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銀行支付收單業務的發展與變革

2019-11-29 07:05王艷平
大眾投資指南 2019年9期
關鍵詞:收單手續費商戶

王艷平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濟源分行,河南 濟源 459000)

一、支付收單業務的起源與發展

(一)支付與收單的伴生關系

商戶收單業務,又稱POS收單業務,最早起源于20世紀的美國,1950年“大萊俱樂部”成立,向會員提供一種能夠證明其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會員可以用這種卡片在與大萊俱樂部合作的商家進行記賬式消費,商戶將記賬的單據定期交給大萊,由大萊扣除相應的手續費后將資金結算給商戶,這種卡片就是早期的信用卡,這種記賬式消費就是早期商戶收單業務。收單指的就是收取客戶簽字的賬單(賒賬單)這種行為。

商戶收單業務一開始是和信用卡業務緊密聯系在一起的,50年代,發卡機構和收單機構必須為同一機構;60年代隨著美國銀行一系列行動,發卡機構和收單機構開始解綁,收單交易不局限于同一機構;80年代收單業務開始獨立,僅進行商戶簽約,資金的清算劃撥,終端設備和維護的機構出現;90年代信用卡和商戶收單已經成為兩個成熟的獨立的業務。

而在我國,1985年第一張信用卡誕生,我國開始發展自己的收單業務,起初收單業務由各家銀行分別收單,沒有較為統一的標準。1993年6月"金卡工程"實施,建立了POS專業化服務機構,銀聯商戶POS業務產生。2003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對外宣布全國銀行卡聯網目標全面實現,專業化的服務機構也開始出現。2008年至今,我國的收單業務已經和國際接軌,開始有獨立于金融系統的專業化服務機構和上下游產業。

(二)電子支付為收單業務的發展插上了翅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支付方式和支付手段有了創新性的變革,電子支付的出現正是其中的代表,在支付上擺脫了傳統介質,在收單上豐富了線上、線下的交易場景。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將電子支付定義為客戶通過電子設備,用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向金融機構發出支付指令,實現貨幣支付和資金轉移的方式。本文討論的電子支付僅指貨幣支付。

在2005年前,電子支付的主要方式是網銀支付,參與支付的主體是商業銀行。2005年以后,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始涉足電子支付業務,其中主要代表是支付寶,電子支付市場開始快速發展。2005年電子支付交易規模為200億元,2006年500億元,2007年已經到了1000億元,而這個時候的電子支付還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領域,體現在網絡購物交易等方面。到了2010年,移動智能終端在中國普及,各大支付機構陸續推出自己的APP搶占移動支付市場,商業銀行也開始重視這個市場,開發自己的移動支付渠道,線下支付開始逐漸電子化。到了2018年,移動支付的用戶規模已經達到8.9億,全國大部分的城市和地區都實現了移動支付。

(三)以微信、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改變了支付與收單市場的格局

隨著電子支付的迅速發展,支付業務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劇烈變化,從2005年到2013年,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一系列支付平臺逐漸發展起來,二者快速搶占了電子支付結算市場,吃掉了大量的傳統商業銀行的收單份額。以某三線城市的一大型連鎖超市的收單交易為例,2015年該超市的微信支付交易還不到2億元,到了2016年微信支付交易為7億元,發展到2018年超過了20億元。而所在商業銀行的銀行卡收單收單份額則大幅減少,由2016年的22億元,下降到2018年的18億元。

另一方面,由于過于快速的發展,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如支付信息安全存在隱患、市場競爭無序混亂,如何更有效對第三方支付進行金融監管,更科學高效履行反洗錢義務等都亟待解決。

因此從2014年開始,央行對支付市場開始進行整頓。具體政策措施體現為:2014年3月,央行發布了《關于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函》,緊急叫停了虛擬信用卡和二維碼支付;4月,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業務管理的通知》(銀監發[2014]10號);2015 年央行《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出臺;2016年3月央行頒布《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2016年4月央行出臺《非銀行支付機構分類評級管理辦法》;2016年8月央行《二維碼支付業務規范(征求意見稿)》《銀行卡受理終端業務準入規則》相繼出臺,央行還主持成立非銀行支付網絡清算平臺來解決解決線上的支付的清算問題。經過對行業亂象的整治,無序競爭的時代已經過去,支付市場的發展逐漸穩定。

