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莊龍海寺正殿文物殘損分析研究

2019-11-04 08:58高鵬翔楊森旺
關鍵詞:正殿臺基龍海

高鵬翔,楊森旺,王 浩

(1.山西大同大學建筑測繪工程學院,山西大同037003;2.大同市三優建安公司,山西大同037006)

1 保護目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提到對文物的保護,即是對其科學的建筑構造,優雅的建筑風格,精湛的建筑造詣得以延續與傳承;對文物保護能幫助我們科學的研究歷史文化與建筑藝術;能提供真實的實物資料;能為人類文明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創造條件;為全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做出新的貢獻[1]。

2 研究方法

1)理論研究:首先檢索中國知網相關研究成果為本文提供了思路;

2)考察調研:現山西大同陳莊龍海市正殿(如圖1)一處通過實地調研測繪得出基礎資料;

3)走訪取經:通過大量走訪獲得第一手資料。

3 保護價值

陳莊龍海寺正殿創建年代不詳,根據現存梁架結構,結合大同當地明清建筑風格判定,現存建筑為清代建筑遺構[2]。

1981年2月24 日被大同市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

4 文物本體及周邊

(1)地理位置:龍海寺位于大同市南郊區馬軍營鄉陳莊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2°34′—114°33′,北緯39°03′—40°44′之間,平均海拔1 056 米,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平布布局及其主要單體建筑:陳莊龍海寺整體院落布局嚴謹有序,南北深68.23米,東西寬16.81 米,總占地1 164.96 平方米,四周均為村級道路?,F存龍海寺是一個二進院落,廟院坐北朝南,中軸線上建筑由南向北建筑依次為戲臺、山門、過廳、大殿。廟院中軸線上最南端為戲臺,由戲臺北進入山門,山門面寬一間,進深一間,硬山布瓦頂;山門兩側為一進院東西廂房,面寬兩間,進深一間,硬山布瓦頂;往北為一進院正房(后人新建),面寬5 間,進深一間,硬房布瓦頂,正房明間作為過廳穿堂進入二進院,正房西次、稍間為佛堂,東次、稍間為僧寮。二進院分為兩個平臺,北面平臺上為正殿,東西廂房各兩間,南面平臺東西廂房各五間,均為硬山布瓦頂,平臺落差處砌矮墻分隔,矮墻中間開設月亮門。龍海寺現存建筑除戲臺、正殿為文物建筑外,其余建筑均為近年新建[4]。

正殿位于龍海寺最北端二進院中軸線上,坐北朝南,單檐硬山前出廊,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五椽;明間前帶卷棚懸山頂抱廈建筑,面闊、進深各一間。抱廈臺基東西寬4.49m, 南北深2.22m,高37cm。正殿臺基東西寬18.21m,南北深7.98m,后檐及兩山臺基高17cm~48cm。抱廈、正殿臺明為條磚順砌,上覆壓沿石,抱廈臺基前施玄武巖石質臺階三步,東西稍間設如意踏跺兩步。正殿殿身面寬五間、進深兩間。前后檐柱各6 根,前檐金柱6 根,后檐在殿內后槽明間立金柱2 根;次間、稍間墻內中柱共4 根;抱廈面寬一間,進深一間,前檐柱2 根,后檐與正殿明間檐柱共用2 根;正殿共用柱 22 根[5];

(2)梁架結構:正殿為“六檁前廊尖山式”。明間五架梁承于前金柱、后檐墻內柱上,五架梁前置金檁、墊板、額枋,后置后檐檁、隨檁枋、額枋,上置托墩,托墩上承三架梁,三架前后置檁、隨檁枋,其上立脊瓜柱承托脊檁,脊瓜柱兩側置叉手穩固交于脊檁;西次間、稍間西一縫,東次間、稍間東一縫均在脊檁下施中柱,中柱分別與后檐檐柱、前檐金柱之間設雙步梁,其上立金瓜柱承托單步梁頭部,后尾插于中柱內,雙步梁頭部置檐檁與下金檁,單步梁頭部置金檁、上金檁;五間分別在前檐金柱與檐柱之間施抱頭梁承托檐檁,縱向梁架之間使用隨檁枋拉結,形成穩定的梁架結構;

(3)墻體:前檐檻墻為條磚順砌,后檐墻為七順一丁砌筑,均為十字縫淌白墻,山面墻共4 堵,東西稍間置隔墻與明、次間分隔。外山墻為七順一丁砌筑,十字縫淌白墻,內隔墻下堿為條磚順砌十字淌白墻,上白灰抹面;

