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所有學科同向同行的思政教育體系

2019-11-06 06:41諸惠華
人民教育 2019年21期
關鍵詞:浦東新區教研思政

諸惠華

在2019年3月18日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那么,通過什么樣的渠道落到實際的思政教育中?

上海市浦東新區的思政教育明確了“四個堅持”的導向,即堅持政治導向,引導學生明確政治立場,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文化實踐,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堅持“三全育人”,構建思政教育一體化的新格局,落實教育目標、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管理、考核評估等方面的統一要求;堅持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自覺性。在此基礎上,以課程為核心,構建所有學科同向同行的思政教育體系。

抓住關鍵: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指明方向。

浦東新區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師隊伍基礎工程的建設,將其納入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建立思政課教師專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完善激勵機制,教師專業職稱評聘和先進表彰在一定程度上向思政課教師傾斜。同時,浦東新區積極搭建各種展示平臺,并與教育學會、學科基地合作開展中青年教師教學評比、論文競賽等活動,創造機會讓思政課教師到外區、外省市學習交流。

區域教研是銜接學科課程理念和基層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培養教師隊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浦東新區每兩周一次、每學期6-8次開展思政學科教研活動。針對浦東新區區域大、學校分散、發展程度不一的情況,我們采取了集中教研與分片、分層教研相結合的教研模式;堅持教研活動的主題化、課程化,提高活動的參與度和實際效果;現場教研與網絡教研相結合,充分利用“浦東教師研修社區”平臺,拓展教研活動空間。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組成的學科中心組,是浦東新區思政學科教研活動順利推進的核心力量。中心組實行定期聘任制,中心組教師在開展分片區、分層次的教研活動中起組織指導作用,也在各項質量檢測活動中起核心骨干作用。在此過程中,一批優秀的思政課教師脫穎而出,成長為區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名師。

此外,浦東新區還通過加大培訓力度,有計劃、有重點、分層次地培養思政課名師和骨干教師:邀請外區、外省市思政課名師來浦東授課帶教;加大優秀師資的引進力度;及時發掘和樹立思政課教師先進典型,鼓勵更多人才成為優秀思政課教師,提升區域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

筑牢陣地:創新思政課程建設路徑

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性課程。浦東新區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各類各門思政課深度融合,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注重傳承紅色基因,確保思政課教學質量。

以“推進黨的十九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為契機,浦東新區積極組織全區師生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展各類研討與實踐活動。配合“萬個示范課堂”建設,浦東新區的初中和高中各選拔了四位教師,依托骨干共同研討,完成了選課、備課、磨課和錄像課拍攝等一系列工作,多節參賽錄像課入選上海市精品課庫。為推動《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的有效使用,浦東新區組織專業人員基于單元教學需要編寫配套教學資源,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確定、核心資源的內容和使用、評價建議等多方面,對六七年級教材進行了重點研究,目前已完成了六七年級核心教學資源的編寫。浦東新區高中思政學科團隊近期以《思想政治課活動型學科課程的理論與實踐》課題為引領,積極開展理論學習和行動研究,幫助骨干教師深入理解新課改要求,并真正在課堂上創新思政教育路徑。

從課堂教學實際的調研情況看,我們的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普遍注重德育與智育的結合,課堂上能恰當地選擇教學策略,圍繞學習的設計多樣化,注重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培養學生辯證地觀察、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教學中能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注重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型學習。

從學習效果的調查情況看,學生對思政課堂普遍認可,認為與自己的實際生活和未來發展關系緊密,特別是高中生對時事政治比較關心,基本能認真參與思政課程的學習,三成左右的學生會在高三把政治作為選修科目,且高中學業水平檢測合格率都在96%以上。

注重踐行:追求“知、情、意、行”的統一

思政課是一門既具有較強理論性又具有較強實踐性的課程。思政課必須強化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價值認同、理想信念、能力技能,不斷追求“知、情、意、行”的統一。

浦東新區堅持革命傳統與時代精神相結合、藝術熏陶與情操陶冶相結合、學校教育與社會引導相結合,以“扣好人生第一??圩?,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為主題,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動等;以張聞天故居、黃炎培故居、浦東中學、觀瀾小學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依托,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創設京劇、昆劇、滬劇、越劇、淮劇、黃梅戲、錫劇、豫劇、滑稽戲和鑼鼓書等十個“傳統戲劇進校園”項目,形成了“百十千萬”戲劇教育平臺,即十個戲劇名師工作室、百個戲劇特色學校、千名戲劇指導教師、萬名學生戲劇愛好者,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組織廣大青少年誦讀、書寫和講解中華經典詩文,愉悅身心、凈化心靈、啟迪心智;開展勞動教育,促使青少年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培育美好心靈,強化責任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浦東新區還積極開展學科競賽類活動,推動學生在活動中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內化于心”。近年來,我們結合建黨90周年、黨的十九大召開、改革開放40周年等重大紀念活動,組織開展多樣化的思想教育活動,同時結合主題舉辦中學生小論文評比活動,并將優秀小論文結集出版;經常性地開展時政演講、時事點評、時政競賽活動,每年舉辦大型時政類比賽,引導學生拓展視野,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組織初中、高中校參加“新滬杯”中學生憲法知識競賽,學生學法用法、崇法尚紀;開展“模擬政協”“模擬人大”“模擬聯合國”“學生公司”及“JA青年理財”社區服務等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走進社會、發現問題,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眾參與等學科核心素養。

(作者系上海浦東新區教育黨工委書記、教育局局長)

責任編輯 冀曉萍

猜你喜歡
浦東新區教研思政
課程思政邁向高質量發展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為“浦東新區法規”開啟眾籌模式
寓莊于諧:高中思政課堂教學語言活力之彰顯
借力大數據分析 創新“三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問題指向:學校教研品質提升的實踐轉向——以福建省尤溪縣教研實踐為例
浦東新區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建議
行業協會在科技創新中的政策選擇
關注教研活動提升教研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