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四運動前后:中國“現代化”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

2019-06-13 00:51何海根
黨政研究 2019年3期
關鍵詞:近代中國五四社會主義

何海根

〔摘要〕“五四”時期是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轉折點,比較完整的現代化觀念在這一時期初步形成?!拔逅摹币郧?,中國的現代化觀念萌芽于應對英國入侵的海防思潮,洋務自強運動開啟了中國現代化的初始階段,歷經洋務思潮、維新思潮和辛亥革命,中國人關于現代化的認識和探索仍然處于被動地位?!拔逅摹币院?,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發展到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學外國”發展到高潮,廣大的知識分子激烈批判中國的封建傳統,逐步形成了涵蓋物質、制度、文化、思想等重要層面的現代化觀念。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之后,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人找到了以社會主義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也由被動轉為主動。

〔關鍵詞〕近代中國;“五四”時期;現代化;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

〔中圖分類號〕D43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8048-(2019)03-0046-08

現代化是近代資本主義興起后對一種新的“文明形式”的統稱,它的內涵起源于資本主義,但在人類文明的進步發展中又超越了資本主義范疇?,F代化的目標是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和更高級的社會形態轉型。作為一種動態地體現時代特征和發展趨向的思潮,現代化特別強調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如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因而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艱辛探索并為之奮斗的目標。為了振興中國,從近代“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到領導辛亥革命“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的孫中山,中國人在探尋現代化的道路上披荊斬棘、艱難摸索,一個方案失敗了,又嘗試新的方案。1919年5月4日,北京發生了一起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市民、工商人士等社會階層共同參與的愛國運動,抗議北洋政府對日本的屈辱政策,最終導致了巨大的社會變動和深刻的思想革命,即五四運動?!拔逅摹鼻昂?,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進入重要歷史轉折期,“現代化”的觀念在這一時期初步形成。

一、“五四”以前的現代化思潮

在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很早就產生了現代化的萌芽,比如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區出現了采礦廠和紡紗廠,雇傭了工人,突破了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從16世紀開始,在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殖民勢力的沖擊下,中國與諸國還是有不少通商貿易往來的,并沒有與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完全隔絕。但是,這樣的萌芽始終沒有發展出真正意義的現代化思潮。那中國的現代化思潮是從哪里萌發出來的?是在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中被動地發展起來的。

1793年正處盛世的乾隆皇帝拒絕了英國使節馬戛爾尼建立通商關系的請求,并在致英國國王書中寫到:“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薄?〕中國的封建統治者一向以“天朝上國”自詡,視“華夷之辨”為天經地義,不愿去了解和認識外部世界,滿足于傳統的小農經濟社會,把允許外國人來華貿易作為一種禮節性的恩賜。一種落后的生產方式在量的方面再發達,也無法抵御先進的生產方式帶來質的沖擊??登⑹赖穆淙蛰x煌和優越感一直延續至鴉片戰爭爆發,中國的封建統治者終于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

近代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就這樣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炸開了,中國進入長達百年的“危機——反應”發展路徑。為了應對英國的侵略威脅,林則徐、魏源等統治階級內部的先進人士奉行“師夷長技以制夷”,開啟了了解世界、從異國尋求衛國之法的新風氣,這是中國社會思想從傳統轉向近代的重要標志。只不過這時的“長技”和“法”更多的指船艦和槍炮等,即所謂“制炮必求極利,造船必求極堅”〔2〕。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明確指出,“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林則徐在廣州查禁鴉片時為防英國挑釁,從美國旗昌洋行購買了一艘千噸級的商船,后改裝為兵船,裝有34門大炮。通過對比,他還發現英國的帆艦優于中國的師船,因此決心仿制英國帆艦。有西方人士記述道:“兩三只雙桅船在廣州河面下水,這些船都是按歐洲船式建造的,可能加入帝國海軍了?!薄?〕除了購船和仿造船,林則徐還提出了加強海防工事、整頓水師、建立兵民聯合作戰體制等御敵方法。準確講,這一時期“御夷圖強”的思想還不屬于現代化思潮,只是保家衛國的海防思想。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林則徐等人的主張沒有受到最高統治者的認同,自然就不可能獲得中國社會的普遍重視。他在向道光皇帝提出創建近代海軍的密奏中稱:“以關稅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則制夷已可裕加”,皇帝朱批曰:“一片胡言!”〔4〕梁啟超說:“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則其‘思必有相當之價值,而又適合于其時代之要求者也?!薄?〕由于內部不具備開啟現代化進程的條件,而外部的民族危機也沒有嚴重到能夠撼動整個封建體制的程度,因此,林則徐、魏源等人的先進思想不可能變為一種社會思潮。

