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發酵技術在草菇工廠化栽培過程中的應用

2019-05-30 08:10黃琳翔王圣銪肖淑霞蔡志英江玉姬謝寶貴
關鍵詞:含碳量裝料草菇

黃琳翔,李 婕,王圣銪,肖淑霞,蔡志英,江玉姬,謝寶貴

(1.福建農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350002;2.福建省尤溪縣農業局,福建尤溪365100;3.福建省食用菌技術推廣總站,福建 福州350003;4.福建省龍海市農業局,福建 龍海363101;5.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菌物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2)

隧道發酵技術是將原料發酵為適宜食用菌生長所需養料的過程[1],該技術既可以殺死原料中的蟲卵,又可以減少環境污染,進行廢物利用,從而高效地大批量生產出適宜食用菌生長的培養料.隧道發酵過程中不需要蒸汽升溫,是一種節能且適用于工業化生產的最佳方式[2].該技術目前多應用于雙孢蘑菇的生產過程[3],在其他食用菌類的應用較少.

草菇(Volvaria volvacea)隸屬真菌界擔子菌門層菌綱傘菌目光柄菇科,草菇屬.草菇是一種喜好高溫高濕環境的草腐大型真菌,又名蘭花菇、美味草菇、中國菇等,是世界上第三栽培的食用菌,味道鮮美,在營養和藥用方面有較高的利用價值[4].我國是第一個栽培草菇的國家,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5].我國草菇的產量居世界之首[6],種植地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地.在南方,草菇的栽培期主要集中在晚春夏初,屬于高溫型真菌[7].目前主要是季節性栽培,尚未實現工廠化周年栽培.在福建省11—12月份的溫度是一年中溫度最低的月份,隧道發酵較為困難,其他月份隧道發酵相對較容易,本次試驗在溫度最低的時間進行,利用小型發酵隧道,探索了隧道發酵技術和草菇工廠化栽培技術,旨在為實現草菇工廠化栽培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設備

1.1.1 材料 (1)栽培料配方:玉米芯30%,甘蔗渣20%,銀耳廢菌料30%,木薯渣10%,麩皮5%,石灰5%,含水量67%,121℃滅菌2 h,5%接種量.

(2)草菇菌株:V1295由福建農林大學菌物研究中心提供.

1.1.2 儀器與設備 (1)儀器:消化爐(福斯分析儀器公司);FOSS全自動凱式定氮儀(福斯分析儀器公司);SPX型智能生化培養箱(寧波江南儀器廠);FE20PH計(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UV—2600紫外分光光度計(島津儀器有限公司).

(2)發酵隧道:自行設計建設小型試驗用草菇發酵隧道(圖1),長3.4 m,寬1.4 m,高2.0 m,采用混泥土與彩鋼板結構,地板由混凝土澆筑而成,并預先安裝透氣嘴,全部孔隙約相當于地板面積的25%,為了便于氣流在地板下分布流通,在有孔地板與下層水泥地面之間鋪設直徑160 mm的通風管道,側面頂部安放排氣口(直徑160 mm),配有離心通風機.在原料發酵過程中,由功率2.2 kW風機產生的強氣流經風道和地板孔洞吹過原料,由隧道上部的管道排出或循環利用.隧道空間及料堆中設有溫度探頭和CO2探頭,與控制系統及通風系統聯動,通過調整新鮮空氣與循環風的比例,可保障原料發酵所需要的氧氣和溫度.

圖1 發酵隧道Fig.1 Fermentation tunnel

1.2 試驗步驟

1.2.1 原料預處理 棉籽殼、玉米芯使用前應充分預濕,再按配方比例加入攪拌鍋內進行攪拌.

1.2.2 配料、拌料 按培養料配方比例準備好各項原輔材料,用攪拌鍋將培養料攪拌均勻.先將銀耳廢料、玉米芯、甘蔗渣等粗料投入攪拌鍋中,再投入木薯粉、麩皮等精料,最后加入石灰;先干拌10 min,再加水攪拌60 min,最終調整培養料含水量至65%~67%.