(4)地面:300×300×60 方磚十字縫糙墁;

(5)裝修:前檐裝修分隔均在金柱部位,明間施四扇六抹隔扇門,兩次間各施四扇四抹隔扇窗,稍間前檐中施隔扇門兩扇、邊施隔扇窗各一扇,后檐施板門兩扇,圓窗兩個;

(6) 屋面及木基層:屋面形制為前卷棚懸山后硬山頂建筑,2 號筒板布瓦屋面,均為勾頭坐中。前卷棚抱廈為過壟正脊,山面為鈴鐺排山脊,勾頭坐中,垂脊、戧脊為磚瓦脊。后硬山頂正脊為灰陶脊筒,正脊中間置仿木樓閣獅子托寶瓶脊剎,正脊兩端對峙卷尾形龍吻兩個,垂脊為灰陶脊筒,共設垂獸4 個,山面為鈴鐺排山脊,勾頭坐中。

檁上釘椽,其搭設方式均為亂搭頭,椽上鋪望板,望板厚約2 cm,望板上苫抹護板灰、泥背及青灰背苫背層,其上瓦瓦。前卷棚抱廈前檐椽出0.68米,飛出0.28 米,山面檐交接在硬山頂;后硬山頂建筑前后均出檐, 前檐椽出為0.68 米,飛出0.26米;后檐椽出為0.59 米,飛出0.28 米;抱廈及正殿椽徑均為100 mm,飛頭為40×40 mm,飛腰為60×60mm。椽飛均做油飾,椽身為深綠色,椽頭為黑虎眼;飛身底部前2/3 為深綠色,其余均為黃色,飛頭為綠底黃卍字;

(7)周邊環境:龍海寺四周均為村級道路,道路兩側均為民房,正殿東側、北側道路中心埋有下水,其中北側為村民拴牲口所占,嚴重影響龍海寺歷史風貌。

5 正殿主要殘損狀況及成因分析

(1)整體描述:正殿位于龍海寺最北端二進院中軸線上,坐北朝南,單檐硬山前出廊,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五椽;明間前帶卷棚懸山頂抱廈建筑,面闊、進深各一間[5];

(2)臺基地面:臺基:抱廈臺基東西現寬4.49 m,南北深2.22 m,高45 cm。正殿臺基東西寬18.21 m,南北深7.98 m,后檐及兩山臺基高17 cm~48 cm。臺明均為后人改制,現抱廈周檐臺幫與殿基前檐臺幫為機制紅磚順砌【6】,上覆壓沿石,水泥勾縫。殿基后檐及西山墻臺幫紅磚砌筑、水泥砂漿抹面,東山墻臺幫為毛石砌筑,抱廈臺基前施水泥臺階三步,東西稍間設水泥臺階兩步。地面:現抱廈地面后人改制為紅色機磚糙墁,正殿室內為水泥砂漿抹面;

(3)柱子:柱子均向東不同程度的傾斜,前檐檐柱傾斜4~6 cm;前檐金柱傾斜3~12 cm,明間西二縫最為嚴重;前檐明間東西一縫檐柱柱頭柱腳糟朽嚴重,檁件下沉,從而導致明間、東次間前檐整體下沉,后人在明間東西一縫檐柱前各加設一根柱子進行支撐;露明柱子均存在自然裂縫,油飾起甲脫落;抱廈檐柱、山墻及后檐墻內柱底部受潮糟朽嚴重,且抱廈檐柱后人用來栓牲口,造成下部柱根損壞,現受力不均;柱子均不同程度下沉,下沉值為1.5~3.5 cm[6];

(4)梁架結構:現正殿為本世紀初善人所修,改動較多。抱廈懸山懸出部分被后人改動為無懸出,山面梁架糟朽嚴重;正殿東側原為水坑,地基下沉,柱根糟朽,所有梁架均向東傾斜,傾斜值為3 ~12 cm,前檐明間東一縫檁件拔榫、糟朽、開裂現象嚴重,屋面漏雨,造成前檐明間東西一縫檐柱柱頭糟朽嚴重,從而導致明間、東次間前檐整體下沉;

(5) 墻體:前檐檻墻后人用紅機磚新砌。因自西向東地基不均勻下沉,兩山山墻、室內隔墻、后墻均縱向向東傾斜,傾斜值為5 ~11 cm,東山墻以虎皮石擋墻加固;且后墻因內下堿酥堿嚴重,承載力降低,重心南移,導致上身墻體整體向南傾斜。后墻縱向在碼頭墻部位全部開裂,最大達7 cm,明間東一縫通體裂縫寬1 ~4.5 cm,深6 ~9 cm,后人用水泥砂漿灌縫。所有墻下堿部位均酥堿嚴重,后人水泥砂漿抹面。后檐墻近代新開窗戶3 扇,后又封砌[6];

