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科技文化融合,促科普高質量發展

2019-09-10 07:22顧慶生
科學教育與博物館 2019年5期
關鍵詞:融合科技文化

摘 要 上??萍拣^從教育、展示、收藏、研究四大功能出發,聚焦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創新博物館實踐和理念,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隨著技術集成日益明顯,知識領域相互滲透,未來上??萍拣^將立足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助推大科普格局的構建。

關鍵詞 文化 科技 融合

0 引言

上??萍拣^是由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天文館組成的“三館合一”綜合性科普場館,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同時榮獲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單位。作為首批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18年來其參觀量達6 200萬人次,主營業務收入達4.5億元。

近日,科技部、中宣部會同中央網信辦、文化和旅游部、廣電總局啟動了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認定工作。經合規性審核、專家函評、會議答辯、調研實勘、部門商議等環節,確定了上??萍拣^等21家基地名單。上??萍拣^在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在本行業處于領先地位且具有先導性和示范性優勢。未來,我們將以文化傳承為內容核心,以科技創新為重要支撐,致力于文化與科技的交互融合,聚焦文化資源數字化、文化藝術展演、文化旅游綜合及專業知識服務、數字出版、影視媒體融合等方向,構建包括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標準制定、技術轉移、產業聯盟等在內的完整的文化科技創新價值鏈,塑造多層次、各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1 主營業務

1.1 主題詮釋——常設陳列

上??萍拣^圍繞“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倡導動眼、動手、動腦,首創主題式展示,構建“自然、人、科技、宇宙”的大科普格局。2003年,上??萍拣^工程建設與管理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5年,上海自然博物館基本陳列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1.2 熱點聚焦——臨時展覽

上??萍拣^密切關注前沿科技和社會熱點,致力于促進文化傳播力、加大科普穿透力。推動科普走進商場、公園、學校,累計舉辦臨時展覽93個,吸引觀眾1 617萬人次。其中,多個巡展走出國門,亮相泰國、烏茲別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諸如“星空之境”天文主題展、“玉成其美——中國民族文化與礦物珍寶特展”等,既注重樹立民族自豪感,又實現了科學與藝術的跨界融合。

1.3 創意之作——科普電影

上??萍拣^率先引入巨幕、球幕、四維、太空等高科技特種影院,是亞洲最大規模之一的“科學影城”。此外,我們自主策劃拍攝了科普特種電影10部、紀錄片14部,并首次進駐商業影院,帶動國內科普電影產業的興起。年均觀影近60萬人次、票房近1 600萬元,位列全國第一。

1.4 創新實踐——教育活動

上??萍拣^組織設計了情境式、互動式、體驗式的教育活動,已形成20余個知名品牌,包括科普秀、創客工坊、大講壇、線上教育等。近三年,現場實施教育活動1.5萬場,受眾達21萬人次,并在全國科技館輔導員大賽、全國科學表演大賽中收獲頗豐。

2 主要成績

2.1 科技豐富科普文化展示力

從先前的三維成像、全息音響到當下的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混合現實,100多項先進技術在上??萍拣^中得到大量運用。而文化元素則讓展覽更具藝術感染力。比如,在“青出于藍——青花瓷的起源、發展與交流”特展中,巧妙利用“青花瓷之路”“青花大觀”等多媒體展項,全方位解讀了青花瓷的發展脈絡、藝術鑒賞、文化內涵、制作工藝和鑒定方法。

2.2 科技拓展科普文化傳播力

上??萍拣^落實“互聯網+”行動,借助信息媒體、人工智能,建設全新的智慧博物館。利用無線傳輸技術,開發“云南野象谷遠程實時視頻”“全球人口動態展示”,掀開了博物館的屋頂;利用三維、激光、斷面掃描技術,將藏品數字化、可視化;利用新媒體技術把知識學習搬上網,打造“24小時不關門的博物館”。

2.3 科技提升豐富科普文化創作力

目前,上??萍拣^已推出11大類40個品類共383款文創產品,為觀眾“把博物館帶回家”提供了多樣的選擇。在影視創作方面,《劍齒王朝》《羽龍傳奇》《南海探秘》《蛟龍入?!返扔捌捎昧思t外、顯微、高速、延時、水下、航拍攝影,充分反映科研成果與藝術文化的結合。

2016年,由上海自然博物館(上??萍拣^分館)牽頭,聯合滬上34家科普場館,共同成立“自然聯盟”。其以“博物致知、守望自然”為宗旨,通過館校合作,開展一系列學習、交流、培訓、實踐活動,同時進行校外教育項目庫和資源庫的搭建,讓更多的公眾尤其是青少年認知自然、愛護自然。

3 未來發展

3.1 發展目標

未來,上??萍拣^將通過系統化、多元化、普惠化地建設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發揮科普資源整合力、創新發展支撐力、國際行業引領力。

3.2 發展方向

未來,上??萍拣^將做強大科普格局下的研發平臺,提升科技創新成果向科普文化產品的轉化率,彰顯文化科技融合在科普場館的示范引領作用。

3.3 發展重點

未來,上??萍拣^將研發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原創科普展品,創立一批具有示范性的科普教育品牌,創作一批具有引領力的科普影視作品,開發一批具有市場效應的科普衍生品,建立新型科普文化資源合作共享聯盟。

3.4 發展路徑

(1)爭創國家文創試點單位

未來,上??萍拣^將在開發模式、收入分配和激勵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逐步建立起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體系。依靠館內科研力量,豐富文創產品的內容;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辟“互聯網+營銷”模式;尋求多種合作渠道,確立市場主體地位。

(2)積極申報重點專項

眼下,“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科普產業集聚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課題正在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現代服務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示范”重點專項。由上??萍拣^牽頭,聯合科研院所、互動傳媒、產業裝備、信息建設等8家單位,立足長三角科普場館聯盟,試圖研究輻射全國的科普產業集聚制度,構建充滿活力的公共服務平臺,最終形成特色鮮明的文化和科技融合新業態及科普產業集聚新范式。

(3)努力實現“四個創新”

未來,上??萍拣^將建設國內首個圍繞科普場館的產業對接服務平臺,構建行業發展的新模式;建立科普創新產品池,提供科普產業發展的新動力;促進科普產業集聚,構建科普服務的新業態;增強關鍵核心技術的原創和支撐能力,提高全面比較優勢和全球競爭優勢。

(2019-09-11收稿,2019-10-10修回)

作者簡介:顧慶生(1960—),男,現任上??萍拣^副館長,E-mail: guqsh@sstm.org.cn。

Abstract Based on the four functions of education, exhibition,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 focuses on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novates the practiceand concept of museums and achieves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knowledge, 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 will grasp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science to construct a pattern of the larg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Keywords culture, science, integration

猜你喜歡
融合科技文化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剛柔并濟
破次元
融椅
誰遠誰近?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