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緊抓基本圖形打造靈動課堂

2019-10-23 03:53徐初標
讀寫算 2019年19期
關鍵詞:性質直線圖形

徐初標

摘 要 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讓學生先經歷探究對頂角概念和性質——“對頂角相等”的形成過程,再用互余、對頂角的性質解決例2,整節課的教學,緊緊抓住“相交線”這一基本圖形,打造了一個靈動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 基本圖形;靈動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9-0158-02

對于“直線的相交(1)”這節課,要打造一個靈動的課堂教學,非但要緊緊抓住“相交線”這一基本圖形,還需經歷以下的思路過程:

首先,說一下它的內容與地位:本節課是浙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上冊第6章“6.9相交線”的第一課時,相交線的知識在小學里已學過,所以課本中只做簡單的回顧。然而,相交線的模型這一基本圖形始終如一地貫穿于整節課中,首先由相交線產生對頂角的概念,繼而得到對頂角的性質,最終對頂角的概念與性質在題目中的綜合應用。足可見它有舉足輕重之地位。另外,“對頂角相等”這一性質作為初中幾何的重要定理,由于它具有隱藏性,所以,在圖形中一旦有相交線,就要用它的時候,因而,在后續要學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矩形,圓等這些知識中都有它的影子。

基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對頂角的概念與性質。

其次,緊接著看目標和目標解析,目標有三個:

(1)了解相交線的概念,理解對頂角的概念的本質特征;

(2)理解“對頂角相等”這一性質;

(3)會用余角、補角和對頂角的性質進行有關教的計算。

目標1解析:由生活的實例或數學解題中產生相交線的必要性,抽象成相交線這一基本圖形來定義相交線,并以圖形對頂角的概念的本質特征,這一目標的定位方式是(1)低維到高維 (2)組成要素的關系(3)過程與結果的融合,直觀想象、數學抽象的素養的落實。

目標2解析:如何讓學生感受證明“對頂角相等”的必要性,從一個給定的圖形中得到“對頂角相等”,但任意兩個對頂角都相等嗎?通過課題引入的剪刀的剪紙過程可讓學生感受到什么在變?而對頂角的相等關系總能保持嗎?從而引發學生用“同角的補角相等”推得這一命題的正確性,并寫出它的幾何語言,從而達成了數與形的完美結合。

目標3解析:例2中涉及余角、補角以及對頂角的性質的綜合應用,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事先讓學生讀題,看圖,做到邊讀題目,邊看圖形,邊標條件,接著讓學生找出基本圖形,然后設計幾個層層遞進的問題,或用思路導圖引導學生從結語出發多渠道地找到已知條件,以上的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建構解題思路,從而達成了目標3。

再次,對教學問題的診斷分析

對頂角的性質具有隱藏性,一旦看到有相交線的圖形,就會想到對頂角的性質,本節課的例2涉及余角、補角以及對頂角的性質的綜合應用,作為剛接觸到幾何推理的學生來說,完成這樣繁瑣的說理過程,那是比較難的。為了能讓學生形成解題思路,可根據“目標3的解析”那樣方式與方法,即可達到一題多解的目的,基于以上的診斷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難點是有關余角、補角以及對頂角的性質的應用,并且包含較多的說理過程。

緊接著,對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借助多媒體,動態地演示“相交線”這一基本圖形,進行一圖多變。把整節課的知識點串在一條線上,讓學生品味一圖多變、一題多解的數學之美,創設靈動的課堂教學。

由以上的幾個環節,我設置了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設問:如圖,這里有一把剪刀,緊握剪刀的把手,就能剪開物體,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

生可能疑惑不解?

