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特區對比分析下的發展路徑研究*

2019-07-29 09:05黃江帆
財訊 2019年32期
關鍵詞:對外開放經濟特區發展路徑

摘 ?要:經濟特區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根據其自身區位條件,在區域內開辟特定區域。深圳作為中國經濟特區的代表,充分展現出“特區速度”。本文在理論上分析經濟特區的發展路徑,并將深圳特區與亞洲其他經濟特區作對比分析,探討特區在發展過程中的規律及模式,并結合當前特區發展面臨的新挑戰和新機遇,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發展路徑

經濟特區,是全球化進程中,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根據其自身區位條件,在區域內開辟特定區域。特區主要通過特殊的政策優惠手段,降低貨物流通成本和企業交易成本,進而吸引更多的資本、貨物和人員流入,成為國際貿易物流中心乃至生產基地。

一、經濟特區建設的理論依據與發展路徑

經濟特區、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和高新區,乃至近年來設立的國家級新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這些在廣義上都可視為是“經濟特區”,依據的也是過往經濟特區的發展經驗,采取靈活自主的管理模式,通過優惠的稅收和土地租金政策,吸引資本流入,進一步推動產業集群和人才集聚。

在經濟特區設立階段,中央政府通過考察調研,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結合地區的區位條件,決定是否建立經濟特區,并委托相關專業機構對經濟特區的發展藍圖開展科學規劃。經濟特區或特殊經濟管理區域成立后,通過廉價勞動力、低土地成本、低關稅水平、稅收優惠政策以及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等優勢,吸引大量境外資本進入,成為轉口貿易中心或出口加工生產基地。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積累,形成發展經驗和管理模式,通過設立更多“特區”、模仿特區運營模式、引入特區資本及人才等方式進一步向全國開展推廣。當經濟特區積累了充裕的資本和人才資源后,特區內的相關企業便會“走出去”,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通過在國外設立生產基地、承包園區建設工程、共同開發運營園區等方式輸出資本。

二、經濟特區發展的對比分析與發展模式

(1)深圳特區與亞洲其他經濟特區的對比。與亞洲其他經濟特區相對照,深圳經濟特區秉持的發展路徑,也是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浪潮,降低物流成本推動對外貿易,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產業,搶抓科技革命先機,吸引和培育優質的科研教育資源,形成富有競爭力的科技企業和創新集群。

(2)經濟特區的發展模式??v觀我國以及亞洲其他經濟特區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經濟特區的設立并非憑空而來,它們均具備其良好的區位條件且在特定歷史發展背景中設立,在發展過程中也有著相似的進程,符合一定的經濟規律和發展模式。

第一,經濟特區大多設立在沿海區域,且一般具備優良港口。經濟特區是為了吸引境外資本、貨物流入,一般會以低關稅作為優惠政策,但如果其區位條件不好,缺乏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就難以真正降低流通成本,也就難以獲得投資和貿易的持續增長。

第二,經濟特區在建設的起步階段,都會大規模增加基礎設施投入。特區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會在港口、機場、鐵路和高速公路上形成規?;?、體系化的交通網絡,進而有效降低企業的流通成本,在打通與外界交流的橋梁后,貿易的增長又會帶來人流、物流和資金流,推動城市發展。

第三,經濟特區會參照成熟的港口和城市進行規劃,并為城市預留發展空間。高標準的科學規劃是基于先發地區成熟城市的發展經驗,在生態環保、城市交通、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的分配上,特區的規劃一般會更為均衡和動態,隨著城市的發展,臨近的區域也會逐步進入特區規劃中,成為特區經濟圈的一部分。

第四,經濟特區重視營商環境的建設,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務?;A設施是硬件,營商環境則是軟件,硬件建設是量的提升,而營商環境是質的改變,會促使地區的經濟發展模式發生根本性轉變,對投資者而言,營商環境越好,投資吸引力越強。

三、對經濟特區發展的政策建議及展望

本文在考察我國的深圳特區以及亞洲其他經濟特區的發展歷程,歸納總結經濟特區的普遍發展規律,進一步結合當前經濟特區發展面對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機遇,提出以下四個政策建設及展望。

第一,我國經濟特區的發展要保持對實體經濟的重視和堅守。實體經濟是根基,我國經濟特區設立的初心也是吸引實體投資,并形成了大批富有實力制造業企業,培育了大量熟練技術工人。這些資本和人才都是寶貴的戰略資源,不應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簡單地以產業升級和環境治理為由,將生產者和生產設備驅走,而應以技術升級和高附加值生產為方向,做優做強實體經濟。

第二,經濟特區要形成服務實體的金融體系和生產性服務業。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持,金融、科技研發、工業設計等服務業對實體經濟有著重要的互補推動作用,應該不斷發展和完善經濟特區的金融體系和生產性服務業,為實體經濟的創新發展提供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全方位支持。

第三,經濟特區應以高標準的規劃應對城市發展。城市發展規劃先行,科學的規劃才能引領可持續發展,經濟特區應與鄰近的城市共同規劃,形成相互影響的特區都市圈,在土地、人才、資本和公共服務上開展合作交流,促進區域間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

第四,經濟特區要大力推動科研教育事業發展??茖W是第一生產力,經濟特區在積累了充裕的資本、技術和人才后,都會朝向發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需要有強大的科研實力作為支撐,這就需要大力發展科研教育事業,并形成產學研融合模式。

參考文獻

[1]政協廣東省委員會辦公廳.廣東經濟特區的創立和發展[M].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3-4.

[2]孫長學.深圳經濟特區的體制改革探索及其示范價值[J].改革,2018(05):18-26.

作者簡介:黃江帆(1991-),男,廣東高州人,碩士,中共佛山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教師,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

猜你喜歡
對外開放經濟特區發展路徑
臨港新片區的法治期待
論經濟特區在我國非均衡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路徑研究
對外開放對金融發展的抑制效應
民間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試論朝鮮對外經濟關系現狀及其發展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