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眾科學項目中志愿者信任的影響因素實證探索

2019-09-24 01:43王筱綸趙宇翔劉筱
圖書與情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公眾參與信任

王筱綸 趙宇翔 劉筱

摘? ?要:公眾科學項目包含項目發起方(科學家、政府機構等)和項目參與方(志愿者)兩類群體,其有效合作是項目順利實施的關鍵。當前的研究將焦點集中在公眾參與意愿方面,卻忽視了合作的重要前提--信任。文章基于信任建立模型,從聲譽、網站質量、信息質量、制度結構因素四個方面,提出了志愿者對公眾科學項目信任的主要影響因素。通過情景式問卷調研,對179份有效數據進行OLS回歸。數據結果表明,科學家聲譽、項目發起者聲譽、網站易用性、信息公開性、信息交互性、以及公眾隱私保障都會顯著正向影響志愿者對公眾科學項目的信任,網站有用性對志愿者信任不存在顯著作用。

關鍵詞:公眾科學項目;信任;公眾信任危機;公眾參與;信任建立模型

中圖分類號:G31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9045

Research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Volunteers' Trust in Citizen Science Projects

Abstract Citizen science projects are composed of two groups: project initiators (scientists, government agencies, etc.) and project participants (volunteers), whose effective cooperation is key to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s. Current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willingn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but ignores the prerequisite of cooperation-trust. Based on Trust Building Model, this study proposes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volunteers' trust in citizen science projects from four aspects: reputation, website quality,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institutional structural factors. Through a scenario-based questionnaire, the authors conducted OLS regression on 179 valid data. Data results show that scientist reputation, project initiator reputation, website usability,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and public privacy protection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s on volunteers' trust in citizen science projects, while ease of website use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volunteers' trust.

Key words citizen science project; trust; crisis of public trust; public participation; trust building model

1? ?引言

在傳統的科學研究中,數據采集與分析的工作均由科學家和科研團隊來完成。隨著互聯網群體協作的效率逐漸提高,人們逐漸意識到“公眾參與科學研究”的價值,提出了“公眾科學(Citizen Science)”這一重要概念。政府或科學家通過互聯網發布感興趣的研究問題,再招募公眾志愿者幫助其收集數據,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科研眾包模式[2]。在公眾科學項目中,包含兩類主要利益相關者:項目發起方(科學家、政府機構等)和項目參與方(公眾志愿者)。公眾科學的本質就是通過項目發起方與項目參與方兩者間的科學合作,形成質量高且影響大的科研成果[3]。

Thornton和Leahy[4]研究指出,在公眾科學項目中,信任是實現雙方有效合作的前提條件。但是,隨著公眾信息素養的不斷提升和對科學家公信力的質疑,近年來國內外科學發展引發的信任危機逐漸增多。公眾在某些情況下不信任科學家的能力,不信任項目發起方的真實性,也不信任公眾科學網站的可靠性。然而,以往關于公眾科學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公眾的參與動因,忽視了信任這一影響志愿者有效合作的重要前提因素。少數關于信任問題的研究也是站在科學家的視角,論述如何提升科學家對公眾提供的數據質量的信任[5-6]。因此,本文從志愿者的視角出發,基于Mcknight等[7]的信任建立模型,從聲譽、網站質量、信息質量和制度結構四個因素方面,探索志愿者對公眾科學項目信任的影響因素,旨在為提高公眾科學項目中的志愿者信任提供理論依據和對策建議。

2? ?文獻綜述

2.1? ? 公眾科學項目中的信任問題研究

信任代表了人與人、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的依賴關系,是保障團隊合作有效運行的重要前提[8]。公眾科學作為一種特殊的由項目發起方與項目參與方組成的團隊合作項目,兩者間的信任就成為了實現公眾科學項目有效合作的關鍵[3]。由于公眾志愿者的水平參差不齊,提供的數據質量也難以得到保障[9]。以往的關于公眾科學信任的研究多數站在科學家的視角,探索科學家對公眾參與的數據結果的信任問題。如Hunter等[5]基于公眾志愿者的背景、參與經驗、訓練程度等指標,計算了科學家對公眾的信任程度,依此來推斷眾包數據的質量。Lukyanenko等[6]結合社交網站用戶的“同行評議”結果,幫助科學家判斷公眾能力的可信任程度。然而,信任是一種雙向而非單向行為,科學家對公眾的信任標準只能作為事后的數據質量判斷依據,公眾對科學家的信任程度才從本質上決定了其對待公眾科學項目的態度及后續完成的數據質量。

