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撤銷論文的學術不端行為及應對策略研究

2019-10-21 08:07田瑞強姚長青潘云濤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9期
關鍵詞:時滯不端誠信

■田瑞強 姚長青 潘云濤

1)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八一路299號 4300722)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5號 100038

科研誠信已成為社會和學界關注的熱門話題。研究論文的撤銷是對含有嚴重缺陷或錯誤,從而動搖其可靠性的文獻正式宣告失效。因此,撤銷論文的數量和頻率是科學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1]。Steen[2]的研究表明,2000年以來的10年間學術造假增長了近10倍。Nath等[3]基于1982—2002年PubMed數據庫的統計表明,因無意錯誤而被撤銷的論文占比為62%,高于因科研不端(包括篡改數據、偽造數據和抄襲剽竊)而被撤銷的論文(27%)。Wager等[4]同樣指出錯誤是論文被撤銷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學術不端。Fang等[5]通過分析生物醫學領域的2047篇被撤銷論文發現,因錯誤而被撤銷的論文占比為21.3%,遠低于因學術不端而被撤銷的論文(67.4%)。張晴等[6]統計了CNKI中的被撤銷論文,發現因學術不端引起的撤稿占被撤銷論文總數的67.4%。由于不同研究者的數據范圍差異,且已有研究多以某幾個學科領域為對象,缺乏全部學科數據的研究,從而導致對于學術論文被撤銷的主要原因或者當前研究中學術不端行為的主要表現形式并沒有清晰、明確的認識。此外,研究者對撤銷原因的分類也不完全一致,導致對論文被撤銷原因的研究存在差異。當研究樣本為某領域的較小量數據時,已有研究對論文被撤銷原因的分析往往相互沖突。因此,對科研誠信建設的這些基本問題,目前沒有形成共識。Retraction Watch最初是報道被撤銷論文和相關主題的科學博客,近期該網站建立了被撤銷論文數據庫,收錄了近2萬篇被撤銷論文,是當前覆蓋范圍最廣的被撤銷論文數據庫,幾乎囊括了全世界所有學科領域的被撤銷論文。本研究基于Retraction Watch數據庫統計自1955年以來全球范圍的被撤銷論文,分析學術不端的主要原因,并討論相應的應對策略,以期為科研誠信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1 數據與方法

1.1 被撤銷論文來源

美國記者Oransky和Marcus于 2010年建立了Retraction Watch網站,致力于監測、跟蹤被撤銷論文[7]。筆者在Retraction Watch數據庫中檢索了其中收錄的全部被撤銷論文。

截至2018年9月,Retraction Watch共收錄被撤銷論文19126篇。表1統計了Retraction Watch數據庫收錄的所有被撤銷論文,由于存在一篇文獻被標引為多種文獻類型的現象,表1統計的被撤銷論文總量大于網站檢索到的文獻總量。按照文獻類型統計,被撤銷論文主要由研究論文和會議論文組成,這兩類論文約占總量的85.6%。本研究選取文獻類型為研究論文(Research Article)的被撤銷論文作為研究對象。檢索策略:論文出版時間為1900-01-01—2017-12-31,文獻類型為Research Article。檢索時間為2018年9月23日,檢索得到9189條記錄。

表1 Retraction Watch數據庫收錄的被撤銷論文統計

1.2 撤銷原因分類

科研誠信辦公室定義的學術不端行為是指“在提議、進行或審查研究時或者在報道研究結果時的捏造、偽造或剽竊”[8]。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界定的科學論文被撤銷原因包括:普遍的錯誤、未經證實的數據以及不能再現的數據[9]。出版道德規范委員會(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COPE)認為論文被撤銷的原因主要包括:誠實錯誤、不可重復、期刊管理錯誤、重復出版、剽竊、捏造數據、篡改數據、倫理問題、誤導性報道等[10]。