二、商業銀行在支付收單市場的發展中面臨的選擇

(一)收益空間面臨逐年收窄的現狀

商戶收單業務主要來源于特約商戶交易手續費的分成和各項服務費用,在商戶收單業務發展的最初,手續費分成比例相當高,大萊俱樂部的商戶手續費為7%,但是當初因為有保障的交易能為商戶帶來更多的客戶和交易,很多商戶還是愿意承擔此項費用。隨著市場競爭變化,收單手續費逐漸降低,基本維持在2%-3%左右,不同發卡、收單機構有著不同的收費政策。在中國則實行以政府為主導的定價模式,從1992年以來我國進行了6次費率的調整。第一次是1992年12月人民銀行發布的298號文件《信用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確定最低費率1%,最高費率4%,根據行業類別分別定價。第二次是1996年1月人民銀行頒布的26號文件《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將費率下調至2%,后續又經過第三、四次調整,待到第五次,即2013年2月人民銀行發布263號文件《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切實做好銀行卡刷卡手續費標準調整實施工作的通知》大幅下調了費率,餐飲娛樂行業1.25%,一般商戶0.78%,民生商戶0.38%,公益行業0費率。2016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取消了行業分類,進行了借貸分離,使得收單利潤進一步減少。

(二)支付收單業務是商業銀行不能放棄的業務

近年來,電商、第三方支付機構憑借其技術和價格優勢跑馬圈地,迅速搶占收單業務的市場份額,對商業銀行的收單業務造成很大的沖擊,而央行對收單手續費的調整,也進一步壓縮了收單業務的利潤空間,而POS機具的布放、維護依然需要大量的費用,部分商業銀行甚至出了收單業務的收入覆蓋不了成本的問題。

但是對商業銀行來講,收單業務并不能放棄,因為收單業務是聯系銀行和客戶的重要紐帶,一旦放棄收單業務,那么銀行就會成為單純的資本進出賬戶,支付用戶、資金流向、交易性質這些細節銀行將無從知曉。只有通過收單市場,商業銀行能把握個人客戶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趨勢,能更好地了解客戶、分析客戶,還能從商戶端入手,分析商戶的交易數據和資金流動。所以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收單業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業務,為了保證收單業務的市場份額,進行業務轉型迫在眉睫。

(三)絕地反擊要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優勢

經過近年來的發展,支付寶、微信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經有了龐大的客戶基礎。此外,支付機構的移動支付產品天然支持跨行支付,對客戶的吸引力和黏性都優于商業銀行。在客戶結構上,其客戶群也多為青年和中年等對于互聯網金融接受程度較高的人群,活躍度要高于銀行客戶群。規模龐大的客戶基礎以及較高的客戶活躍度牢牢把控了客戶流量的入口,成為商業銀行短期內難以應對的挑戰。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不能一味地和第三方支付去拼搶市場,而是要找到商業銀行所擅長的部分。對于個人客戶,商業銀行可以將支付與消費金融、理財服務等有機結合,例如支持客戶在支付時使用信貸額度等;對于企業客戶,商業銀行在現有收單服務的基礎上,可以縱向整合多種收單工具,提供聚合支付服務,同時配套提供一站式的接入服務、統一的對賬服務、多維度的統計分析等增值服務,滿足商戶多樣化收款的需求,降低其接入的成本及門檻。

三、商業銀行支付收單業務的發展展望

面對支付收單市場的重新洗牌,傳統收益空間的逐步收窄,商業銀行支付收單業務亟須突破常規,開拓業務發展的新曲線。

(一)商戶端賦能

商業銀行不僅要提供給商戶高效便捷的收單服務,還要提供給商戶圍繞著收單業務開展的一系列數據服務、消費金融服務,供應鏈融資服務、現金管理服務、財務管理服務、電子銀行服務等具有創造性價值的增值服務。同時,通過分析客戶支付行為及商家交易信息,實現業務場景、產品規則及信息推送等定制與組合,為商戶提高銷售量提供一定幫助。

(二)客戶端突圍

商業銀行要積極分析客戶支付數據,了解客戶支付習慣及特點,利用綜合化金融服務的優勢,適時為客戶提供信用卡分期、投資理財、普惠金融等金融服務。同時,商業銀行要圍繞社區、校園、醫院、超市、公交等日常生活場景,開展科技和場景的結合,讓銀行的服務直達客戶,形成良好的客戶體驗。要積極參與到新技術應用上來,如通過無感支付系統為客戶提高支付便利和效率。

所以,對于商業銀行來講,要圍繞商戶端賦能、客戶端突圍進行綜合營銷。以某連鎖商超為例,商業銀行為其在人工收銀環節進行聚合支付的改造,同時提供了可以進行刷臉、NFC、掃碼支付等一系列支付方式的自助服務。在對私業務上開展了消費信貸等業務,在公司業務上為上下游供應商提供了普惠金融、資金結算、現金管理等金融服務。商戶端賦能、客戶端突圍是一般第三方公司所無法涉及的,也是商業銀行的優勢和價值所在。

猜你喜歡
收單手續費商戶
淺議“收單商圈”營銷
江蘇贛榆農商行 上線商戶回訪管理系統
淺談當前銀行卡收單行業中“二清”風險及防范對策
商戶小額貸款信用評價模型
大數據時代銀行卡收單業務發展決策思考
壟斷競爭市場下的中國銀行卡產業收單費定價研究
淺談商戶對信用卡業務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