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隱性情感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2019-09-10 17:25欒曉曉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關鍵詞:實踐路徑開發英語教學

【摘要】:情感作為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教學中起著先導、啟發、陶冶等作用,是影響英語教學質量優劣的重要因素。實際的英語教學中,顯性情感課程資源因其直觀易感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凝聚在教學因素中的隱性情感課程資源沒有得到教師足夠的重視,失去了其應有的育人價值。本文對英語隱性情感課程資源的內涵及價值進行闡述,并提出教師教學中活化“死教材”、善用“活教材”、巧用“隱教材”三個途徑,以期推動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英語教學 隱性情感課程資源 開發 實踐路徑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情感是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Dulay和Burt(1977)提出“情感過濾假說”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語言學家 Krashen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發展,指出“情感過濾是阻止語言學習者吸收所獲得的可理解輸入的一種心理障礙”【2】由此可見情感是影響外語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語言輸入將受到動機、信心和焦慮等情感的影響。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情感的作用,積極挖掘隱性情感課程資源,彌補顯性情感課程資源不足的弊端,推動教學質量提高。

一、英語隱性情感課程資源界說

隱性情感課程資源一般是指隱含在教學過程中,以激勵、啟發等方式對教育教學活動施加影響的資源,是影響學生意識、動機、態度、信仰及價值觀的情感因素。隱性情感課程資源內置于英語隱性課程資源的深層結構,處于核心地位,深深附著于隱性課程載體及教學主體上,對英語物質性隱性課程和英語制度性隱性課程起著制約作用。

二、英語隱性情感課程資源的價值闡述

(一)“以情優教”的必要條件

盧家楣認為,“以情優教”是進行情感教學的基本指導思想,指的是既考慮到教學認知因素,又對其中的情感因素給予關注,借助于情感對于認知的優化作用,提高教學效果。實行新課改以來,雖然人們對于英語教學有了更科學的認識,強調英語教學應兼顧英語工具性和人文性,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仍存在著過于強調知識與技能教學,忽視學生情感體驗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以生為本,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教學氛圍的營造,深入挖掘隱性情感課程資源,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及積極的情感體驗,不僅有利于降低學生英語學習的難度,增加語言的輸入量,還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快樂與滿足的體驗。

(二)“全人教育”的有力支撐

羅杰斯指出,全人教育即以促進學生認知素質、情意素質全面發展和自我實為教學目標的教育,培養的是“軀體、心智、情感、心力融為一體”的人,是“完整的人”。此外,《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使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是對忽視學生情感培養的糾正與補充,它包含了強調人的整體發展的視野,強調把學生培養成多方面均衡發展的國際公民,塑造學生健全而平衡的人格。然而,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道德涵養的形成、理性思維的發展、視野的開拓及生命意義的追尋都是以情感這一激勵性、先導性因素為基礎和起點的,沒有情感的參與,學生個性的養成就談不上發展。

(三)“情感矛盾”的化解途徑

情感的豐富性與矛盾性是青少年情感發展過程中的顯著特征,學生情感是指學生的喜怒哀樂等心理感受和情緒體驗,學生情感發展的過程中,情感因素錯綜復雜的交織在一起,構成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各種情感矛盾。如果這些矛盾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就會引起學生的情感危機,如自卑、抑郁、狂躁等。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中善于觀察、發現、解決學生的情感問題。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挖掘隱性情感資源,如:文化中的自信品質、文本中主人公頑強精神等,發揮積極情感資源的教導作用,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格 摒棄消極隱性情感資源,如:西方文化中的放縱與享樂主義、精致的利己主義等,避免消極隱性情感資源對學生的誤導及心靈玷污。

三、英語隱性情感課程資源的開發

(一)活化“死教材”——由“隱”化“顯”展情感

盧家楣強調,在教學中對教材內容進行情感性處理是在情感維度上優化教學效果的一重要方面?!?】作為英語教學基本要素之一的英語教科書是師生賴以進行教學活動的基礎,它不僅是教師-學生之間知識傳遞的介質,更是師生情感產生的源泉。筆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5的課文ELIAS’STORY為案例,從發掘、表達、誘發、升華這四個步驟來分析課文中隱性情感資源顯性化的實施路徑。