隨著太平天國運動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到來,中國的內部階級矛盾和外部民族矛盾日益尖銳,晚清政府維持統治的壓力更大,既要“靖內患”,又要“御外辱”, 一系列內憂外患不是購買或仿制一些西方的船炮就能解決的。農民起義軍提出的《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等制度方案沖擊著晚清的政制,同時,隨著通商開放口岸的逐漸增多,與西方人打交道的領域擴展到貿易、傳教、航運、語言文化等各方面,中西普通民眾之間的直接交流更加頻繁。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說道:“工業較發達的國家向較不發達的國家所顯示的,只是后者未來的景象?!薄?〕資本主義以它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改造落后的民族,在侵略和擴張的同時逼迫中國改變數千年的傳統封建制度。中國社會經濟發生劇烈變化,反映政治經濟變化的觀念形態也必然發生變化,洋務思潮興起。

“洋務”一詞由“夷務”轉變而來,“夷”字變“洋”字,反映了封建統治者精神和價值的動搖。中國歷史上的中外交往發展中,“夷”相對“華”“夏”而言,是對異族或外族的貶義稱呼,到明清之際,來華的歐洲人也被列入“夷”的范圍?!耙摹弊执碇饨ㄍ醭瘜ξ拿髋c野蠻的區分,但是到了近代,中西之間的發展差距導致對外族居高臨下的蔑視已經極不現實,部分開明的清朝官員開始主動使用“洋”“洋務”等稱呼。另外,西方列強對自己被稱為“夷”也頗為不滿。1858年簽訂的《中英天津條約》第五十一款明確規定:“嗣后各式公文,無論京外,內敘大英國官民,自不得提書夷字?!薄?〕這個規定本質上是列強用不平等條約要求的所謂“平等”。但正如恩格斯所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薄?〕晚清政府和民間對“夷”字的棄用,意味著世界觀的重大改變,這是現代化觀念形成的基礎。1840年劃時代的意義,其實1860年代同樣具有。受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的刺激,長達30年的以“自強”和“求富”為口號的洋務運動開始了。自強以御外辱成為自覺意識,求富觀念的變化,意味著統治階級開始正視中西差距。洋務運動正式邁出中國現代化的一小步。從“制洋器”“采西學”到辦企業、創辦新式文化教育等,中國人對現代化的認識突破了軍事化的狹隘認識,在經濟領域移植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和生產關系,在上層建筑領域新設同文館等近代意義的學校、譯介西學書刊、派遣留學生等,中國人的價值觀念朝順乎歷史潮流的方向發展。洋務自強是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初始階段,為了應付“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和“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晚清政府中的開明官僚總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口號,以中國倫常經史之學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術為應用。馬克思說:“每個原理都有其出現的世紀?!薄?〕雖然“中體西用”的方案仍沒有脫離封建主義的基礎,但這是中國近代首個具有一定系統性的現代化方案,承認中學具有不足之處,主張用西學來進行彌補,在當時的條件下,終究打開了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大門。

1895年,艦船實力占據優勢的北洋海軍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宣告洋務自強運動破產,中國人在實踐中意識到,光靠器物層面的優勢仍然不能拯救民族于危亡,洋務思潮向維新思潮過渡。為什么數十年學習和引進西方先進技術,擁有“堅船利炮”后還是不能御外辱?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不僅使統治階級內部出現變法勢力,而且促使一批又一批的先進分子和仁人志士從制度層面來思考如何學習西方以救亡圖存,因而有了戊戌變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制度變革,中國人對現代化的認識在技術變革的基礎上又向前邁出一步??涤袨樘岢鲆Хǘ韲说么蟮酆腿毡久髦翁旎蕦嵭凶兎?,以為中國能像日本一樣后來居上,快速成為一個強國。但維新運動很快就失敗了。秉持維新思想的一些人士深刻認識到,中國的問題只靠變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須對中國進行根本的改造,維新思潮向革命思潮發展。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這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大一步,但后續的歷史發展令人悲觀,民主共和的實踐依舊沒有給中國社會帶來新的生機,所謂民主共和乃“共和其名,專制其實”。

