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時間與借古

2019-09-10 12:55冀翼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本土化

冀翼

摘要:在亞洲當代藝術呈現井噴狀態的當下,中國當代藝術本土化成為了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借古”作為自己思想的承載,并通過“借古”的方式表達出來。本文將淺析在世界環境的發展下中國當代藝術借古風潮的產生以及反思和要求。

關鍵詞:中國當代藝術 世界時間 借古 本土化

亞洲時間構架下的中國當代藝術

一、世界時間與亞洲時間

文化輸出在相對和平的年代,是世界各國比拼的重要競爭手段之一,雙年展提出“(強調亞洲時間)的目的并不在于突顯東西方的二元對立,或者試圖以另一種時間形式取而代之,而是要破除以自我中心、排他和擴張的邏輯。以亞洲視野重新校準現存的‘世界時間’基準?!比缃竦氖澜鐣r間是以西方文化和經濟為主導的時間,亞洲時間若是想對世界時間進行校正,就必須在世界上拿到更多的話語權,讓亞洲的力量的參與到世界中去。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藝術文化。亞洲近些年的經濟逐漸成為了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與此同時,亞洲擁有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雖然現在整個亞洲都在向世界看齊,但是曾經這種文化也曾是不同于現今任何西方主流的獨特體系。

二、亞洲時間構架下的中國當代藝術

當今世界是一個以西方為主導的世界,中國正以空前的速度發展,正在向歐美為主導的世界中心靠近,有朝一日可能將成為未來世界的中心,所以就如同世界時間和亞洲時間的關系一樣,在亞洲時間里中國需要更有話語權,這種環境下的中國當代藝術應該向世界呈現一個真實的中國,用中國時間來‘校準’現存的亞洲時間。但是在現今的亞洲時間中,作為亞洲的發達國家,日本和韓國成為了亞洲眾多國家的典范,甚至主導了整個亞洲的文化潮流風尚。同時日韓兩國也是整個亞洲當代藝術氛圍最濃烈的地區之一,孕育出了眾多世界著名的當代藝術家。

中國的藝術從發展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自成體系,接納過多元文化也承受過文化沖擊,歷史打斷并改變了它本身的藝術樣式。但是改革開放給藝術家們帶來了一個新的世界,進入中國的除了各種新鮮的藝術樣式,還有各種嶄新的理論與觀念。中國的藝術界有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受到沖擊的藝術家開始紛紛效仿和實驗西方的藝術,中國開始有了當代藝術的雛形并且一直蓬勃發展至今。

在當代中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政治的呼應,社會的包容和轉型給了藝術家更多的自由,大量的藝術家停止了效仿西方的“形”,投入社會審視著當今社會的發展和自身所處的位置,在亞洲當代藝術呈現井噴狀態的當下,中國當代藝術家活躍在世界中,代表中國甚至是中國的文化代表登上了世界的舞臺,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中充分的利用了中國文化,并在國際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以這些藝術家成功為例,隨之也產生了許多問題,越來越多的年輕藝術家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中國文化作為自己思想的承載,并通過“借古”的方式表達出來。

三、中國當代藝術的“借古”的產生與世界時間的關系

縱觀古今,“借古”不是一件新鮮事,當代藝術中不乏很多帶有有中國因素的作品,近幾年更是不減反增。如何提取和使用中國元素,是中國藝術和世界藝術共同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如何處理走向世界和消化自我之間的利弊關系是每個國家的藝術家的必經之路。但是現在一部分的中國當代藝術變成了廉價易行的“當代藝術本土化”,以西方當代藝術為楷模為標準,不考慮本土性的創作和簡單粗暴的套用挪用,充滿了浮躁之風,而2011成都雙年展中此類作品頻出。

現今處于以西方為主導的“世界時間”,所以對東方的關注是不可避免的,今天的中國藝術家因為外界的期待必須要展示一些特有的中華文明,對于這種現象,藝術家也會感覺到壓力迫使著自己做一些帶有中國元素的作品。這種現象在亞洲來講并不是只有中國存在,現在的中國藝術的發展就好像是2、30年前的日本,我們同以前的日本一樣都發現了自己正在背離本民族的文化,向西方看齊。這樣看來在想脫離他國影響,尋求民族獨立、證明自身存在的路上這個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日本的成功說明我們也有能力去克服它。中國以重回世界中心為目標而發展,不僅僅需要經濟的支持,在藝術等方面上更需要有話語權,要想有話語權,就得先讓世界了解并認同本民族的文化。

中國有著悠久的藝術傳統和大量的優質藝術資源,在傳統的中國藝術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士大夫階層消亡之后,中國傳統藝術應該以何種方式復生的問題,在當代藝術在中國展開后意外地得到了答案。王國維說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彼囆g也是如此,世界文化的全部洗牌使得各個國家都在向現今世界最強大的勢力和文化學習,整個生活方式,居住樣式,整個生活的想象力都已經不屬于中國,藝術和社會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中國現今社會發展變化迅速,以世界的角度來看,近40年來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種文化像中國一樣在短時間內飛速發展并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變革。藝術是這種現象的見證者和參與者,藝術承載了許多重任和創傷,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跟上社會發展,文化的斷層就這樣產生了,藝術家在斷層之后很難找到相持恒的現代中國文化,但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體系完整且獨特,所以藝術家們愿意借用古代的歷史文化以及思想為載體承載著當代的思想,對其作品進行創作。

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如何將古代文化與現代文化重新連接,這是一件需要整體國民和藝術家們一起思考的事情。對于當代藝術來講,這是一條必經之路,“借古”本身并沒有錯誤,之所以變的廉價易行,這說明用錯了方式,應該及時進行調整,否則知識機械的對現有的藝術進行照抄和挪用。

四、借古的發展

在當代的藝術創作中,藝術家們要善于借助古人對藝術的分析和理解,不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強調內涵,對錯誤的“借古”方式進行及時的調整,斷層的文化需要修復,符合國情又和古代文化相融合的新文化需要時間來培養,中國需要具有獨特性和原創性的新藝術,需要源于自身民族和文化的創造力,當中國當代藝術逐漸剝離急功近利并產生對中國社會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理性思考時,才會以一個真實的面貌登上世界時間的舞臺。這也是中國藝術家的責任和世界的期待。

參考文獻

北川弗蘭《藝術怎么樣 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中《北川弗蘭與蔡國強談話》

淺田彰《藝術怎么樣 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中《淺田彰與蔡國強談話》

猜你喜歡
本土化
基于“主題語境”的高中英語閱讀本土化研究
慕課及翻轉課堂與大學英語教育本土化融合對策
論魯迅小說中黑色幽默的灰色化呈現
小議中國油畫的本土化
中國油畫本土化的發展情況芻議
“小妞電影”在國內的類型化發展
“毒樹之果”證據排除規則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
泰國神話與印度神話中神祗形象的對比研究
國內少兒音樂教育發展的困境與思考
法律移植視閾下英、德民事訴訟制度在山東租借地的“本土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