Benos等[11]、Fang等[5]和Zhang等[12]都曾對論文被撤銷原因進行研究,且分類大致相同。劉紅等[13]將論文被撤銷原因分為3種:科學不端行為、有意的問題行為及無意的問題行為。丁媛媛[14]將其分為7種,沒有將未獲授權擅自發表、剽竊他人成果這類授權問題合并。由于COPE期刊出版指南在學術出版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其關于撤銷原因的分類被廣泛接受,Fang等[5,11-12]的研究與COPE的工作一脈相承。

本研究在文獻[15]撤銷原因分類的基礎上,將錯誤(Error/Mistake)和出版錯誤(Publisher Error)合并、將作者爭議(Author Dispute)和授權問題(Lack of Consent /Approval)合并,同時考慮Retraction Watch的撤銷原因分類,增加了訴訟/調查、引用被撤銷內容2類,將論文撤銷原因分為9類,并與Retraction Watch的撤銷原因分類進行映射。這9類撤銷原因如下:(1)重復,包括論文、數據、圖像、文本重復等;(2)錯誤,涵蓋了各類誠實錯誤,如期刊失誤,數據、圖像材料、文字等錯誤;(3)不可再現,包括各類投訴和擔憂,如關于作者、數據圖像的擔憂和投訴;(4)造假,包括各類不端行為,如同行評議造假、偽造/篡改等;(5)授權問題,涵蓋了政策、道德、版權、利益沖突、知情同意等方面的違規行為;(6)抄襲,包括各類存在原創性問題的剽竊和抄襲;(7)訴訟/調查,包括民事、刑事訴訟及其他機構的調查;(8)引用被撤銷內容;(9)原因不詳。

2 結果與分析

2.1 撤銷趨勢分析

Retraction Watch收錄的研究論文中,最早被撤銷于1967年,被撤銷論文最早發表于1955年。1955—2017年的被撤銷論文分布情況見圖1。1955—2005年,每年的被撤銷論文總量都在百篇以內,其中,2003—2005年的被撤銷論文數量較多,在70~80篇之間,其余年份均少于50篇;2006—2014年,每年的被撤銷論文數量快速增長,從100篇左右迅速增長到接近800篇;2015年以來,每年的被撤銷論文數均超過1000篇。從出版時間看,被撤銷論文集中發表于2000年之后,尤其以2010年發表的被撤銷論文最多,共1161篇。

2.2 撤銷原因分析

對9189篇被撤銷論文按照9種撤銷原因進行分類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梢钥闯?,重復、錯誤、不可再現、造假為論文被撤銷的主要原因,約占70%。由于授權問題被撤銷的論文約占9%,包括作者署名、版權、利益沖突、機構和道德等其他違規情況。因抄襲被撤銷的論文約占8%,包括文本、數據、圖像等抄襲。由于涉及訴訟或其他調查而被撤銷的論文約占4%,其中78%是期刊或機構主導的調查,10%涉及刑事訴訟,4%涉及民事訴訟。由于引用被撤銷內容而被撤銷的論文約占0.1%。

圖1 1955—2017年被撤銷論文的分布

在由于重復而被撤銷的論文中,51%屬于完全論文重復(Duplication of Article),29%屬于圖像重復,數據重復和文本重復占比均約10%;在由于錯誤被撤銷的論文中,37%屬于數據錯誤,18%屬于分析錯誤,14%屬于圖像錯誤,方法錯誤和出版商錯誤占比均約7%;在由于不可再現而被撤銷的論文中,41%屬于數據問題;在由于造假被撤銷的論文中,54%屬于數據造假,24%屬于同行評議造假,8%屬于圖像造假。

表2 研究論文的撤銷原因統計

綜上所述,數據問題是論文被撤銷的主要因素。因涉及數據問題被撤銷的論文共2146篇,占被撤銷論文總數的23%。其中,由于關于數據的擔憂/問題(Concerns/Issues About Data)、數據錯誤(Error in Data)、偽造/篡改數據(Falsification/Fabrication of Data)而被撤銷的論文均達到600篇及以上(表3)。

