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①

2019-10-16 02:06陳麗娟
考試與評價 2019年7期
關鍵詞:閱讀能力培養策略小學語文

陳麗娟

【摘 要】 語文學科一直以來都在小學教學體系中占據著相當的比重,可以說語文知識是其它學科學習的前提和基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學科所占的分值比重不斷上升,而語文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更重要的是對中華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因此,學好語文是每個學生的責任和義務。閱讀教學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為關鍵的部分,閱讀不僅僅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同樣也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的檢測,良好的閱讀能力是每個學生都應當具備的基本社會技能。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探究。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閱讀能力 ?培養策略

引言:

良好的閱讀能力不但有利于學生文學素養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對我國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下,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也逐漸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轉移,旨在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閱讀能力可以說是學生語文素養以及學習能力提升的最有力量的保障,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所有語文教師的共同追求。故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應當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理解能力等具體情況制定出針對性的閱讀教學方案和計劃,并將其應用到教學實踐當中去,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良好的閱讀能力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學生缺乏對閱讀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小學正是學生好奇心理強烈和求知欲旺盛的階段,在課堂上很難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對于枯燥的課文閱讀更加缺少動力,極大地降低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 閱讀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依舊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將文章的題材、作者的介紹、主題思想以及表現手法的相關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使得閱讀教學環境和氛圍十分枯燥,降低了教學效率。

3. 忽視了對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閱讀教學僅限于課堂上的四十分鐘,無法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和深層次的體會文章中情感,加之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較少,沒有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學習習慣,使得閱讀教學并未達到應有的目的。

(二)良好的閱讀能力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

閱讀是人類獲取信息和傳承文化的主要途徑,也是人類不斷進步和充實自己的學習最大動力,因此在小學這一學生習慣養成和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就成了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良好的閱讀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學語文知識,并加以溫習和靈活運用,在閱讀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增長寫作素材的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樹立起正確的情感態度以及思想道德價值理念。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創設良好的語文閱讀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習興趣是小學時期支持學生不斷學習進步的最主要的動力來源,因此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實踐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自主探究閱讀興趣,這樣才能夠保障閱讀教學的高效進行,但受到學生認知能力以及性格特點等因素的限制,小學語文閱讀的效果并不理想,加之閱讀素材的語言文字十分深奧,不利于學生的理解,打消了學生的閱讀學習的積極性。為此,教師可以通過音樂和影視資料的放映創設良好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閱讀興趣。

教學案例:在課文《趙州橋》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根據學生喜愛視頻的特點,通過播放關于《中華古典建筑》的紀錄片作為課堂教學的開端,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的集中到了課堂教學上,為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打下基礎,這樣學生對于課文的學習就有了整體性的直觀認識,在教學情境中提高教學效率,從而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語言文字是人們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而文學作品則是人們思想情感的表達和寄托,為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活動進行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深層次的體會到文章中作者的情感精神,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增強閱讀的情景化,創設出良好的閱讀情境,進行情感渲染,提高學生的文化精神。

教學案例:在課文《一串紅瓔珞》的教學過程中,分析全文的結構和作者在偷偷拿了外祖母的紅瓔珞后心態的逐漸變化,外祖母通過獨特的教育方式讓“我”懂得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以及認識到了誠實的重要性,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全文通過一串紅瓔珞作為主線,延伸出了整體的故事結構,詳細描寫外祖母的教育方式以及作者的心態變化和所學到的東西。在閱讀教學實踐中讓學生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對學生自身文學素養以及情感精神世界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進行閱讀教學的課外延伸,開拓學生的知識面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和學習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拓寬知識面的主要來源,但僅靠課本教材中的素材無法滿足學生的知識增長的需要。鑒于此,教師應當積極開展拓展性閱讀教學,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寫作素材的積累。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學習習慣。

例如:在課文《飛翔的信念》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播放《萊特兄弟與飛機》的紀錄片影視資料,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深刻體會文章描寫信念的相關段落,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探究學習興趣。在完成課堂閱讀教學任務后,可以為學生推薦《世紀科技發展史》的相關書目的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結語

綜上言之,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和保障,尤其是對小學語文而言,其教學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質,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文學創作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的全面發展,為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和性格特點,不斷完善和創新閱讀教學方式,通過閱讀情境的創設以及情感滲透和閱讀課外的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姜文新.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7(05):237.

[2] 于春華.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6(33):198.

[3] 袁愛華.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6(12):85-86.

[4] 趙玉艷.試論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科技展望,2016(11):131-132.

猜你喜歡
閱讀能力培養策略小學語文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