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交互

2019-07-25 05:48梁菊香
課外語文·上 2019年6期
關鍵詞:師生互動構建小學語文

【摘要】學生與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課堂互動的構建者;良好的課堂互動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教師引導的成效。但教育實踐發現,傳統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存在主體消解的弊端,素質教育改革實踐中教師也常面臨構建何種師生互動的難題,導致師生互動效果差甚至無效,小學語文課堂中亦是如此。實際上,教師和學生都是鮮活“生命”,從生命化教育視角出發,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師生互動視為生命活動的交互,對于構建合理的師生互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師生互動;構建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葉瀾在生命實踐教育理論中提到,教育是生命交互與溝通的過程。生命化教育即是以生命為核心,依據學生生命發展的規律和需求,為生命的持續發展創造條件,使學生生命全面而和諧、自由而充分、創造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的教育。它強調學生生命發展的主體性、完整性、獨特性和生命體驗。

一、從生命化教育視角分析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師生互動

(一)生命發展的主體性決定了師生互動方向

傳統語文課堂上,教師是知識傳授者,學生是被動接受者,二者間的互動是不平等的、單向的。但每個個體對于自身生命發展都具有平等的主體權利,因而彼此間的交互也是平等、雙向的。強調生命發展的主體性,決定了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必須雙向、平等。這首先意味著學生在師生互動中應充分發揮主體性,成為平等互動雙方中的一邊,其主體意識、主體地位應受到尊重,從而保證學生按自身需要獲得發展。其次,這也意味著教師對于師生互動具有平等的主體地位,即盡管教師與學生在互動中發揮的作用不同,但具有平等交互的權利,教師不能干擾、忽視學生的主動發展,也不需要完全被動地由學生把握師生互動。

(二)生命發展的完整性決定了師生互動內容

語文學科具有包容性,它在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也重視學生的情感熏陶、價值觀形成。在生命化教育視角下,任何小學生都是完整的人,知識增長只是他們發展的一個方面,多方發展才是生命發展應有的形態;而人格、個性、道德、能力、社會性、情感等的形成和完善與其生命發展質量息息相關。因此,生命化教育對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內容提出了要求,僅以學科知識作為互動內容是不夠的,還應注重學生相關技能的進步、能力水平的提高、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等。

(三)生命發展的獨特性決定了師生互動差別

每個人都是獨特、不可替代的生命個體,具有與他人相區別的一系列穩定的個性心理特質。因此作為獨特生命個體的小學生發展特點也各不相同,有的善于理解,有的優于表達;有的活潑主動,有的安靜內斂。馬克思關于全面發展教育的理論提出,應使所有個體受到與其相適宜的教育,這與生命化教育對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互動的要求相同。生命發展的獨特性決定了“一刀切”的師生互動無法照顧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適宜性師生互動的構建必須考慮教師與學生雙方的獨特生命特點。

(四)生命發展的體驗決定了師生互動情感

小學語文課堂上,師生互動是不同個體生命實踐活動的交互,是一種生命體驗的交融。生命體驗并不僅僅是對實踐活動的簡單感受,更是生命整體的運動,是一種強烈的心靈感應,撼動著人的情感;如學生可以在一次輕松愉快的師生互動中獲得快樂的情感,感受愛與尊重。由于教師的發展水平高于小學生,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是師生互動的引導方,重視生命發展的體驗要求教師走進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世界,運用語言、動作等互動手段喚醒學生對互動內容的積極感受,以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構建“生命化”師生互動

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旨在以師生間的相互作用、影響展現生命價值,實現教學相長的生命發展。但很多教師缺乏生命化教育的目光,導致師生互動單向、低效。因此,教師應從觀念改變開始,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構建“生命化”的師生互動,以使教師和學生都獲得應有的發展。

(一)創設雙向互動環境,發揮學生主體性

生命化教育下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者,而更應該成為師生互動的主動發起者、主動呼應者。傳統課堂上常見這樣一幕,教師頻繁發起師生互動但乏人呼應,或學生的回應結果不被教師認可,這是由于教師權威正逐漸消磨著學生參與教育活動時的主體性。盡管素質教育已推行良久,但上述單向的師生互動仍然普遍存在,創設雙向互動環境,重新喚醒學生的主體性刻不容緩。首先,教師應在語文課堂上營造輕松、活躍、民主、平等的氣氛,課堂之外也要注意營造民主平等的關系,使學生不再“懼怕”教師,意識到課堂是一個能在特定規則下主動自由表達和參與的環境,而不需其三緘其口。其次,教師應鼓勵、引導學生主動發起師生互動,如在學生主動提問時積極地給予反饋,并表揚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的行為。最后,教師在師生互動中應該起到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的作用,如教師可以多采用追問和探問的方式進行提問,或進行頭腦風暴、拋出問題啟發學生發散思考,以此支撐語文教學。

(二)關注完整生命發展,建立多維互動內容

教師是學生完整生命發展的促進者,在進行師生互動時更應著眼于學生作為生命個體的完整發展,為學生建立多維互動內容。首先,教師應為學生準備充足的各類“營養”,擴展語文教學的外延。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上要教授更多自然科學知識或人文觀念,而是要求不能將師生互動的內容局限于課本上,應同時注重情感引導、觀念樹立、社會性發展,盡可能的師生互動包羅萬象,促進學生生命的完整發展。其次,教師應篩選師生互動內容,關注生命的完整發展并非全部發展。它強調的是學生的和諧全面提升,而不是知識技能的面面俱到。因此,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師生互動時也不要盲目擴充互動內容,仍應以學生語文知識技能、學習能力的發展為主。

(三)立足學生個體差異,形成適宜性互動結構

獨特的生命個性標志著獨特的生命價值,而實現生命價值必須經過適宜性發展,師生互動便是促進師生適宜性發展的一種方式。形成適宜性互動,首先要求教師盡量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這并非要消解班級授課制,而是要使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如利用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的結合,打造多樣化師生互動以適應學生的不同特點。形成適宜性互動也不能泯滅教師的個性發展要求,每個教師都有其獨特的能力體系和交往特點。教師在盡量適應學生發展要求的基礎上,可以盡量選擇適合自身的師生互動方式,調整師生互動節奏,這不僅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還能發揮教師優勢,為學生營造精良的互動環境。另外,教師也應關注學生的閃光之處,不能僅看到學生的成績,更應看到學生的努力、良好品質、優秀思維、獨特的能力。

(四)改變功利價值理念,以情感構建師生互動

生命化教育理念下,沒有情感融入的師生互動是不合格的,只有師生都有充分的情感理解與表達,才能真正實現生命間的交互,創造有價值的生命體驗。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育中形成的功利性價值理念,不再將回答正確與否作為師生互動成效的價值判斷標準,而是應該以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思考、思維是否有邏輯條理、是否有情感投入作為師生互動成效的判斷標準。在語文這種人文性、情感性極強的學科教學中,肯定學生的情感投入,呼應學生的情感共鳴是構建良好師生互動的必然條件。

生命化教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的教育發展熱點。樹立生命化教育理念,構建起和諧、平等、發展、體驗的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才能使師生互動真正卓有成效。

參考文獻

[1]張文質.基于生命化教育立場的語文教育再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4(6).

作者簡介:梁菊香,女,1987年生,山東省棗莊市人,研究方向為小學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師生互動構建小學語文
新媒體技術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試論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論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構建游戲課堂加強體育快樂教學的探究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