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爭日月是屈原

2019-09-02 03:44韓永強付珺
貴陽文史 2019年1期
關鍵詞:樂平龍船屈原

韓永強 付珺

長江過瞿塘峽,穿巫峽之后,在進入西陵峽之前,做了一個小小的處理,讓峽江放慢了腳步,舒緩地擴展出了一個香溪寬谷,讓碧綠的香溪河在這里融入了長江。沿著清清的淺淺香溪向山里前行20多公里,有一個叫“七里峽”的峽口,穿七里峽而來的鳳凰溪,從這里匯入香溪。

七里峽峽谷幽深,鳳凰溪流水淙淙,猶如古箏清音悅耳。懸崖間有幽徑,崖壁上或有千年老藤攀援蒙絡,或有涓涓細流滴答而落,墜入鳳凰溪中。峽谷或有皺褶處,有農舍三五間,修篁簇擁處,有雞犬嬉戲,炊煙裊裊,恬靜怡然。沿小徑蜿蜒而入,剛好七里之際,忽然峽盡天開,平疇沃野撲面而來,如果恰是春天,灼灼桃花撲面而來,很多人的心里會跳出“桃花源”三個字!

放眼望過去,首先撲入眼簾的,是高高聳立的“樂平里”牌坊。這里就是一代偉人,千古光爭日月的屈原的誕生地。

屈原生于戰國末期楚國,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湖北秭歸人。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自幼敏而好學,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間大夫。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屈原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這樣一個才華橫溢、忠貞愛國而居于高位的人,自然會受到上官大夫等奸佞小人的嫉妒,他們極盡誣陷造謠之能事,令楚懷王對其疏遠乃至流放。

懷王十五年(公元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認敵為友,致使齊楚斷交。而懷王明白受騙后,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無奈之際,屈原奉命出使齊國,欲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再次從事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約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楚都郢,流放到了漢北。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不知有詐而出訪,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后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楚國宣告滅亡。流放途中的屈原聞訊悲憤難禁,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表達了自己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展示了“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

作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

屈原不僅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更是一位才華卓絕的文學家、詩人。他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因此將《楚辭》與《詩經》并稱為“風、騷”?!帮L、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他留下的作品計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凡23篇。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篇幅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政治抒情詩?!短靻枴穭t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結句,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這些問題,在科學發達到可以上天入地的今天,也沒有人可以全面解答,由此可以看到,詩人不僅有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還讓后人看到了他立體的學識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學探索精神?!毒鸥琛肥窃诿耖g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甚至鬼怪的形象,而且絕大多數是人神戀歌,其想象之詭譎,形象之浪漫空前絕后。

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他還以奴隸傅說、屠夫呂望、商販寧戚的歷史事跡為例,說明了不拘身份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他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守節操,“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斗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于祖國的決心。

屈原的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藝術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如《離騷》寫他御風而行,先叩天宮,帝閽閉門不納;又下求佚女,佚女恰巧不在那里;他去向宓妃求愛,宓妃卻對他無禮;他欲求簡狄和二姚,又苦于沒有好的媒人去通消息。他可以頭戴花冠與山鬼約會,他可以身佩花環騎虎驅豹去巡游。這種上天入地的幻想與追求,反映了屈原在現實中對理想的探求和苦悶,其想象之大膽、豐富,古今罕有。

除想象奇特,浪漫鋪排之外,屈原的作品還擅長以一系列比興手法來表情達意。他以鮮花、香草來比喻品行高潔的君子;以臭物、蕭艾比喻奸佞或變節的小人;以佩帶香草來象征詩人的品德修養。這種“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使現實中的忠奸、美丑、善惡形成鮮明對照,產生了言簡意賅、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參差錯落、靈活多變:語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極富于鄉土氣息;其方言土語又大都經過提煉,辭藻華美,傳神狀貌,極富于表現力。