數據錯誤、偽造/篡改數據的情形相對明確,而關于數據的擔憂/問題常常并不確定。根據COPE的撤銷論文指南,在以下情況期刊應考慮發表關注(Issuing an Expression of Concern):收到來自作者的關于論文存在不端行為的說明,而證據尚未確定;有證據表明研究結果不可靠,但作者所在機構并不調查該案;關于該論文的調查正在進行,但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得出結論等。關于數據的擔憂/問題通常都是相關研究的可靠性存在質疑,也會導致研究不可再現。

表3 因數據問題被撤銷的論文的分類統計

2.3 國家及原因分析

被撤銷論文共分布在118個國家/地區,其中18個國家的被撤銷論文數量均超過了100篇,它們的被撤銷論文總量約占85%。表4顯示了被撤銷論文數量排名前10的國家。中國和美國的被撤銷論文數量最多,遠高于其他國家。中美兩國的被撤銷論文量約占40%,這與其論文產出基數巨大也密切相關。印度和日本的被撤銷論文數量也超過500篇。其他國家的被撤銷論文數量在200~400篇之間。被撤銷論文在國家分布上具有明顯的集中趨勢。不同國家的論文被撤銷的原因也大相徑庭,中國的研究論文大多因錯誤和重復被撤銷,美國的研究論文大多因錯誤和不可再現被撤銷。

2.4 撤銷時間分析

自論文發表至其被撤銷,存在一定的時間周期,可以將這個時間周期稱為撤銷時滯或撤銷周期。Retraction Watch標注了論文的發表日期和撤銷日期,能夠方便地計算撤銷周期,由此統計得到被撤銷論文的平均撤銷時滯為1095天(約3年)。2005年之前,被撤銷論文的平均撤銷時滯較長,約為2437天。2005年以后,被撤銷論文的平均撤銷時滯變短,約886天,特別是2015年以后的平均撤銷時滯更短,僅為302天。論文被撤銷的速度正變得越來越快。按撤銷原因來看撤銷時滯,存在授權問題的論文的平均撤銷時滯為734天,因抄襲、錯誤和原因不詳而被撤銷的論文,其撤銷時滯分別為812、856、802天,造假論文的平均撤銷時滯最長,達到1598天。造假論文更不容易被發現,因此撤銷時滯最長。

表4 被撤銷論文量排名前10的國家的論文被撤銷原因統計

表5 被撤銷論文的平均撤銷時滯

3 應對策略研究

科研誠信制度化建設包括預防、懲治、管理、保障等方面,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后端處理和前端治理同等重要??蒲姓\信建設需要多方參與,科研機構、基金資助機構、專業學會、期刊出版商和研究人員都應遵循相應的學術規范,維護科研誠信。通過對國內外現有學術不端治理研究的比較、吸收,本研究提出可以從4個方面著手推進,有效治理學術不端行為:(1)依靠宣傳教育,從科研人員的職業生涯發展角度進行科研誠信教育;(2)科研誠信建設不能僅靠一個部門或一種期刊,需要多方合作,建立共同治理的機制,將研究機構、基金資助機構、學術出版機構、科研人員等利益相關方緊密結合起來共同推進,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3)學術不端治理需要長效機制,是常態化工作,體現于科研及出版的方方面面;(4)公開透明是推進科研誠信建設的有力工具。因重復、錯誤、不可再現、造假是論文被撤銷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通過合理采用查重工具可以有效減少重復這種顯性、易識別的學術不端問題;而對于不可再現、造假等不易識別的學術不端問題,則需要從科研誠信教育、多主體的合作治理和長效體制機制建設方面入手。此外,數據問題是論文被撤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促進科學論文相關數據的公開透明更加必要。

