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在信息技術教育中的創新與整合

2019-09-10 17:25唐燕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關鍵詞:整合創新

唐燕

【摘要】: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中的創新作用與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已經成為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分析了信息技術的時代背景與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觀中的重要作用,結合小學科學的學科特色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提出了進行整合的原則和實施整合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小學科學信息技術 創新 整合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在一切有條件的地方,科學課程的教學應盡可能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边@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為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以及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的整合指明了方向,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整合與創新已經成為社會與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小學科學的教育特點

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的整合與創新不能脫離學科與學生,小學科學課是實施整合與創新的載體,小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人。因而本文從小學科學學科的特點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兩個方面來談起,以其作為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的整合與創新的依據。

(一)小學科學學科的特點

小學科學是《綱要》中規定的在小學低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綜合性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 ,它的前身是小學自然。小學科學十分注重學生的親身經歷、主動探究,獲取第一手資料,十分強調直接經驗的獲得。但是在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的科學知識中,許多的現象、原理、規律是我們看不見的,憑借傳統的教學又難以講清,利用信息技術卻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

小學教育階段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時期,這個時期的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他們的思維“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因而在教學方法上就應該以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為主,同時也應注意教學即要符合兒童的接受能力,又要促進兒童的進一步發展。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創新作用

(一)信息技術改變現代社會生活

有人曾作過這樣一個比擬:人類最初是用馬車來傳遞信件的,不管人們對馬和馬車做出多大的改進,但通過馬車傳遞信息的速度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如果將傳統馬車的效率定義為一個馬力的話,那么,改良后的新馬車至多達到1.2個馬力,已趨于極限。但是,人們如果通過汽車或電報傳遞信息,就會使傳遞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這充分說明,信息技術正在逐漸改變并改進著現代社會生活。

(二)信息技術改變現代教育

在教育發展過程中,以文字課本為主要教學傳媒的教育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口傳心授的教育模式。同理,在信息社會里,以文字課本為主要教學傳媒的教學模式,將逐漸為以信息技術為教育傳媒的新型教育模式所取代。教育必將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和組織等方面發生徹底的變革。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整合的實施原則

針對當前在整合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教師要在教學中合理恰當地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就需要一定的實施原則作為指導,下面具體討論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整合的實施原則。

1、以教學理論為指導

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的整合必須以教學理論為指導。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在理論的高度上,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法、教學媒體,從傳授知識到發展技能、培養情感,都需要進行認真的理論思考。

2、以教學內容為依托

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的整合必須以教學內容為依托。教學內容是開展教學的物質載體,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時刻不可能脫離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與學生發生關系之前,教師必須考慮教學內容的具體的實施方式。

3、以學生特點為依據

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的整合必須以學生特點為依據?!皩W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只有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心理結構,他們才具有學習一定知識的可能性。教學活動開展、教學媒體選擇、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等必須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符合兒童的接受能力。

4、以可行性實施為宗旨

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的整合必須以可行性實施為宗旨。信息技術的作用只是“輔助”教學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因此在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整合中,必須考慮實施的可行性問題。我們的目標是: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收獲,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整合的實施途徑

在一定的實施原則的指導下,教師要想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還必須明確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整合的具體途徑。下面列舉了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整合的一些途徑,但不全面,只是在結合當前小學科學教學的特點和小學科學學科本身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想法。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信息技術可以融視覺、聽覺于一體,把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音、影像、音頻、視頻等信息以動態或靜態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這些形式多樣的信息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能使學生盡快進入教師所創設的學習情境中,在探究的情境中提出問題。

2、虛擬實驗

虛擬實驗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模擬自然實驗,它是“對實驗教學的有效補充”。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對什么都好奇,都敢去嘗試,因此在設計教學實驗的時候,必須對學生的安全問題進行考慮。此外,小學生手的發展還不充分,對細微事物的感知性差,控制能力也差,這就對動手實驗造成了一定的困難。通過虛擬實驗就能夠解決在小學科學課中進行實驗的種種困難。

3、信息的收集與處理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把信息技術作為收集信息、處理數據工具早已被接納并使用。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學習工具和教師的教學工具這一特色在此得到充分體現。這樣的教學課例也很多,在這里就不再列舉了。

總之,將信息技術引入小學科學不能千篇一律,必須根據小學生年齡階段的特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不同有所變化。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的整合與創新也不能一蹴而就,當前還處于探索當中,在絕大多數的小學科學教學中,信息技術還遠遠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但是,信息技術具有很大的探索與實踐的空間。為此,我們必須踏踏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實踐與研究。

猜你喜歡
整合創新
談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淺析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