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創新發展及基本經驗

2019-06-13 00:51劉意鐘德濤
黨政研究 2019年3期
關鍵詞:參政黨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

劉意 鐘德濤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建設成績斐然,實現了其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機制創新??疾旄母镩_放以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創新發展,其基本經驗有:一是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方向;二是各民主黨派推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發揮;三是杜絕照搬照抄,要堅持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特色;四是堅持和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亟需有中國智慧。

〔關鍵詞〕改革開放;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參政黨

〔中圖分類號〕D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8048-(2019)03-0081-09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其鮮明的中國特色、獨特的效能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已與舊式政黨制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被習近平總書記稱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建設成就舉世矚目。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梳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機制創新,提煉其創新發展的基本經驗,無疑對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建設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論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論創新來之不易,是在突破重重舊有觀念束縛和糾正認識偏差錯誤的過程中產生,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得到不斷豐富發展。理論創新之所以能稱為創新,是因為它突破了之前的瓶頸制約,對困擾人們頭腦中的疑惑有全新的解答,是因為它排除干擾、詆毀的阻力,站立在一定高度給人們的行動以符合規律的指導;是因為它應對危機、責難的局勢,以對事物發展規律有充分認識來牢固掌握話語權。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至改革開放前后,對各民主黨派的認識有所爭議,也有來自外界的干擾和詆毀甚至有過危機與責難,從而成為制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理論創新的重要瓶頸。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論創新往往是伴隨著對民主黨派的認識水平不斷提高而產生的。

破舊立新,在突破驕傲、偏激的認識中實現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論創新。建國初期,毛澤東批評“一根頭發的功勞”的觀點,強調“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是聯系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從他們背后聯系看,就不是一根頭發,而是一把頭發,就不可藐視”?!?〕 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論十大關系》重要講話,就黨與非黨關系問題實現了重大理論創新,提出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八字方針,解決了“要不要民主黨派”這一重大理論問題。改革開放初期,針對黨內不重視統戰工作,不少地方不相信民主黨派和黨外人士,搞“清一色”等現象,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在第十五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澄清在統一戰線問題上的錯誤認識,進一步清除“左”的思想的干擾。1982 年,黨的十二大報告中將多黨合作的“八字方針”發展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解決了“如何對待民主黨派”這一重大理論問題。黨的十三大后,黨的政治報告及有關文件去掉了“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 “下”字,這一調整強調平等協商的政治聯盟關系和中國共產黨對各民主黨派政治上的承認和尊重,解決了“民主黨派地位如何”的重要理論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2〕改革開放這一場革命,在一步步把驕傲和偏見掃除,讓中國共產黨充分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艱巨,為開辟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理論創新之路提供了動力。

立意高遠,在排除干擾、詆毀的阻力中實現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論創新。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與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一起,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絕不是權宜之計,“這對于我們黨,對于社會主義事業是有益無害的?!薄?〕如果說改革開放前中國共產黨還糾結在“要不要民主黨派”,以及改革開放初期思考“如何對待民主黨派”和“民主黨派地位如何”等問題,那么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科學解答后,必然要涉及到新型政黨制度自身的定位問題。要把新型政黨制度從干擾、詆毀的阻力中解放出來,置于顯著而重要的位置,這是實現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理論創新必須面對的問題。198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印發《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正式把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列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1992年,黨的十四大將“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寫入了黨章。1993年8月,全國人大八屆一次會議把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正式寫入憲法。2005年2月18日,中共中央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明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發揮其自身優勢提供了平臺,從列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到寫入黨章、憲法,以及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無不突顯中國共產黨人對堅持和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執著追求,高瞻遠矚的定位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論創新提供了目標指引。

接力探索,在應對危機、責難的局勢中實現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論創新。改革開放敞開了中國的國門,不僅使人們的物質生活更加富足,而且也讓人們受到各種思潮的影響。國外敵對勢力宣傳西方政黨制度的優越的同時借機詆毀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以達到顛覆我國國家政權,否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目的。時代發展要求必須對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優勢和特點等問題進行系統科學的解答。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論創新箭在弦上,中國共產黨人對此進行接力探索。鄧小平曾指出:“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實行多黨派的合作,是由我國具體歷史條件和現實條件所決定的,也是我國政治制度中的一個特點和優點?!薄?〕2000年12月,江澤民在第十九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提出衡量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的四條標準,即一是看能否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二是看能否實現和發展人民民主,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保持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與優勢;三是看能否保持國家政局的穩定和社會安定團結;四是看能否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7年公布的《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總結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價值和功能,主要有“政治參與、利益表達、社會整合、民主監督和維護穩定”?!?〕2018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并在聯組會上的講話中對新型政黨制度與舊式政黨制度進行比較,科學系統地闡明其特點和優勢。他指出,新型政黨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共同目標而奮斗,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新就新在它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改革開放給了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實現跨越發展的大環境,同時也鍛造了中國共產黨人應對危機和責難的本領,這種本領之一就是不斷推進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論創新。

