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族音樂對群眾文化發展的作用

2019-09-10 23:26張倩
廣告大觀 2019年8期
關鍵詞:群眾文化作用

張倩

摘要: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民族音樂起源于民間傳統文化,是人類民族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創作靈感根源于當地民族生活,根植與當地社會民俗風情。民族音樂對于群眾文化建設的主要功能有兩個,首先是娛樂大眾的藝術功能,其次是以音樂藝術的力量凝聚人心,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社會功能。

關鍵詞:中國民族音樂;群眾文化;作用

引言

群眾文化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是指人們在職外、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它以滿足群眾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在人類社會活動中自然產生。人們在滿足了物質需求后,就會開始對精神文化的追求,而隨著對這種追求的普遍化,群眾文化的內容也逐漸分為了多個分支,民族音樂就是群眾文化在不斷地拓展中被普遍接受并發展的一個文化載體。群眾文化是民族音樂產生的背景,民族音樂是群眾文化發展的重要表現形式,兩者相互促進彼此的發展,相輔相成。

1民族音樂與群眾文化的淵源

1.1群眾文化是民族音樂產生的背景

所謂群眾文化,是指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滿足群眾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的一種社會歷史現象。人們自遠古時期就存在著對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一旦滿足了生存繁衍所必須的物質需要,人們就會將其他精力用于實現自身對于娛樂的渴望。早在石器時代,還沒有系統的語言文字產生的時期,人們就已通過肢體語言表達自身的情感、通過用物體刻畫來表達自身的想法,這就分別是舞蹈和繪畫的前身。隨著經驗的逐漸積累,人們誕生了智慧,在這之后,文字的產生促進了交流,科技的發展讓人們在生存上基本沒有問題,群眾文化的迸發也在這時達到了一個高潮。人們擊打樹木使之發出聲音的娛樂導致了鼓這類樂器的產生,人們在情緒高漲時發出的呼喊轉變成了山歌的形式,人們在各種紀念日時總是伴隨著歌唱舞蹈,所以說,民族音樂的產生與發展總是建立在群眾文化的興起之上。

1.2民族音樂是群眾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有所上升?,F如今群眾文化的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根據不同的對象其在內容、形式、液態等方面的群眾文化工作內容進行了延伸、拓展、創新。尤其,近些年來,高科技手段的出現、傳媒的迅猛發展,使得音樂茶座、KTV、家庭影院、電臺廣播、電腦、電視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須品,掀起了“音樂文化”高潮,使得民族文化成為了群眾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各種各樣群眾自發組織的民族音樂活動越來越受到人們群眾的喜愛,使得群眾選擇音樂的積極性提高了很多,就目前來說,民族音樂以其獨特性成為廣場文化、節日慶祝、節日紀念日必不可少的活動,還有的群眾自發成立了民族音樂文藝團對等等。民族音樂作為群眾文化的主要形式,主要在于其優越的條件,以廣場群眾文化為例,一般廣場是群眾聚集做廣的地方,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沒有門檻,只要群眾喜歡民族音樂就可以無條件的參加,對此,有的人稱廣場群眾文化活動為“沒有大門的民族音樂劇場”,這樣在廣場上舉行群眾個唱比賽、廣場舞等能夠有效的調動群眾的參與性,有助于群眾文化的宣傳,不僅僅讓人們能夠感受、體驗到快樂,放松心情,而且對提升群眾的文明也有著很強的推動作用??梢哉f,民族音樂文化不僅僅是群眾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更是群眾文化宣傳的有利途徑。