至此,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及其代表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次次入侵和挑戰下,從1840年至“五四”之前的近80年間,中國人對現代化的認識逐步從變革技術發展到變革制度,對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有了全新的認識,并且認識到,在大變局的時代必須進行大變革才能救亡圖存?!拔逅摹敝耙跃韧鰣D存為目的的現代化觀念有三個特點:第一,起源于應對西方列強的軍事侵略。我們從魏源著《海國圖志》的目的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這一點,他說:“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薄?0〕通過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于清朝的軍事技術,例如從西洋購買船炮,或者更為進步的理念則是引進西方的工業技術,由自己制造船炮,根本目的都是抵抗侵略、戰勝來犯之敵。在這個主張里,師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第二,啟動于拯救民族危亡的自強運動。師夷長技的目的從“制夷”轉變為“自強”,手段從學習和變革技術上升到制度層面的變法,這是現代化觀念的巨大突破,意味著中國現代化運動正式進入早期階段。但是,這種突破是在中國傳統思想框架內的量變,與儒學自強不息的思想實屬一體,向西方學習是在華夷有別的排外情緒下被動進行的。第三,現代化的動力既來自于應對西方挑戰,也包括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但主要方面是回應西方挑戰。

二、作為轉折點的“五四”時期

五四運動是中國現代化發展道路上的重要轉折點,“五四”前后是中國“現代化”觀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歷史時期。中國現代化的基本議題都在這一時期得以討論,中國知識分子對現代化的認識也上升到新的高度。

第一,“五四”是中國近代革命道路上的一個重要分水嶺。中國近代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地破舊立新的過程。按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其實質是破封建主義的“舊”,立資本主義的“新”。在這個破舊立新的過程中,五四運動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五四”以前,中國的先進分子是以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取代封建專制主義;在“五四”以后,中國的先進分子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并將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毛澤東1939年5月1日在紀念五四運動20周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二十年前的五四運動,表現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由于新的社會力量的生長和發展,中國的革命隊伍出現了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民族資產階級組成的陣營?!?1〕在他看來,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五四運動是新、舊民主主義的分水嶺,“五四”之前的革命指導者是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五四”之后是無產階級。此外,“五四”之后的革命不再只是中國自己的民主革命,而是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組成部分。毛澤東在后來寫作的《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五四運動是在當時世界革命號召之下,是在俄國革命號召之下,是在列寧號召之下發生的。五四運動是當時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運動時期雖然還沒有中國共產黨,但是已經有了大批的贊成俄國革命的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薄?2〕

第二,推動“學外國”走向近代的高潮,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創造了條件。毛澤東說:“要救國,只有維新,要維新,只有學外國?!薄?3〕這是近代中國的仁人志士從自強運動開始為拯救民族危亡而取得的基本共識,但“學外國”并非易事。究竟要不要學外國?要學習哪一個外國,哪一種現代發展模式?在“五四”之前,中國學習西方首先是“睜眼看世界”,取代“天朝上國”閉關自守的觀念。中國社會的普遍封閉是長期的和根深蒂固的,雖然最初有魏源的《海國圖志》、梁廷枏的《海國四說》、姚瑩的《康輶紀行》、徐繼畬的《瀛寰志略》等一批介紹異國歷史與文化的著作面世,但總體上晚清的整個統治階級是不了解世界的,直到清末仍然如此。晚清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大學士、義和團的幕后發動者徐桐嫉惡西學到連算術都斥之為“洋鬼子的學問”的地步,魯迅諷刺道:“他雖然承認世界上有法蘭西和英吉利這些國度,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存在,是決不相信的,他主張這是法國和英國常常來討利益,連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所以隨便胡謅出來的國名?!薄?4〕在開始了解和接觸西方國家的基礎上,中國首先最想學列強的堅船利炮等器物和技術,后來進步到學習西方的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依葫蘆畫瓢”卻不得其果。因此,“五四”之后“學外國”就上升到深層次的文化方面了。陳獨秀說:“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薄?5〕這里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指代西方的民主與科學,陳獨秀提出的“歐化”(即西化)徹底否定了“中體西用”的學習思路,主張在中國引進西方文明的精神內核,從文化層面改造中國、拯救中國。至此,對“學外國”的理解進展到學習西方國家的文化精神。雖然“五四”時期對中西文化沖突的爭論十分熱烈,不同立場、不同學派的人提出了不同的主張,但是,“學外國”的共識普遍形成。因此,當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一種改造中國的方案傳入中國時,中國人亦不會感到驚訝而是熱情擁抱。