迄今為止,只有少數學者從公眾志愿者的角度,討論了其對科學家甚至項目發起方的信任問題。王筱綸等[3]研究指出,公眾志愿者作為項目接收方,對于負責項目的主要科學家、發起項目的相關機構、以及為了項目所搭建的公眾科學平臺網站,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機[3]。首先,隨著公眾學識的提升和不良輿論的導向,志愿者對“專家”能力和立場的質疑聲越來越高[10];其次,項目發起機構也面臨著信息公開性低、交流渠道少、政府背書缺失等多方面的指責,導致了公眾志愿者的中途退出和消極怠工現象;最后,公眾科學網站作為項目實施的載體,常常因界面粗糙、流程不規范、數據上傳復雜等細節問題,引發志愿者的反感[3]。因此,本文將以公眾志愿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對公眾科學項目各個方面的信任影響因素,探索緩解上述信任危機的有效方式。

2.2? ? 公眾對個人、項目及網站信任的影響因素歸納

關于信任模型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層出不窮,但迄今為止,幾乎還沒有學者將其應用于公眾科學領域[5]。本文借鑒以往關于公眾對科學家、眾包項目和電商網站的信任因素的研究,試圖從中抽取出適用于公眾科學研究情境的主要變量。

科學家往往是公眾科學項目的發起者之一。近年來,隨著公眾對科學家的信任危機愈演愈烈,不少學者開始研究其具體成因。首先,科學家本身的能力、聲譽、德行等都與其可靠程度息息相關。一個科學家的個人成就、社會地位、業界影響力越高,公眾越可能信任他[11]??茖W家的德行品質也被證明是影響科學家信任的重要因素[12];其次,公眾自身的特性也會改變他對科學家的信任程度。王娟[13]指出,影響公眾對專家信任的因素包括公眾的性別、年齡與受教育程度;第三,公眾與科學家之間的關系也會影響其信任程度。具體而言,科學家與公眾之間知識背景的不同和技術認知程度的差異,是決定公眾與科學家能否建立信任關系的重要因素[14-15]。除此之外,公眾對科學家的熟悉程度,也影響了其對科學家的信任[16]。

從本質上來說,公眾科學項目可以看作是一類特殊的科研眾包項目。但由于這方面研究通常以分析參與意愿為主要目的,僅有少數文獻提出了影響公眾對眾包項目信任的前置因素。王筱綸等[3]提出了項目規模和項目難度對公眾信任的重要性;Ye和Kankanhalli[17]認為公眾對眾包項目發起方的信任度,會影響公眾對風險的感知,而風險感知直接影響對項目的信任度;Dunwoody和Griffin[18]則證明了項目宣傳渠道會影響信息搜尋結果,從而影響公眾對項目的信任。此外,除了項目本身的特性以外,公眾參與眾包項目的經驗和次數,以及公眾的個人興趣,也被證實為影響其信任程度的重要因素[3,19]。

公眾科學項目通常會建立一個網站來實現項目任務發布、數據收集、結果反饋等合作流程。本文嘗試借鑒其他領域中針對網站的信任因素進行提煉。首先,網站的聲譽、質量、安全等多方面特性,影響了公眾對電商網站的信任程度。如Mcknight等[20]指出,網站聲譽會顯著影響公眾剛接觸網站時的初始信任。王全勝等[21]認為,提升網站質量能夠加強公眾的信任程度。作為一種交易平臺,電商網站本身的安全性則決定了公眾在付款時是否可能受到財產損失,這也是影響電商網站信任所獨有的特性[22];其次,Mcknight等[7],王守中[23]均提到公眾隱私保護的重要作用。電商網站對用戶數據的隱私保護能力,是影響公眾信任的一個關鍵因素;最后,用戶個體特征如信任傾向也決定了其對電商網站的信任程度[22]。

本文對以往的研究進行了總結,并從中抽取出了與公眾科學相關的主要變量(見表1)。事實上,直接將上述三個領域的任一發現應用到公眾科學研究中,必然會遺漏一些重要的變量。此外,在興起不久的公眾科學領域的研究中,僅有少數工作涉及信任因素,目前還鮮有針對公眾科學項目中信任的影響因素的實證探索。