(案例背景:本篇文章為摘自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1的以Unit5 Nelson Mandela - a modern hero為中心話題的一篇記敘文,文章內容敘述了黑人工人Elias成長經歷及納爾遜·曼德拉對他的幫助,文章旨在使學生認識偉人所應具備的優秀品質,向他們學習,以提高自身的素質。但細讀文本可以發現,除了偉人的品質這一情感目標外,隱含于文本中的反種族歧視、尊重他人等也是不可忽視的隱性情感資源。)

1.發掘情感

深入的分析、解讀文本是發掘情感的基本前提。通過想象與移情引發情感是教師發掘教材中隱性情感因素的重要手段。移情指的是個人對他人或塔物的情感會遷移到與之有關的對象上的效能。想象是頭腦已儲存的表象經由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象可以觸發情感的產生。如:教師在解讀本篇文章時,可把自己想象成黑人工人Elias,設身處地的感受成長的過程中的種種歧視與不公,更能體會到隱藏于文本之外的渴望受到公平對待及尊重的迫切心情。

2.表達情感

表達情感就是指教師內在情感素質的外顯,是教師將從教材中提煉出來的隱性情感顯性化的過程。情感表達是更為綜合性的情感能力,它以情緒辨識和理解為基礎,需要有調節和管理能力,包括面部表情、肢體表達、語言表達等。豐富的面部表情、抑揚頓挫的語音語調及恰到好處的身體姿態都能夠幫助教師很好的表達教材中的情感,感染學生。如:本案例中,教師在梳理文本信息時,可以伴隨豐富的面部表情及肢體動作有感情的示范讀課文,用聲音表達出黑人工人Elias對于遭受歧視的控訴,并結合相關影視資料更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感情。

3.誘發情感

客觀事物并不會直接誘發情緒的產生,個體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其需要是決定情緒發生的關鍵因素。教材內含的情感及教師所表達的情感不會直接轉化為學生的情感,學生接受情感刺激與產生真情實感之間需要轉化機制。情感的誘發要以學生情感及生活經驗為基,多種教學手段為輔,學生產生積極情感體驗為最終目的。本案例中,由于學生對于遭受種族歧視的經歷沒有真實的體驗,很難產生情感共鳴。教師可在學生“實然”情感與“應然”情感之間通過“設問”搭建支架,實現情感的過渡。如:1.Did you ever had experiences that were treated unfairly and how did you feel? 2.Do you know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3.What should we do in our life to respect others?

4.升華情感

升華情感簡單的說,就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教材中體悟到的情感得到進一步提升的過程。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學校教育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情感升華也是如此,脫離學生生活經驗的情感很難激起學生的共鳴。因此,為升華情感設置活動必須要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及生長點,讓他們在感受生活的過程中體驗生命,豐富情感。如:在本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教師的表達與誘發已經感知教材中反種族歧視與尊重他人的情感,但并沒有與學生的生活產生聯系,不能激發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因此,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重現真實情境中學生遭受歧視或未被公平對待的場景,進一步體味教材情感、升華情感。

(二)善用“活教材”——師生共情促發展

充分利用教學要素中“教師”這一關鍵因素,尤其是關注凝聚在教師身上的情感素質這一隱性資源是促進隱性情感課程資源開發,推動學生情感教育的又一利器。教師情感素質就是教師自身有關情緒、情感的素養?!?】教師對學生情感需求的識別及合適的情感應答方式有利于學生自我悅納感、自信等品質的形成。下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教師自身如何培養和提高情感素養展開論述:

1.閱讀和交流中提升自我

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閱讀的重要性進行了闡釋,他指出教師教育素養的提升就在于讀書。閱讀對于教育者來說無疑是重要的,閱讀不應只是對語文教師的要求,更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的必修課。教師可組織參與閱讀和影視工作坊,將其看做自己成長的契機,在工作坊中通過與他人交流、展示、反思從作品中汲取豐富的人類情感財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共情”能力。

