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綜藝節目的引進與本土化創新

2019-09-10 07:22任一丹陳國豪鄭芬芬
廣告大觀 2019年8期
關鍵詞:引進創新文化

任一丹 陳國豪 鄭芬芬

摘要:綜藝類節目在我國一直是一道輕松的“甜點”,人們茶余飯后,打開一檔綜藝節目得以放松,自21世紀以來,近20年,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綜藝節目的發展由穩到增,再到如今已經進入深層次的、更加注重內容、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創作模式。這其中既有政治因素的干預,也有廣大媒體人對行業的深層次思考,筆者將回顧20年間綜藝節目的重大發展歷程,淺談綜藝節目的引進與本土化創新。

關鍵詞:引進;文化;創新

一、綜藝節目的興起

綜藝節目在我國內地的出現時間較晚,在中國,最早的綜藝節目出現在香港和臺灣地區,比較有名的例如香港無線電視的《歡樂今宵》(1967—1944)等。內地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才逐漸興起,影響力較大的兩檔節目是《正大綜藝》和《綜藝大觀》,正是這兩檔節目,打開了中國內地綜藝節目的大門。之后的中國綜藝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各式各樣的綜藝節目層出不窮,但總體上以歌舞類、游戲類、益智類為主。

二、選秀類節目誕生

2003年,湖南衛視引進《美國偶像》海選的概念,正式推出《超級男聲》?!冻壞新暋肥且粰n大型的無門檻音樂選秀活動,這檔節目在“海選”中舍棄了燈光、舞臺、音響的元素,把參賽者最真實的一面和最原始的狀態展現在觀眾面前。滿足了觀眾的“窺視”心理,也吸引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參與的活動中。緊接著,2004年,湖南衛視推出《超級女聲》迅速躥火,在全國范圍內新起一股選秀熱潮,與此同時,超女還創造了一門選修經濟學,當時的經濟和媒體界把湖南衛視稱為“選秀經濟學”的創始人。

伴隨著超男超女帶來的熱潮,愈來愈多的選秀類節目層出不窮,并在2007年達到高峰。數量的增加帶來的卻是質量的低下,直到發展成為停播整改的地步,與此同時廣電總局出臺相關文件,對選秀類節目進行整改。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綜藝出現,各大網絡播放平臺紛紛推出自己的綜藝科目,從愛奇藝推出的《中國有嘻哈》大火,到由騰訊出品的《明日之子》、《創造101》,綜藝節目再次露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這樣的好勢頭也意味著快要進行整改。2018年7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布了“限秀令”,給當時火爆的選秀綜藝、偶像養成類節目敲響了警鐘。

三、綜藝節目的引進

綜藝節目在國內誕生的那一刻,引進綜藝節目便開始了。細數國內熱播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是湖南衛視從韓國MBC電視臺引進的親子戶外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由浙江衛視和韓版《Running Man》制作團隊SBS聯合制作,原版是《Running Man》;東方衛視制作的大型戶外競技類勵志綜藝節目《極限挑戰》更是被韓國綜藝節目《無限挑戰》MBC本部發生痛斥中國節目《極限挑戰》的抄襲行為,在網上引起熱議。不論是引進還是網上熱議的抄襲,都表現出了我國綜藝節目的現狀及其困境。

(一)缺乏創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矛盾的轉化讓我們更清楚的看到社會對電視節目的需求,觀眾打開電視已經不僅僅是期待節目能夠笑一笑,觀眾開始期待更多的東西。且在傳統綜藝被打破,融媒體到來以后,觀眾已經不再是被動的選擇節目。這種情況下,更要對綜藝節目全方位的看待。

(二)缺乏專業型人才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傳媒行業從業人員的要求也越來高。創新不僅僅要依靠扎實的傳統電視節目制作的流程,更要適應融媒體時代下,觀眾的需求在哪里。只有在洞悉觀眾需求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進一步去創新節目。