屈原故里的鄉親們把屈原作為最值得尊崇的人緬懷。鄉親們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講述屈原的故事。其中最為“靈異”的文本是民間傳說“靈牛耕田”。傳說屈原當年離開樂平里求學時,肩負重籍走到一塊水田邊,突然捆書的繩索脆斷,書籍散落一地,讓少年屈原手足無措。就在屈原舉步維艱之時,不遠處有一位躬耕的老農把套在牛鼻子上的繩索取了下來。來到屈原身旁,用調教耕牛的繩子為屈原捆好書籍,讓屈原繼續遠行。屈原萬分感動,卻又怕沒了牛鼻繩誤了老農耕田。老農說你求學趕路是大事,我今年不種田,只誤一季,你不去求學會誤你一生,耽擱不得。何況我還可以回家再拿一條繩子來。也可以繼續耕田呀。聽了老人的話,屈原心里得到了安慰,但是他還是有些歉意地走到耕牛前,用雙手撫著牛頭輕聲對牛說:“牛啊,你要聽話??!”沒想到屈原話音剛落,牛就響亮地叫了一聲并對著屈原點了幾下頭。老農莫名詫異,扶起倒在水田里的犁,還沒有發聲,牛就拖起犁鏵躬耕而行。到了水田的那一頭,老農說“回頭回頭”,牛真的就不要繩索的羈絆提示,而聽著老農的話,自己掉過頭來??吹竭@樣的場景,屈原才放心前行。直到今天,屈原走了兩千多年了,樂平里的牛還記得屈原要它們“聽話”的囑咐。這一聲囑咐,成了屈原誕生地樂平里一道永遠的風景——“靈牛耕田”。在樂平里方圓不到二三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有耕牛耕田的時候,農民不需要用繩索把牛鼻子穿起來拉扯著指揮,而只需用當地語言告訴牛就可以了。還有人做過實驗,把外地的牛運到樂平里,前三天必須用牛鼻繩牽拽,過了三天,牛就可以“聽話”了。更神奇的是把樂平里的牛運到外地,前三天不需要用牛鼻繩,三天之后,來自樂平里的牛,沒有牛鼻繩的牽拽,就聽不懂農夫的話了。這樣一個近似神話的傳說,讓動物學家、行為學家、心理學家們,都百思不得其解,他們不斷地進行實驗,企圖解開其中的奧妙,卻至今存疑。直到今天,到屈原誕生地朝圣的文人騷客、凡夫俗子,都可以看到“靈?!眰円蝗缂韧刈裱膰诟?,不要人牽著牛鼻繩而自主地耕耘著。

鄉親們不僅僅津津樂道“靈牛耕田”的故事,那些地道的農民們,還世代傳承著屈原創造的“騷體詩”。由樂平里的農民們自發組織的“騷壇詩社”,從唐宋以降延續至今。那些農民們在農閑季節總會邀約三五好友,以詩相會,相互切磋。大家在吟誦唱和之間確認佳作。在每年端陽節農民們自己舉辦的“騷壇詩會”上,他們紛紛登臺,把用騷體詩體例創作的詩作拿出來誦讀。這些作品或緬懷屈原大夫,或頌揚屈子風骨,或謳歌山川風物、世俗新風。因為承襲時代久遠,因為佳作紛呈,因為根植民間而格高韻雅,“騷壇”不僅有“中國第一農民詩社”的美譽,還成為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習俗”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今天的樂平里,除了“靈牛耕田”之外,還有傳說為屈原正衣冠的“照面井”,屈原吟誦《橘頌》的“讀書洞”,屈原擊鼓傳令的“響鼓巖”,屈原老宅上出產特殊物產的耕地“玉米三丘”等人文景觀,還有“簾滴珍珠”“降龍伏虎”“回龍鎖水”等自然景觀,更有后人為緬懷屈原而修建的屈原廟。郭沫若先生一生極為推崇屈原,數次親臨秭歸考證屈原身世,為秭歸題寫了“屈原故里”的匾額,還將落腳坪改為“樂平里”,以示“樂見屈原回故里”之意。

在屈原故里秭歸,“我哥回”的民間故事更是催人淚下。傳說屈原以身殉國之后,他的妹妹屈姑聞訊來到楚王城下的香溪寬谷河邊,面對滔滔江水噙著熱淚,聲聲呼喚:“我哥回喲我哥回!”江河聞之嗚咽,山川聞之淚下,飛鳥聞之斂翅,有大魚聞之不遠千里向汨羅而去?!拔腋缁貑盐腋缁?!”數不清的鄉親們也來到江邊陪著屈姑一起呼喚。呼喚中。大魚精神大振,變身神魚,奮力來到汨羅江,驅散意欲吞噬屈原的魚蝦,張開巨口把屈原遺體吸入自己腹中。神魚闖險灘,越激流。奮力搏擊風浪,一路追尋著“我哥回”的呼喚,回到了屈原故里秭歸。在香溪寬谷的一塊平坦的沙灘上,神魚一躍而起,肚腹朝天,大口喘著粗氣。一直徘徊在江邊的屈姑急忙趕了過來,取下頭上的銀簪,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剖開魚肚,只見屈原安臥在神魚的肚子里,面色憔悴卻形容平靜。鄉親們緩緩抬起屈原,屈姑抑制住悲痛,用自己頭上的青絲把神魚的腹部縫合起來。鄉親們一起用力,把神魚推進了滔滔江水里。

