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工作坊模式開展藝術類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思考

2019-11-15 06:46李娜潘紅
學生之友 2019年1期
關鍵詞:工作坊藝術類生涯

李娜 潘紅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創業帶動就業?!苯逃恳渤雠_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9】3號)文件要求高校要強化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開設就業指導課并作為必修課程。2013-2015年的高校就業年度通知中,連續三年明確提出“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和學科建設”。

2018年上海應屆畢業生人數達17.4萬人,大學生就業問題依然是國家關注的重點。隨著國家戰略布局的調整以及產業結構的轉變,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藝術類大學生在專業學習和個性發展方面具有不同于綜合院校學生的特點,在就業時也出現其特點及問題。如藝術類大學生在就業時存在對職業定位不清、對職場和職業了解不足、自身職業素養不高以及職業能力缺乏等問題。根據國內外高校的探索實踐,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等職業干預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筆者將結合實際工作中職業生涯工作坊的開展情況,探索藝術類大學職業生涯教育途徑。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

舒伯認為,生涯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發展過程,在人的生涯發展過程中,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能力、自我改變等都會隨著時間及經驗而發生改變,從而可以將人的生涯發展劃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和衰退五個連續的階段。成長階段大約是由出生一直到14歲左右,主要的特征是個人能力、態度、興趣及追求的發展。探索階段大約是從15歲一直到24歲,個人嘗試有興趣的職業活動,而其職業偏好也逐漸趨向于特定的某些領域,但這些特定的領域不見得是個人最終的決定領域。

按照舒伯的理論,大學生基本處于生涯探索期,這個階段的任務是使職業偏好逐漸具體化、特定化并實現職業偏好。大學生的主要活動是在學校學習,他們通過學習考試、課外活動、參與社團、社會實踐等活動,對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和價值觀進行各方面的探索。生涯工作坊的開設恰好可以提供給大學生更為豐富的活動及生涯指導的平臺,以幫助大學生更好的自我認知,從而更好地進行生涯探索。

二、生涯工作坊的研究背景

1、國內外生涯工作坊的情況(以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及上海東華大學為例)

關于如何更好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已成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焦點之一。國內外有一些好的經驗可以借鑒,筆者認為其中較為突出的是為大學生開設各種類型的職業生涯工作坊。職業生涯工作坊以小團體的形式,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運用職業咨詢、心理咨詢、職業發展等方法,帶領學生共同參與、體驗、探索、分享和建構的成長過程。在工作坊中,學生通過活動、討論、演講等方式和成員一起探索職業生涯中的問題,尋找自己的盲點,發掘內在成長動力,認識自我的核心價值和競爭力,開發潛能。西方國家的高等院校已經把開設各種類型的職業生涯工作坊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筆者2016年走訪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以下簡稱VCU),VCU藝術學院學生管理中心2016年秋季開展了不同的工作坊:認識你自己、你的職業興趣、你的生涯規劃、就業能力、作品集指導。每一個設計好的工作坊都會開設幾次,學生只需要跟進自己的時間和需要,在網上申請即可參加工作坊活動。近幾年,國內也開始了職業生涯規劃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如上海東華大學陳雁老師“職面人生”生涯工作室,開展了“奔跑吧,東華!”、東華奇葩說、新生適應工作坊等不同主題的工作坊活動。應用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理論作為指導,開展工作坊實踐,學生的職業計劃執行力加強,職業角色的同一性更加完整。

2、應用工作坊模式的優勢

目前,高校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工作方式有講座、個體輔導、團體輔導、就業指導課程及工作坊等形式。而目前采用做多的是講座和就業指導課程兩種方式。講座參與的人數雖然多,但學生投入較低。就業指導課程雖然已經納入高校教學計劃,但多數高校存在課程人數較多,針對性較弱的情況。而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一刀切”、“大鍋飯”的模式顯然不適合思維活躍的他們。

工作坊參與人數在15-30人之間,采用一半講解、一半練習的方式,學生既可以接收知識和理念,也能進行技能練習,成員之間溝通充分,除了社會實踐外,幾乎所有的生涯規劃內容都可以采用工作坊的方式進行。帶領工作坊團隊的老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工作坊主題選擇不同的老師,職業興趣探索主題可以邀請心理輔導老師;面試技巧、簡歷書寫可以邀請企業人力資源專家;各行業發展領域的現狀可以邀請職場校友,參加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類型的工作坊。