2中國民族音樂對群眾文化的作用

2.1規范群眾文化建設

群眾文化的發展,還要以促進群眾文化繁榮為目標,對群眾思想意識、行為習慣產生積極影響和作用。而中國民族音樂能夠形成文化凝聚力,促使民眾內心認同民族精神,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團結與發展。因此借助民族音樂,能夠使群眾文化建設得到規范,成為凝聚民眾的軟力量,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發展,滿足和諧社會建設發展要求。在中國民族音樂中,歌詞、舞蹈等往往帶有愛國主義、團結互助、拼搏向上等精神,能夠對群眾產生積極示范教育作用。近年來,伴隨著民族音樂的發展,一批帶有教育性、民族性、藝術性的民族音樂作品得到了創作,在促使民族音樂文化百花齊放的同時,使群眾精神文明水平得到了提高。因此傳播民族音樂,能夠加強群眾文化宣傳教育,使群眾文化建設得到規范,保證群眾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在社會轉型發展新時期,為加強群眾文化建設規范,還應以更加富有娛樂性的方式對民眾進行引導,促使民眾參與到中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中,使民族整體文化水平得到提升。為達成這一目標,各地還應結合地區特色文化,組織當地民眾開展民族音樂比賽,使民族音樂回歸群眾,加深對民族文化精髓的領會,從而使民族音樂得到更好的鑒賞和發展。加強各地文化機構聯合,完成民族音樂展的定期舉辦,可以使民眾受民族音樂熏陶,結合地區傳統文化特色推動群眾文化建設,在為群眾文化生活提供服務的同時,使各地群眾文化得到規范發展,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提供保障。

2.2群眾文化中的民族音樂審美

中國民族音樂審美是指對民族音樂進行評判,通過自己的價值觀念與對音樂的感受,對民族音樂進行判斷,即認可或排斥的過程,它是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的重要方式。審美是具有私人性的,不僅是區別于時代、民族、地域,即使是同一個地域的人,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教育背景導致的不同的價值觀念都會讓人們具有不一樣的審美。但有些東西是相通的。民族音樂是包含了一個時代一個地域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的藝術表現形式,表達了主流的群眾文化的觀點,通過了人們共通的審美認知,至少是大多數人的審美認知。所以通過欣賞民族音樂,就可以了解到當地的群眾文化,而一旦民族音樂獲得了別的地域人們的認可,也可以間接表明兩地的文化具有共同點,或者表明兩地對彼此的群眾文化持以認可態度。

2.3傳承民族精神文明的作用

中國民族音樂歷史悠久,與群眾生活之間存在密切聯系,能夠起到傳承民族精神文明的作用。民族音樂誕生原本就是為了填補人們缺失的精神文化,在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豐富的情況下,人們也將根據自身喜好對民族音樂進行改編,融入地區民俗風情特色,促使民族音樂發展成為群體共同享有的精神文化。例如在陜北等地流行的“信天游”等民歌,與當地群眾傳唱出來的小曲小調不盡相同,擁有著其他文化形式難以比擬的普及程度,能夠展現出中國民族音樂的凝聚力。而民眾的意識由文化決定,在同一土地上世代生活的人民形成了共同的信仰和觀念,擁有獨特的群眾文化,在民族音樂中進行表達能夠增強民眾歸屬感和認同感,促使民族精神文明以音樂形式傳承下去。在時代變遷過程中,中國民族音樂開始對西方音樂中的一些新鮮元素進行借鑒,但依然對傳統民族音樂形態和特征進行了保留,正是實現民族精神文明繼承的表現。

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音樂與群眾文化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在文化發展中需要相輔相成。中國民族音樂根植于群眾當中,對群眾文娛藝術表現形式進行了豐富。因此發揚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有助于群眾審美需求的滿足和民族精神文明的傳承,從而使群眾文化建設得到規范,有效推動群眾文化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 廖暉.淺談群眾文化與民族音樂的淵源[J].卷宗,2018,(11):801-802.

[2] 賴穎璇.積極創新,努力推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有效開展[J].民族音樂,2019,(02):92-93.

[3] 黃蘭.淺談民族聲樂作品的二度創作及與群眾文化的關系[J].神州(下旬刊),2019,(01):17.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文化館)

猜你喜歡
群眾文化作用
芻議墨江縣農村業余文藝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群眾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
關于當前群眾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相關思考
淺析情境教學法在中職會計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試談鄉土地理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