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EI、ARB對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療效果及BNP、hs-CRP的影響觀察

2019-07-01 14:00何媛李霖徐鴻遠陳藝釗
中國實用醫藥 2019年13期
關鍵詞:受體阻滯劑超敏C反應蛋白心力衰竭

何媛 李霖 徐鴻遠 陳藝釗

【摘要】 目的 比較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與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對缺血性心肌?。↖CM)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對血清腦利鈉肽(BNP)、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的影響。方法 78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9例。對照組患者采用ARB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ACEI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NP、hs-CRP水平, 心臟結構[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DS)、左室射血分數(LVEF)], 心功能情況(6 min步行距離)。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BNP、hs-CRP水平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LVEDD、LVEDS小于對照組, LVEF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6 min步行距離(492.44±34.32)m明顯長于對照組的(466.74±23.02)m,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 ACEI治療效果比ARB效果更佳, 能更好的改善患者心臟結構、心臟功能, 降低BNP、hs-CRP水平。

【關鍵詞】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血清腦利鈉肽;超敏C反應蛋白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AI) and 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s (ARB) on treatment of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 with heart failure and the effects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d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Methods A total of 78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and heart failure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RB,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EI.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BNP, hs-CRP levels, cardiac structure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cardiac function (6-min walking dista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BNP and hs-CR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ess LVEDD and LVED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higher LVEF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nger 6-min walking distance as (492.44±34.32) m than (466.74±23.02) m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with heart failure, ACEI treatment is better than ARB, and it can better improve the heart structure and heart function, and reduce BNP and hs-CRP levels.

【Key words】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s;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Heart failure; Serum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是一種由于心臟結構及功能異常導致的表現為體循環和(或)肺循環淤血癥狀, 最終出現泵衰竭等典型征象的一種綜合征[1], 是各種心臟疾病發展的嚴重和終末階段, 其致死、致殘率均高。本文將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分組, 在充分使用冠心病二級預防治療及其他抗心力衰竭藥物的基礎上分別使用ACEI或ARB類藥物治療, 旨在觀察ACEI、ARB的療效及對BNP、hs-CRP的影響,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貴港市人民醫院就診的78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9例。觀察組男21例, 女18例;年齡45~72歲, 平均年齡(58.0±5.52)歲。對照組男25例, 女14例;年齡42~75歲, 平均年齡(60.0±5.38)歲。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病史及實驗室檢查、心臟彩超、冠狀動脈造影等明確患有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患者;②心功能Ⅱ~Ⅳ級;③確診為慢性心功能不全;④近 3個月未接受抗氧化、抗炎藥物治療。排除標準:①對ARB及ACEI存在禁忌證患者, 如低血壓、高血鉀及慢性腎功能不全、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左心室流出道梗阻;②其他原因導致的心力衰竭, 如心臟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③有溝通障礙者。

1. 2 方法 所有患者給予抗心力衰竭及原發病治療, 按心力衰竭治療指南給予醛固酮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 同時根據病情需要及心功能情況使用洋地黃類藥物、袢利尿劑、血管擴張劑等藥物, 并按冠心病二級預防治療原則給予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 觀察組患者采用ACEI進行治療, 給予福辛普利鈉片, 劑量為2.5~20.0 mg/d。對照組患者采用ARB進行治療, 給予坎地沙坦酯片, 劑量為2~8 mg/d。兩組患者保持門診隨訪, 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觀察臨床療效。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NP、 hs-CRP水平, 心臟結構(LVEDD、LVEDS、LVEF), 心功能情況(6 min步行距離)。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NP、hs-CRP水平對比 治療前, 兩組BNP、hs-CRP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BNP、hs-CRP水平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臟結構對比 治療前, 兩組LVEDD、LVEDS及LVEF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LVEDD、LVEDS小于對照組, LVEF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情況對比 治療前, 兩組 6 min步行距離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6 min步行距離(492.44±34.32)m明顯長于對照組的(466.74±23.02)m,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初始心肌損傷導致的心肌功能、結構發生變化和心肌重構, 最終使得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下降, 臨床特征為舒張性或收縮性心力衰竭[2]。而隨著對心力衰竭的研究進一步加深, 大量證據表明, 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生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系統過度激活有關, RAS 持續過度激活, 會使血循環及組織中的血管緊張素-Ⅱ(AngⅡ)等縮血管物質濃度升高, 導致心室后負荷增加;同時會使醛固酮過度分泌, 引起水鈉潴留, 導致心室前負荷增加;而心室前后負荷增加, 會引起不良心肌重構[3]。ACEI/ARB類藥物為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拮抗劑, 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癥狀, 減輕心肌重構, 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一直為臨床廣泛使用。從1987年 使用ACEI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治療的“CONSENSUS”實驗證明其確實有很好的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以來, 在此之后的多次大規模臨床循證醫學研究的結果, 幾乎和其完全相同[4, 5]。所以, 現在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治療時的第一選擇就是 ACEI。但隨著ARB類藥物的崛起, 兩種藥物在治療心力衰竭的優劣性存在很大爭議。

而在本次研究中發現, 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使用ACEI類藥物治療對改善BNP、hs-CRP、心臟結構、心功能方面效果要優于ARB類藥物。說明在冠心病導致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中, ACEI應作為首選一線推薦藥物, 在不能耐受ACEI的情況下, 方考慮ARB類藥物。