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實踐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實踐創新成果豐碩,是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通力合作的結果,是在改革開放中探索提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效能的必然。實踐創新的魅力在于,實踐主體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極大地發揮主觀能動性,走出了前人沒有走過和尚未走完的道路,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進行了重大改造。實踐創新也決非孤立,與理論創新有著良性互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因此,科學提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實踐創新,既是對其理論創新進一步闡釋,又是探究提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效能的實踐基礎,更能體現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價值訴求。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保證各民主黨派的政治地位,充分發揮實踐主體的創造性,推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實踐創新。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核心,這是由我國的國情和國家性質決定的,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一大特色。新中國建立前夕,55名民主人士到達解放區聯名發表了《我們對于時局的意見》,表達“愿意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共策進行”?!?〕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新中國建立后民主黨派一以貫之的行動準則。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精辟總結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0〕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實踐創新過程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保證各民主黨派的政治地位是辯證統一的,各民主黨派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主體之一,只有領導者沒有志愿跟隨者及后者的政治地位,實踐過程往往是南轅北轍。改革開放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共對民主黨派性質的認識圍繞著“政治聯盟”這一主題展開。以鄧小平對民主黨派性質的經典表述為代表: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1〕1989年中共中央把這種“政治聯盟”首次界定為“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2〕2005年,中共中央在整合之前“政治聯盟”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的認識基礎上,認為“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進步性和廣泛性相統一、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薄?3〕這種認識的變化,主要來源于中國民主黨派在改革開放中是堅定不移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和捍衛者。習近平同志擔任總書記后,對民主黨派性質有深刻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突破對民主黨派性質界定局限于“服務或致力于中國社會主義事業”這一范圍,于2013年2月7日在中共中央舉行黨外人士迎春座談會上首次明確指出,中國民主黨派是“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4〕這是對民主黨派性質認識的歷史性轉變,解決了多年困擾我們“民主黨派是不是社會主義政黨”的難題,極大地激發了民主黨派作為實踐主體的熱情,推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實踐創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召開的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更好地體現這項制度的效能,著力點在發揮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積極作用?!薄?5〕

共同遵守政治準則,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不斷增強實踐內容的有效性,提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實踐效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和鼓吹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等右的思潮泛濫,鄧小平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政治基礎,抵制各種錯誤思潮侵襲。1989年政治風波后,針對外國敵對勢力和國內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分子攻擊和污蔑我國政黨制度,江澤民用“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20個字高度概括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顯著特征,有效化解無端污蔑。2005年,《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在多黨合作中必須堅持和遵循的六條重要政治準則。2015年,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明確統一戰線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規定了統一戰線工作范圍和對象。共同遵守政治準則,為中國共產黨就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事務同民主黨派進行政治協商,實現相互監督提供了基本依據,為實踐中各民主黨派通過人民政協、在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各級人民政府、司法機關中依法履行職權創造了空間。最關鍵的是,有了共同遵循的政治準則,更加開誠布公,有利于真正形成團結合作的新型政黨關系,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共同目標,齊心合力團結前進。目前,智力密集、人才薈萃、聯系廣泛已經成為我國民主黨派的特點,其成員超過100萬人,匯集了社會眾多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和領軍人物,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要力量。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實踐,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主監督的重要機制,更是動員組織人民群眾依法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的重要渠道。因此,衡量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有效性和正確性的標準,是要看能否最大限度、最廣范圍、最好效果地團結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斗,而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實現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同心同德、團結奮斗。這是不斷增強實踐內容的有效性的關鍵。

