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生物備課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

2019-09-10 07:22張磊
高考·上 2019年5期
關鍵詞:學情策略

張磊

摘 要:生物教學中要促進學生群體的共同發展,教師在備課中就必須圍繞學生進行備課,立足于學生的學習的備課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實效。本文從初中學生學習生物的現狀出發,在實踐的基礎上介紹了一些提高初中生物備課有效性的策略與經驗。

關鍵詞:生物備課;學情;策略

一、提出背景

備課是我們生物教師教學的第一要素,我們希望完成教學目標就必須靠一定的教學方法來實現。新課程明確指出教育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學生的未來人生做好準備。學生現實狀況是我們教師教學的出發點,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教師在備課中就必須圍繞學生進行備課,立足于學生的學習,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養成閱讀、思考、討論、批判質疑、交流的習慣,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實效。

二、班級現狀

我們學生進入初中第一次系統學習生物這門課程,其實大多數學生比較感興趣,但是從我校期中考試成績來看,初一(2)班的生物成績不容樂觀,班級的不及格率達到32%,甚至還有差分的出現,這讓本人感到很擔心。通過觀察本人發現在班級25名學生中有5名學生在生物的學習上出現很大的困難,接受能力非常慢,上課基本聽不懂,板書也記不齊,還有10名學生上課期間學習效率很低,整個班級后進生的面積過大,要使我校初一(2)班“小組合作式”的教學更加顯著,作為生物教師必須關注本班學情,提高備課有效性,才能真正的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互助,在互助中學習,達到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

三、思考和對策

為了更好的進行備課,本人根據初一(2)班現有的生物學習情況,將班級的學生歸為三大類:

A組學生6人:觀察力、抽象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強,能把新知識融入已有的知識,我在教學中需要讓這些學生發展思維。

B組學生11人:觀察力和理解能力一般,卻不夠勤奮和努力,我在教學中需要激發這些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C組學生8人:學生的上課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接受能力比較慢,我要在教學中要降低要求,從基礎抓起,讓他們找到生物學習的成就感。

而針對學生情況,考慮到他們班級學生的共性和個性,本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效備課:

1、制定不同層次的目標要求,讓學生攀而可及。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學科教學的三維目標,教師不能單純注重傳授知識、技能,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所以本人根據《課程標準》制定不同層次的目標要求,這樣才能給初一(2)班學生更廣闊的學習空間,找到學習生物的成就感。

蘇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我們周圍的生物》這節課本人針對初一(2)班進行的教學目標的修改:知識目標中“能夠舉例說出生物的生命現象”改成“能夠舉例說出生物的生命現象(A類學生)”和“能夠根據例子識別六大生命現象(B類和C類學生)”;能力目標分層次:“能夠嘗試分析問題和描述自己的觀點(B類和C類學生)”和“培養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并與他人協作(A類學生)的精神”。

2、施以恰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

教師備課中的教學方法應該與教學內容、教師實際、學生實際、教學情境等相適應。整體來說初一(2)班我設計為領著他們學,準備把講課的重點放在對基本概念、規律的理解上,使他們知道知識的前因后果,掌握知識的內涵,學生能活學活用、融會貫通,使他們變苦學為巧學。

蘇教版生物七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二節《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中的實驗“探究口腔中的化學性消化”,在初一(2)班本人主要采取教師引導學生答出該實驗的實驗材料和器具,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與交流,完成學練案上的實驗設計表格,這樣減輕了后進生學習的負擔,也能讓B類和C類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優化了生物課堂教學。

在進行蘇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探索生命的器具》備課時,學生需要掌握知識點:玻片標本的移動方向,即“玻片標本移動的方向與視野中的物像移動方向相反?!边@個知識點理解容易,學生就經常被這一知識點繞的暈頭轉向,其他班主要采用學生體驗---教師講解---鞏固練習,完成該知識點的學習,而初一(2)班采用學生體驗---教師講解---鞏固練習---A類學生檢查與講述---C內和部分B類學生復述,結合教師的檢查與評價,這樣發揮了小組互助,可以使得沮喪的學生能夠找到學習生物的自信。

3、關注個別差異,設計練習和作業要分層化和多樣化。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擁有不同的智能,每個人的智力其實有著獨特的、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學生在學習方式也有著不同的途徑。由此我們教師應該設計的練習和作業要分層化和多樣化。

備課時在初一(2)班本人進行了課堂反饋的順序調整,原先是在課堂最后10分鐘進行課堂的反饋,可是本人發現在四個班級中他們班的學生做的效果較差,所以改用了一個板塊知識點講完后就練習反饋鞏固,效果有些進步,學生產生了成就感,也成為了學習的動力。此外本人還進行了反饋內容的調整,一般情況下是基礎練習---變式練習----引深練習,而他們班主要是基礎練習---變式練習。

4、將教學實踐和反思緊密結合,提高課堂教學

課堂的結束不是課堂的終點,課后反思和研討也是教師備課的重要環節。教師有效的課后反思可以從教學預設與教學效果的差異點著手,可以從自己的教學與他人的評價的切入。

蘇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第十一章第二節《人體廢物的排出》中教學片段的反思:課堂上我發現在講解腎單位時學生總是不太能認識腎單位的結構即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教學中我采用畫圖法進行重難點的突破,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畫腎單位結構,如可以用紅色畫腎小球,因為腎小球的本質是毛細血管球,里面流的是紅色的血液,藍色畫腎小囊和腎小管,學生在畫的時候也會思考每個結構的特點、為什么這樣畫,這方法將知識點直觀化,也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備課對于教師來說其實根本沒有固定的方式和思維,教師在備課時一定是隨著班級的學情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只有在一線教學中不斷的摸索實踐,這樣才能真正落實新課改的理念,我也會為之繼續努力。

猜你喜歡
學情策略
8、7、6加幾教學設計
基于學情分析的信息技術軟工具運用策略
習作教學,依“規定”還是據“學情”?
基于學情調研的魯迅單元教學研究
立足學情以點帶面
我的手機在哪?
學情分析有效服務教學的實踐探究
高考數列復習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