3? ?研究模型與假設論述

3.1? ? 研究模型

Mcknight等[7]在電商網站的初始信任研究中,構建了信任建立模型(Trust Building Model),該模型從網站聲譽、網站質量和制度結構三個因素出發,提出這三類因素會影響用戶對于網站的信任意愿。其中,網站聲譽是指網站在他人看來的印象和聲望,網站質量包括網站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等,制度結構因素則意味著網站所能提供的保障用戶隱私安全的方式。信任建立模型自提出以來,被廣泛應用于電子商務、虛擬社區等多個研究領域。Kim等[24]證實了在電子商務網站中,網站聲譽(情感因素)和制度結構保障(認知因素)顯著影響了在線消費者的信任;Kim等[25]也在前人網絡信任模型基礎上,著重研究了手機銀行網站質量與制度結構保障對信任的正向影響。在之后的研究中,Elliott和Speck[26]、WANG和Emurian[27]將信任建立模型進一步拓展,指出了信息質量和信息交互的重要性。Nilashi等[28]則將其細化為信息交互性和信息透明度兩個重要變量。

因此,本文以Mcknight[7]的信任建立模型為理論依據,結合Nilashi等[28]對模型的改進,依據前文總結的信任影響因素,從聲譽、網站質量、信息質量和制度結構四個因素,提出了志愿者對公眾科學項目信任的前置影響因素。其中,聲譽包括公眾科學的兩個主要志愿者:科學家聲譽和項目發起者聲譽兩個方面;網站質量由傳統的TAM模型所提出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組成;信息質量包含信息公開性和信息交互性兩方面,在重視信息透明度的公眾科學項目中尤為關鍵;制度結構因素則反映了公眾隱私保障對信任的重要性(見圖1)。

3.2? ? 聲譽對公眾科學項目中志愿者信任的影響

聲譽是公眾對事物、人或機構曾經所有的行為表現的綜合評估,是用于提高公信力的一種無形資產。以往文獻已經證實了聲譽對用戶信任的顯著影響[7,20]。李曙光[11]、伍新春和季嬌[12]先后指出,科學家的聲譽,如社會地位、業界影響力、德行品質等,均會影響公眾對科學家的信任程度;江慧芳[29]基于對電商網站的研究,提出了電商網站聲譽和商家聲譽對消費者信任的重要作用。

我國的公眾科學網站大多處于發展初期,公眾初次瀏覽和領取任務時感知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尤為強烈。此時,由于大部分公眾科學項目都是全新的,不能提供足夠的參考依據,其聲譽主要來自于其背后的組織引導者。一般來說,公眾科學項目中主要包括科學家和項目發起方兩類組織者。如果項目組織者是聲譽良好的科學家,則意味著他會遵循已知方案中描述的程序和倫理規則進行研究[30],以能力和專業精神行事[31],從而增強了志愿者對項目過程及結果的信任。如果項目發起方是聲譽良好的政府、企業或非營利組織/團體,則意味著項目具有可靠的政策支持、財務支撐和服務質量等,從而能極大地提升志愿者對公眾科學項目的信任[3]。因此,本文從科學家和項目發起方兩個方面出發,提出了聲譽對公眾科學項目的影響。假設如下:

H1a:科學家聲譽對公眾科學項目中的志愿者信任具有正面影響

H1b:項目發起者聲譽對公眾科學項目中的志愿者信任具有正面影響

3.3? ? 網站質量對公眾科學項目中志愿者信任的影響

以往的研究指出,網站質量能夠提高公眾的信任程度[7,21]。公眾科學網站雖然以科學研究為最終目的,但也不得不依賴新興的互聯網技術來實現,如專業性的數據上傳方式、社交性的互動渠道,服務性的地理位置顯示等。這些技術上的難題,愈發凸顯了網站質量的重要性。如果志愿者在公眾科學網站的使用過程中,覺得網站粗制濫造且難以使用,必然會懷疑項目發起方的能力,進而引發對公眾科學項目的信任危機[3]。

基于技術接收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網站質量包含網站有用性和網站易用性兩個重要指標[32]。因此,針對公眾科學項目網站而言,感知有用性主要指公眾使用網站后感受到其對自身有價值,如能提供豐富的專業信息解答公眾的疑慮。感知易用性主要指公眾使用網站的時候是否感覺方便簡捷,如界面簡潔、注冊方便、導航簡單、任務清晰易操作等??偨Y而言,公眾對網站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會提升用戶對公眾科學網站的使用感受,增強其對公眾科學網站的專業性和技術性的認可,從而進一步升華為對整個公眾科學項目的信任。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a:網站感知有用性對公眾科學項目中的志愿者信任具有正面影響

