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篆刻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周年訪談

2019-12-10 01:39
中國藝術時空 2019年6期
關鍵詞: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展名錄

采訪: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受訪: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院長/駱芃芃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以下簡稱“國家非遺中心”):作為2009年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名錄項目的牽頭社區(群體),十年來,貴單位在確保項目存續力方面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取得了怎樣的保護成果?

駱芃芃:十年來,中國篆刻藝術院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遺保護中心)的指導和支持下,在確保中國篆刻存續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后繼人才教育培養方面。2007年和2015年,我們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設立了全國首個篆刻藝術的碩士點和博士點。自此,中國在研究生教育層面,有了篆刻藝術的獨立學科。十年來,我們已培養了篆刻藝術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共48名,為國家培育了一大批篆刻專業人才。不僅如此,我們已經舉辦了四屆師生作品展,并出版作品集。

非遺的確認、立檔方面。2014年,中國篆刻藝術院作為項目申報主體,積極參與“金石篆刻”申報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工作。2014年,該項目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和我國國家名錄中均得到確認,對篆刻藝術的保護傳承無疑有著巨大促進作用。

非遺的宣傳、弘揚方面。十年來,中國篆刻藝術院組織了幾十場重大的篆刻藝術主題展,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和發展篆刻藝術上,取得了突出成果。尤其是在展覽展示領域,中國篆刻藝術院創立了很多與時代審美相符合的展覽模式。比如在中華世紀壇舉辦的“金石永壽——中國第一屆壽山石篆刻藝術展”、在恭王府舉辦的“江山多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篆刻展”、在上海世博會舉辦的“紀念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中國篆刻藝術精品展”等。這些展覽以超前的理念、獨特的設計和策劃引領了時代的審美趨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業界的積極評價。

2013年,中國篆刻藝術院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作為“文化共建”項目合作方,建造了中國第一座篆刻藝術館——中國(廣西)篆刻藝術館。與其他美術館所不同的是,它是為展示篆刻藝術作品、文創產品、印章文獻等量身訂做的一座篆刻藝術館。近年來,該館承接了許多重大專業展覽,成為當地宣傳展示篆刻藝術的良好平臺。

十年來,中國篆刻藝術院還在每次展覽活動的同時,召開相關學術研討會,對篆刻領域的前沿、重大問題進行研討,并出版專題性理論成果,在篆刻藝術的理論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國家非遺中心:2009年項目申報時,確立了哪些保護工作目標和保護承諾?回顧十年來的保護歷程,項目履約的實際情況如何?完成了哪些既定目標?

駱芃芃:十年來,中國篆刻藝術院積極開展履約實踐,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注重教育教學工作,促進非遺傳承

一是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設立篆刻藝術獨立學科。二是開展《篆刻藝術教學綱要》編撰工作。三是與中央電視臺數字頻道、中央電視臺第4套節目、中國教育電視臺等媒體合作,共同制作播出《一日一印》《篆刻基本教程》等篆刻講座,得到了很好的反響。

(二)在人民大眾中開展普及推廣工作,擴大非遺保護傳承的社會基礎

在保護承諾中,中國篆刻藝術院提出展開“讓篆刻藝術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專題研討和實踐。2016年,在恭王府舉辦了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全國第一個“走向現實生活中的篆刻藝術展”,就是對這一理念的成功實踐。

2017年起,中國篆刻藝術院作為專業顧問和學術指導,與國家電網合作,出版了篆刻藝術普及讀物——《國網印吧與篆刻應用》和《職工篆刻與國網印吧》,起到了很好的普及推廣效果。

2019年中國篆刻藝術院舉辦“印記中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眾篆刻展”,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以及“大眾篆刻”的理念在人民大眾中廣泛普及和推廣篆刻藝術,取得重大成功。

(三)將中國傳統文化積極進行海外推廣,加強非遺傳播

十年來,中國篆刻藝術院通過一系列展覽和學術交流活動,積極推進中國傳統文化的海外推廣。其中,由中國篆刻藝術院參與策劃和組織、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九屆兩岸漢字藝術節,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舉辦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中國篆刻藝術精品展”,2012年由新聞出版署和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舉辦的“中國印的世界——駱芄芄篆刻書法精品展”及學術演講,2014年赴日本參加的第36屆日本篆刻家協會篆刻藝術展暨日中篆刻藝術展,以及2019年赴英國倫敦舉辦的“駱芄芄篆刻書法藝術展”和學術講座等,均有效推廣了篆刻藝術,促進了國際學術交流對話。

(四)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開展傳承保護

一是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中國篆刻藝術院和西泠印社將“建立杭州到北京印文化網絡平臺”的項目調整落實為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2015年中國篆刻藝術院成立了“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微信公眾號,并于每周三或周五定期推送,反響良好。

二是與我院非遺數字化保護中心合作開展“中國篆刻藝術應用軟件”的研發工作,該軟件于2013年成功驗收,是文化與科技相結合的有益探索實踐。

國家非遺中心:上述保護工作開展過程中有何特色做法、創新之處?

駱芃芃:我們嘗試以新的思路和做法,為篆刻藝術的傳播帶來新的視角與體驗,力求改變業界長久以來沉悶單一的展覽展示方式,進一步提升非遺的可見度。在中國篆刻藝術院舉辦的多項展覽中,我們立足對時代審美的把握和引領,弘揚主旋律,在篆刻藝術的主題展和展覽展示方式上積極創新。比如2008年的“金石永壽”展開創了書齋式開放式藝術展的先河。2009年的“江山多嬌”展創立了室外庭院式篆刻藝術展的先例。2010年,在我的個人展“駱芄芄篆刻書法藝術展”當中,首創了篆刻“印陣”的展示方式。這些都是十分有益的創新探索。

猜你喜歡
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展名錄
劉少寧《堅守·八步沙》
王菽一《大畫西游》
戚鑫宇《待》《紀念》
葉紫《家書》
參展商名錄
北京100種常見鳥類名錄
現行有效的全國無公害農產品檢測機構名錄(2015年)
賽事
國際現代藝術展在釜山
藝術展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