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語文課堂走出“讀”的誤區

2019-11-04 12:32特級教師
小學教學(語文版) 2019年5期
關鍵詞:毛蟲詞語文本

◇特級教師 沈 莉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推進,“以讀為本”逐漸成為一線教師的共識。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在瑯瑯書聲中引導孩子從整體入手,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思考,進而形成語感,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但是,筆者調研時發現日常教學中“以讀為本”還存在著一些認識上、操作上的誤區。下面就一些典型現象作一些剖析。

(一)

1.“以讀為本”,要基于預學的起點。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確實需要多讀。這種認識或多或少改變了教師一講到底、滔滔不絕的現狀。但是,多讀,不能只停留在數量上、形式上,更應該體現在讀的質量上。筆者聽一位教師上統編教材二年級下冊《小毛蟲》一課時,做了一些觀察記錄。

師:課前已經讀過課文的同學請舉手。(生舉手)讀了幾遍?

(生回答3 遍、4 遍……最多的讀了7 遍)

師:好,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小毛蟲》。請看大屏幕。

(出示)

學習要求: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課文)

師:讀書聲漸漸輕了,看來大家都讀完了,下面檢查一下同學們字詞掌握的情況。請看大屏幕。

(課件呈現生字新詞,生讀)

像這樣的例子,在教學實際中是一種大家習以為常的現象。從師生對話中不難看出學生已經進行了預學,讀的遍數已經很多,那么,“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的學習要求就顯得多余,教學時沒有必要再走過場。教師不妨采用小組內分工讀的方式,既讓每個孩子都參與讀,又可相互檢查預學時“讀”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字、詞、句的集中反饋,對重點字詞加以指導。比如,課件出示:“可憐的小蟲子一點點挪動身子,盡心竭力,終于從繭子里掙脫出來。它仿佛周游了整個世界,非常愉快?!边@段話中包含了本課要認讀的8 個生字,包含一個多音字“盡”,可通過指名讀、多音字據詞定音等形式幫助學生突破識記的難點。

2.“以讀為本”,要采用適合的方式。

有些教師認為“以讀為本”就是要多讀,于是,齊讀、分角色讀、小組讀、挑戰讀、引讀等充滿課堂。也有些教師認為“以讀為本”就是放手讓學生讀,諸如“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筆者認為,“以讀為本” 最關鍵的是要有目的地讀,要實現“讀”與“思”之間的有效銜接。

仍以《小毛蟲》第一課時教學為例。針對課后習題“小毛蟲經歷了哪些變化”,教師的指導分兩步。

第一步,默讀課文,想一想小毛蟲是怎么一步一步變化的。找找關鍵詞,圈出來。

第二步,出示填空題:這是一只___________的小毛蟲,它__________。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第1、2 自然段,想怎么讀就怎么讀。

從這個教學片段看,教師是有很強的目標意識的,能圍繞“小毛蟲經歷了哪些變化”來指導閱讀,這一點值得肯定。另外,教師對“讀”的過程也是有具體的指導的,如第一步中“找找關鍵詞,圈出來”,根據學生交流,隨機板貼“小毛蟲→繭→蝴蝶”,幫助學生理清文脈。值得商榷的是,第二步中讀的方式太“放手”,“想怎么讀就怎么讀”這樣的方式不利于思考,無論是對文本的理解,還是對本題的下一個教學任務“借助提示講講這個故事”都會有影響。建議教師第二步要求學生輕聲讀課文,并根據填空題畫出相關語句,再讀一讀。

3.“以讀為本”,要融入情感體驗。

那么,小毛蟲的每一個變化僅僅是圈出幾個關鍵詞就能讓學生讀好嗎? 當然不是?!耙宰x為本”,只有融入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實現“讀”與“悟”之間的無痕對接。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在有感情地朗讀的指導中過于強調“技術”,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讓有感情地朗讀變得假模假樣。

那位教師在指導朗讀《小毛蟲》中“只有它,這個可憐的小毛蟲,既不會唱,也不會跑,更不會飛”這一句話時,用課件點紅“可憐……既……也……更……”這幾個關鍵詞語,讓學生不斷地加重音量。幾遍練習后,學生的朗讀確實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本來很有意思的一段話,可以有多種理解和感悟,也可以有多種朗讀形式,卻被指導讀成了一個模型,失去了個性和生氣。

(二)

語文老師要善于在不同的情境中,借助不同的策略引導學生讀出變化,讀出感情。針對上述現狀,筆者結合自己的教研實際,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操作策略。

1.策略一:前后關聯,定位“讀”的目標。

要想讀好,須先把目標定好。任何一種語文能力的提升,都和教師基于教材和學情準確定位目標密不可分。在指導朗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將文本理解與自己的生活經驗、閱讀經驗聯系起來。

要準確定位“讀”的目標,先要梳理課后習題,并關聯文本,以便整理出整冊教材“讀”的具體要求。下表是統編教材二年級下冊“讀”的要素。顯然,每一個單元“讀”的側重點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指導的要點也應有變化。

單元 內容主題 “讀”的要素一春天的美好 朗讀,背誦/試讀/分角色讀/默讀/根據不同的提問,讀句子二心手相連 試著有感情地朗讀/默讀/讀句子,理解詞語/讀句子,想畫面三漢字的秘密 讀一讀,記一記/背誦/讀課文,講故事四童話與想象 讀好對話/默讀/朗讀,想象/讀一讀,說發現五 動腦筋解決問題 朗讀,注意對話的語氣/分角色朗讀,讀出恰當的語氣六觀察和思考 背誦/朗讀,提取信息七有趣的故事 朗讀,讀好問句/朗讀,分角色演一演/朗讀,借助提示講故事八神奇的世界 讀好問句/默讀,不要指讀