1.2.3 發酵 培養料攪拌均勻后,將其均勻移入發酵隧道中,裝料系數分別為(體積分數)40%、50%、60%,即裝料高度為0.8、1.0、1.2 m,進行控溫有氧發酵.發酵總時間為120 h,發酵第一階段為升溫階段[8],溫度會隨著發酵過程的進行而升高,對發酵料中的微生物、蟲卵進行初步的殺滅,并使栽培料中的木屑等進一步軟化分解.發酵前24 h不通風,利用培養料之間存留氧氣發酵,使堆溫迅速升至60℃以上,24 h后開始控制通風,注意聯動控制通風與內循環,不可使堆溫急速降低.發酵第二階段為恒溫階段,隨著溫度的升高,嗜熱微生物開始達到最適生長條件,中低溫微生物滅活,當料溫升高到60~70℃時嗜熱微生物也開始消失,此時應盡量減小通氣量,使溫度能夠在短時間內升高,溫度在10 h內維持約60℃[9].第三階段為腐熟階段,又稱為營養轉化階段,堆肥中有機質經礦化腐殖化最終達到穩定的程度[10],此時應適當增加通氣量使溫度降低至48~53℃,保持3~4 d,使原料中的養料分解轉化為菌種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如消耗易分解的有機物,同化和揮發游離氨等.整個發酵過程控制CO2含量為8 000~12 000 mg·kg-1.發酵好的培養料翻堆,溫度降到35℃以下時,裝筐進行滅菌.

1.2.4 裝筐、滅菌 使用80 cm×120 cm×0.005 cm規格聚丙烯塑料膜放入52 cm×38 cm×10 cm塑料筐中,裝入栽培料至與塑料筐邊緣平齊,每筐裝濕料重7.5 kg,堆碼式滅菌,121℃時維持90~120 min.

1.2.5 冷卻、接種 待筐料溫度達28℃以下時,在潔凈室內進行接種,每筐接種約200 g.

1.2.6 菌絲培養 菌絲在10~44℃溫度下均可生長,但低于20℃時生長緩慢,15℃時生長極微,至10℃時幾乎停止生長,5℃以下或45℃以上導致菌絲死亡,因此培養前期,培養室溫度29~32℃為宜,培養后期,培養室溫度28~30℃為宜.培養料含水量約70%,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90%~95%為宜,空氣相對濕度低于80%時,子實體生長緩慢,表面粗糙無光澤,高于95%時,菇體容易壞死和發病,CO2含量應控制在3 500 mg·kg-1以下,當菌絲長滿筐后,轉入出菇管理.

1.2.7 出菇管理 草菇的子實體在26~34℃均能生長,但溫度低于20℃或高于34℃,子實體均較難發育.現蕾前(撕開覆蓋膜后1~3 d),菇房內溫度控制在29~31℃,相對濕度控制在90%~95%,CO2含量應控制在1 500~2 500 mg·kg-1.生長期(3~7 d)CO2含量應控制在1 000~1 500 mg·kg-1,培養室溫度為28~30℃,CO2含量應低于2 500 mg·kg-1.草菇營養生長階段對光照要求不嚴,在無光條件下也可正常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階段需要光的誘導,才能產生子實體.適宜光照為50~100 lx,忌強光,子實體的色澤與光照強弱有關,強光下草菇顏色深黑,帶光澤,弱光下色澤暗淡,甚至白色.

1.2.8 含氮量和含碳量的測定 隧道發酵過程中,在不同的發酵時間,分別選取上層、中層、下層不同位置的發酵料進行含氮量和含碳量的測定.將發酵料烘干,粉碎過100目篩,測定樣品中的含氮量[11]和含碳量[12];每個樣品做3個平行重復,同時做空白對照.

1.2.9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各組測定值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重復3次,組間差異按方差分析進行檢驗,并用最小顯著差法檢驗作兩兩比較,以P<0.05為有顯著差異,以P<0.01為有極顯著差異.

2 結果與分析

2.1 發酵過程中的溫度、pH變化

福建11—12月份室外溫度較低,相對于其他季節隧道發酵較難控制.因此本次試驗選擇在11—12月進行.在發酵過程中,每隔12 h取樣1次,測定發酵料的溫度、pH變化(圖2、圖3),結果表明,裝料系數為50%(裝料高度1.0 m)的發酵料前10 h溫度幾乎無變化,之后溫度開始上升,在32 h時達最高溫度65℃,之后溫度開始下降趨于穩定。維持約50℃,直到120 h發酵結束,此時的溫度為49℃.pH從發酵開始時的9.81逐漸降低,直到發酵120 h后,pH為7.79.發酵溫度較高,pH略顯堿性[13].

圖2 發酵過程中溫度的變化Fig.2 Changes in temperature during fermentation

裝料系數為40%(裝料高度0.8 m)發酵時,前12 h溫度幾乎不變,之后溫度開始上升,48 h溫度最高為53℃,48 h后溫度開始下降,120 h后發酵結束,此時溫度為48℃,發酵溫度偏低;從發酵開始pH值緩幅降低,120 h發酵結束后pH下降至8.31.