H2b:網站感知易用性對公眾科學項目中的志愿者信任具有正面影響

3.4? ? 信息質量對公眾科學項目中志愿者信任的影響

在信任建立模型的基礎上,部分學者提出并引入了信息質量的概念,認為其對信任具有重要作用[26-27]。本文借鑒Nilashi等[28]的研究,從信息公開性和信息交互性兩個角度,提出信息質量對公眾科學項目中志愿者信任的影響。

在公眾科學項目中,公眾雖然是直接的項目志愿者,但在整個參與過程中,公眾的主動權并不高,需要更多的信息幫助其建立對公眾科學項目的信任。在項目開始時,公眾只能通過網站上提供的介紹信息來選擇和評判任務,此時,公開透明的項目背景介紹有助于公眾了解項目的目的[26],打消公眾對參與公眾科學項目的顧慮。在項目進行過程中,有些公眾科學網站能夠提供詳細的任務步驟,幫助公眾樹立對公眾科學項目的信心[33]。有些公眾科學網站還會公開整個項目的完成情況(如已參與項目人數、項目完成進展等),讓志愿者體會到群體合作的成就感,增強志愿者的信任和參與熱情。在項目完成后,由于公眾不能直接檢驗數據的質量,如果能夠承諾給他們展示研究成果或出版相應科學讀物等,都會讓志愿者感受到他們的微小貢獻對于科學研究發展的價值,從而提高其對公眾科學項目的信任感[34]。因此,從公眾科學項目的參與全程來看,信息公開性有利于志愿者對公眾科學項目的信任,假設如下:

H3a:信息公開性對公眾科學項目中的志愿者信任具有正面影響

在公眾科學項目中,信息交互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構建信任的一個主要方式[28]。由于公眾科學項目包括項目發起方和科學家兩個重要發起者,信息交互還意味著對這兩類人群的溝通渠道的提供。一方面,如果能讓公眾與項目發起方交互,將能迅速解答公眾對項目的疑惑,為公眾帶來心理上的親密感和信任感;另一方面,如果為公眾與科學家之間建立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會縮短公眾與科學家之間的知識鴻溝和心理距離,極大地提升公眾對科學家的信任[14-15]。在交流方式上,有的公眾科學項目網站會向志愿者提供相關人員或科學家的聯系方式(如電話、郵箱等),也有一些會通過在網頁中嵌入各種溝通媒介來達到實時交流的目的,還有一些甚至專門建立了公眾與科學家的互動版塊,提供留言和反饋的功能[35-36]。上述信息交互方式,均會提升志愿者對公眾科學項目的信任。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3b:信息交互性對公眾科學項目中的志愿者信任具有正面影響

3.5? ? 制度結構因素對公眾科學項目中志愿者信任的影響

在網絡環境中,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互聯網監管制度都很不完善,隱私與安全要素成為了重要的制度結構保障,是影響公眾信任的重要前因[7,25]。以往的研究證實了個人信息安全性是保障用戶對電商網站信任的關鍵[22]。在公眾科學網站中,這一因素依然不可忽視。一般來說,志愿者在注冊公眾科學網站時,需要填寫個人電子信箱、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等私密的個人信息,有時甚至還需補充詳細的個人地址。這些注冊信息是否會被用作它途,是否會被黑客竊取或出售給第三方,必然會給志愿者帶來較大的心理疑慮。換句話說,對個人信息泄露的擔憂將成為公眾參與公眾科學項目的重大障礙[37]。相反地,當公眾科學網站能夠通過可靠的網絡安全技術保障用戶的數據安全時,公眾將更容易建立起對網站的基本信任。因此,本文提出了隱私保障對公眾科學項目信任的影響,假設如下:

H4:隱私保障對公眾科學項目中的志愿者信任具有正面影響

4? ?量表設計與數據分析

4.1? ? 量表設計和問卷收集

4.1.1? 量表設計

為了驗證本文提出的假設,本文采用情景式問卷調研法來收集數據。為了保證問卷的真實性,所用圖片均來自真實的公眾科學項目網站(中國觀鳥記錄中心)。為了確保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此次所用的測量題項也都基于前人研究的量表問題,再針對公眾科學項目的特殊情境進行改編,最終每個變量均包含了3-4道測度項(變量名稱、具體測度項及參考文獻見表2)。

