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蔚縣千佛塔年代、特征及保護策略研究

2019-12-02 07:19張振華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9年19期
關鍵詞:佛教文化

張振華

摘 要:佛教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自佛教文化傳入中國,歷朝歷代均留下了不勝枚舉的相關文物古跡。當前,佛教文化的歷史痕跡遍布全國,幾乎各地博物館都收藏關于佛教的文物,河北省蔚縣博物館也不例外。該館藏品千佛塔石造像因其精美的造型,精致的工藝成為館內的重要藏品之一。文章以蔚縣千佛塔石造像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它的年代、特征和保護策略。

關鍵詞:蔚縣博物館;佛教文化;蔚縣千佛塔石造像

河北省蔚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地上博物館”,而蔚縣博物館則有著“‘地上博物館的博物館”的美譽,是河北省面積最大以及建館最早的縣級博物館,館內藏品6800余件[1],其中千佛塔石造像就是其中的珍貴文物之一。作為蔚縣博物館內佛教文化的代表藏品之一,這座千佛塔的年代、特征和保護措施都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

1 蔚縣千佛塔石造像的年代探究

千佛塔是古代常見的佛塔建造形式之一,因其塔身鑄有千佛,故名千佛塔。在我國,千佛塔遍布各地,這些千佛塔中既有真實的高塔建筑,也有小巧的塔形雕塑,每一處(件)千佛塔文物古跡都是我們寶貴的物質文化財富。

蔚縣千佛塔是千佛塔石造像的代表文物之一,全稱河北蔚縣代王城千佛石塔,出土于代王城鎮馬家寨村,原陳列于代王城馬家寨三圣寺內?!拔母铩睍r期,為了保護石塔,人們將其埋入枯井之中,1995年挖出并移回原寺[2]。

關于蔚縣千佛塔的年代,人們多認為其建造于北魏時期。魏晉南北朝,尤其在北魏統一以后,我國的佛教雕塑藝術開始進入黃金時期,北魏的佛塔石造像在我國雕塑史上也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北魏時期,《魏書·釋老志》記載,北魏皇室和民間均熱衷于建造佛塔寺院,佛教盛極一時?,F存建造于北魏時期的中小型石造像佛塔有20多座。通過對北魏佛塔雕塑的比較研究發現,這一時期的石造佛塔高度為20~218厘米,平面寬度為12~44厘米,規模相對較小。造塔使用的石材從質地來看主要有大理石、灰砂巖、砂巖和石灰巖等。這一時期的佛塔形制包括樓閣式層塔、密檐式塔和單層塔。樓閣式層塔的層數不等,但是受中國傳統亭臺樓閣建筑藝術的影響,佛塔也向著高層樓閣式方向發展,北魏方形石塔可以找到一、三、五、七、九層的例證。此外,從內容來看,北魏中小型石造佛塔大致可分為千佛像式和佛傳圖式兩大類,石塔的裝飾紋樣相對簡單,并無過多華麗的修飾[3]。蔚縣千佛塔為方形八層塔(現存八層,原應為九層),高1.5米,灰砂巖石質,塔身雕刻多尊坐佛,塔的形制與北魏開鑿的云岡石窟中浮雕塔相同,據此,可以推斷蔚縣博物館內的這座千佛塔石造像應建造于北魏時期。

2 蔚縣千佛塔石造像的藝術特征

蔚縣千佛塔石造像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樓閣式佛塔造像,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石塔呈四角錐體狀,現存8層,塔身殘高103厘米(塔剎、頂層及塔座缺失)。這尊北魏石雕千佛塔層層塔身,層層佛龕,佛像形色各異,惟妙惟肖。塔身四面鑿龕雕像,每一層的每一面都用疊檐和椽來隔斷,仿木構屋殿形龕,龕柱略微凸起,柱體鑿上、下兩尊坐佛。一、二兩層的雕像有區別,三層以上的雕像大體相同,每一層塔身正中有佛龕。除其中一面的二和三層主尊為交腳彌勒與釋迦多寶并坐像外,周圍各部位包括栱眼壁都雕刻禪座千佛,每一層主尊都是一尊坐佛(圖1),其中有思惟菩薩、脅侍菩薩和供養天與千佛等,塔上現存有浮雕佛像870多尊[4]。塔身原本整體貼金彩繪,但是建造該佛塔的石材為灰砂巖,極易碎裂腐損,歷經千年風云變遷,如今其色彩已淡,僅能辨出遺痕,可辨認出的服飾只有通肩大衣,但是它依然擁有極高的審美藝術價值與歷史文化價值。