第三,激烈地同中國“傳統”決裂,以期進入“現代”?,F代化,從字面上理解,本身就是要改變傳統。但縱觀各國的現代化歷史,改變哪些傳統、如何改變,卻是有所區別的。特別是鄰國日本的現代化以“和魂洋才”“尊王攘夷”為口號,并沒有與封建傳統決裂,影響了中國早期現代化的許多探索者。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國的封建統治者意識到世界的大變局和中國已處于大變局之中,過去簡單向西方學習技術的認識轉變為 “自強”、“自變”,這不失為巨大的觀念進步,但不論是“制夷”,還是“自強”、“自變”,即使當時比頑固派要開明甚多的洋務派也認為國家根本的傳統體制是不能變的,這才有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折中方案。到了維新時期,“?!币琅f是該思潮的中心要義,在“?!钡那疤嵯虏庞小白儭?,和“中體西用”沒有本質區別。辛亥革命之后,“中體西用”論走向衰落,但主張中西調和的思想仍占主導地位?!拔逅摹鼻昂?,這種局面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以陳獨秀、魯迅、胡適為代表的一大批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們,以空前的、激烈的態度要“打倒孔家店”,以絕不調和的立場對待中西文化沖突。陳獨秀說道:“吾人倘以新輸入之歐化為是,則不得不以舊有之孔教為非。倘以舊有之禮教為是,則不得不以新輸入之歐化為非。新舊之間,絕無調和兩存之余地。吾人只得任取其一?!薄?6〕胡適在《我們對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一文中也大談“西化”的必要性,充分肯定西方文明的優越性。當然,陳獨秀和胡適推崇的“西化”也不是全盤西化,只是部分的西化而已,“五四”帶來的結果也并非批倒了各種舊禮教、舊道德,而是在破除思想僵化的時候,形成了新思潮百家爭鳴的新局面。既然是百家爭鳴,那么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馬克思列寧主義自然不會缺席這場近代的大爭論。

第四,拓展了現代化的基礎議題,初步形成了多層次的現代化觀念?,F代化作為一個世界性的歷史過程,用來描述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時代以后的巨大變革,不僅包括經濟領域的工業化,還包括由于經濟變革所必然出現的政治、社會、文化、思想等各個領域的相應變化。因此,現代化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復雜現象。當然,現代化是一個歷史過程,對它的認識也相應的是一個歷史過程?!拔逅摹币郧?,現代化意味著擁有西方先進的工業產品、技術等物質力量,后來認識到制度變革也是現代化的應有之義?!拔逅摹敝?,中國的現代化觀念已經比較全面,除了物質和制度方面,還提出和討論了若干重要的基礎議題。一是重新認識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中國要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必須重新認識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近代中國落伍了,要迎頭趕上,就必須有開放包容的思想體系。各國現代化的啟動并不同步,工業革命首先發端于英國,繼而傳播到歐洲大陸和北美地區。只有向先進生產力開放,才能步入世界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拔逅摹睍r期的思想觀念革命,從根本上否定了華夏中心主義,開始建構一種有助于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即使對西方文化的推崇超出了合理范圍,但至少從觀念上改變了當時中國人的世界觀。二是提出文化現代化問題。五四運動開始在思想文化層面尋求現代化之路,開啟了中國現代化一個深層次的、全新的歷史階段。以《新青年》的創辦為開端,“打倒孔家店”、人性批評、社會改造等等,在反對傳統主義的過程中,實質上是在重建現代價值,因此有人把五四新文化運動稱為啟蒙運動。這場啟蒙運動高舉的科學和民主兩面大旗,體現了中國人對現代化認識的又一次飛躍。三是人的現代化問題。從現代化的發展需要來說,中國傳統社會壓抑個人、缺乏個性解放、忽視個人權利,勢必會阻礙現代化的進程?!拔逅摹睍r期提出的“個性解放”“改造國民性”等關于“人的現代化”的口號,表明中國的現代化已進展到中國社會的內在方面。陳獨秀曾列舉了“五四”時代要完成的歷史任務,包括:“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及賣國賊;反對舊禮教的束縛,提倡思想解放,婦女解放,以掃蕩封建的殘余;提倡科學,破除迷信,建設工業;反對古典文,提倡語體文,以為普及教育和文化的工具;提倡民權,反對官僚政治?!薄?7〕從中可以看到,這已經是一個多層次的現代化觀念了。