《小毛蟲》這一課的語言目標有三個:第一,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第二,四字詞語的理解與積累;第三,借助示意圖講故事。這三個目標彼此關聯,都離不開“讀”。雖然“借助提示講故事”從一年級上冊就開始訓練,但作為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教師需要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如何借助提示梳理故事梗概,按順序復述故事內容。這一目標的落實,不僅能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學生閱讀積累。據此,就可以把“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目標細化為:讀好課文中的長句,讀好人物說話的語氣。這些細化目標為本課語言目標的落實奠定了基礎。

2.策略二:品味語言,優化“讀”的方法。

“讀”的方法很多,如朗讀、默讀、速讀、瀏覽等。一般情況下,學生第一次讀文本宜出聲讀,整體感知時默讀、瀏覽比較適合。其實,真正意義上的朗讀指導,要求教師在具體的語段中,引導學生不斷感悟文本的表達特點,在體會表達特點的過程中,優化朗讀,效果會更好。比如,一年級下冊《小公雞和小鴨子》一課,就可通過句子比較,初步體會詞語表達效果。當學生發現“偷偷地”“飛快地”這些詞語的時候,就要引導他們體悟小動物當時的心理感受,想象這些詞表達了怎樣的場景等,這樣的朗讀才能融“讀”于情中。再比如二年級下冊《雷雨》《祖先的搖籃》,課后明確提出要注意加點的詞語,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這些詞語,在反復品味中讀出滋味來。

反觀《小毛蟲》教學,建議教師在教學課文第1 自然段時,圍繞“你看到了一只怎樣的小毛蟲”這一主問題指導學生展開學習,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領悟表達。下面是修改后的課堂實錄片段。

師:輕聲讀課文第1 自然段,你看到了一只怎樣的小毛蟲?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用橫線畫出來。

生:我看到了一只可憐的小毛蟲,課文中說“它既不會唱,也不會跑,更不會飛”。

生:我看到了一只什么也不會的小毛蟲,因為“它既不會唱,也不會跑,更不會飛”。

師:那你能讀好嗎?

(生動情朗讀“它既不會唱,也不會跑,更不會飛”)

師:小毛蟲什么也不會,那其他昆蟲都在做什么?

生:(讀)大大小小的昆蟲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飛的飛……到處生機勃勃。

師:這兒的省略號表示什么?你能想象一下,昆蟲們還有什么活動嗎?

生:蜜蜂在采蜜。

生:蝴蝶在飛舞。

師:這些昆蟲各有各的事做,像這樣歡快、充滿著生命力就是——

生:生機勃勃。

師:咱們把“又是”“到處”讀得突出一些,就能體現出這種生機勃勃的場面。

(生朗讀)

師:接下來咱們對比著讀一讀,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師生對比讀)

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學生不僅對詞句的意思進一步理解了,對小毛蟲的情感也進一步加深了,這樣的讀正是新課標所倡導的“讀”,是有目的、有層次的。每一次讀都有具體指導,每一次讀都和語言表達特點的品味相結合,學生越讀越有味,越讀越有趣。這對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積累語言、形成語感是有積極意義的。

3.策略三:情感體驗,凸顯“讀”的個性。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關注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因此,朗讀指導離不開一定的情感體驗。

從統編教材的編排看,個性化閱讀越來越明顯。以二年級下冊課后習題為例——《找春天》:說說孩子們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樣的?!肚烁狻罚赫f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稐鳂渖系南铲o》:文中反復說“我喜歡”,說說“我”喜歡的是什么?!肚嗤苜u泥塘》:說一說青蛙為賣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為什么又不賣泥塘了。這些探究性話題既基于文本,又張揚個性,需要孩子有個性地閱讀理解和表達。那么,這些話題除了要說清楚,還要讀出個性,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讀”有個性化的指導,讓“讀”也有個性化的元素存在。

在《小毛蟲》第2 自然段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發現:你又看到了一只怎樣的小毛蟲?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這樣來引導學生讀好這段話:

(1)靜靜地讀讀這段話,哪些詞讓你感受到了小毛蟲的笨拙?把它們圈出來。

(2)通過想象說話理解“九牛二虎之力”,通過動作來理解“挪動”,通過換一個詞理解“仿佛”,通過“周游”來體會小毛蟲的心理。

(3)學生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再融入情境個性朗讀——把“九牛二虎之力”“一點點”“仿佛”等詞語讀慢些或者重些或者輕些,就能更好地體現小毛蟲的笨拙。最后,讓學生戴上頭飾表演讀。

所謂有質量的“讀”,就是要基于學情選擇恰當的“讀”的方式,讓課堂上多一些靜靜看書的時間。同時,在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的過程中,要將學生每一次的理解、體驗融入其中。衡量孩子朗讀進步的標準絕不是會拿腔拿調地讀出重音。當一個孩子用全身心去對話文本、真情朗讀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大聲告訴孩子:你的朗讀真棒!

猜你喜歡
毛蟲詞語文本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容易混淆的詞語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找詞語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毛蟲與蛾子
毛蟲和蛾子
一枚詞語一門靜
走進文本 走近大師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