2.觀察與研討中突破自我

觀察即課堂觀察,這里指的是在同儕聽課過程中不僅注重教學目標的設置及教學活動的設計,更立足于教師的整體氣質修養,關注其對特定情境的情感性處理,包括表情、語言、姿態和身處位置等,關注其對學生的情感需求是否善于發現并適時作出回應。評課研討時關注教師在課堂上處理教材、設計教學、應對情境、表達情感以及構建師生關系的情感性行為表現,并商討優化方案。通過課堂觀察與研討,教師在“聆聽”“看”“回溯性”的過程中感知同儕的情感表達及處理方法,突破自身的思想壁壘,實現自我豐富與發展。

3.反思與總結中重塑自我

反思總結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一步,更是教師情感素質提升的重要一環。相對有效的一種總結方法是教師及時將自身經歷或聽課所學習到的情感處理方法筆頭記錄下來,建立教師情感素質提升手冊。手冊以教師的情感發現、如何應對以及自我調適為基本學習目標,涉及教師如何敏感地覺知、如何細微地察覺,如何聆聽、溝通以及如何調適自己與調適他人等。它既是教師職后提高的自學教程,更是引發教師進一步開展行動研究,以省察、反思和重構自身情感素質及能力、實現自我超越的實操手冊。

(三)巧用“隱教材”——究錯生情獲成長

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產生各種不同于“標準觀念”的想法或表現,教師稱之為“錯誤”。實際教學中,教師對待“錯誤”的態度往往是“零容忍”,學生犯錯后遭到的多為批評、挖苦與諷刺,忽視“錯誤”的教育價值。下面,筆者將對如何促進學生在錯誤中成長進行闡述:

1.接受錯誤,悅納自我

二語學習者在學習第二外語時,會先對目標語做出各種假設,并在語言輸入和交際使用的過程中檢驗假設,而錯誤正是檢驗假設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展現的語言錯誤正是其將目的語內化吸收的表現。因此,當學生出現語言錯誤時教師要多些寬容與耐心,少些批評與指責。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勇于回答問題的行為予以贊賞,給予學生積極的情感回應 進一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語言錯誤,消除學生對于錯誤的恐懼。只有讓學生接受錯誤、悅納犯錯誤的自己才有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2.展錯議錯,深究根源

要想在今后的語言學習過程中少出錯、不犯同一個錯誤,就必須幫助學生對語言錯誤進行深入的分析,找尋致錯的根本原因。一般來說,語言錯誤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語際干擾、語內干擾、非語言因素干擾及誤導錯誤等。學生呈現語言錯誤后,可通過自我尋錯、小組議錯及教師糾錯等形式分析錯誤,讓學生在對自己常犯錯誤的剖析、批判與思辨中探索錯誤的原因并形成對錯誤的正確認識,避免犯錯-羞愧-逃避-再次犯錯的惡性循環的發生。

3.評賞錯誤,體驗成長

對學生語言錯誤進行評賞,不應該僅僅指出錯誤的原因、看到“究錯”對于拓展和內化知識的價值,更應該關涉到學生的情感體驗,追尋學生對錯誤的情感態度是否發生改變。如果學生在犯錯后不再有意忽視、逃避自己的錯誤,而是直面、剖析并積極尋找方法解決錯誤,就說明他形成了知錯糾錯、迎難而上的品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的這種敢于直面錯誤、勇于解決錯誤的品質不僅對他們的學習有促進作用,對于他們人生成長也將大有裨益。

四、結語

教師不僅僅是課程的忠實實施者,更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教師對于課程的理解與加工是確保教學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語言學習心理情感的研究,積極開發隱性情感課程資源,強化學習者積極情感的動力作用,避免消極情感的負面效應,發展學生的情感智力,實現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盧家楣.對情感教學心理研究的思考和探索[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5,(1).

【2】Krashen,S.Princil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198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大學出版社,2018.

【4】盧家楣.對教材內容的情感性處理策略——賦予情感策略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2000(06):650-654+719-764.

作者簡介:姓名:欒曉曉 ? 性別:女 ?籍貫:山東省聊城市 ?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職位:碩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英語方向)

猜你喜歡
實踐路徑開發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中對任務的幾點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在線投稿與編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遵義紅色旅游開發對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學習APP設計與開發
單片機在電子技術中的應用和開發
淺析高校黨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