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超引導下神經阻滯在臨床麻醉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2019-09-10 07:22吳慧
健康科學 2019年2期
關鍵詞:神經阻滯應用效果

吳慧

摘要:目的:針對我院的神經阻滯疾病治療情況進行分析,探討神經阻滯在手術患者行B超下坐骨神經阻滯麻醉與腰叢麻醉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膝關節鏡手術的患者7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6例。對照組給予患者腰硬聯合麻醉,實驗組給予B超下坐骨神經阻滯麻醉與腰叢麻醉,分析兩組患者的麻醉指標、血流動力學指標、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實驗組的麻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膝關節鏡手術患者行B超下坐骨神經阻滯麻醉與腰叢麻醉,麻醉效果顯著,可改善麻醉指標及血流動力學指標,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B超引導;神經阻滯;臨床麻醉;應用效果

引言

在臨床醫學上,對下肢手術患者的研究中發現,對患者進行下肢手術時,應當采用合適的方案對患者進行麻醉引導才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患者在麻醉過程中,也可能出現其他不良反應,例如低血壓或呼吸抑制等,導致患者的麻醉風險較高。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膝關節鏡手術的患者72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6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25~66歲,平均(45.5±11.2)歲;體重47.5~81.6kg,平均(64.5±10.7)kg。實驗組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26~65歲,平均(46.0±10.8)歲;體重46.3~81.5kg,平均(64.1±11.3)k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確診病情后,均實施手術治療,術前均給予相應的麻醉措施。對照組行腰硬聯合麻醉:于麻醉前30min給予魯米那鈉0.1g與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進入手術室后,低流量吸氧,并給予乳酸格林液500mL靜脈滴注,同時監測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指導患者側臥位,將患肢保持向下,于L3~L4椎間隙實施穿刺,然后將3mL0.5%重比重羅哌卡因靜脈推注,速度0.1mL/s,再置入3cm硬膜外導管,如麻醉欠佳,根據其情況,于硬膜外腔注射0.75%羅哌卡因。實驗組行B超下坐骨神經阻滯麻醉與腰叢麻醉,麻醉前30min給予力月西2mg與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進入手術室后,低流量吸氧,并給予乳酸格林液500mL靜脈滴注,同時監測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在此基礎上,于B超儀引導下實施坐骨神經阻滯麻醉,患者取側臥位,作一連線于髂后上棘與股骨大轉子處,在此線的中點作一垂直線,以線上4~5cm處作為超聲掃描點,對皮膚進行消毒,經股四頭肌對坐骨神經進行掃查,顯示病灶節面后,明確神經走向,于神經靶點內側將穿刺針緩慢置入,應用注射器進行抽吸,待其無血液后,將5mL局麻藥物注入,用藥3min,無不良反應后,將剩余藥液注入,其注射局麻藥16~18mL。腰叢麻醉:選取L4腰椎棘突后與平行脊柱髂后上脊線中點處作為穿刺點,對患者L4橫突部位實施穿刺,然后于L4橫突下緣進針2cm,直至神經,明確定位后,注入30mL0.5%羅哌卡因。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的麻醉指標(麻醉準備與實施時間、感覺阻滯時間、感覺恢復時間、運動功能阻滯時間、運動功能恢復時間)、血流動力學指標(麻醉前及麻醉15min后血壓)、不良反應發生率。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麻醉指標比較

實驗組的麻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實驗組的血流動力學指標高于對照組(P<0.05)。

2.3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發生疼痛1例,惡心嘔吐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6%(2/36);對照組發生疼痛4例,惡心嘔吐3例,心動過緩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9/36)。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58,P=0.022)。

3、討論

目前關于全膝關節置換術較理想的麻醉方法仍存在爭議。既往臨床為滿足外科手術要求,通常更注重麻醉深度,而忽視了保持術中生命體征平穩的重要性。氣管插管全麻操作簡便、麻醉效果較理想,且便于通氣與麻醉管理,在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實施具有一定的適用性,但該麻醉方法的弊端也較為明顯,即麻醉誘導時、插管及拔管時易引起血壓波動,使器官組織出現低灌注現象,嚴重者還會引起心肌缺血。相關研究表明,外周神經阻滯可作為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一種較理想麻醉方案。相關研究表明,外周神經阻滯的關鍵操作在于靶神經定位,經超聲引導準確定位目標神經,能夠盡可能避免對神經及周圍血管組織造成損傷,同時又可實現局麻藥的藥效發揮最大化。腰叢-坐骨神經阻滯是近年逐步應用于臨床的麻醉方法,在B超監視下操作,能夠顯著提高神經定位的準確性,進而保障阻滯效果,同時又有利于對靶神經的分布情況、穿刺針走行與局麻藥擴散狀況等進行監視和觀察,能夠最大限度避免對機體造成損害。臨床上接受膝關節鏡手術的患者多為中老年群體,因此,術后疼痛也是患者在手術后往往難以承受的痛苦。因此,對于一些高齡危重患者麻醉是否具備較高的效果以及麻醉方式是否安全更是臨床上必須重點考慮的問題。為進一步探討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麻醉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患者應用0.5%羅哌卡因進行B超引導下神經阻滯在臨床麻醉具有較好的效果,并且羅哌卡因不會提高患者術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梁是,鹽酸右美托咪定在膝關節鏡手術腰硬聯合麻醉中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J].2017,17(7):897-899.

[2]羅兢聰,鄒夏禹,楊志瀅,等.超聲引導腰叢-坐骨神經阻滯在老年單側下肢手術中的應用評價[J].2017,15(2): 172-173.

[3]王世界.膝關節鏡手術的患者聯合進行坐骨神經阻滯麻醉與腰叢麻醉的臨床效果[J].2017,29(2):43-44,50.

猜你喜歡
神經阻滯應用效果
超聲引導臂叢上干單點注射復合頸淺叢阻滯在老年患者鎖骨內固定手術中的應用
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C 語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手術中個性化心理護理在原發性青光眼患者中的應用
健脾扶正湯在晚期胃癌治療中的應用
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卵巢癌的臨床觀察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四肢創傷復雜創面的臨床應用分析
超聲引導下股神經阻滯的臨床觀察
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的臨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