三、生涯工作坊的實踐

筆者根據本校藝術類大學生的特點,不同年級設計不同主題的工作坊,2015年至今有近三年實踐經驗,總結如下。

1、一年級新生“自我探索”工作坊。目前學生在高考志愿填報時多數參考父母或相關人士的意見,缺乏對于自身及相關行業的深入思考,導致學生在進入大學時沒有專業探索的內驅力,形成學習無動力現象。大一階段,設立相關自我探索的工作坊,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自我,同時,使用職業信息,幫助學生了解未來專業學科領域,盡早發現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找準努力的方向。該階段主要有心理咨詢教師及專業教師以及高年級學長學姐參與。

2、二年級學生“提升職業能力”工作坊、社會實踐工作坊。通過大學一年級的學習及生活,學生對于自己的未來有了初步的方向,強烈渴望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工作坊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目前自己的各種能力,挖掘潛在的能力。同時,幫助學生了解生涯發展相關信息,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職業知識,鎖定目標。大學二年級學生開始考慮具體的職業目標,工作坊的設置有助于學生更詳細地了解職場環境和職業發展線路,了解具體的工作內容、崗位職責、需求的能力、教育背景、升遷狀況、可能遇到的阻礙等。同時,該階段的學生需要實習、社會實踐等內容的工作坊。初步確定職業群,就需要尋找各種鍛煉和實踐的機會。一直在校園學習的學生缺乏職場能力,包括勞動保護法、職場交往技能、簡歷的書寫及面試技巧等。大學二年級和三年級時專業知識學習的黃金階段,學生如何管理自己的學習,確立課程的學習目的,是這一階段的重要任務。課堂之外,如何利用和分配實踐,也需要學生在實踐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找到自己的方法。

3、三年級學生“重新認識自己”工作坊、畢業方向專題工作坊。經歷了二年級專業課的學習和寒暑期實踐活動,學生取得了新的能力,熟悉更多有關職業發展的網絡,這時需要重新思考并確立自己

的職業選擇。隨著對專業知識學習的深入及對職業領域的探索了解,需要重新調整早起的選擇。在這個階段,需要考慮自己是準備大學畢業就找工作,還是為獲得更高一級的學位準備考研或者出國。在重新確定目標后,有針對性地開設創業工作坊、留學、考研等不同主題工作坊。近年來,國家提倡畢業生自主創業,藝術類專業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藝術類學生在創業時往往存在有想法,卻不知如何落地的現象。這需要專業人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切實的指導;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決定學生需要有較為寬廣的視野,故近年來,在筆者高校畢業后選擇出國深造的學生也日益增多,關于作品集的制作及出國流程等問題,多數學生存在盲區,需要求助中介機構,而市場中介機構魚龍混雜,學生缺乏一定的判斷力,因此需要相關領域的人來指導。

4、四年級學生“強化職業能力”工作坊。大學四年級的學生面對從高校到社會人的轉變,要提前做好求職準備。工作坊主題根據不同就業方向的同學開設大學四年級階段的專題工作坊。 求職工作坊。內容涉及求職途徑、簡歷制作、面試技能、行業介紹等。大部分學生是第一次求職,對于求職途徑、簡歷制作及面試往往缺乏經驗,需要專業人士根據學生的不同行業做個性化指導。比如服裝設計師及市場策劃的職業需求不同,需要區別對待。留學工作坊。內容涉及語言、作品集準備、學習申請事務、專業學習推薦等等。三年級時,學生通過工作坊,有初步的準備,而四年級時,是學校申請的關鍵時刻,需要有專業人士的指導,避免學生走彎路。

應用工作坊模式開展藝術類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我們需要結合藝術類學生的實際情況,改變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實際工作中,摸索出適合藝術類學生的生涯教育內容和方式。

參考文獻

[1]金樹人.生涯咨詢與輔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侯士兵 楊薛雯 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工作坊藝術類生涯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記
吐槽退役生涯
藝術類專訪心得
羅雪芳名師工作坊:攜手共進,聚水成淵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生涯教育:未來已至,未來可期
第二屆“新革命史工作坊”會議綜述
藝術類聲樂高考誤區與思考
一顆負責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第七屆望道修辭學論壇暨‘修辭與語篇’學術前沿工作坊”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