問卷設計共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對公眾科學項目的簡要介紹及舉例。由于公眾科學在我國內剛剛興起,部分被調研者對公眾科學缺乏直觀的理解,甚至志愿者都不知道自己參與的項目叫做公眾科學。因此,我們以中國觀鳥記錄中心發起的“鳥類監測項目”為例,對該案例的背景、網站界面及網站中的關鍵信息提供了簡單說明,幫助沒有或已經參與過的被調研者瀏覽、體驗和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公眾科學項目;在第二部分中,本文依據研究假設和實證模型,設計了具體測度項,詢問了被調研者對于公眾科學網站各個維度的感受。所有問題均采用Likert 7級量表形式,以1-7表示同意程度,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在這一部分中,問卷還采集了與公眾信任相關的兩個控制變量:項目規模和項目難度;在問卷的最后一部分,收集被調研者的基本個人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參與次數、興趣程度和個人信任傾向,均作為本文的控制變量。

4.1.2? 問卷收集

由于此次調研采取情景式問卷的方式,在被調研者回答問題前提供了真實的項目介紹和網站圖片,來幫助其理解公眾科學項目及其具體流程,因此在采集數據時沒有對調研對象加以限制。本文采用了線上和線下兩種渠道來發放問卷,包括在社交網站中發放電子版問卷鏈接和直接給參與過公眾科學項目的線下群體發放紙質問卷。最終,共回收問卷211份,回收率約85%,在剔除明顯無效問卷32份后,最終得到了179份有效問卷作為本實證研究的數據基礎。

隨后,本文總結了此次收集到的179份樣本的描述性統計數據(見表3)。統計結果表明,女性參與調研的人數略高與男性,但總體差距不大;處于18-25歲年齡段的被調研者數量最多,占比高達35.75%;58.66%的被調研者學歷為大專/本科,32.40%的被調研者學歷為碩士及以上,說明參與調研的人員學歷較高,正是接觸公眾科學項目較多的一類人群;58.1%的被調研者都至少參與過一次公眾科學項目,其中16.2%的人有三次及以上的公眾科學項目參與經驗,說明大部分被調研者對公眾科學項目已具備了一定的參與經歷和認知。

4.2? ? 數據分析

4.2.1? 信度檢驗

在正式收集數據前,本文采用小規模的預調研方法來保證問卷可靠性和穩健性,即確保問卷中從英文文獻中翻譯或改編的問題的準確性。在經過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EFA)的檢驗后,最終保留了問卷中的所有問題,并用于正式問卷的發放。

在進行數據回歸前,首先要進行信度(Reliability)檢驗,來確保問卷測量數據的一致性的程度。本文利用SPSS 20.0軟件,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方法(CFA)去檢驗問卷量表中9個具體指標的信度。結果顯示,所有因子的Cronbachs Alpha值(Cronbachs α)均大于0.7,表明因子具有較好的可靠性(見表4)。

4.2.2? 效度檢驗

效度(Validity)反映了測量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效度主要從聚合效度和區分效度兩個方面進行檢驗。本文使用SPSS Amos 24.0軟件,采用因子載荷(Factor Loading,λ)、復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和平均提取方差值(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來衡量量表測度項的聚合效度。一般而言,λ>0.4、CR>0.7、AVE>0.5均可說明問卷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衡量結果顯示,本文的測量量表具有較好的聚合效度(見表5)。

其中,平均提取方差值(AVE)衡量的是因子解釋的方差與測量誤差解釋的方差的比率。如果所有因子的AVE的平方根均大于各因子結構間的相關系數,則認為模型有較好的區別效度[45]。位于對角線上的AVE的平方根值均大于對應因子與其它因子的相關系數,證實了本文的測量量表具有較好的區分效度(見表6)。綜上所述,本次模型達到較好的效度水平。

4.2.3? 模型擬合度檢驗

本文運用SPSS Amos 24.0軟件進行模型擬合,擬合指標包括卡方自由度比(CMIN/DF)、擬合優度指數(GFI)、調整擬合優度指數(AGFI)、正規擬合指數(NFI)、增量擬合指數(IFI)、比較擬合指數(CFI)和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擬合檢驗發現,所有指標的實際值均與常用擬合標準的建議值相符,反映出本模型具有較高的擬合度(見表7)。

4.2.4? 假設檢驗

本文運用SPSS 20.0軟件進行OLS回歸來驗證本文的假設。結果顯示,無論是否加入控制變量,結果均保持穩健??茖W家聲譽、項目發起方聲譽、網站感知易用性、信息公開性、信息交互性和隱私保障均正向顯著影響志愿者對公眾科學項目的信任,而網站感知有用性不存在顯著作用(見表8)??偨Y得出,本文研究模型的7個假設中,除H2a以外,其余6個都得到了樣本數據的支持。