(三)成本有限

引進外來節目時,節目在別的國家已經經過播出,可以有效的去判斷節目的受眾和節目有待提高的地方,相當于已經進行過實戰演練,這種情況下,節目組將節目播出的風險會減少很多,可以保證一定的收視率;而原創類節目在未經演練的情況下,很難去判斷是否能夠被大眾所接受,收視率能否被有效保證等問題,因此很多節目組需要承擔更多的風險,進而原創節目越來越少。

四、文化類節目的興起

在2011年國家廣電總局出臺“限娛令”后,越來越多的電視臺開始對綜藝節目進行思考,開始考慮娛樂類綜藝與文化類綜藝的占比,同時也在想辦法如何將文化類節目做的吸引人。2013年,由河南衛視與愛奇藝共同打造的中國國內首檔大型網臺聯動的文化綜藝季播節目。節目不僅保留綜藝性,更是將知識性融入進來,加上愛奇藝的注入,傳播方式邁入新臺階。節目一經播出,不僅掀起一股漢字風暴,更是引領電視欄目新風向?!稘h字英雄》重拾觀眾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節目不僅奪得高收視率,更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為此,國家新聞出版社廣電總局要求廣電系統學習借鑒《漢字英雄》,積極開辦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創文化節目。

自此,文化類綜藝節目拉開了新的帷幕,2013年,河南衛視同愛奇藝打造《漢字英雄》的姊妹篇——《成語英雄》;河北衛視推出《中華好詩詞》;2017年中央衛視推出《朗讀者》;黑龍江衛視推出《見字如面》等。不僅原創節目越來越多,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找到了同娛樂性相結合的方法,讓傳統文化不再晦澀難懂,打開了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五、本土綜藝的創新

(一)傳播方式

傳統媒體發展至今,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時間。在人們習慣從電視上獲取資訊時,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媒體的傳播方式。新媒體的到來、技術的進步,都在提醒著我們,在融媒體的大環境下,綜藝節目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改進傳播方式。

(二)傳播人才

創新綜藝節目的前提要求我們的從事綜藝節目的專業人才不僅要掌握相關技能,還要洞悉在融媒體的大環境下,多元化的傳播方式、多樣性的需求、多層次的受眾人群,如何對綜藝節目進行創新,讓觀眾們既可以愉悅身心,又獲得相關的文化知識。這對從事綜藝節目的相關制作的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傳播內容

隨著融媒體的不斷發展,廣電總局對綜藝節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限娛令”、“限秀令”的發布,更是給各個熱播的綜藝節目提了個醒。許多收視率高的綜藝節目因為不符合國家對綜藝節目的要求,不得不面臨下架。因此,我們在對綜藝節目提倡創新的同時,也要時刻考慮綜藝節目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尤其是針對低年齡段的人群,在考慮節目效果的同時,也要打造干凈、綠色的綜藝空間。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國內綜藝不斷被指“模仿”“抄襲”等是,給國內綜藝帶來的不僅是挑戰更是機遇。筆者通過對我國綜藝節目興起、到綜藝節目的引進發現、再到文化類節目的興起發現,我國綜藝節目已經呈現向好發展的趨勢,同時對于引進的節目,我們不能照搬照抄,而應該在他的基礎上學習、借鑒,并加入本土化的元素。在創新的同時把握好方向,為中國綜藝更好的發展蓄力。

參考文獻:

[1] 李雪.淺議綜藝節目在融媒體環境下的創新與發展[J].廣播電視信息,2019,No.331,108-109.

[2] 張曉燕.我國慢綜藝的本土化傳播與創新研究[C].西安工程大學,2019.

[3] 陳廣容.綜藝節目的引進與本土化創新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7,v.3;No.55,75-76.

作者簡介:任一丹(2000.01),女,河南省安陽市人,漢族,本科學歷,江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編導。

陳國豪(1999.03),男,江西省鷹潭市人,漢族,本科學歷,江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

鄭芬芬(1998.10),女,江西省南昌市人,漢族,本科學歷,江西師范大學,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引進創新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誰遠誰近?
關于國企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的思考
廣告學著作引進與廣告學的發展
“電視真人秀節目”引進的問題與對策探討
深圳特區新定位:從“引進”到“引領”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