與該造像相似的一尊現在收藏在臺灣國立博物館中,這兩件石雕藝術品均是我國北魏時期佛教造像的精品。

3 蔚縣千佛塔石造像的保護策略

3.1 提高保護意識,加強保護力度

文物是我們了解古代文化、認識歷史的最重要載體,具有不可再造性,極其珍貴。我們要重視對文物的保護,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力度。尤其是縣域博物館,雖然它們的規模相對于省市級博物館來說相對較小,但從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角度來看,它們也應得到同等重視。無論是國家政策層面,還是基層管理層面,乃至社會大眾層面,都應提高保護文物的意識,認識到任何一件歷史文物都為我們提供了品鑒歷史、與古人對話的條件。

蔚縣博物館的千佛塔石造像雖然是古代流傳下來的眾多佛教文物之一,但是它的文化價值同樣不可被低估。對于千佛塔,博物館的管理人員要起到帶頭作用,帶動全體工作人員加強重視,明確權利和義務,責任分工到人,安排專門人員監管相對固定的文物藏品,加強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政策注重長期性,讓每一件藏品有組織可歸、有后盾可依。同時,博物館在保證當前工作人員文化素養和工作能力的同時,可以有計劃地組織培訓,進一步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并積極引進專業人才,確保博物館具備一個高素質的人員結構。

3.2 定期維護保養,防損壞于未然

蔚縣千佛塔石造像的建造材質是灰砂巖,質地較為松軟易碎,不易保存,現存的八層塔已經是有所損毀的,所以更應加強對它的保護力度。對于這樣一件珍貴且相對脆弱的文物,一定要從日常的維護保養開始抓起,因為文物不僅需要有針對性地維修,更需要日常的維護保養,小病不治,終成大疾。所謂防患于未然,對于文物來說,注重日常的維護與保養,防損壞于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3.3 完善存展環境,保障文物安全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不只是一件面向公眾展覽的精美藝術品,它們更是溝通古今的媒介,承載著濃濃的歷史厚重感。因此,對于藏品的保護,要從每一個環節入手,不忽視藏品流經的任何一個步驟,從運輸、庫存、展陳等多個環節綜合保護,確保藏品無論處于哪個環境,都是安全有保障的。尤其是對于蔚縣博物館館藏的千佛塔石造像這類易于損毀的藏品,就更加需要關注它存在的每一個環節和步驟。

首先是運輸環節,文物的發現和出土只是它走入現代社會的第一步,其后可能會面對很多運輸過程。蔚縣千佛塔石造像雖然已經進入博物館,但它仍然可能會被運往別處進行展覽或收藏等,不科學的運輸方式將會對文物造成極大的損失。因此,如遇運輸,需提前做好預案,對佛塔的搬運、包裝、安全保衛等方面都要做好周密的布置和計劃,確保順利。

其次是保存環節。文物大部分時間是保存于博物館內,所以博物館的庫房環境就尤為重要。如果庫房的溫度和濕度達不到標準,極易造成文物滋生微生物病害。尤其是對于灰砂巖材質的千佛塔石造像來說,如果環境過于潮濕,會使塔體受潮,加重塔體的不穩固,造成文物損壞。

最后是展陳環節。多數館藏文物的大部分時間是用來展覽的,所以展陳環節的保護至關重要。藏品的陳列設施和陳列方式都會對文物表面的保存狀態產生影響,確保展覽環境能夠最有利于文物保持最佳狀態,這一點是十分必要的,如配置溫濕控制系統,為文物加裝保護罩等。此外,游客參觀也對文物展陳環境有所影響,博物館可以制訂合理的游客管理措施,如控制游客流量,防止游客做出傷害文物的舉動等措施。

4 結語

蔚縣千佛塔是蔚縣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對其研究、保護、利用均應遵循文物傳承的規律。本文對此進行研究,旨在以點帶面,期待更多的專家學者加入蔚縣文物保護工作中,為蔚縣大文旅事業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王元林.北魏中小型造像石塔的形制與內容——以甘肅莊浪出土的卜氏石塔為中心[C]//2005年云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研究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548.

[2]王書林,徐新云.四川南充白塔建筑年代初探[J].四川文物,2015(1):75-84.

[3]劉建華.義縣萬佛堂石窟[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141-142.

[4]李慧娟.塔里木盆地佛教文化遺存現狀及保護研究[J].經濟師,2015(10):25-26+28.

猜你喜歡
佛教文化
千年古剎——凈果寺
充分發揮佛教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明代溫州文學家何白的均州滄浪游記考略
城市化視域下的中國佛教文化景觀研究
貴定縣城鎮建設與陽寶山佛教文化的發展初探
佛教與中華文化發展淵源
營銷視角下的佛教旅游產品開發研究
營銷視角下的佛教旅游產品開發研究
絲綢之路上的西域佛教雕塑
試論儒家孝道思想對佛教文化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