4.3? ? 結果討論

無論是科學家聲譽(β=0.218,P<0.01)還是項目發起方聲譽(β=0.155,P<0.05),都對公眾科學項目中的信任存在著顯著正向影響??茖W家作為項目的主要負責人,決定了項目主題、步驟設計和科研結果的質量,是影響志愿者信任的重要因素。而項目發起方作為項目的發起者和組織者,保障了項目的有序進行,其聲譽的好壞是志愿者信任公眾科學項目的根源。本文的數據分析結果支持了假設H1a和H1b。

公眾科學網站是項目的載體,其質量會影響志愿者對公眾科學項目的信任,但僅有感知易用性會顯著正向影響公眾信任(β=0.171,P<0.01),感知有用性并不存在顯著作用。感知有用性主要指公眾使用網站后感受到其對自身有價值,如能提供豐富的專業信息。由于公眾參與公眾科學項目的初衷是為科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非學習專業知識,因此,網站有用性與否并不會影響他們對公眾科學項目的信任感知,假設H2a沒能得到支持。但感知易用性則通過界面設計、功能操作等保障了良好的用戶體驗,體現了公眾科學網站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從而讓志愿者相信這一公眾科學項目的背景和技能,支持了假設H2b。

公眾科學網站中的信息質量也會顯著影響志愿者的信任程度。一方面,信息公開性能讓公眾清楚地了解項目的目的、步驟和完成情況,有助于公眾樹立對公眾科學項目的信心,支持了假設H3a(β=0.127,P<0.05);另一方面,信息交互性意味著公眾科學項目提供了與科學家和項目發起方兩類群體的交流渠道??茖W家與公眾的交流能夠縮短兩者間的知識不對稱性,加深公眾對項目任務的理解,提升其信任感;相似地,項目發起方與公眾聯系得越密切,公眾越能及時了解項目的詳情和答疑解惑,從而提升對公眾科學項目中的信任。我們證實了假設H3b(β=0.127,P<0.05)。

最后,公眾科學項目的制度結構因素如隱私保障,也會對公眾科學項目的信任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公眾科學作為一個新興的領域,必須提供明確的政策條款和保護措施來保障公眾的自身隱私,才能提高用戶對項目的信任感(β=0.079,P<0.1)。假設H4也得到了證實。本文總結了所有假設及數據分析結論(見表9)。

5? ?結語

本文基于Mcknigh的信任建立模型[7],從聲譽、網站質量、信息質量、制度結構四個因素,提出了志愿者對公眾科學項目信任的七個影響因素。針對179份情景式問卷的數據進行OLS回歸,得出了下述四項結論:(1)科學家聲譽和項目發起者聲譽均顯著正向影響志愿者對公眾科學項目的信任;(2)從公眾科學網站的網站質量來說,網站感知易用性越高,公眾越相信公眾科學項目的可靠性;而網站感知有用性不存在顯著作用;(3)公眾科學網站的信息質量,即信息公開性和信息交互性,均對志愿者對公眾科學項目的信任有顯著正向影響;(4)制度結構因素如公眾隱私保障也與志愿者對公眾科學項目的信任程度正相關。

本文具有三點重要的理論貢獻:(1)目前國內外對于公眾科學的研究都主要聚焦于公眾參與動因和激勵機制,少數對“信任”問題的研究也是從科學家的角度出發,本文則詳細探討了志愿者對公眾科學項目的信任問題,在選題上具有較大的創新性;(2)本文借鑒了電商領域的信任建立模型,并結合公眾對科學家、眾包項目和電商網站信任的前置因素,歸納出與公眾科學項目信任相關的影響因素,尤其突出了信息質量這個較新的變量,為今后的相關研究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3)不同于以往關于信任問題研究的文字性論述[3],本文采用了情景式問卷的方法,從實證角度驗證了本文的研究模型,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本文的研究可以為公眾科學項目的組織者提供重要的實踐指導。(1)公眾科學項目需要找到背景或聲譽較好的機構進行組織和宣傳,如政府機關、專業協會、科研院所等,才能保障志愿者的初始信任;(2)在科學家的選擇上,盡量選擇專業領域內名聲好、學術好、地位高的學者。為了增加公眾對科學家的認識,建議將其研究背景及可公開的科研成果設計成有趣的科普介紹,在公眾科學網站中插入相關鏈接,以幫助提升公眾的信任感;(3)一個高質量的公眾科學項目的實施,離不開一個好的網站平臺的支持。公眾科學項目務必保證網站的界面簡潔、操作便捷、設計專業,提升網站的易用性,讓志愿者相信公眾科學項目的實力;(4)公眾科學項目應該始終保證信息的公開透明,如在項目宣傳時清楚地闡述項目背景和目的,在項目過程中明晰眾包任務步驟和具體細節,在項目完成時給予公眾一定的數據反饋;(5)要從信息交互性方面來提高公眾對項目的信任,包括在公眾科學網站中加入相應的社交功能模塊,以及在項目公告等頁面提供負責人和科學家的聯系方式等,保證志愿者在遇到任何困惑時都能及時提問并得到解答;(6)在公眾科學項目網站中,需要在項目介紹中強調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障,及在用戶上傳數據的時候自動彈出數據版權保護的說明等,才能讓志愿者放心地參與公眾科學項目。

