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懸念藝術

2019-08-27 08:21張興余
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 2019年7期
關鍵詞:懸念設置閱讀教學

懸念亦稱掛念,就是作者將敘述的內容懸置起來,讓讀者念念不忘。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苯炭茣械倪x文多為文學作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合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課堂提問時巧設掛念,激發學生自己動口、動腦去閱讀、領悟、創新,就可以激活我們的閱讀教學,引領學生成為閱讀的真正主人。

懸念分教科書固有懸念和人工創設懸念兩種。教師應該積極利用原有懸念并把握時機巧設懸念,來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有效地利用懸念,是成功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

其一、在教學導入環節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們的情緒影響其認識活動的進行。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中學生雖然處在反叛期,但情緒易于激發。教師要通過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還要利用聲調、表情、語言、音樂等手段渲染懸念的迷宮效應,把學生的胃口吊起來,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引發他們的興趣。有了情感參與,他們會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進入閱讀情境,他們認識世界會更生動、想象更豐富、思維更深刻。

有些作品的開頭就有懸念的設置,教學時可信手拈來。如朱自清的名篇《背影》的開頭,作者這樣寫:“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苯處熅涂梢赃@樣導入:這是一篇寫父親的文章。作者開篇點題,并且表達了對父親的深情。但他為什么不寫父親的正面而是寫父親的背影呢?他從背影能看出什么呢?這樣一下就把學生引入課文了。

但是有的選文開頭沒有固有懸念,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有位語文教師在教學《皇帝的新裝》前,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童話大師安徒生有一次被邀參加宮廷舞會。一位小姐久聞他的大名,于是大獻殷勤,不住地問:“你覺得我這件衣服怎么樣,顏色好嗎?樣式好嗎?質料好嗎?你喜歡嗎?”安徒生冷冷地說:“都一樣,談不上喜歡?!毙〗阏f:“你覺得我穿什么顏色,什么樣式,什么質料的好?”安徒生回答語驚四座,他說:“皇帝的新裝?!币弥車娜舜笮Σ恢?。這位教師接著說:“皇帝的新裝是什么樣兒的呢?為什么安徒生的回答使人大笑不止呢?下面我們來學習他的童話《皇帝的新裝》?!边@個導入利用選文聯系現有的故事精心設置了一個懸念,使學生帶著懸念進入情境,從而為選文的成功教學創造了條件。

其二、在選文關鍵處巧用懸念,激起學生思維浪花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僅此還不夠。教師應做一個好的引領者,不斷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在教學中間,教師應結合課文內容,根據學生心理和學習狀態繼續設置懸念。

懸念藝術在課堂教學中間地帶起到推進作用。這里所謂的中間地帶是個時間性名詞,任何一堂課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大約步驟各占15分鐘。在第一階段完成后,如果沒有新的興趣點,沒有新的推進手段,學生很容易分散精力,縱使語文老師能夠按照傳統的模式通過講解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一般而言,效果也是不明顯,因此,在這個階段運用懸念藝術,可以構成整個課堂教學節奏中繼導課以后的第二次高潮,將學生引領到新的思維地帶,或者說,更容易激發學生在前面一刻鐘學習和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深一層的課堂教學互動。很多語文教師對這個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而在課堂上的中腹地帶,喪失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靈活性,走進了枯燥和呆板之中。實際上,在備課時,在精心研究教材的基礎上,設計出幾個撩撥人心的懸念,完全能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課堂氛圍中波瀾再起,將學生的思維引領到更高的境界之中。從語文教學的內容上來看,在課堂中間運用懸念藝術,不一定僅僅是小說題材,現代散文和文言文的教學都可以使用。

如講《藤野先生》中“匿名信”事件之前就可設下懸念:魯迅先生在祖國孱弱、被列強欺凌的年代,在異國他鄉難得地遇見了一位公正仁愛的老師。他終于有機會苦學醫術,一嘗夙愿了。我們由衷地為他高興。但就在這時,魯迅卻中途輟學回國了。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接著讀下去,一探究竟。