圖3 發酵過程中pH的變化Fig.3 Changes in pH during fermentation

裝料系數為60%(裝料高度1.2 m)發酵時,溫度持續升高,64 h達到最高點,最高溫度為67℃,60 h后溫度開始下降,直到120 h發酵結束,溫度降為53℃;pH約9.0.

從結果分析可知,裝料高度0.8 m時,發酵料較少,發酵溫度整體較低,發酵最高溫度僅53℃,無法使木屑雜質充分降解,營養物質無法充分轉化,由于發酵溫度較低,殺菌效果也較差,無法達到發酵的要求.裝料高度1.2 m時,發酵料較多,發酵最高溫度可達67℃,為三者中最高,溫度變化幅度最大,但pH變化幅度較小,從發酵結束時的pH分析,發酵并不充分,發酵料偏堿性且稍有異味.因此,裝料高度1.0 m時較適宜,即裝料系數為50%.

2.2 含氮量和含碳量的變化

從發酵開始0 h起,每隔8 h取1次發酵料,直到發酵結束120 h,對所取樣的含氮量和含碳量進行測定,測定結果如圖4和圖5所示,隨發酵時間的延長,碳、氮含量均增加.隨著發酵的進行,發酵料質地變軟,單位質量的發酵料其碳、氮含量隨著發酵的延長而升高.發酵過程中發酵料的含氮量和含碳量呈上升趨勢,發酵料高度1.0 m時的碳、氮含量總體高于發酵料高度0.8 m和1.2 m的碳、氮含量.

圖4 發酵過程中碳含量的變化Fig.4 Changes in carbon content during fermentation

圖5 發酵過程中氮含量的變化Fig.5 Changes in nitrogen content during fermentation

對發酵結束后發酵料的含氮量和含碳量進行顯著性分析(圖6、圖7).結果表明:發酵料高度0.8 m的平均含碳量與發酵料高度1.0 m的平均含碳量之間呈現顯著差異.發酵料高度1.2 m的平均含碳量與發酵料高度1.0 m之間呈現極顯著差異.發酵料高度0.8 m的平均含氮量與發酵料高度1.0 m的平均含氮量呈現顯著差異,發酵料高1.0 m的平均含氮量與發酵料高1.2 m的平均含氮量呈極顯著差異.因此發酵料高1.0 m時,其碳、氮含量優于其余發酵高度,結合溫度、pH的測定結果,確定發酵料高度1.0 m即裝料系數50%時,發酵料較優質.

圖6 發酵料含碳量Fig.6 Carbon content of fermented material

圖7 發酵料含氮量Fig.7 Nitrogen content of fermented material

2.3 出菇試驗

2.3.1 塑料框不同裝量對草菇農藝性狀的影響 選取高度1.0 m的發酵料進行出菇試驗(圖8),對塑料框不同裝量進行出菇試驗,測定草菇的農藝性狀(圖9~11).草菇的產量、生物轉化率和菇體大小均與裝料量呈正相關.生物轉化率計算式如下[14].

圖8 草菇的菌絲培養與出菇Fig.8 Mycelium culture and fruit body of straw mushroom

草菇的平均單框產量如圖9所示,裝料高度2.5、7.0、10.0 cm三者之間呈現極顯著差異;裝料高度5.0cm與裝料高度10.0 cm之間呈現極顯著差異;裝料高度10.0 cm時平均產量最高為434.14 g,與裝料高度7.0 cm呈現極顯著差異.因此可確定最適宜的裝料高度為每筐10.0 cm.

圖9 草菇的平均單框產量Fig.9 Average single frame yield of straw mushroom

對草菇橫徑的均值進行分析表明(圖10):裝料高度2.5、5.0、7.0 cm之間的草菇橫徑無顯著差異,三者與裝料高度10.0 cm的草菇橫徑存在極顯著差異,裝料高度10.0 cm時,草菇的橫徑均值達到最大40.34 mm.對草菇縱徑的均值進行分析表明(圖11):裝料高度2.5、5.0與10.0 cm之間的草菇縱徑呈極顯著差異,裝料高度10.0 cm時,達到縱徑均值的最大值43.71 mm,與裝料高度7.0 cm時的草菇縱徑呈顯著差異,說明裝料高度10.0 cm時,草菇橫徑和縱徑的均值明顯大于其余3個發酵高度.塑料框裝料高度10.0 cm時,生物轉化率最高為17.37%,而裝料高度2.5、5.0和7.0 cm的生物轉化率分別9.05%、10.09%和13.62%.草菇的產量、生物轉化率、單朵菇大小均隨裝料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根據草菇的農藝性狀和生長情況,4個裝料高度中最適宜草菇生長的裝料高度為10.0 cm.