三、現代化與社會主義的結合

中國現代化思想的形成早于社會主義思想的傳入。從洋務自強運動開始,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就正式啟動了,同時期,科學社會主義已經誕生并指導著歐洲的工人運動。相比較,社會主義思想(科學社會主義)進入中國是比較晚的。據考證,1899年2月,上海的《萬國公報》第121期刊載了由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節譯的《大同學》一文,馬克思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中文報刊上。在中國人自己的報刊上最早出現社會主義一詞是1910年1月中國留日學生主辦的《譯書匯編》,該報刊連載了日本人有賀長雄所著《近世政治史》,書中提及馬克思、第一國際,并介紹社會主義是“均貧富、制恒產之說”。第一位比較系統地接觸馬克思社會主義學說的中國人是孫中山。1896年至1899年孫中山流亡歐洲時,正值歐洲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之際,宋慶齡晚年回憶說:“他知道馬克思和恩格斯。他也聽到了關于列寧和俄國革命活動的消息。早在那個時候,社會主義就對他產生了吸引力。他敦促留學生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和《共產黨宣言》,并閱讀當時的社會主義書刊?!薄?8〕最早在文章中介紹馬克思及其學說的人是戊戌變法失敗后流亡日本的梁啟超,20世紀伊始他在《新民叢報》上發表了若干篇提及馬克思或論及社會主義的文章,如《二十世紀之巨靈托拉斯》《中國之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論>序》等。由此可見,在中國,社會主義思想比現代化思想晚了近40年。

“五四”時期,現代化與社會主義兩種思潮結合在了一起,而且“五四”以后在關于東西文化觀的爭論中已能偶見“現代化”一詞?,F在常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明確了社會主義與現代化的修飾與被修飾關系,社會主義是作為一種現代化方案而被中國接受的。如果說現代化的社會主義,那就是另一種含義了。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學說是工人運動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是資本主義的替代方案,為何到了中國就與中國現代化進程緊密結合在一起了?

首先,社會主義是作為中國現代化的出路而得以在中國廣泛傳播的。因此,作為理論形態的馬克思學說是在作為實踐形態的十月革命爆發后才在中國知識分子中間普及。不論持何種政治立場,贊同社會主義或不贊同社會主義,大家都在討論社會主義。從現代化角度重新審視中國近代史,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中國共產黨誕生和成長的條件與過程,正如胡繩所說:“以現代化為主題來敘述近代史是可行的,而且并不妨礙使用階級分析的觀點和方法。比如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幾代中國人為實現現代化作過些什么努力,經歷過怎樣的過程,遇到過什么艱難,有過什么分歧、什么爭論,這些是中國近代史中的重要題目?!薄?9〕中國的現代化萌芽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以救亡圖存為目標,實質上就是在尋找中國的出路。毛澤東曾生動地解釋和描述了中國人為什么最終把目光轉向俄國,并寄希望于社會主義能夠成為中國近代以來尋求的救亡圖存的辦法。他說:“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在那時的中國人看來,俄國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學俄國……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國家的情況一天比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懷疑產生了,增長了,發展了?!薄?0〕正當中國的仁人志士為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困惑苦惱之時,十月革命爆發了,原來未進入中國人視野的俄國開始受到廣泛關注。毛澤東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薄?1〕