當然,此次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1)目前公眾科學仍然是一個較新的研究領域,針對其信任影響因素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以致于本文僅能從科學家、眾包項目和電商網站等相關領域借鑒和歸納志愿者對公眾科學項目信任的影響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缺失。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將試圖結合訪談、行動者網絡等定性研究方法,更全面地提取公眾科學項目信任的影響因素;(2)由于國內大部分人群對公眾科學項目還沒有一個整體而普遍的認知,因此本文采用了情景式問卷的方法。然而,部分被試者對于公眾科學項目參與經驗的缺乏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理解偏差。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希望與公眾科學網站合作,讓用戶在參與完成后立刻填寫問卷,反映第一時間的真實感受。如果條件允許,還希望能通過實地實驗的方法,對比不同情景下用戶的信任感知和參與行為。

參考文獻:

[1]? 趙宇翔,劉周穎,宋士杰.行動者網絡理論視角下公眾科學項目運作機制的實證探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8,44(6):61-76.

[2]? 牛毅沖,趙宇翔,朱慶華.基于科研眾包模式的公眾科學項目運作機制初探——以Evolution MegaLab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7,61(1):5-13.

[3]? 王筱綸,趙宇翔,劉筱.公眾科學項目中的公眾信任機理及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公眾的視角[J].情報資料工作,2018(5):23-31.

[4]? Thornton T,Leahy J.Trust in citizen science research:A case study of the groundwater education through water evaluation & testing program[J].Jawr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2012,48(5):1032-1040.

[5]? Hunter J,Alabri A,Ingen C V.Assessing the quality and trustworthiness of citizen science data[J].Concurrency and Computation Practice and Experience,2013,25(4):454-466.

[6]? Lukyanenko R,Parsons J,Wiersma Y.Citizen science 2.0:Data management principles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the crowd[C].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sign Science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Systems.Springer,Berlin,Heidelberg,2011:465-473.

[7]? Mcknight D H,Choudhury V,Kacmar C.The impact of initial consumer trust on intentions to transact with a web site:a trust building model[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02,11(3):297-323.

[8]? Mayer R C,Davis J H,Schoorman F D.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3):709-734.

[9]? 李際.公眾科學:生態學野外研究的新范式[J].科學與社會,2016,6(4):37-55.

[10]? Rotman D,Preece J,Hammock J,et al.Dynamic changes in motivation in collaborative citizen-science projects[C].In Proceedings of the ACM 2012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ACM,2012:217-226.

[11]? 李曙光.科學家的名聲問題——從另一個角度談科學研究職業道德[J].中國科學基金,2007,21(4):207-209.

[12]? 伍新春,季嬌.科學家刻板印象:研究與啟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08.

[13]? 王娟.影響公眾對專家信任的因素——北京公眾對建設垃圾焚燒廠的風險感知調研分析[J].自然辯證法通訊,2014,36(5):79-86,127.

[14]? 公眾如何看待科學家參與政策制定:從科學素養、社會網絡和信任的角度[J].新聞大學,2016(6):77-86.

[15]? 金兼斌,楚亞杰.科學素養、媒介使用、社會網絡:理解公眾對科學家的社會信任[J].全球傳媒學刊,2015(2):65-80.

[16]? 唐莉莉.大眾傳媒與“專家”話語:選擇、呈現與信任危機[J].東南傳播,2010(11):5-7.

