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兒歌融入思品教學

2019-06-30 23:21陳愛蓮
湖南教育·B版 2019年6期
關鍵詞:教科思品兒歌

陳愛蓮

著名兒童文學家金波認為,好的童謠、兒歌對兒童開朗樂觀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養、行為習慣的養成乃至語言美感的熏陶都有著潛移默化、無可替代的作用。思品老師根據教材內容,將切合教材主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兒歌補充進教材,如教學教科版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二單元“祖國,我為你自豪”,就把與“富強”相關的兒歌《祖國在騰飛》《中國徹底變了樣》《追趕強國夢》《兩條龍》補充到教材內容中;如教學教科版二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五單元“我愛綠樹,我愛藍天”的第一主題《身邊的環境》,為了增強孩子們的環保意識,讓孩子們懂得保護綠水青山的重要性,老師們一起創編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兒歌。將兒歌引入思品教學,不僅符合孩子的身心特點,而且有利于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一、導入新課,引用兒歌,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兒歌導入新課,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其注意力快速吸引到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如學習教科版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二單元“光輝的瞬間”一課時,講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懷抱,用兒歌《媽媽的花》引入,有效開啟孩子思維的閘門,為一堂課的成功鋪下基石。

二、課中環節,唱響兒歌,突破難點。

小學階段的孩子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難于長時間注意同一件事物。根據孩子的這一特點,在學習新課過程中運用與新授內容有關的兒歌,既可調節課堂氛圍,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可幫助孩子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如教學教科版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第二單元“我們都有發言權”第一主題“誰說了算”時,為了讓孩子們理解“人人享有發言權,大家說了算”,老師出示兒歌《愛問“好不好?”》,并提問:為什么老師越問“好不好”,同學們就越覺得老師好呢?兒歌引發大家熱烈的討論,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三、總結階段,創編童謠,提升認知。

在課堂最后幾分鐘,老師一般都要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孩子進一步理清思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下課前的幾分鐘又是孩子最疲勞的時候,隨著孩子對新授內容的新鮮感逐漸消失,該怎樣重新“吊起孩子的胃口”呢?我們利用兒歌進行歸納總結,再度激起孩子的學習熱情。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16課“獎勵一下自己”的第一課時“我來發個獎”,課堂總結階段,我們創編了兒歌《夸一夸》。兒歌以其簡潔明快、朗朗上口的特點,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讓孩子們的精神重新振作起來,并隨著對兒歌的理解,進一步提高了對問題的認知。

(作者單位:婁底市第八小學)

猜你喜歡
教科思品兒歌
盯緊“教育四亂”專題警示約談
銅川市印臺區教科體系統“五個再一遍”推動掃黑除惡問題整改
識字兒歌
初中思品課堂有效性的構建方略探析
睡覺兒歌
俄羅斯教科督察署:高校畢業生質量滿意度有待提高
班里那點事兒
俄羅斯教科部要求高校取消宵禁
兒歌6首等
念兒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