實現和發展人民民主,推動協商民主的科學化,充分彰顯實踐目標的崇高性,指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實踐方向。西方政黨執政的邏輯起點是投票選舉,給人以投票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的錯覺。民主選舉只能決定政黨政治人選,并不能保證政治過程和政治結果的公平正義,而正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在實踐中產生的合作民主、協商民主、參與民主,彰顯了人民民主,成為現代民主一種重要實現形式。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民主黨派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加國家政權和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在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將現代民主貫徹到科學決策、嚴格執行、民主監督等具體政治過程中,體現在政策制定、干部任免、利益協調、聯系群眾等政黨政治的基本環節、過程和內容中,這無疑豐富了現代民主理念,彰顯人民民主的真諦。從某種程度來看,改革開放至黨的十八大之前,作為根植于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長期實踐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存在被動的制度化。一方面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動態發展過程,不管是建立健全制度,還是行為人理解和認同制度,或是制度實現規約社會行為等,都需要實踐的發展和應用到實踐中;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化涉及全局性,中國協商民主的主體廣泛性,內容復雜性,涵蓋領域交織性,構建科學完善的協商民主制度體系需要時間。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開始積極地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化,認識到“政黨協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6〕在中國政治話語實踐中,“政治協商”一詞已使用70多年,究其主要表現形式就是政黨協商。2015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中“繼續加強政黨協商”擺在了首位,隨后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政黨協商的實施意見》,闡明政黨協商的意義、內容、形式、程序和保障機制以及加強和完善黨對政黨協商的領導。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政黨協商以一種專門的民主形式往往不同于一般性的政治協商,來發揮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在要求,嵌入到國家治理體系之中,突顯了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和重要作用,成為指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實踐方向。

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機制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建設的主要成就之一,有其獨特的運行機制以及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罢h制度運行機制是政黨在執政或參政過程中體現出來的一般規律和行為規范?!薄?7〕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運行機制創新,是堅持其基本運行規則基礎之上的創新。民主集中制原則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運行機制的重要規則之一。集中原則體現在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有最后決定權,民主原則表現在執政黨與參政黨的廣泛協商討論。這方面運行機制的創新主要就是廣泛協商討論方面的創新。建設性原則也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運行機制的重要規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運行機制的建設性原則體現在,以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加強各民主黨派自身建設,共同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維護好實現好國家根本利益。因此,此方面運行機制的創新在于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對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建設性的互相支持上。

在中央層面,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機制創新主要有探索實行的“雙周(協商)座談會”和“大調研”?!白罡邍鴦諘h”是依據1954年憲法規定而設立的,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召開了20次?!?8〕“雙周座談會”產生于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所建立的一種工作制度,主要是中共領導人與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溝通思想,就政策時事等問題交換意見,商討國是,從1950 年4 月到1966 年7 月,全國政協共舉行了114 次?!?9〕“文化大革命”期間,“雙周座談會”中斷,1979年12月鄧小平批準了全國政協機關黨組關于舉行“雙周座談會”問題的報告,促使“雙周座談會”得以恢復,但一般均以座談會內容命名或被稱為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座談會等,不再以“雙周座談會”命名。2013年9月18日舉行的全國政協第六次主席會議上,主席團審議通過了《政協全國委員會雙周協商座談會工作辦法(試行)》。這標志著“雙周協商座談會”繼承“雙周座談會”優良傳統,并以新的姿態書寫協商民主的歷史?!半p周協商座談會”的主旨,由黨內外“內行人”就“黨和國家的重大關鍵性課題、研究涉及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討論,并將會議紀要直接報送中央決策層?!半p周協商座談會”的特色在于專業性更強、內容更加豐富和制度化程度更高。民主黨派中央“大調研”從1993年開始,基本思路是“黨委出題、黨派調研、政府采納、部門落實”,經過 20 多年的實踐,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工作機制,“大調研”所涉及的有關具體問題及建議形成專報后以“直通車”的形式轉送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負責同志。2017年2月,中共中央印發關于支持民主黨派中央開展重點考察調研的文件,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對這項工作進行規范。值得關注的是,以全體會議為龍頭,以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會為重點,以雙周協商座談會、對口協商會、提案辦理協商會等為常態的協商議政新格局的開辟,以及制定或修訂委員履職、專委會工作、提案辦理協商、委員視察考察、專題調研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機制的運行,促使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運行機制朝科學化、制度化方向發展。

在地方層面,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機制創新主要表現在各地結合本地實際的協商機制創新。例如杭州市政協成立政務咨詢團,發揮建言資政的作用,建立重點提案辦理情況新聞發布會,構建“四方”對話程序等;溫州市政協從2002年6月起,以《政情民意中間站》欄目為載體,把政協民主監督與媒體輿論監督有效結合,創新協商民主方式,推動協商民主機制良性運轉;貴州省遵義縣龍坑鎮于2003年成立政協聯絡組,其主要成員由當地的政協委員和知名人士組成,下設協商議政工作組、社情民意工作組和民主評議工作組,推動“協商民主下基層”工作,化解基層社會矛盾;廣州推行“再調研、再協商、再建言、再推進”的“一體化”模式,把專題調研和對口、提案辦理等協商整合為一體,不僅在最短的時間凝聚最大的共識,而且還在最短時間落實這些共識與舉措。