神魚一躍而起的地方,被鄉親們叫做了屈原沱。鄉親們還在屈原沱的江邊修建了屈原祠,安放屈原的遺體。哥哥回來了,屈姑的呼喚卻不能終止了,于是她便化作了一只叫“子規”的鳥,一直繞著屈原沱盤旋,呼喚著“我哥回喲我哥回!”每年五月初五屈原的忌日,秭歸人一定要抬著龍船的龍頭,來到屈原祠,恭恭敬敬祭祀屈原之后,用朱筆給龍點睛。鞭炮轟鳴聲中,大家簇擁著龍頭來到屈原沱,江邊早已一字擺開了十多條顏色各異的龍船。人們把在屈原祠祭祀過的龍頭,端端正正地安置到領頭的龍船上。領頭的長者一聲令下,所有的橈夫子們跳上各自的龍船,在領頭龍船的帶領下,逶迤幾百米,唱起《招魂曲》,巡游在屈原沱的江面上?!墩谢昵沸蹨喍?,一聲“屈原喲大夫喲,回故里喲”剛剛唱響,鑼鼓手就把鼓和鑼敲得震天動地,橈夫子們一起大放悲聲,深情應和:“回故里喲,嗨吙喲”!剎那間,嗚咽的江水用力拍打沙灘,神魚應聲而出,或者尾隨著龍船激浪而行,或者游到江邊抬頭擺尾,或者穿行在龍船隊伍之間,橈夫子們看到神魚會停下手里的槳,同岸上的老百姓一起,把早已準備好了的粽子,紛紛拋入江中,讓神魚享用。天上數不清的鳥,跟隨子規鳥貼著水面盤旋著,大放悲聲“我哥回喲我哥回”!夾江而立的秭歸人不要人指揮,齊聲回應橈夫子們和子規鳥的呼喚:“回故里喲嗨吙喲”!

人生自古誰無死?死了幾千年還讓人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劃著龍船悲情“招魂”,這樣的民俗深刻昭示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你熱愛自己的國家,你熱愛自己的人民,即使僅僅是一個傳說,人民也會深切緬懷你,人民會用自己最本真的表達方式,以具有莊嚴儀式感的習俗。把你永遠追思和懷想。

其實從古至今,中華民族都有劃龍船、吃粽子的習俗。但是因為屈原的操守和文學成就的深入人心,人們把這樣一種根植于人心的習俗,加載到了屈原的名份上。古人的《續齊諧記》這樣解說五月五過端陽節的來歷:“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簡貯米,投水以祭之。漢建武中,長沙區曲,白日忽見一士人,自云‘三閭大夫,謂曲曰:‘聞君當見祭,甚善。但常年所遺,恒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曲依其言。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子,并帶楝葉及五色絲,皆汨羅水之遺風?!薄端鍟さ乩碇尽返挠涊d是:“大抵荊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昔屈原為制《九歌》,蓋由此也。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羅,土人追至洞庭不見,湖大船小,莫得濟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爭歸,競會亭上,習以相傳,為競渡之戲?!边@些記載顯示,中國民間五月五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源于人們對屈原的紀念。

屈原的家國情懷,屈原的人格操守,屈原對中國乃至世界文學的貢獻,不僅僅穿越了幾千年得以傳承,還突破民族、地域、文化的限制,得到了世界的認可。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鄭重決定,號召全世界人民紀念四位文化名人,他們是:中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波蘭天文學家、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哥白尼:法國作家拉伯雷和古巴獨立戰爭領袖、政治家、詩人馬蒂。屈原千古忠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憂,高尚的人格注定“光爭日月”,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是名至實歸。

猜你喜歡
樂平龍船屈原
迎春佳作
屈原之死
樂平雪梨瓜
最小二乘法教學研究
最小二乘法教學研究
離開大紅門
龍船飯
端午美食除了粽子還有啥?
屈原送米
屈原的身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