載體的概念外殼,這是內部思維向外部語言形式延伸的基礎和起點。如果思維主體搜索或提取不到現成的語詞,即心理詞典中概念表征層的特定概念無法在詞名表征層匹配到恰當的語詞(見圖3),則可能間接表達,如隱喻的產生,或直接創造新詞語、新表達法,當然也可能陷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尷尬境地。第二個轉變是:各個詞匯的聚合性意思成分轉化為概念語詞后,進入展開思想,形成話語階段,也就是將概念思維中的概念或命題嵌入適當的句法表達式, 當然也可能創造新句式或新表達法,思維就成為可以理解的語言表征(徐盛桓,2010:33)。從概念思維外化為語言表達式,是保留了部分意義而語言的格式逐漸形成、加強、固化的過程。概念思維能涌現為語言思維是因為二者具有同質異構關系:內容大體相同(概念思維的意義大于自然語言表達的意義),結構有異(前者表現為意義的整體性、混沌性,后者表現為簡潔的線性和語義的缺省性)??梢?,階段三的實質是搜索、提取或創造概念語詞和句式的語言表達思維階段。

從概念思維(階段二)轉化為語言思維(階段三),思維的內容即思想經言語表達更加清晰。本文稱為“語言化的思想”。語言化的思想可再次重復階段二和階段三,即在階段二和階段三之間重復進行。思維主體“反復思考”,進行語義核查、篩選、合并、刪除等操作,以獲得更加清晰的思想(圖2中,階段二和三之間用兩個方向相反的箭頭表示概念思維的這種反復、循環特征)。概念思維和語言思維階段自身也都可以“反復思考”和“深思熟慮”。概念思維階段的“反復思考”可以使概念及命題的核心信息與相關信息更豐富,或相對更清晰。語言思維階段的“深思熟慮”可以使思想表達更準確(圖2中,階段二和三分別用虛線環形圖表示這兩個階段思維操作的反復、循環特征)。人類抽象的運算思維仍然要經歷概念思維和語言思維階段。在概念思維階段,思維的對象仍然是作為心理表征的概念和命題。但是由于思維主體的目的導向性明確(即抽象運算),思維主體僅需要有意識地關注作為心理表征的命題的核心信息。然后再進入語言思維階段,借助概念的詞語外殼和恰當句式把思想即抽象的運算結果表達出來??梢?,即使是高級的抽象運算思維也不需要自然語言直接用作思維工具。盡管不少學者堅持人能用母語或第二語言思維,但自然語言并不是概念思維的工具。思維的加工對象和產物都是思想。思想是一種內容的心理表征,是關于概念及概念間關系的心理表征。語言為思維提供材料,促進思維的發展。由于人具有語言能力,語言又具有意義表征作用,具有概括性和間接性,因此人在思維活動中可以不借助對客觀事物的具體感知。語言在整個認知活動中起到了再現和轉換經驗的中介作用。語言中介調節思維加工的內容,進而影響思維的產物。因此,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想內容的理解及表達工具,是思維與客觀外界相聯系的中介,但不是思維的工具(劉利民,1993:76-80)?!拔覀兠恳粋€人都有在說一個句子或寫一個句子時突然間停下來,因為我們警覺到這不是我們所要說的經驗。有這個感覺表示‘我們想要說的’與‘我們說出的’有所不同。有的時候,我們找不到一個恰當的字來表達我們的思想”(平克,2004:66)。平克的論證也表明思想和自然語言不是一回事。自然語言具有“語義歧義性”等缺陷,不適合充當思想的媒介。思考背后的表征與語言中的句子區別顯而易見(平克,2004:89)。

上文分析可以得出:概念思維可能經歷一個脫離語詞概念而進行純意義操作的初期階段,此時大腦思維活動的結果產生的是模糊的整體感受性意義。這一階段不為概念思維所獨有。概念思維的核心階段是對作為心理表征的概念和命題的操作階段。此時,概念思維以自然語言及其產生的概念為基礎,但一旦概念產生,思維則脫離概念的語詞外殼,僅僅依據概念本身進行,不再額外需要一套符號系統來表示概念的心理表征。事實上,也不可能提供一套人人都相同的概念的心理表征符號,因為概念的心理表征具有個體特異性。這一階段思維是一種基于概念和命題的意義操作。作為心理表征的概念不是意象式的整體、直接表征,概念由概念元生成。但概念元不是天生,而是后天習得的。概念既是思維主體由概念元生成的,也是后天習得的。如果要表達思想,則需要提取概念的語詞外殼和特定句式,形成言語表達式。所以,沒有語言人類也可以思維;自然語言對概念思維極為重要,但不是概念思維的工具。概念思維操作的是意義,具有個體特異性,不能完全避開意識和意向性,不能類比為計算機似的無釋義計算過程。由于概念思維操作的首先是脫離概念的純意義,然后是概念和命題。因此本文在前人已有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概念思維心理操作的純意義—概念及命題假說。概而言之,概念思維的心理操作過程可能如下:外部事物作用于思維主體的感官,大腦留下關于該事物類似于“sense”這樣的東西。對外部事物的印象并不等于外部事物本身,因此從感受中涌現出的這種東西究竟是什么,思維主體其實并不清楚,它只是模糊的感受性意義,不是概念。思維主體基于感受性意義的進一步心理操作形成概念和概念關系的心理表征。最后,思維主體用自然語詞去固定概念心理表征的核心信息,同時淘汰其相對不那么重要的相關信息,形成精確的概念。思想固化成概念和概念關系表達出來,即是概念思維的言語表達。

3.結語

福多思想語假說雖然得到廣泛認可,但也面臨哲學、心理學和語言學界的諸多質疑和批判?;诟6嗨枷胝Z假說及學界質疑,本文首次明確提出概念思維心理操作的純意義—概念及命題假說。如果假說成立,可推出三個結論:①概念思維不需要福多式思想語。②外語教學理論研究和外語教學實踐中,不能鼓勵學生“用外語進行思維”,因為任何自然語言都不是概念思維的工具。③人類可能掌握多門自然語言,可以有多套心理詞匯,但人類只有,也只需要有一套核心意義系統。概念思維始終依據這唯一的一套核心意義系統進行各種心理操作,但可以用不同自然語言來表達思想。概念是意義的載體,概念的心理表征是概念思維的基本單位。當然,概念思維的純意義—概念及命題假說仍然只是推斷性、猜測性的。純意義如何轉化為命題?概念元到底是什么?這些問題仍有待語言學、心理學和哲學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歡
意向性語義命題
意向性運動干預影響局部腦缺血大鼠GLUA2和N-cadherin表達的影響
語言與語義
“社會”一詞的語義流動與新陳代謝
“上”與“下”語義的不對稱性及其認知闡釋
淺析胡塞爾現象學的意向性結構
“吃+NP”的語義生成機制研究
(簡論詩創作的意向性)
“選擇中國共產黨”何以成為群眾集體意向性——讀《井岡山的斗爭》
2012年“春季擂臺”命題
2011年“冬季擂臺”命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