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當代大學生的鮮明特點及對高校思政工作的現實影響

2019-12-14 12:50竇建英
職工法律天地 2019年12期
關鍵詞:理解能力跨文化全球化

竇建英

(200092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 上海)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人類攜手并進、共同發展的戰略高度上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所昭示的那樣,未來的世界越來越呈現出互聯互通、融貫一體的特點,即便是尚處在全球化過程中的今天,資本、文化、信息、商品等在全球范圍內的流通速度也越來越快,幾乎覆蓋到了人類社會的絕大部分角落。馬克思所預測的人類“普遍交往”的生存狀態,也在一步一步走向現實。伴隨著以5G及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全球化正向著更深層面、更廣維度加速發展。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當代中國大學生,無疑具有更為廣闊的國際視野,更為多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選擇,以及較強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獨立判斷能力,但也同時面臨著更大的思想政治及意識形態風險。這既為高等院校開展立德樹人教育帶來了積極因素,也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嚴峻挑戰。

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當代大學生的鮮明特點

1.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多元的生活方式及文化選擇

中國當代大學生出生并成長于中國與世界日益聯通的開放時代,從幼時起就享受著全球化的便利,接受著來自于全世界的信息、文化與商品服務,部分家境優渥的學生甚至早早出國體驗了異域風情,抑或在國外生活讀書,對所在國家的豐富文化有了直接認識。因而,他們有著更為廣闊的國際視野,以及多元的生活方式及文化選擇。

2.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獨立判斷能力

全球化也是文化的全球化,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文化交流成果,以及更為便捷的文化對話和更加全面細致的文化比較,加之大學這一平臺為同學們創造的文化學習與對話的機遇,使得中國當代大學生普遍有著較強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獨立判斷能力,也因而有著更為全面和國際化的認知結構,更能適應全球化時代的人才素質要求,同時,也有著較為強烈的個性特點,追求在多元文化環境中獨樹一幟。

3.當代大學生在政治思想及意識形態領域存在較大風險

除了接受全球化帶來的種種便利之外,毫無疑問,極端個人主義、極端自由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以及歷史虛無主義等腐朽思想也會伴隨全球化的過程,在校園內外流傳和潛伏,市場經濟條件下物欲橫流的社會現狀,也助推了此類問題的蔓延。這使得部分大學生不能及時在正確思想的指引下,建立起完備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會因為太相信個人的獨立判斷,排斥外部教育,而使得思想產生重大的偏差。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個人成長,也可能會給身邊、給社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二、上述特點對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現實影響

從積極的一面來看,全球化背景下當代中國大學生較高的綜合素養節省了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時間和溝通成本,為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了良好的群眾基礎,使得高校思政工作者避免了大量的基礎和重復工作,進而能夠集中心力補足存在的短板,針對有需要的群體開展有側重的思政教育。但從消極的一面來看,當代中國大學生較強的個性特點,以及在多元文化選擇上的應對失據,和對自我判斷的偏執相信,都對思政工作的實際開展造成的重大阻礙。

1.復雜的輿論環境影響了思想教育的實際效果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之下,任何文化事件都不能被孤立地看待。當代大學生活躍的言論表達和維權意識,使得無論是現實中還是網絡中,都充斥著對同一熱點事件觀點各異甚至互相沖突的評議,加之事件本身的復雜性,以及信息傳播的便利性,似是而非的話語和空口無憑的謠言經常占據著新聞頭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無論是對學校內部出現的事件的處理和評論,還是對學校外部發生的事件的解說和探討,都可能面臨著來自學生們的批評,極個別同學還會表達一些激烈的見解。而事情的真相以及對真相合理合情的解釋與引導,很有可能在這復雜的輿論環境中被淹沒,進而影響到當代中國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完善。

2.多元的文化選擇威脅了思政教育的主導地位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當代中國大學生面臨著多元的文化環境,既擁有著進行文化選擇和生活方式選擇的空前權利,同時也面臨著選擇失誤甚至遠遠出離正常軌道的潛在風險。比如,在有些心懷不軌的境外勢力和國內執迷不悟的網絡大V的刻意引導下,部分缺乏辨別能力的大學生,要么沉迷于極個別資本主義政治學理論家架空歷史與現實,編織的極端個人主義和極端自由主義的政治話語中去,每每以道德和思想制高點的占據著自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行不符合實際狀況的評論甚至抨擊;要么因各種原因,對高校思政教育極為厭倦,嗤之以鼻,未能端正態度;要么沉迷于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之中,瘋狂拜金,缺乏底線意識;要么不顧家庭實際情況,肆意出入高檔娛樂場所,耽于享樂,要么成長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缺少人文情懷。如此種種,都是當代大學生身上所表現出的精神病態。而這些錯誤思潮的存在和蔓延,無疑會威脅到思政教育的主導地位,使得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推進受到阻礙,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受到嚴重的威脅。

綜上所述,在全球化背景下,當代中國大學生無疑具有更為廣闊的國際視野,更為多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選擇,以及較強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獨立判斷能力,但也同時面臨著更大的思想政治及意識形態風險。這既為高等院校開展立德樹人教育帶來了積極因素,也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嚴峻挑戰。面向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者只有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以我為主的基本立場,自信開放的寬廣胸懷,正視多元文化環境的存在,敢于大膽利用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才能興利除弊,培養出敢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猜你喜歡
理解能力跨文化全球化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淺談如何運用閱讀技巧與策略提高小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認知風格與大班幼兒閱讀理解能力的關系研究
閱讀理解差,美國損失大
新舊全球化
全球化減速:全球化已失去動力 精讀
好奇心與全球化是如何推動旅游新主張的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論跨文化交流中的沖突與調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