圖10 草菇的橫徑均值Fig.10 Average transverse diameter of straw mushroom

圖11 草菇的縱徑均值Fig.11 Average longitudinal diameter of straw mushroom

綜上所述,裝料高度為10.0 cm時草菇生長狀況較好.當裝料高度不足10.0 cm時,塑料框裝料少,草菇產量較低,一方面的原因是冬天栽培時,菇房需要加熱維持溫度,料少較薄,易失水分,料偏干不利于草菇的生長;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發酵料薄時,供給菌體生長的營養物質相對不足,造成草菇產量低.

2.3.2 發酵隧道不同裝量系數對草菇農藝性狀的影響 在發酵隧道裝量系數分別為40%、50%和60%,即裝料高度為0.8、1.0和1.2 m時進行發酵,發酵結束后,每框裝料高度10.0 cm,經高壓滅菌后,進行草菇栽培試驗,測定農藝性狀(表1),結果表明,發酵料高1.0 m的草菇產量與其余各組的產量均呈極顯著差異,生物轉化率最高為(17.37±5.54)%;發酵料高1.0 m時,栽培的草菇橫徑與發酵料高度0.8和1.2 m條件的橫徑均值均呈顯著差異,說明發酵料高1.0 m發酵的培養料較優,適合草菇的生長.

表1 不同隧道發酵料高度栽培的草菇農藝性狀1)Table 1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straw mushroom with different heights of fermented materials

3 結論與討論

利用隧道發酵技術對原料進行處理,該技術在雙孢菇的栽培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但在草菇生產中應用的相關報道比較少.本研究利用自制的小型發酵隧道進行了草菇生產原料的發酵,對發酵隧道的裝料系數以及發酵過程的溫度、pH、含碳量和含氮量變化規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在40%、50%、60%裝料系數中,裝料系數為50%時,草菇發酵料的發酵效果最佳,進一步將發酵料轉移到栽培框中進行草菇的栽培試驗,發現當裝料高度為10.0 cm時,草菇的產量較高,草菇的農藝性狀最佳.

我國目前食用菌工廠化栽培的品種主要是金針菇、杏鮑菇、秀珍菇等.草菇工廠化栽培目前尚處在研究階段,主要原因是草菇的生長對環境條件十分敏感,需在高溫高濕條件下進行栽培且草菇為好氧菌,因此草菇在栽培過程中容易被污染,其次是因為草菇栽培過程中的工藝技術未得到改進,工廠化栽培未取得較大突破.針對這些問題,楊小兵等[15]對草菇的培養基配方和發酵條件進行優化,并通過人工氣候調控、原料高溫蒸汽殺菌、深框栽培模式等方法對草菇工廠化栽培工藝優化進行了研究,提高了框式栽培的產量.趙風云等[16]采用框栽、袋栽橫置、袋栽豎置3種不同的栽培模式對草菇進行栽培,通過草菇的農藝性狀分析表明,袋栽橫置模式下草菇的生物學效率最高(21.95%),比本研究的隧道發酵料框栽高4.58%,因此,栽培料的前處理方式以及相配套的栽培模式有待進一步研究,這些研究結果可為今后草菇工廠化栽培提供依據.

改變我國草菇現有的生產方式并朝工廠化、規?;较虬l展是一條必然之路,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高產菌株的篩選和栽培技術進行研究,從而有效提高草菇產量,降低生產成本,促進草菇工廠化栽培.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草菇工廠化生產將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發展前景.

猜你喜歡
含碳量裝料草菇
農業廢棄物在草菇栽培上的應用
草菇增產有三法
中儲式鋼球磨鍋爐飛灰含碳量偏高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簡析影響CFB鍋爐底渣和飛灰含碳量因素及應對措施
立木含碳量估算方法比較*
新法令允許法EPR推遲至2024年4月裝料
芬企提交EPR裝料申請 但裝料時間再次推遲
最好的老年人食譜——草菇大白菜
草菇電擊法遺傳轉化的研究
1000MW機組鍋爐灰渣含碳量超標原因分析及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