有時,我們可以把意外事件或把違背常理的“怪現狀”突然擺到學生面前,來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比如《傷仲永》一文就可采用這種手法:自古以來父母都望子成龍?,F在很多父母也為了做到這一點費盡心思,甚至用營養素、輔導班把孩子塞得滿滿的??墒菍Ψ街儆肋@樣一個“神童”,他的父親卻有不一樣的做法,而且后來方仲永的天賦之才居然消失了。這是怎么回事呢?且聽下段分解……

有的情節有些緊張的選文,我們可以借機推波助瀾,設置驚險懸念。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師就可以大肆渲染:一個自幼體弱多病、瘦小的孩子陷在高高的巖石架上。他頭暈目眩、恐懼疲乏,夜色又已降臨,四周一片黑暗、寂靜,他簡直是處在生死的邊緣。他該怎么辦?

對有些文章,我們可以逆向來設置懸念。如《第一次真好》,教師有意提出和選文不一樣的問題:作者說第一次真好,老師卻說有些事絕不能有第一次!你們知道為什么嗎?這樣引導學生逆向思維,全面、深刻思考問題。

這樣閱讀,學生在懸念迭起的迷宮中邊學習、邊探究、邊發現。老師精心設置的懸念,既滿足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激起了他們思維的浪花和探究的欲望;又讓他們從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描述中,撥開重重迷霧,感悟著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領略了文學作品的豐富內涵和深厚底蘊。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自然樂在其中,我們的閱讀教學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三、在教學臨近結束時巧設懸念,延續學生閱讀熱情

在課堂教學臨近結束時仍然可以運用懸念藝術。我們很多人都喜歡看的中央臺的《百家講壇》欄目,每一集的結尾差不多都賣出關子,吸引觀眾,盡管那是主講人在唱獨臺戲,和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兩碼事,但懸念藝術的魅力是相通的。對于語文教學而言,有一點是廣泛存在的;即很多選文并非一個課時就能完成,往往是兩個課時或者三個課時,結尾處的懸念藝術至少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在本節課內容學習的基礎上拋出嶄新的問題,是一種特殊的總結方式,同時,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索課文的興趣,為下一節語文課的展開埋下伏筆,甚至問題和懸念的本身就是課后的作業,就是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課尾總結,往往是閱讀教學的畫龍點睛之筆,是學習活動的拓展和延伸。精妙的課尾結束語恰如優美的樂曲尾聲,曲雖終,卻“余音繞梁”、意猶未盡。雖然并不是所有的閱讀教學,課尾非得設置懸念。但對于相當一部分選文,在課尾總結處巧設懸念,能極大地延續學生的閱讀熱情,從而讓閱讀教學錦上添花。這種熱情既指向課內又指向課外。

很多文學作品的懸念在結尾設置?;蛟谝饬现?,情理之中,給讀者心靈上的碰撞;或戛然而止,留下空白,讓讀者回味。教師應有效地利用這些懸念引發學生進一步深入閱讀課文,并向課外延伸。

《白兔和月亮》一文在結尾處寫到:“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于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蔽覀冊谂R近教學結束時,可以這樣設計:“這則寓言中這樣提到人類,含有什么意味?”從而更為深入地引導學生理解寓言所帶有的勸諭或諷刺意味。再如《靜夜》一詩的結尾“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這是作者在前面寫景的基礎上,轉而進入的想象的世界。這樣的收尾出人意料,能夠讓人產生無盡的回味和神往。我們在教學時可抓住“流珠”的內容巧設懸念:“為什么流珠?喜極而泣?傷心落淚?抑或無窮思念?……”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多角度思維。學生的閱讀熱情可再次點燃,詩作留下的空白盡可由學生自己填補!

張興余,安徽省壽縣安豐鎮學區管委會教師。

猜你喜歡
懸念設置閱讀教學
中隊崗位該如何設置
巧在開篇設懸念
普京記者會留下最大懸念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本刊欄目設置說明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我是歌手》的懸念構建與懸念表現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起伏跌宕 曲徑通幽——“懸念”在高考作文中的運用
地鐵出入段線轉換軌設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