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舞》中新疆少數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

2019-08-01 06:32劉晨曦
大觀 2019年4期
關鍵詞:音樂元素

劉晨曦

摘 要:鋼琴作品《春舞》是作曲家孫以強先生汲取新疆民族音樂文化元素的作曲技法,創作的一首具有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音樂風格的優秀鋼琴作品。文章從《春舞》的創作背景入手,對新疆少數民族音樂元素的特性展開分析,從多元文化理論及實踐運用層面剖析對具有新疆少數民族風格的鋼琴音樂作品的理解。

關鍵詞:多元音樂文化;新疆少數民族;音樂元素

中國鋼琴曲的創作是一條需要不斷努力創新與探索的道路。20世紀40年代,我國著名的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先生留居于前蘇聯時,運用了哈薩克民族音樂素材創作出了鋼琴曲《哈薩克舞曲三首》,他是創作出新疆民族風格鋼琴曲的第一人。同時,《哈薩克舞曲三首》也是第一部以少數民族音樂為素材的鋼琴曲。1947年,作曲家桑桐先生創作了鋼琴作品《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鋼琴作品運用了現代作曲技法“半音化”的無調性和聲與有調性的民歌相結合。建國后,新疆風格鋼琴作品的數量開始呈上漲趨勢,曲目也隨之增加,寫作技巧和創新手法也不斷豐富,之后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新疆風格鋼琴曲,如《春舞》《新疆狂想曲》等。

一、鋼琴曲《春舞》相關背景介紹

《春舞》是作曲家孫以強先生創作的。1980年,孫以強先生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獲得鋼琴碩士學位,也就在這一年他創作了《春舞》這首浪漫主義與中國民族音樂風格相結合的作品。當時我國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加強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鋼琴家帶著自己的作品來到中國,與我國優秀的音樂學者們進行學術交流,吸取意見,相互學習,使得我國音樂界“百花齊放”。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許多作曲家都把新技法、新觀念、新思想加入到創作當中,因此,創作風格出現了多元化,出現了不同類型、不同題材的鋼琴作品。例如,王建中的《彩云追月》采用了聲樂作品的旋律,是以民族音樂的音調為基礎改編的鋼琴曲。而這部分鋼琴作品的共同之處都是在追求我國民族音樂元素特性的神韻。

20世紀70年代末,孫以強先生應鋼琴家劉詩昆的邀請來到了新疆這片熱土上采風,正值金秋時節,碩果累累清香四溢的葡萄園里,他看到年輕人迎著朝霞、盡情地歌舞,忙碌而又欣喜地采摘,直到夕陽西下落日而歸的豐收景象,這觸發了他無限的靈感,由此他創作了《春舞》。孫以強先生將我國新疆民族音樂風格和浪漫主義相融合,讓人們不禁想到維吾爾青年充滿希望地奔赴果園采摘葡萄、滿載而歸的歡樂景象。

二、《春舞》中民族元素的特性表現

《春舞》中民族元素的特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它多變的節奏,如切分、附點、弱起節奏與同音程以同節奏形式重復;二是豐富的旋律形式,如甩音、裝飾音及主題部分的重復;三是特性調式音階。

音樂的典型特征就是通過節奏表現出來的。在新疆這塊富饒的土地上生活著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達斡爾族、錫伯族、塔塔爾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滿族、俄羅斯族、東鄉族等 47 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豐富多樣、極具特性的音樂風格。

維吾爾族音樂旋律動人,熱情純樸,節奏多樣多變,并且幽默風趣,是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維吾爾族使用的語言屬于阿爾泰語系,這個語系語言的重音通常落在最后一個音節上,因此維吾爾族音樂在節奏上多出現切分節奏、附點節奏和弱起小節的現象?!洞何琛肪筒捎昧司S吾爾族音樂中常見的切分節奏、附點節奏和弱起突出的新疆風格。進入作品的主題后,切分節奏持續進行,并貫穿全曲,形成了特性鮮明的“固定節奏型”。例:切分節奏、弱起小節。

188-199 小節中為三行樂譜,但也出現了切分、附點、弱起節奏。雖然和聲層的組織狀態更加豐富飽滿,但也一樣能體現出維吾爾族音樂的特色。這一段使聽眾仿佛感覺到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勾勒出了一幅新疆民族地區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生動畫面。這里的主題變奏中右手旋律已經為低音部的加花呼應(圖1)。

