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集聚經濟、基礎教育與人口流動

2019-09-10 23:22張賽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武昌區空間布局義務教育

張賽

摘要:隨著教育公平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以及GIS技術為教育設施空間布局的呈現提供了可視化支持,本文以武漢市的教育重地——武昌區為例,使用比例模型法分析武昌區義務教育資源的可達性,并分析基礎教育吸引人口流動的作用機制。

關鍵詞:武昌區 義務教育 空間布局 可達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提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為了實現教育公平,國家教育部以及地方政府出臺了中小學布局調整的相關規劃?;A教育設施影響集聚經濟的發展,反過來,集聚經濟促進了教育質量的提升,進一步吸引人口流動。武昌區作為武漢市的教育重地,人口總量和學校數量、學生數量在全市排名第一[1],坐擁如此龐大的教育資源,有必要分析區域的教育公平問題以及基礎教育與人口流動的相關性。本文通過相關數據的搜集和整理,測度武昌區小學的空間布局和可達性,并探討教育對外來人口的吸引。

一、研究區狀況與數據來源

武昌區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東南部,介于東經114°14’—114°30′,北緯30°32′—30°37'之間,全區下轄14個街道,194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71.4平方公里; 2010年底,武昌區5到14歲學齡人口68710 人,占全區總人口(801731人)的8.57%,主城區2010年總人口為6086089人,武昌區占比為13.17%;GDP為539億元,增長率為13.10%,經濟發展較快。

考慮到部分數據缺失和地理位置上的需要,剔除石洞街道和珞珈山街道,共12個街道,160個社區居委會,且由于部分小學(如武漢大學附屬小學)的招生范圍有限不予考慮,最終涵蓋45所小學,其中5所省示范小學。所需數據為:武漢市鄉鎮 、街道邊界和交通路網數據,街道的總人口與小學適齡人口、小學的空間位置、學生數、教師數以及班級數,武昌區社區居民點與人口數據,空間數據來源于網絡爬取,一般數據來源于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武昌區官網和相關文獻。利用 ArcGIS軟件 , 在同一地理坐標體系下 , 整理了以下圖層:街道邊界與湖泊、小學學校位置 (包含學生人數、教師數 、班級數以及占地面積等)。

二、可達性的概念界定

可達性(accessibility)是評價服務設施空間布局的關鍵因素,指的是從一個地方(起點)到另一個地方(終點)的便捷程度,包括起點、終點、連接方式三種要素,起點指的是服務的獲得者——人,終點指的是各種設施,包括地理位置、規模和質量等,連接方式包括交通路網和出行方式[2]。關于空間可達性測度的方法也有很多,在梳理了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發現常用的教育可達性測量方法有:比例模型、最近距離模型、OD成本矩陣方法、機會累積模型(比如等值線法、兩步移動搜尋法等)、潛能模型(包括核密度法等)和重力模型等。本文選取能夠粗略反映區域內學校教育資源差異的比例模型法:比例法假設街道內的小學僅供內部居民使用,同時社區內居民也只能到所處街道小學上學,通過計算研究區域內小學資源與人口之比表示可達性,比值越高,可達性越好,綜上,本文研究街道尺度的教師數量與學齡人口之比。

三、武昌區小學可達性分析——比例模型法

小學教育資源的獲取難易度既取決于服務質量,也與空間布局有關,因此使用空間可視化軟件arcmap對小學教育資源進行直觀的分析。武昌區各街道的小學教育資源分布顯示,各街道教師資源分布相差較遠,研究區域內的12個街道的教師資源分布嚴重不均,每1000個學齡人口最少有16位老師,最多有77位老師,整個區域中每1000個學齡人口中受到38位專任教師的教育,有五條街道的人均教師資源在區域平均值以下,7條街道的教師資源超過了平均水平,其中黃鶴樓街道人均教師最多,徐家棚街道和中南路街道人均教師不到26人,這兩個街道教師資源匱乏,嚴重影響教育的公平性和教育質量,亟待“招賢納士”。各街道之間師生比和班額相差不大,武昌區內小學生得到的服務比較均衡。對于每個小學學校而言,主要考察學生數、教師數、班級數和占地面積的多少,考慮到單位不一致,對各指標進行處理,將每個指標占武昌區指標總和的百分比作為衡量標準。首先,小學在各街道的空間布局,中華路街道、中南路街道、楊園街道的小學數量多,而徐家棚街道、積玉橋街道的小學數量少,且分布較為稀疏,存在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其次,同一所小學的各種資源占比比較均勻,圖中學生占比、教師占比與班級占比相對平衡,沒有師生比、班額不匹配的情況。

四、結論與討論

本文通過空間分析,測算了武漢市武昌區小學學校的空間可達性,研究發現,武昌區小學空間可達性呈現不均勻分布,區域中心以南小學可達性明顯優于中心以北,區域最南方可達性較差,而最北方可達性較好,呈現出“6”型分布??蛇_性較好的區域教育資源也更豐富,從而促進人口流動。具體地,武昌區中南地區小學規模大、教師多,該地區的小學空間可達性較好,人口分布密集;北部地區由于學校數量少,可達性一般,結果人口數量也少;而東北地區人口規模大、教師數量少,因此可達性較差,西南地區沒有學校,當地區民只能去較遠的學校上學,可達性較差。針對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小學可達性較差的情況,可以考慮在西南地區新建學校,或者擴大中南地區學校的招生范圍,同時對東北地區的學校進行人才上的補貼,提高學校的師資規模,一方面吸引高質量教師,另一方面帶動人口流動從而擴大生源。

參考文獻:

[1] 資料來源:http://gtghj.wuhan.gov.cn/pc-7-60220.html

[2] 宋正娜,陳雯,張桂香,張蕾.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可達性及其度量方法[J].地理科學進展,2010,29(10):1217-1224.

猜你喜歡
武昌區空間布局義務教育
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創新發展研究
淺談通信基礎設施(傳輸部分)空間布局規劃
癌癥患者捐遺產竟被收20萬咨詢費
基于CLUE-S模型的武漢市武昌區土地利用情景模擬研究
沈陽故宮的營建與空間布局特色分析
自然與建筑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背景下教師資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讀
信息技術走進山區教育,揭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篇章
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問題研究
南陽市主城區星級飯店空間布局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