追問:如果把剪刀的構造抽象成一個幾何圖形,會是什么圖形?請你把它畫出來。

生不難得到:剪刀的兩半可以看成兩條直線,中間的螺絲看成一個點,這樣就可以抽象成兩條直線只有一個公共點的模型。

小結:象這樣,兩條直線只有一個公共點,就說這兩條直線相交,該公共點叫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此時板書6.9直線的相交(1),同時畫出直線相交的基本圖形)

(從實際的問題中抽象出相交線這一基本圖形,為引出對頂角的概念與性質埋下了伏筆,既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讓學生感知數學的許多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與生產。)

二、探究問題,形成新知

師提問:如圖,直線AB與CD相交于點O,形成小于平角的角有幾個?這4個角有怎樣的關系?請同學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一下。

生可能得到:(1)4個,分別為∠1,∠2,∠3,∠4。

(2)4個角的關系:∠1+∠2+∠3+∠4=3600.(3)三個角的關系:變化中不存在不變性——沒有固定的關系。(3)兩個角的關系:兩兩配對有6對角,即∠1與∠2,∠1與∠3,∠1與∠4,∠2與∠3,∠2與∠4,∠3,與∠4。

師:(2)對于∠1與∠2的關系如何研究?

生可能得出:可分為三個步驟:第一,從角的定義出發,得到研究內容:兩個角的頂點、邊的關系,得到∠1與∠2的位置關系。第二,頂點重合,一邊重合,稱這兩個角“相鄰”;另一邊為反向延長線,所以這兩個角互補。第三,用幾何語言準確表達鄰補角的定義:∠1與∠2有一條公共邊OA,它們的另一邊為互為反向延長線,即∠1與∠2互補,具有這種關系的兩個角,互為鄰補角。

師追問:其余5對角的關系呢?生不難得到:∠1與∠4,∠2與∠3,∠3,與∠4這三對與∠1與∠2的關系一樣,都屬于互為鄰補角;而∠1與∠3,∠2與∠4這兩對角的共同特征:一是角的頂點相同;二是角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

此時指出對頂角的本質特征,并小結:兩條直線相交形成的4個角中,兩兩之間的位置關系,根據兩個角的的邊之間的特殊關系,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互為領補角,另一類是對頂角。

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以及小組合作探究,得出所要學的重點內容——對頂角的概念,實現了過程與結果的融合,直觀想象、演繹推理等數學素養的落實。

三、設計題目,鞏固新知

為了鞏固對頂角的概念,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練習及例1。

(1)如圖2,點O,P是直線AB上的兩點,并且∠1 =∠2,那么∠1 與∠2是對頂角嗎?請說明理由。

(2)如圖3,A,O,B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COD=1790,此時∠1 與∠2是對頂角嗎?請說明理由。

【這三個練習不僅能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對頂角的本質特征,也為下面的“對頂角相等”這一性質的逆命題是否正確的判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據?!?/p>

四、課堂小結,自我完善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讓學生體會感悟有什么收獲?

【小結歸納不僅是知識的羅列,而且應該選優化知識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p>

五、布置作業,提高升華

(1)教材P168,A組T3

(2)作業本

既鞏固了所學的內容,又為后續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六、教學反思

在學習了角的表示法,角的和差以及余角與補角的性質后,再進行研究對頂角的概念和性質的。對頂角的概念成型于現實生活的剪刀的構造,而對頂角的性質的推理過程涉及補角的性質——同角的補角相等,用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從課程的整體結構上、知識內在邏輯上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面對一個幾何對象,從構成的主要元素和相關元素,體驗研究幾何圖形的基本思路。

要說整個知識體系構建過程,其實“相交線”這一基本圖形始終如一地貫穿于整節課之中,借助多媒體,動態地演繹了“一圖多變,一題多解”的數學之教學過程,讓學生品味“一圖多變,一題多種”的數學之美,體會數學圖形之美的育人價值。當上課接近尾聲時,我在小結過程中讓學生從自己的體會、感悟、收獲等不同的角度談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再次引發了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促進了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提高。

由此可見,緊緊抓住一個基本圖形,只要進行巧妙的變形,就可以打造出一個靈動的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范良火.數學教科書七年級上冊[M].浙教版,2013,(1)

[2]章建躍.我們應該如何教幾何[J].中國數學教育,2017,(2)

猜你喜歡
性質直線圖形
弱CM環的性質
彰顯平移性質
畫直線
一樣長嗎?
雙曲線的一個性質與應用
分圖形
找圖形
圖形變變變
你喜歡直線嗎?
圖形配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