3.1 基于職業成長的科研誠信教育

Benos等[11]在科學知識的治理中提出基于自我職業管理的模型(Model Based on Professional Self-Regulation)來應對學術不端,該模型的核心為個人的職業聲譽。以聲譽為核心的非正式機制一直以來在維護學術生態環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科學研究的生產階段,基于造假勢必損害聲譽的考慮,研究者的學術道德能防止其出現學術不端行為。在論文發表前的同行評議環節,盡職的同行評議也能有效防止學術不端?;趥€體自我管理的模型特別依賴于對科研規范的遵守,強調個人的學術道德信念。

此外,科學道德建設理應結合到高等教育中也是學界共識[16]。美國高校和與研究院開展的負責任研究行為(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RCR)教育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典范。RCR涵蓋了科研事業的重要階段和內容,針對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不同層次的研究人員,主題涉及9個方面:科研合作,利益沖突和承諾管理,數據采集、管理、共享和所有權、人類研究保護,實驗動物福利,導師指導,同行評審,出版實踐和作者責任,研究不端行為[17]。在科研誠信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方面,美國高校結合學科特色,采用的教育形式主要包括研討班、討論會、系列討論與講座、科學道德論壇、發證書、案例庫、主題報告等[18]。

3.2 基于中心化模型的多方合作治理

Montgomery等[19]提出從科學研究活動的組織領域(Organizational Field)和機構邏輯(Institutional Logic)的協同進化角度討論科研倫理的變化。其中組織領域和機構邏輯這兩個重要的概念,也成為中心化管理模型治理學術不端的基礎。學術研究組織領域的參與主體有:供應方(職業科學家、研究團隊、個體研究者等)、資源方(大學、公共及私營基金組織)、消費方(其他研究者、決策者、組織領導、商業公司等)及其他主體(期刊編輯、學會等)。機構邏輯則塑造了領域內行為者的認知準則和行為信仰,是個人及組織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的基礎。Montgomery 等[20]提出將學術不端類比為“病毒”,引入Leydesdorff的“產學研三螺旋”模型治理學術不端,強調多參與主體共同管理和控制被撤銷論文的傳染效應。

中心化的管理模型設想存在一個管理機構,它應擁有全部撤銷數據,能夠主動為與學術不端研究相關的科學家發出警報。從本質上講,個體視角和組織視角的治理機制分別強調了責任和干預,即自我職業管理和外部監督。中心化的管理模型強調多參與主體合作管理、控制、治理學術不端。在該合作模型中,撤銷聲明應首先報告給中心組織,該中心組織可由各利益相關主體協商產生。然后,基于中心化的管理模型,該中心組織將撤銷聲明推送給相關的科學家。中心化組織模型的設想能夠解決基于個體自我管理的模型中由于非中心化造成的撤銷標識不規范、聲明分發不統一、研究者并不能保證其引用的參考文獻并未被撤銷的問題。盡管中心化管理模型仍是研究者的構想,實踐中也還沒有相應的應用實例,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 ORI)與高校、科研機構、學(協)會、專業團體等合作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尋求協同治理的實踐可為中心化管理模型的未來發展提供很好的應用條件。

3.3 學術不端治理的制度建設

許多國家的實踐表明,科研誠信建設都依賴于科研管理制度的保證。通過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減少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21]。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形成了較完備的學術不端治理體系;趙婷婷等[22]總結了美國學術不端治理的體系結構、職責分工及運行機制。陳翠榮等[23]認為美國研究生學術不端監管機制的設計理念注重學術道德自律與他律,注重過程監管、多元監管。在我國治理學術不端的制度建設方面,陳玉國[24]提出從制度、規范、技術層面構建學術不端行為的防范體系;鄧瑤等[25]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我國科技期刊采取了相關學術不端防范措施,但防范程度參差不齊,須在制度建設、查重方式、懲戒措施方面加強和完善;焦爽等[26]提出建立學術不端共享信息數據庫,健全學術不端問責制度、被撤銷論文管理以及上報制度,建立對被撤銷論文作者的管理體系。