其次,社會主義滿足了一個分崩離析的中國搞現代化的前提條件?,F代化的基礎和核心是經濟發展問題,但是從辛亥革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幾十年間,中國現代化面臨的首要問題不是經濟發展,而是國家重建與社會整合,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完成這個歷史使命?,F代化國家從經濟形態來說,是以發達的商品經濟摧毀傳統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勞動分工是商品經濟的重要特征,分工越細,社會的分化就越深入,人們就會逐漸建立各種組織來滿足經濟的、政治的、教育的、宗教的社會需求,個人、社會、國家的整合進程得以推進,又保證了商品經濟的繼續發展。因此,分化與整合是高度一體的。這是早期現代化國家的一般發展規律,即具有中央權威的民族國家和統一市場的形成是現代化的基礎。無論是西歐還是俄國、德國、日本,在現代化開啟之時,就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或王權。舊中國具有這樣的基礎和條件嗎?答案是否定的。辛亥革命之后,中國落后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了,緊隨其后的卻是中央權威失落、國家被帝國主義瓜分、地方割據、社會失序,國家的分裂狀態遠甚于晚清洋務運動時期。西方的民主共和體制在中國的試驗失敗了。十月革命后,社會主義提供了新的希望。準確講,是列寧主義滿足了實現國家重建與社會整合的條件。一方面,馬克思列寧主義從理論上指出帝國主義國家的本質以及要與其進行不妥協的斗爭的根本原因,這是其他社會思潮和理論達不到的高度。另一方面,只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性質的政黨才能在當時還是一盤散沙的中國團結、動員和組織群眾。列寧曾經說過:“給我們一個革命家組織,我們就能把俄國翻轉過來”〔22〕。這位領導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人物,極其重視組建一個執行嚴格紀律的革命組織?!拔逅摹睍r期,中國共產黨在俄共和共產國際的促進下誕生了,從根本上講,中國共產黨的“列寧色彩”十分濃厚,這恰好滿足了整合中國的需要,中國革命的面貌也為之一新。

最后,由于社會主義傳入中國,中國的現代化由被動現代化轉變為主動現代化。近代中國是被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并在其中越來越邊緣化的,最后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御外辱和抗強敵為目的,中國開始了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故而有了洋務運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等,但這樣的現代化是被動的,落后挨打的局面始終沒有根本改變。到了“五四”時期,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進入重大歷史轉折期。雖然五四運動最終失敗了,因為“中國仍然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之下”〔23〕,但是,“五四”時期社會主義在中國扎根了。毛澤東說:“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薄?4〕精神上“轉入主動”,意味著找到了近代以來中國仁人志士們苦苦探索的中華民族救亡圖存之路,意味著在戰略上掌握了主動權,意味著現代化的光明前景。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國社會的劇烈運動中,在中國人民反抗封建統治和外來侵略的激烈斗爭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薄?5〕

〔參考文獻〕

〔1〕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1435〔M〕.北京:中華書局,1986.185.

〔2〕〔4〕 林則徐集:奏稿(中)〔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65.885,885.

〔3〕 戚其章.北洋艦隊〔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1.2.

〔5〕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1.

〔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2.

〔7〕 褚德新,梁德.中外約章匯要(1689—1949)〔C〕.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139.

〔8〕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5.

〔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7.

〔10〕 魏源. 海國圖志〔M〕.李巨瀾評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67.

〔11〕〔12〕〔23〕 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58,699-700,564.

〔13〕〔20〕〔21〕〔24〕 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0,1469-1470,1471,1516.

〔14〕 魯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325-326.

〔15〕 陳獨秀著作選編:第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1.

〔16〕 陳獨秀著作選編:第1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11.

〔17〕 陳獨秀著作選編:第5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47.

〔18〕 宋慶齡.孫中山——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的革命家〔N〕.人民日報,1966-11-13.

〔19〕 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2.再版序言.

〔22〕 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6.

〔25〕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3.

【責任編輯:劉彥武】

猜你喜歡
近代中國五四社會主義
近代中國孔子形象的變異及其原因分析
西方民族概念引入近代中國源流考
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建新時期高中思想政治課堂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學生社團建設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阿甫夏洛穆夫對中國近代音樂發展所作的貢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