(6)裝修:原有裝修隔扇缺失,后人補配在檐柱位置。前檐雀替缺失,荷葉墩變形、開裂;

(7) 屋面及木基層:正殿及抱廈筒板瓦屋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脫節、酥堿、碎裂,所有勾滴均為新配,型號為3#,比原有筒板瓦小1 號。正吻合后人近代補配,脊剎殘缺(如圖1),正脊筒剩余兩塊,其余均缺失不存,后人用兩層規格較小的脊筒疊層砌筑;垂獸缺失,現存垂獸均為后人補配,垂脊筒僅剩余東側15 塊,其余均為后人臨時補配,垂脊歪閃,后人用水泥漿加固。抱廈垂脊歪閃、脫落?,F望板較薄,厚約0.5-1 cm,不足以承重,且局部望板殘缺、斷裂,泥背層裸露,漏雨嚴重。連檐、瓦口全部糟朽,變形嚴重。檐部椽、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糟朽、開裂?;艽?、腦椽個別垂彎,少部分開裂,背部糟朽。后檐西稍間椽飛近年著火碳化、殘缺;

圖1 脊剎殘缺圖

(8) 油飾:勘察中發現外檐柱子及前檐椽飛油飾地仗層龜裂起鼓、脫落;柱身外側油飾為后人制作,不符合古建筑傳統方法;

(9)塑像:正殿明間塑有南無釋迦牟尼佛;東次間為南無藥師佛、韋陀;西次間為南無阿彌陀佛、關羽;東稍間為觀音菩薩及左右兩側的侍者善財童子和小龍女;西稍間為地藏菩薩及左右兩側的侍者道明和尚和閔公,造像精美均為近年善人張富財及眾居士所捐塑。塑像雖為近代所塑,但藝術價值較高,予以現狀保護;

(10)彩繪:現存彩繪位于東西山墻廊心墻墻心內,繪制年代不詳,以灰底墨色為主,內容為人物圖案,保存較好,表面紅色油漆污漬較多。

周邊環境:現狀龍海寺四周均為村級道路,道路兩側均為民房,正殿東側、北側道路中心埋有下水,其中北側為村民拴牲口所占,嚴重影響龍海寺歷史風貌。綜上所述,龍海寺正殿墻體整體向東傾斜、后墻墻體通長豎向裂縫數道;梁架整體向東傾斜,前檐檐部東次間整體下沉;屋面瓦件松脫漏雨嚴重,望板糟朽;后檐西梢間椽飛火燒炭化,前檐抱廈山面后人改制,山面梁架常年遭受風吹雨淋日曬;結構安全岌岌可危。雖有近代本村善人本世紀初進行過維修,但其是在病體上的簡單搶險加固,且用料、作工粗糙不堪,雖不致馬上坍塌,但與文物保護極為不利,需及時進行徹底的維修整治。

6 保護結論

按《古建筑木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規范》

GB50165-92 的相關技術要求,對所獲取的資料在對照《規范》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將古建筑的可靠性鑒定標準進行殘損等級評估,并將其分為四類:

(I)類建筑承重結構中原有的殘損點均已得到正確的處理,尚未發現新的殘損點或殘損征兆。采取加固或修理措施,但尚不致立即發生危險;

(II)類建筑承重結構中原先已修補加固的殘損點,有個別需要重新處理;新近發現的若干殘損跡象需要進一步觀察和處理,但不影響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

(III)類建筑承重結構中關鍵部位的殘損點或其組合已影響結構安全和正常使用;

(IV)類建筑承重結構的局部或整體已處于危險狀態,隨時可能發生意外事故,必須立即采取搶修措施。

根據上述建筑物可靠性鑒定標準,結合各建筑殘損現狀,判定:龍海寺正殿殘損等級為IV。

通過對龍海寺建筑的詳細勘測與分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古建筑木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規范》結合各建筑勘察文件界定,龍海寺正殿修繕性質為重點修復——落架大修。

猜你喜歡
正殿臺基龍海
預測HL-2A 托卡馬克臺基結構的MHD穩定性數值研究*
多版本高中英語教材紅色文化融入的比較研究
淺述古建筑建造藝術
清宮中正殿念經處如何選官
故宮中的數字與數學
日本新天皇即位將“恩赦”55萬犯人
臺基股份:擬定增募資7億發展半導體
“猴王”崔龍海以芋頭為養生法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