總之,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在探索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運行機制過程中,達成的共識有:一是目標機制方面的共識,共同為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二是領導機制方面的共識,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20〕;三是合作機制方面的共識,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既是政治上的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也是親密合作的友黨關系,涉及到國家大政方針和重大問題在決策之前進行協商;四是監督機制方面的共識,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實行互相監督。

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創新發展的基本經驗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建設的主要成就,蘊藏著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建設的基本經驗??偨Y和堅持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建設的基本經驗,是開創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新發展的重要法寶。

(一)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建設的最重要的經驗,就是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把握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基本精神、本質屬性和真正價值,走在時代的前列,領導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方向。改革開放40年,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創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在“站起來、富起來”向“強起來”的時代轉變中,始終確保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所倡導的合作、參與、協商的基本精神的貫徹落實,堅持以團結、民主與和諧的本質屬性,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真正價值實現。

中國共產黨以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論創新引領其發展方向。理論是實踐的先導。中國共產黨先進性體現在理論創新永不停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理論的創新,建立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政黨政治和政黨制度基本發展規律把握的基礎之上。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先進性建設,實現了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和一脈相承,以此為基礎對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理論進行了有效創新。改革開放40年,中國共產黨成功解決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理論所面臨的兩大難點問題:一是關于執政黨和參政黨關系問題。西方政黨理論中有執政黨與反對黨、在野黨之分,中國共產黨從首次提出了“參政黨”這一全新概念,到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這一論斷,實現了對民主黨派性質的進一步認識,理順了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與民主黨派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關系,即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根本,各民主黨派是與共產黨共同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之中的親密友黨,團結合作是實質。二是關于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制度自信問題。長期以來,西方掌控著政黨制度的話語權,在全球極力推崇西方政黨制度及其民主精神,對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政黨制度采取敵視排斥的態度。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產黨致力于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論創新,就判斷政黨制度先進的標準、政黨制度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作用等問題進行了有益探索和積極的理論總結,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向西方乃至全世界宣告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極具中國魅力和中國精神,掌握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制度自信話語權。

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方向,還得益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政治建設放在首位,這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方向定“航程”。改革開放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建設做得好的時期,也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發展較快的時期。

(二)各民主黨派推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發揮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如果把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比喻成一個戲臺,中國共產黨是“搭臺唱戲者”,民主黨派就是唱戲的一“角”,兩者同臺合作才能給觀眾帶來精彩演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建設的成就表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方向,各民主黨派推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發揮,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在于最大限度實現人民民主,把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政治智慧和卓越才能轉化為國家發展、社會繁榮和人民幸福安康。民主現代化發展進程中,集中體現在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上。西方在民主選舉方面聲勢浩大,最后選舉出的人與民眾關系不大,更別說核心領導層的政務官選任與民眾更無關系,可以說西方政黨制度中選舉民主是騙人的把戲。而在協商民主方面,西方政黨通過競選輪流執政,在野黨反對執政黨,協商民主經常以吵鬧、反對等聲音所終結。改革開放40年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全國人民、各黨派、各階層、各民族選舉人民公仆的制度安排,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共商國家大事的制度平臺,充分體現了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的精神實質,保證了人民民主的充分實現,確保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各民主黨派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已經是中國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參與中國發展的大政方針的商議、對國家一些重大決策提供建議以及在促進政治參與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缺少各民主黨派的積極參與,缺少他們專業性的建言獻策,人民民主不可能真正實現,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優勢絕不可能發揮應有的效能。

民主黨派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優勢效能發揮的“推動器”。從改革開放40年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總體運行機制預期來看,各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通過提意見、建議等方式,建構執政黨與民眾雙向溝通渠道,使不同意見和利益訴求在有序正常的渠道中得到反映并通過協商有效解決。再從其運行機制效果來看,民主黨派自身的廣泛性和進步性,以及不斷拓展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政治資源和社會空間,民主黨派建設和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相得益彰,大部分社會矛盾在萌芽階段得到化解,國家社會整體向好發展。由此可見,民主黨派的自身建設及其參政議政能力,已經成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優勢效能發揮的重要影響因素。反過來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之所以有優勢,發揮其應有效能,是因為這一政黨制度確保民主黨派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規范的制定和執行,使民主黨派參與到中國整個政治生活的深層。盡管所站角度不同,但民主黨派在推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發揮方面,是功不可沒的。

