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連續性文本試題高考備考策略

2019-06-30 23:21彭玉龍
湖南教育·B版 2019年6期
關鍵詞:樣態連續性試題

彭玉龍

自2013年高考語文試卷引入非連續性文本試題,此后每年高考均有相關試題。高考試題的考查是非連續性文本作為語文課程資源價值的外顯和具體化。在指導學生備考時,語文教師可利用以下策略,提高備考指導效率。

一、整體分析定位,把握命題特征

非連續性文本由圖片、表格、文段等非連續性構件組合而成,根據呈現形式的不同,可以粗略分為單一類、組合類、混合類三種。單一類,指僅含有圖片、表格、文段等某一類內容,不包含其他構件的單篇非連續性文本;組合類,指僅由圖表文等構件組合而成的單篇非連續性文本,區別于“由若干連續性文本和非連續性文本共同構成的單篇文本”,而是只在非連續性文本之內進行的類別劃分,如景區導游圖、商業廣告、地圖等;混合類,指由連續性文本與非連續性文本混合而成的,以完整連續性文本為主要材料,非連續性文本作為輔助材料混合而成的文本。

非連續性文本試題的命題特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試題樣態呈現,指非連續性文本試題材料的外在組合樣態。2018年高考語文非連續性文本試題主要有兩種類型:單一類和組合類。例如,全國一卷和三卷“語言文字運用”題中的第21題,分別是類似思維導圖的“流程圖”和“框架圖”的文字轉化題,屬于非連續性文本的單一構件。單一類非連續性文本試題材料單一、命題直接,通常是直觀式的。全國三卷的“實用類文本閱讀”則都是文段摘選與圖表的組合,屬于組合類非連續性文本。組合材料的內容和選材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聯,有研究者將其概括為“關聯式組合”。文本材料的非連續性是其基本特征,材料間的關聯性體現在始終圍繞某一具體的話題(主題),并呈現出四種板塊化的組合樣態(類型):并列式(以某一個主題/話題為核心,由若干材料組合而成)、鏈接式(以“1+X”的組合方式,以一個非連續性文本材料為主,若干連續性文本為輔)、闡釋式(指各非連續性文本之間構成一種“互文互解”的關系)、印證式(各部分材料之間在內容的實質上相互補充或印證)。

二是材料主題選擇。非連續性文本試題材料主要來源于互聯網、報紙雜志等,展現出多媒體融合的時代閱讀特征。且盡可能與當前中學生的閱讀媒介、方式和日常生活情境相接軌,常常圍繞某一核心主題。這些主題通常具有鮮明的特征,如關注傳統文化傳承、聚焦現實日常生活、關心時事熱點、留心科技革新等,表現出強烈的生活性、時代性和文化性。

三是命題考查目的,指試題考查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具體指向,即命題的意圖。非連續性文本的語文課程價值是讓學生學會在單一或復雜的非連續性文本中準確、迅速地獲取并使用信息。相關試題的能力考查指向可以分為:理解判斷型,考查學生提取與辨析關鍵信息及分析整合的能力;結論概括型,考查學生圖文轉換的能力,需要學生從圖表中分析提取信息,概括形成結論;要點梳理型,考查學生對文本整體大意的掌握和概括能力;觀點表達型,考查學生對所獲信息的價值判斷能力,要求對關鍵信息做出合理評價和表達;推斷解釋型,考查學生能否運用所獲信息進行學習遷移,用來解釋生活現象或闡述個人觀點。

二、指導有的放矢,措施精準高效

1.做好真題分析示例。在備考指導上,教師可從上文所述的三個角度對真題進行解析,提醒、訓練學生關注真題要素。

首先,對試題進行整體分析。

其次,細致分析非連續性文本試題個案。下面是2018年全國一卷實用類文本閱讀試題:

【材料一】 摘選自《人民日報》的報道《“墨子號”,搶占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

【材料二】摘選自國際期刊《自然》中的文章《一位把量子通信帶到太空又帶回地球的物理學家》

【材料三】摘選自《參考消息》轉引日本《讀賣新聞》關于“中國實驗設施瞄準一流”的報道。

試題采用了并列式的材料樣態呈現,三則材料以“中國量子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為主題,分別來自三家不同立場、不同定位的媒體。由于出發點的不同,對同一事件報道的側重點也就有著明顯的差異。兩道客觀題以單選的形式要求選出“對材料內容理解、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考查的是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學生對文中材料信息進行理解、加工、綜合進而作出判斷,選出不正確的內容選項。主觀題要求針對“三則材料各自媒體報道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為什么”,結合材料分析簡答??疾榈氖菍W生對文本內容要點歸納和探究文本特色的能力,學生在作答時需要對每則材料的重點內容進行概括和要點梳理,結合材料的出處(標題和注解)綜合理解,闡釋評價,表達觀點。

2.借力精準施策提效。掌握真題特點后,教師可從以下方面進行解題方法的細節指導。

一要關注形式,了解材料樣態。在日常教學和備考指導時,教師可以通過歸類整理、集中示例的方式加強學生對非連續性文本試題材料樣態的把握,促進學生知識的結構化生成,逐漸養成分析試題類別的意識并形成思維定式,提高知識提取的準確性和速度,提升閱讀效率。

二要聚焦內容,提煉文本主題。文本的主題通常與考查目的直接相關,主題的把握往往是對文本作出正確結論概括和推斷解釋的鑰匙。準確把握組合材料的核心主題,對提取關鍵詞、獲取信息并做出合理推斷具有重大、關鍵性作用。教師要訓練學生通讀全題,不僅要關注圖表、文段形式的主干材料,還應關注題干及選項,判斷出主題。

三要逆向溯源,明晰考查目的。近幾年高考語文非連續性文本試題考查較多的是理解判斷、 結論概括、要點梳理和觀點表達四種能力,而推斷解釋類的幾乎沒有?!袄斫馀袛囝悺笨上让鞔_大、小題干中的要求,抓住關鍵詞,再回到文本中以“聚焦—鎖定—提取—加工”的步驟進行結論總結;“觀點表達類”要求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評價和理解,作答時要結合材料信息,謹慎判斷,把握觀點的尺度和范圍后再暢所欲言;“結論概括類”要求學生必須以文本材料為憑借、以所獲信息為依據,在書寫表達時以邏輯關聯相關信息(因果關系、條件關系、假設關系等)進行總述,做到邏輯嚴密、語言簡明連貫、表達準確得體。

3. 重視材料來源(出處)。2018年新課標全國卷三套語文試卷中“實用類文本閱讀”的10則材料都注明了出處。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整體對文本材料來源作初步判斷,提醒學生關注、分析引用材料的標題、出處、注釋、編者注等看似與文本無關且極易忽略的細節信息。閱讀時借助大小題干、文本內容和材料來源,實現對所獲信息的理解概括和推斷探究。

(作者單位:永順縣萬坪鎮中心完全小學)

猜你喜歡
樣態連續性試題
非連續性文本之圖文轉化題閱讀摭談
初心引航,構建“雙減”新樣態
以校園足球打造育人新樣態
探索評價新策略,營造課堂新樣態
2021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四)
構建指向“五要素”的鄉村初中教學樣態
2019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五)
《陳涉世家》初三復習試題
淺談連續函數的四則運算的連續性
小學中段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