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莫扎特不哀傷?

2019-10-09 03:20楊照
視野 2019年18期
關鍵詞:大調奏鳴曲小調

楊照

20世紀初期的指揮大家魏因加特納被問到為什么不演奏海頓的作品時,輕蔑地回答:“海頓?他和莫扎特,都已經是歷史的‘陳跡了!”和魏因加特納同時期的另外一位音樂家謝佛勒,替魏因加特納的輕蔑做了當時最能令人認同的注解:“海頓和莫扎特,即使是他們最沉重的哀傷,也只不過皮膚那么一點深度而已!”

對那個時代的人來說,莫扎特最大的罪惡,莫過于他的音樂聽起來永遠那么快活愉悅??墒窃诶寺髁x的信念中,悲劇、哀傷才真正迸發出人之所以為人的能量,也才符合藝術家孤獨追求的精神,難怪他們不喜歡莫扎特。

為什么莫扎特不哀傷?這是應該從音樂史上被認真探討的一個重要話題,不能等閑放過。

莫扎特不哀傷,一部分來自19世紀的人們,創造了太多將莫扎特刻畫成天使般神童的故事。想起莫扎特,好像眼前就浮現文藝復興名畫中愛神丘比特的模樣,永遠天真,永遠抱著游戲的興味。將莫扎特想象成代表幸福與快樂的小童,那么當然就會強調他音樂中清朗歡愉的氣氛了。

一直到20世紀后半葉,靠著一部認真爬梳史料后創造的音樂劇,加上隨后改編的電影,才讓世人看到莫扎特生平不快樂、不歡愉的一面。彼得·謝弗寫的《阿瑪迪斯》還原了莫扎特不成熟、不健康的性格。他滿口臟話、言詞刻薄,經常爆發出帶有嘲諷意味的狂笑,得罪了周圍所有的人。盡管擁有那么高的天分,創作出人人喜歡的音樂,然而到處得罪人的個性,注定了莫扎特短短一生窮困潦倒的命運。他沒有快樂的童年,沒有快樂的少年期,沒有快樂的青年生涯,他甚至沒有機會活到中年,35歲便匆匆早逝。

這樣一個人,老天,他的生命里充滿了悲哀??!那么悲哀痛苦的人生,為什么他的音樂卻不悲哀也不痛苦,以至于被后來生活過得比他好十倍的人嫌棄呢?

莫扎特不是“不為”,而是“不能”。他所處的古典主義時期,音樂本來就不是個人經驗與感受的發抒表達。音樂要為王公貴族的不同場合服務,決定音樂屬性的,是那些場合需要的氣氛,而非作曲家的個人感覺。更重要的,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語匯,根本就沒有適合拿來表達深沉哀傷的完整工具。

貝多芬是擴張音樂情緒語匯最大的力量。音量的大小變化,突如其來的轉折,模糊調性的猶疑,各種和弦的松緊排列,都是貝多芬開發出來的可能性,而這些正是表達深沉情緒不可或缺的音樂元素。早逝的莫扎特,來不及參與這段發展,受限于時代,他的生命悲涼,很難轉譯到音樂上。

從這樣的背景,特別彰顯出第八號a小調鋼琴奏鳴曲的意義。莫扎特創作的18首鋼琴奏鳴曲中,只有兩首是用小調寫的,其他都是大調。大調的寬廣開放,遠比小調適合宮廷貴族的娛樂享受,這也是莫扎特偏好大調的主要理由。

1782年,巴黎出版商出版了莫扎特的三首鋼琴奏鳴曲樂譜,就是今天作品編號309到311這三首。K311其實創作最早,莫扎特剛離開薩爾茨堡,到了慕尼黑,由當地的大貴族佛瑞辛格委托撰寫的。K309以C大調寫成,最早是莫扎特在奧格斯堡音樂會中,面對一群紳士淑女即興彈奏出來的,當場得到了熱烈反應。后來到了曼海姆,他碰到一位15歲的女學生,在小女生的刺激下,莫扎特才憑記憶將樂譜寫下并修改。他自己形容這首曲子的第二樂章是:“一位女孩的畫像,很美而且很乖的女孩,比同年齡小孩要來得敏感且沉靜,不太說話,不過一旦說話總是帶著優雅而友善的態度?!?/p>

那么K310呢?這首曲子沒有清楚的宮廷掌故,無法確知莫扎特為誰、為何而寫。換個角度看,這首沒那么優雅、沒那么友善的小調作品,最有可能是莫扎特為自己而寫的。從薩爾茨堡到巴黎去發展,莫扎特飽受挫折,而且在這段時間中,經歷了母親過世的重大打擊。莫扎特大有理由為自己寫一首曲子,一首沉重低郁的曲子。

是了,第八號鋼琴奏鳴曲幾乎是莫扎特除了《安魂曲》外,最沉重、最低郁的作品。第一樂章莫扎特在“快板”之外,特別加上了“莊嚴”標記;第二樂章則是“富感情的如歌的行板”,都是莫扎特其他奏鳴曲中不曾有的標記方式。整首曲子創造“莊嚴”與“富感情”的主要手法,就在于左手低音的大膽變化,許多樂段,左手低音既非旋律也非伴奏,像是某種罔罔的、無法明言的威脅,飄蕩在生命的背景上,讓人難忘。

這是一個“不能”哀傷的莫扎特,以他最大的音樂天分,努力掙脫時代限制,為自己而作、為亡母而作的哀傷作品。聽這首作品,誰還能以為莫扎特很快樂,誰還能說莫扎特的哀傷“不過皮膚那么一點深度”?

猜你喜歡
大調奏鳴曲小調
貝多芬降E大調奏鳴曲Op.81a“告別”第一樂章三個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較
手機上的奏鳴曲
G大調隨想曲
四 季 相 思
春天的奏鳴曲
思 夫
五河小調
演奏莫扎特《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KV216》的預先準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