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 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 冠心病的病變基礎為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 AS), 而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實際上是損傷與炎性細胞浸潤的過程[6]。而AS發展過程中, 除炎癥損害、血管壁損傷、脂質沉積外, 激肽釋放酶-激肽系統(kallikrein-kinin system, KKS) 也起著重要作用。KKS受體有β1和β2 , 一般認為, KKS的功能絕大多數為β2受體介導的, 內源性緩激肽系統通過β2型受體使一氧化氮的生成增加, 發揮舒張血管、抑制血小板粘附、修復內皮細胞連續性、抗重構、減少脂質沉積、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抗AS)等多種功能, 最終的AS形成取決于機體致AS與抗AS作用的平衡[7]。而β1受體則不同, 其為炎癥受體因子, 當組織損傷或炎癥發生時, 細菌毒素、脂多糖和細胞因子可誘導β1受體產生及過度表達, 以往的研究認為, β1受體的過度表達導致了ACEI的不良反應, 并加重粥樣斑塊的不穩定性。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 β1受體的表達對心血管系統并非只有負面影響,有研究表明, 在冠狀動脈中輸入β1受體激動劑精氨酸緩激肽時可引起劑量依賴性的冠狀動脈擴張, 增加冠狀動脈直徑和血流量來恢復缺血心肌的血流[8]。還有研究發現, 大鼠下肢缺血時β1受體的超表達通過一氧化氮合酶(NOS)途徑促進血管生成和內皮細胞增加[9]。相關研究表明,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動物模型中β1受體可減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細胞凋亡, 在心室重構中起了重要作用[10]。而心室重構的出現首先是心肌細胞缺血發生凋亡, 繼而產生心肌間質纖維化。β1在防治心肌缺血后導致的心室重構中起重要作用。與ARB單純抑制AngⅡ的作用不同, ACEI同時作用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上親水基團和疏水(親脂)基團, 分別阻斷AngⅡ的生成和抑制組織局部緩激肽的降解。因此, ACEI對血管的作用來自 RAS和激肽釋放酶 - 激肽系統這兩大調控系統, 即具有雙系統保護作用。在抑制RAS的同時, 還發揮緩激肽系統激活后的效應如激活β2受體抗血小板粘附聚集, 促進纖溶, 減少脂質沉淀等, 以及β1受體的擴張冠狀動脈、減少細胞凋亡、抑制心肌重構功能。而ARB抑制AT1R造成AT2R更多的被激活, 并沒有像最初所認為的那樣, 帶來的效應全是獲益。目前證據顯示, AT2R激動與冠狀動脈斑塊破裂相關。因此, 對于冠心病導致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除能拮抗RAS系統治療心力衰竭外, ACEI比ARB類藥物能更好的延緩動脈硬化、改善心肌供血、減少細胞凋亡, 從而達到改善心肌重構、心臟功能及心力衰竭指標的效果。

hs-CRP為炎癥指標, 多項研究發現, 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血清CRP水平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嚴重程度增加而升高, 血清CRP水平與心功能分級呈正相關(r=0.38, P<0.01)。在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hs-CRP水平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說明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治療中, ACEI對RAS 和KKS的雙重作用較ARB類藥物單純的拮抗RAS系統仍具有較明顯的優勢。

綜上所述, 針對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 ACEI治療效果比ARB效果更佳, 能更好的改善患者心臟結構、心臟功能, 降低BNP、hs-CRP水平。

參考文獻

[1] 米娜瓦爾·司拉木, 阿孜古·居買. 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和進展.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 18(35):50-51.

[2] 周麗華. 慢性心力衰竭的藥物治療進展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30):20-21.

[3] 古憶, 周建松, 夏思良, 等. 阿托伐他汀對慢性心力衰竭RAAS系統與炎性因子的影響.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6, 32(1):94-96.

[4] Mc Murray JJ, Ostergren J, Swedberg K, et al. Effects of candesarta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left-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taking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s: the CHARM-Added trial . Lancet, 2003, 362(9386): 767-771.

[5] Lund LH, Benson L, Dahlstrom U,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use of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antagonist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 JAMA, 2012, 308(20): 2108-2117.

[6] 徐惠, 崔飛飛. ARB與ACEI對陳舊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血清hs-CRP水平的影響. 山東醫藥, 2013, 53(44):39- 41.

[7] 張宏. 陳舊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ARB與ACEI治療對降低血清hs-CRP、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34):34-35.

[8] 陳林才, 陳利民. 辛伐他汀聯合環磷腺苷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及對BNP、hs-CRP的影響. 慢性病學雜志, 2015(3):348-350.

[9] 秦玉祥, 劉桂華. ARB聯合ACEI用于陳舊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中的效果及可行性. 中外醫療, 2014(30):4-5.

[10] 劉付全, 楊懷蘭, 鄭燦偉. 應用ARB聯合ACEI治療陳舊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療效觀察. 當代醫藥論叢, 2014(7):161-162.

[收稿日期:2019-02-21]

猜你喜歡
受體阻滯劑超敏C反應蛋白心力衰竭
β受體阻滯劑在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治療中的應用
脂聯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應蛋白與高血壓的關系
超敏C反應蛋白、血漿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與冠心病嚴重程度相關分析
急性腦梗死辨證分型與ADC、Hcy及hs—CRP的相關性研究
強化阿托伐他汀干預對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應蛋白影響
中藥湯劑聯合中藥足浴及耳穴壓豆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
β受體阻滯劑治療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冠心病心力衰竭應用美托洛爾聯合曲美他嗪治療的療效分析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診斷和治療進展
基于β受體阻滯劑在心律失常治療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