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間隙和持續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 臨床效果探討

2019-07-01 14:00高創吳純一
中國實用醫藥 2019年13期
關鍵詞:藍光照射新生兒黃疸間隙

高創 吳純一

【摘要】 目的 探討間隙和持續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方法 15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75例。對照組采用持續藍關照射治療, 觀察組采用間隙藍光照射治療。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2.0%,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7%,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7%,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0%,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間隙和持續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均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但間隙藍光照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 是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理想選擇。

【關鍵詞】 藍光照射;間隙;持續;新生兒黃疸;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stitial and continuo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on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A total of 150 jaundice newborn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7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rstitial blue light irradiation.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2.0%, which was 94.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ontrol group ha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26.7%, which was 12.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terstitial and continuo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can achieve ideal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but interstitial blue light irradiation has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an ideal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Key word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Interstitial; Continuous; Neonatal jaundice; Effect

新生兒黃疸治療中, 藍光照射治療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治療手段, 已經廣泛地應用于該疾病的治療中。藍光照射治療的形式可以分為間隙性治療和持續性治療, 而不同的治療形式盡管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但是整體來看仍舊留有細微的差異, 這已經得到臨床實踐證實[1]。本院針對2017年 3月~2018年2月收治的15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實施間隙和持續藍光照射治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其中間隙藍光照射治療安全性更佳?,F將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新生兒黃疸患兒150例進行研究,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75例。對照組男40例, 女35例;平均胎齡(38.12± 0.43)周;平均體重(2.91±0.32)kg;早產兒31例, 足月兒44例。觀察組男41例, 女34例;平均胎齡(38.09±0.54)周;平均體重(2.85±0.37)kg;早產兒32例, 足月兒43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臨床醫學對比研究的要求, 具有研究的意義。

1. 2 方法 兩組患兒在藍光照射治療前, 均實施常規治療, 包括常規補液、服用益生菌、糾正酸中毒、抗生素治療等。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采用持續藍光照射治療, 觀察組采用間隙藍光照射治療。對照組:照射時間為12~18 h, 之后停止12~18 h。觀察組:照射4 h, 之后停止3 h。兩組共治療3~5 d。在治療期間, 新生兒均臥于光療箱中, 使用黑色眼罩對患兒的雙眼進行保護, 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患兒視網膜的損傷, 同時在患兒的肛門、會陰部用尿布進行遮蓋。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純褐委熎陂g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發熱、腹瀉、皮疹等。

1. 4 療效判定標準[2] 臨床治療效果分為3個級別, 分別為治愈、有效和無效。治愈:各項黃疸癥狀全部消失, 經檢測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有效:各項黃疸癥狀消失明顯, 經檢測膽紅素水平有所恢復, 但是還未達到正常范圍;無效:各項黃疸癥狀幾乎無消失, 經檢測膽紅素水平無變化, 病情甚至有一定的加重??傆行?治愈率+有效率。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臨床治療無效6例, 有效34例, 治愈35例, 總有效69例, 總有效率為92.0%;觀察組臨床治療無效4例, 有效32例, 治愈39例, 總有效71例, 總有效率為94.7%。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發生不良反應 20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7%, 其中發熱7例, 腹瀉6例, 皮疹4例, 其他3例;觀察組發生不良反應9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0%, 其中發熱4例, 腹瀉3例, 皮疹1例, 其他1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新生兒黃疸在新生兒中比較常見, 屬于一種高發病, 主要是由于新生兒或早產兒的新陳代謝出現異常, 血清中膽紅素水平異常升高而引發的腦細胞損傷[3]。新生兒黃疸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為生理性黃疸, 另一種為病理性黃疸。通常情況下, 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出現時間不一樣, 生理性黃疸一般于出生2~3 d后出現, 并且在持續1周后會自動消失, 而病理性黃疸的出現時間同生理性黃疸相差不大, 但是其持續的時間相對更長, 自動消失的可能性微乎其 微[4]。對于新生兒黃疸患兒而言, 要及時給予相應的措施加以治療, 若治療不夠及時, 則會對患兒的神經系統產生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 病情嚴重時甚至還會威脅到安全。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 新生兒黃疸治療的水平也不斷提高。藍光照射治療作為一種較為先進的、科學的新生兒黃疸治療手段, 具有非常高的治療使用率。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機制為膽紅素對藍光進行吸收, 并隨之發生異構反應, 未結合的膽紅素結構會轉變成一種可以直接進入人體水分的結構, 人體經過正常的尿液排泄和膽汁排泄將其排出, 以此降低膽紅素水平[5]。從現階段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來看, 包括間隙和持續兩種形式。研究表明[6], 間隙和持續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均符合治療的要求, 對患兒健康的改善具有較為重要的促進意義, 但是整體來看間隙藍光照射治療的效果相對更好, 尤其表現在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方面, 間隙藍光照射治療要遠低于持續藍光照射治療。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發生不良反應20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7%, 其中發熱7例, 腹瀉6例, 皮疹4例, 其他3例;觀察組發生不良反應9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0%, 其中發熱4例, 腹瀉3例, 皮疹1例, 其他1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了間隙藍光照射引發的不良反應要優于持續藍光照射治療, 而這也與臨床相關研究保持一致。在羅永奇[7]研究中, 針對12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進行了研究, 在分別實施間隙藍光照射治療和持續藍光照射治療后, 實施間隙藍光照射治療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95.0%、26.7%, 而實施持續藍光照射治療的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93.3%、48.3%。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而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此得出間隙和持續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效果明顯, 但間隙藍光照射治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 安全性更高的結論。

綜上所述, 新生兒黃疸治療中, 間隙藍光照射治療和持續藍光照射治療均可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但相較于持續藍光照射治療, 間隙藍光照射治療引發的不良反應更少, 治療的安全性更好, 具有更高的應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于晶晶. 間斷及持續藍光照射治療不同病因新生兒黃疸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 兒科藥學雜志, 2014, 10(2):26-28.

[2] 劉玉梅. 間歇或持續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效果對比. 世界中醫藥, 2017, 20(a01):88.

[3] 楊春鴻, 金曉秋. 藍光間歇輔助治療新生兒黃疸效果觀察. 中國婦幼保健, 2013, 28(23):256-257.

[4] 顏思璐, 寧岑. 間隙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可行性分析. 海南醫學, 2013, 24(3):361-362.

[5] 李維維, 賴燕, 馮圣芳, 等. 藍光照射聯合白蛋白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分析.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1):94-96.

[6] 韓宇楓. 間斷性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臨床研究.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 20(5):509-511.

[7] 羅永奇. 間隙和持續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醫藥導報, 2012, 9(2):47-48.

[收稿日期:2018-11-09]

猜你喜歡
藍光照射新生兒黃疸間隙
間隙
給你
苦難的間隙
LED冷光源與常規藍光光療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及副作用對比
中藥退黃湯顆粒劑與傳統飲片的臨床療效比較分析
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劑輔助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觀察
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分析
茵陳五苓散聯合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37例臨床觀察
探討短時多次藍光照射對新生兒黃疸治療的效果分析
茵梔黃聯合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效果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