[17]? Ye H,Kankanhalli A.Solversparticipation in crowdsourcing platforms:Examining the impacts of trust,and benefit and cost factors[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12,11(3):297-323.

[18]? Dunwoody S,Griffin R J.The role of channel beliefs in risk information seeking[J].Behaviour Research & Therapy,2014,12(4):327-334.

[19]? 姚山季,劉德文.眾包模式下個體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理論視角[J].企業經濟,2017(1):98-105.

[20]? Mcknight D H,Kacmar C J,Choudhury V.Shifting factors and the ineffectiveness of third party assurance seals:A two-stage model of initial trust in a web business[J].Electronic Markets,2004,14(3):252-266.

[21]? 王全勝,鄭稱德,周耿.B2C網站設計因素與初始信任關系的實證研究[J].管理學報,2009,6(4):495.

[22]? Koufaris M,Hampton-Sosa W.The development of initial trust in an online company by new customers[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4,41(3):377-397.

[23]? 王守中.我國B2C消費者初始信任的建立[J].消費經濟,2007,23(1):52-55.

[24]? Kim D J,Ferrin D L,Rao H R.A trust-based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model in electronic commerce:The role of trust,perceived risk,and their antecedent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8,44(2):544-564.

[25]? Kim G,Shin B S,Lee H G.Understanding dynamics between initial trust and usage intentions of mobile banking[J].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2010,19(3):283-311.

[26]? Elliott M T,Speck P S.Factors that affect attitude toward a retail web site[J].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 Practice,2005,13(1):40-51.

[27]? Wang Y D,Emurian H H.Trust in e-commerce:consideration of interface design factors[J].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 Organizations,2005,3(4):42-60.

[28]? Nilashi M,Jannach D,Ibrahim O B,et al.Recommendation quality,transparency,and website quality for trust-building in recommendation agent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 Applications,2016,19:70-84.

[29]? 江慧芳.基于聲譽的C2C電子商務信任模型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7.

[30]? Lind U,Mose T,Knudsen L E.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 by placenta donation-a perception study[J].Environmental Health:A Global Access Science Source,2007,6(1):36.

[31]? Mcdonald M,Townsend A,Cox S M,et al.Trust in health research relationships:accounts of human subjects[J].Journal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Human Research Ethic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8,3(4):35-47.

[32]? Davis F D.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13(3):319-339.

[33]? Song J,Zahedi F M.Trust in health infomediarie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7,43(2):390-407.

[34]? Camphuysen C J,Heubeck M.Marine oil pollution and beached bird surveys:the development of a sensitive monitoring instrument[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1,112(3):443-461.

[35]? Gefen D,Straub D W.Consumer trust in B2C e-Commer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presence:experiments in e-Products and e-Services Trust[J].Omega,2004,32(6):407-424.

[36]? Wang Y D,Emurian H H.An overview of online trust:concepts,elements,and implication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5,21(1):105-125.

[37]? Culnan M J,Armstrong P K.Information privacy concerns,procedural fairness,and impersonal trust: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1999,10(1):104-115.

[38]? Lind U,Mose T,Knudsen L E.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 by placenta donation-a perception study[J].Environmental Health:A Global Access Science Source,2007,6(1):36.

[39]? Mcdonald M,Townsend A,Cox S M,et al.Trust in health research relationships:accounts of human subjects[J].Journal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Human Research Ethic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8,3(4):35-47.

[40]? Pavlou P A,Hang H,Xue Y.Understanding and mitigating uncertainty in online exchange relationship:A principle-agent perspective[J].MIS Quarterly,2007,31(1):105-136.

[41]? Gefen D.Customer loyalty in E-commerce[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02,3(1):27-51.

[42]? Brown S P,Chin W W.Satisfying and retaining customers through independent service representatives[J].Decision Sciences,2010,35(3):527-550.

[43]? Dinev T,Hart P.An extended privacy calculus model for e-commerce transactions[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6,

17(1):61-80.

[44]? Gefen D,Karahanna E,Straub D W.In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with online stores:the importance of tam and trust[J].IEEE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03,50(3):307-321.

[45]? Fornell C,Larcker D F.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1,18(1):39-50.

猜你喜歡
公眾參與信任
表示信任
信任
嚶嚶嚶,人與人的信任在哪里……
從生到死有多遠
論公眾參與立法的利弊與保障措施
互聯網背景下公眾參與農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對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中公眾滿意的影響因素研究
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制度的有效表達機制的構建
信任
信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