《春舞》的中段創作充分汲取了哈薩克音樂元素,左手純五度雙音連續的斷奏模進像是在模仿冬不拉的掃弦,右手以跳躍的后十六分音符為動機,不斷重復,仿佛使人聆聽到了草原上奔跑的馬蹄聲與悅耳的鈴鐺聲(圖2)。

《春舞》的創作吸取了維吾爾族民間音調的特色,旋律中使用級進、跳進,呈拋物線形態,并加入甩音(高八度音)、裝飾音等強化作品的民族風格。

《春舞》中加入甩音,使此曲突出了新疆少數民族風格的特性,強化了音樂的音調與節奏。高八度上出現重復樂句,而內聲部變成級進式音階,加上變化音及節奏的加密,把音樂推向一個高潮,讓作品更富于動感和熱情(圖3)。

維吾爾族音樂的旋律類型較多。在不同的調式上經常出現不同的旋律裝飾音,如升降半音,四分音,大、小三度經過音,節奏弱位等裝飾音,這是使音樂語匯更加生動的重要原因。

三、《春舞》中的多元文化探析

新疆民族文化作為我國的地域文化,有獨特、豐富的文化特性,多元民族文化就是其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以往,學者對新疆民族文化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單個民族的研究,這對于我們了解該民族文化是有必要的。但是,從地域文化的角度來說,僅研究單個民族是不夠的,因為它還不能夠完全揭示新疆民族文化的全部特性。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元民族文化相互融匯、碰撞的地方,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新疆各民族文化在相互的影響、滲透與融匯中發展與變遷,從而造就了新疆民族文化鮮明、獨特、豐富的文化特性。鋼琴作品《春舞》中在體現出諸多多元文化線索的同時,也成就了自身的多元文化特性。

《春舞》的多元文化特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民族元素多元化,《春舞》用到了新疆兩個少數民族的音樂元素,這兩個民族分別是哈薩克族、維吾爾族 。而這兩個民族也代表了兩種文化形態,即哈薩克族的草原文化類型、維吾爾族的綠洲文化類型。兩種文化類型所對應的兩個民族的音樂元素同時運用在一個作品中,使得作品“新疆味道”十足。二是音樂體系多元,之前提到作品《春舞》中用到了新疆兩個少數民族的音樂元素,分別是哈薩克族、維吾爾族,而這兩個民族的音樂都是符合體系音樂。按照王光祈先生對世界音樂體系的分類,哈薩克族音樂應該是中國五聲調式體系與歐洲大小調音樂體系融合的產物,而維吾爾族音樂應該是中國五聲調式體系與歐洲大小調音樂體系,再加波斯-阿拉伯音樂體系融合的產物。無論是上述的哪一個民族的音樂,其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產物。三是作品《春舞》自身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產物,借鑒了兩個少數民族的音樂元素,也就意味著將兩個少數民族的文化類型置于一個作品中,而這兩個新疆少數民族的音樂本身又是多元文化的產物。在融合了以上要素后形成了《春舞》這部鋼琴作品。鋼琴本身是西方傳來的樂器,因此,用鋼琴演奏借鑒了民族音樂元素的作品,也就成為了多元文化的另一個體現。

四、結語

《春舞》這首新疆音樂風格的鋼琴作品,將新疆兩個少數民族音樂最具有標識度的特征融入其中,為今后新疆少數民族傳統音樂再創作提供了優秀的范例,為傳承與保護新疆少數民族音樂開辟了新的路徑,也豐富了我國民族風格鋼琴音樂的內容與形式,對其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石叔誠.論演奏中外鋼琴曲之異同[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2]徐軍.開頭演奏思維的新境界:關于中國鋼琴作品演奏問題的思考[D].西安音樂學院,2003.

[3]郭幼容.百奏不厭中國鋼琴名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4]吳秉旭.鋼琴曲《春舞》的演奏方法[J].東北師大學報,2010(1).

[5]周蘭,孫義強.《春舞》中的民族元素探究[J].四川戲劇,2011(3).

[6]杜剛.鋼琴曲《春舞》的音樂分析與演奏指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5).

作者單位:

新疆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音樂元素
三抓三結合,讓欣賞化繁為簡
音樂元素的融入:提升中學思想品德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探析民間傳統文化視角下的高校聲樂教育
音樂在跆拳道教學中的應用技巧
關于小學體育課堂中音樂元素的有效運用思考
談音樂元素的融入與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西方音樂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探討動漫人物性格表現和音樂之間的內在關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