(三)杜絕照搬照抄,要堅持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特色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以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為理論基礎,根植于中國社會政治變革的歷史選擇,也是中國傳統“和”文化的生動體現,吸收他國政黨制度興衰經驗不斷完善發展,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之強調“新”,是有別于“舊”,也側重于其自身特色。照搬照抄是決不能稱之為“新”,照搬照抄也絕對是要水土不服的。毛澤東在評價蘇聯“把其他黨派搞得光光的,只剩下共產黨”的做法時指出:“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是幾個黨好。不但過去如此,而且將來也可以如此,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薄?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特色,決不是嘩眾取寵的特色,而是走出了不同于西方政黨制度也不同于一黨制的獨特道路,可以用與眾不同一詞來概括。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特色,在于通過黨的領導把人民意志匯聚為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堅定不移地朝著國家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前進。這不同于美國為代表的兩黨制、多黨制難以代表并實現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約數,這也不同于經過西方民主“改造”的中東國家、廣大非洲國家的政黨制度,政黨競爭帶來的是國家動亂、社會不穩。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特色,還在于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有效防止中國共產黨的決策錯誤及腐敗。2015年5月頒布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對民主黨派民主監督進行了規范,列舉十種政治監督舉措。這十種政治監督舉措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有關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發展的集中體現,也是在實踐中重點落實的監督舉措。

此外,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特色還表現在帶有濃厚的中國元素,比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政協是其組織形式,有處理黨際關系“十六字”政治準則,在運行機制方面遵循制度化、程序化和規范化機制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過去和現在一直生長在中國社會土壤之中,未來要繼續茁壯成長,也必須深深扎根于中國的社會土壤?!薄?2〕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重要組成部分,更需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揮各民主黨派的積極性、創造力,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致力于發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堅決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一廂情愿“輸出”中國模式,更不會要求別國“復制”中國的做法,而在于促使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特色更加鮮明,更加具有制度自信和說服力。

(四)堅持和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亟需中國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薄?3〕中國特色政黨制度既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吸納了世界文明成果,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長期探索實踐的智慧結晶,最能反映和體現中國智慧。在看到西方政黨制度、議會民主不是萬能之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持續已久的經濟政治危機的同時,我們決不能陶醉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所帶來的偉大成就之中,居安思危,方得始終。一方面,堅持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精神實質、好的做法,實現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理論的創新發展和實踐發展;另一方面,一定要清醒認識到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正經受來自各方的挑戰,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勢在必行。

改革開放相當長一段時期以來,我們一直與西方就各自政黨制度好壞爭奪話語權,在西方陷入政黨政治競爭“怪圈”,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獨創性彰顯出世界意義,我們又轉向講述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世界貢獻和啟示。這符合兩種不同意識形態爭鋒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一定要清楚認識到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一種必須,決不是學理層面的舞文弄墨。雖然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完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其中不可缺少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集聚民眾智慧和意志,推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不斷向前發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已經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打開了大門。實踐證明,僅從政黨制度本身入手進行探索改革和完善,往往會陷入僵局;以問題意識為導向,抓住協商民主、政黨協商、民主監督等重要環節,搭建起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與世界各國政黨制度對話交流的平臺,才能真正實現開放的格局,才會有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大發展大繁榮,才會展現中國智慧。

〔參考文獻〕

〔1〕李維漢.統一戰線與民族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681.

〔2〕習近平.開放共創繁榮 創新引領未來〔N〕.人民日報,2018-04-11.

〔3〕〔2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147,94.

〔4〕〔11〕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5,186.

〔5〕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3-144.

〔6〕中國的政黨制度〔N〕.人民日報,2007-11-16.

〔7〕 堅持多黨合作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18-03-05.

〔8〕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65.

〔9〕人民政協重要文獻選編(上) 〔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2009.6.

〔10〕〔20〕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0,20.

〔12〕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意見〔N〕.人民日報,1990-02-08.

〔13〕中央統戰部.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學習問答〔Z〕.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29.

〔14〕習近平同黨外人士共迎新春〔N〕.人民日報,2013-02-08.

〔15〕鞏固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廣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報,2015-05-21.

〔16〕關于加強政黨協商的實施意見〔N〕.人民日報,2015-12-11.

〔17〕鐘德濤.中國政黨制度發展史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63.

〔18〕李林.最高國務會議組織結構及其功能探析〔J〕.中共黨史研究,2005,(1).

〔19〕鄭萬通.人民政協六十年的光輝歷程和重要啟示〔N〕.人民政協報,2009-09-17.

〔20〕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86-287.

〔21〕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

【責任編輯:朱鳳霞】

猜你喜歡
參政黨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書法作品選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京勝利閉幕
改革開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開放而生 因改革開放而興
改革開放:干點什么最時髦
建構科學合理的政黨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
參政黨理論研究的創新思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