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癥狀性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術后膜下引流與骨膜下引流療效分析

2019-11-13 06:08譚鈞城張永建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9年5期
關鍵詞:骨膜硬膜腦膜

譚鈞城,石 柳,張永建

(四川省眉山市中醫醫院神經外科,四川 眉山 620000)

硬膜下血腫指顱內出血所致血液異常積聚在硬腦膜及蛛網膜之間,時間超過3周則為慢性硬膜下血腫(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CSDH)。CSDH是神經外科常見疾病之一,臨床就診的多以伴隨有神經功能損傷癥狀或顱內高壓癥狀就診。癥狀性慢性硬膜下血腫首選治療方式為鉆孔引流術,但常規鉆孔后硬膜下持續引流有相關并發癥、復發風險較高,探索更好的手術方案意義重大。硬膜下放置引流管位于腦皮質表面,而骨膜下引流管可能對腦皮質創傷更小,手術安全性更高。本研究對比分析顱骨鉆孔后放置硬膜下引流管與骨膜下引流管的治療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神經外科收治的86例單側CSDH鉆孔后骨膜下持續引流治療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期行單側CSDH鉆孔硬膜下持續引流患者112例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經臨床和CT掃描明確單側硬膜下血腫,排除:終末期疾??;一般情況太差難以耐受全麻手術;妊娠;凝血功能障礙;既往CSDH手術史;雙側硬膜下血腫。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血腫體積、血腫位置及疾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術前基本情況比較

#校正卡方檢驗

1.2 手術方法入院后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與術前評估,術前簽手術知情同意書,圍手術期停止使用抗凝藥,并經治療將凝血功能糾正正常。所有患者均仰臥位,全麻后手術。根據術前CT資料選擇血腫厚度最大位置體表標記,并作為顱骨鉆孔位置;在標記位置處行單孔鉆孔引流,孔徑直徑≥1.0 cm,以尖刀“十”字形切開硬腦膜,緩慢釋放不凝血,然后用生理鹽水沖洗至流出液體清澈為止。觀察組將引流管放置于骨膜下,對照組將引流管放置于硬腦膜下,明膠海綿填塞骨孔,術后將引流管固定在適當位置,縫合頭皮。術后無相關禁忌患者均予氨甲環酸止血,引流管持續引流48小時后觀察引流管無血性液體引出后拔出引流管。圍手術期間嚴密觀察患者情況,若懷疑有相應并發癥,則即時復查頭顱CT。所有患者在術后3月由神經外科治療團隊進行電話隨訪后均門診復診,包括患者神經系統檢查,必要時進行影像學資料復查等。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血腫復發、再次手術、開顱手術、顱內血腫,對比硬膜下血腫、顱內感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死亡率等。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校正卡方檢驗以及Fisher確切概率法。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住院期間、出院時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在血腫復發、再次手術、開顱手術、顱內血腫、對比硬膜下血腫、顱內感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死亡率發生率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術后隨訪期間在頭痛、輕度偏癱、失語、癲癇、死亡發生率及血腫發生例方面總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并發癥、出院時和隨訪3個月情況比較 [n(%)]

#校正卡方檢驗*Fisher確切概率

2.2 兩組患者高齡和使用抗凝情況比較在≥80歲高齡患者中,觀察組鉆孔后骨膜下引流死亡發生率為0,對照組硬膜下引流死亡發生率為36.75%(4/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37);在使用抗凝藥物患者中,對照組硬膜下引流血腫復發率為41.17%(7/17),觀察組骨膜下引流血腫復發率為7.14%(1/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45)。