經過20多年不斷修改、完善政策制度和程序,ORI成為政治與科學相結合的“邊界組織”典范[27],在科研誠信建設與學術不端治理實踐中享有盛譽,形成了一套完備的運行機制。關于學術不端行為的治理政策,ORI不僅從4方面進行全面規定:學術不端行為界定及認定標準、機構的責任、審查和調查的處理程序、對舉報人的保護措施等,而且賦予管理機構在治理學術不端行為時可采取11項政策工具的權力[28]??傮w來看,國內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治理實踐和研究還不成熟,因此,ORI的相關政策實踐可以為國內科研誠信制度建設提供很好的參考。

3.4 公開透明的學術出版

公開透明對于科學進步至關重要。保證研究過程、研究論文及數據的透明度,使科學研究過程更注重協作、共享、重用,有利于科研誠信建設,也有利于科技進步。傳統的學術出版,論文與數據相互割裂,很難發現有效數據之間、數據與論文之間的聯系,降低科學交流的效率。低透明度的學術出版,不僅妨礙科學交流中數據的交換與共享,也存在學術不端的潛在風險。開放科學的興起,利用技術手段使研究活動更具協作性和開放性??蒲姓\信[29]是開放科學的重要議題,開源軟件、開放獲取、開放數據、開放同行評議等開放科學運動的理念及技術力量正使得科研誠信建設具有了更多可能性。

開放科學中心(Center for Open Science,COS)即是開放科學運動的先鋒。開放科學中心是2015年啟動的旨在提高研究的開放性、完整性和可重復性的非營利性技術機構。目前已有4800多種期刊[30]加入COS倡導的透明度和開放性促進(Transparency and Openness Promotion,TOP)指南。TOP指南為開放科學框架建立了可供所有期刊使用的數據共享政策,主要從3個層面增加研究的嚴謹性。第1個層面:披露[31]。文章必須說明研究結果的關聯數據是否可用,如果可用,如何訪問它們。第2個層面:強制公開。文章必須在可信存儲庫中共享研究結果的關聯數據。第3個層面:驗證共享數據是否可重復。必須向第三方提供共享數據,以驗證它們是否可再現論文的研究結果。TOP政策包括8項內容:引文標準、數據、分析方法、代碼和研究材料透明度、設計和分析過程透明度、預先登記研究計劃、分析計劃的預注冊、重復性研究。

4 結語

本研究發現:重復、錯誤、不可再現、造假、數據問題是論文被撤銷的主要原因;中國論文的被撤銷原因以錯誤和重復為主,美國則以錯誤和不可再現為主。這些發現對于針對性治理學術不端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加強在論文審稿階段的重復性檢測,應能大幅減少學術不端行為的產生。學術及出版行業對學術不端論文的反應正變得越來越迅速,學術不端論文從發表到被撤銷的時滯正變得越來越短;同時,造假論文更不容易被發現,撤銷時滯最長,未來需要加大對造假論文的監測力度。

科研誠信建設是個系統工程,涉及預防、懲治、管理、保障等方面,并且需要多方合作,建立長效治理機制。對于諸如重復等易識別的學術不端行為,采取相應的技術手段和控制流程有望有效防控;對于諸如不可再現、造假等不易識別的學術不端行為,則需要從科研誠信教育、多主體的合作治理和長效體制機制建設方面入手。此外,促進科學數據的公開、透明對于應對與數據問題相關的學術不端非常必要和有效。

猜你喜歡
時滯不端誠信
關于采用《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AMLC)》的聲明
隨機時滯微分方程的數值算法實現
論文作者學術不端行為類型
針對輸入時滯的橋式起重機魯棒控制
《中國糧油學報》關于學術不端稿件的認定和處理辦法
不確定時滯奇異攝動系統的最優故障估計
美好生活離不開誠信
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中國醫療美容》學術不端檢測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