3 討論

3.1 CSDH發病機制及治療現狀早在1857年發表的文章“pachymeningitis haemorrhagicainterna”首次詳細描述了癥狀性慢性硬膜下血腫臨床特征,病因及治療方案[1]?,F代研究理論認為創傷后炎癥與CSDH病理過程密切相關[2]:微小的創傷導致硬腦膜表面細胞的破裂,破裂細胞釋放更重炎癥因子,吸引炎癥細胞聚集,同時炎癥因子誘導血管內皮生成因子表達,形成沒有基膜的未成熟毛細血管,這些未成熟的毛細血管中內容物外滲到血腫腔中,炎癥反應還將纖溶酶原和凝血酶釋放入血腫腔內,纖維蛋白凝塊崩解,血小板不能聚集;隨炎癥反應發展,最后形成血腫。CSDH發病率隨人口預期壽命延長,增長趨勢明顯,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3,4]。既往對于鉆孔后是否引流一直存在一定爭議[5,6];Santarius等關于鉆孔后是否引流的一項隨機對照研究顯示鉆孔后使用引流管不僅安全,而且在術后6個月隨訪時間內時復發和死亡率降低相關[7],而后的研究更加證實CDDH患者術后持續血漿管引流很有價值,現已作為CSDH首選治療方案。而傳統的硬腦膜下持續引流術后并發癥較高,達2%~37%術后復發率[8],尋求一種更好的手術方式一致都是研究的熱點。

3.2 CSDH術后不同引流方式研究結果顯示除開顱血腫清除術外,其他手術在治愈率、復發率、死亡率、復發率等方面并無明顯統計學差異[9];現手術普遍使用的傳統引流方式為硬膜膜下引流,而骨膜下引流侵入性更小,置管及取管過程中不引起血腫腔膜、蛛網膜腔膜、大腦皮質損傷,持續引流過程中不會對對蛛網膜產生刺激,腦組織復位時不無明顯阻礙作用,而同時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引流效果不低于傳統方式。這兩種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目前尚存在爭議。Gazzeri等[10]回顧性骨膜下引流組224例患者中7.6%需要第二次手術處理復發血腫,僅3例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黎明等[11]對80例CSDH患者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骨膜引流手術組在術后癲癇發生率及同側顱內硬膜下血腫復發率顯著低于硬膜下引流術,且骨膜下引流組在24小時引流更為徹底且發生過度引流發生風險更低。Bellut等[12]回顧性研究骨膜下引流與硬膜下引流兩者CSDH復發率、并發癥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種不同引流方式術后在各種并發癥上總體無明顯差異,結論與Bellut等12]研究結論相似,而本研究發現在口服抗凝劑或抗血小板藥物的患者中,血腫復發率硬膜下引流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考慮該研究因納入病例數較少,未對進一步分析。結合CSDH發病機理[2]考慮可能是術后硬腦膜下持續引流過程中,可能引流管對硬腦膜產生炎癥刺激更明顯,術后復發風險因而更高。同時亞組分析顯示在高齡患者(年齡≥80歲)中,鉆孔后骨膜下引流死亡風險較硬腦膜下引流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研究表明老齡人群(>70歲)發病率為普通人群數倍[13],隨人口老齡化及平均壽命延長,這一群體發病率將進一步升高。而因而對于老齡患者術后引流方式選擇骨膜下更為有利。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本研究的局限性,雖總體樣本量夠大,但于亞組分析樣本量數據所限,所得結論有待高質量前瞻性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加以驗證。

綜上,CSDH鉆孔術后持續骨膜下引流,作為一種侵入性較小方式,相對于鉆孔后硬膜下引流,在高齡患者中以及有出血風險患者中手術安全性更高,相比于硬膜下引流,鉆孔后骨膜下持續引流并未增加手術并發癥發生風險,同時該方式手術操作更為簡便,具有進一步推廣的臨床意義。

猜你喜歡
骨膜硬膜腦膜
Ommaya囊與腰大池介入對結核性腦膜腦炎并腦積水的療效對比
產前超聲診斷胎兒腦膜膨出及腦膜腦膨出的臨床意義
骨膜反應對骨病變的診斷價值
2020 年第1 期繼續教育選擇題
髓外硬膜內軟骨母細胞瘤1例
2019年第1期繼續教育選擇題
高壓氧在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腦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蒙醫結合微創引流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20例分析
阿托伐他汀聯合中藥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