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興農 讓勝利后勁十足

2019-12-19 11:57文丨李佳旭
遵義 2019年24期
關鍵詞:壩區遵義市蔬菜

文丨■ 遵義雜志社全媒體記者 李佳旭

紅絲上壩萬壽菊基地 (田東/攝)

遵義,因革命的轉折被賦予紅色的基因。然而,受自然環境、地理位置、社會經濟發展基礎薄弱等因素制約,消滅貧困、全力推進同步小康成為時代賦予她的新使命。

在這場攻堅戰中,產業扶貧是重點也是難點。近年來,遵義利用一切有利條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奮力向這場輸不起的戰役發起了總攻。特別是在產業發展上,有力增強了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推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同比增長20%以上,為實現遵義在全省率先全面脫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讓遵義今后在鞏固勝利果實的進程中后勁十足。

以壩區推動產業革命

近日,綏陽縣枧壩鎮黃魚社區500畝壩區蔬菜基地迎來采收季,每天都有近20名村民在田間來回忙碌著,將花菜采收、裝車,一片繁忙景象。

枧壩鎮黃魚社區擁有1900余畝壩區農田,今年以來,該鎮以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盤活閑置土地及低效土地資源,大力實施四季輪作,種植多種精品蔬菜助農致富增收。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的花菜已經采收了半個月,平均每天的采收量在5000斤上下,總采收量預計在15萬斤左右?!?/p>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比ツ?,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大力推進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在耕地十分稀缺的情況下,拿出最好的田土種植效益高、見效快的經濟作物。為貫徹落實好這一精神,遵義市把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一項重要工作進行部署。

遵義市500畝以上壩區共228個,耕地面積達58萬畝,為統籌推進各縣(市、區)建設任務,遵義在全省首創“壩長制”的高位推動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一個壩區、一名領導、一套方案”工作運行制度機制,真正形成以壩區為內核的強大合力。同時,結合產業革命“八要素”,還創新提出了“四新一高”工作思路,即培育新品種、引進新技術、發展新模式、形成新業態,實現高效益。

當前,遵義全市上下結合壩區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已編制完成了壩區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實現“一壩一策”。還明確了創建層次,確立了15個樣板壩區、72個達標壩區、141個一般壩區,實行分類推進、分步創建。

一年來,遵義市充分依托自身的資源稟賦,推進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取得突出成效,不斷增強了抓好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的信心和決心。

湄潭縣官堰壩區瞄準市場需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著力發展香蔥產業,常年穩定在2300畝左右,2018年就實現產值4000多萬元,如今,每天都有上萬斤香蔥從官堰村的田間地頭發往貴陽、重慶等地;匯川區上莊壩區有830畝,平均每天向中心城區供應蔬菜15000公斤,壩區種冬瓜每畝種600棵,每棵產30斤,僅冬瓜一季畝均產值就達2萬元;新蒲新區南坪壩區算好收入賬,精選蔬菜產業,用對種植模式,找準銷路,600多戶村民收入是4年前的5倍多……

目前,遵義500畝以上壩區發展蔬菜169.83萬畝、食用菌種植1.43億棒、酒用高粱種植106萬畝、中藥材種植163.05萬畝,辣椒種植212.56萬畝。在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的東風吹拂下,縱橫阡陌的壩區成為了一塊塊載滿希望的田野,正朝著建成現代山地特色農業的樣板田、科技田、效益田,輻射帶動全市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前進。

山海相連助力發展

去年,上海援黔干部、道真自治縣掛職縣委副書記周靈為當地農產品打開銷路費勁了心思,不僅讓自己有了“賣菜書記”的外號,也讓道真蔬菜成為了網紅。

道真種植出的蔬菜品質好、無污染,但外面人不知道。蔬菜售賣不是沒有,但既無規模,也不長久,更談不上幫助貧困戶脫貧。周靈想到,農業產業化是道真的扶貧支點之一,現在要重新設計路徑,破解以前沒能破解的種種癥結。3年來,周靈帶著當地干部和農民建立起蔬菜產供銷體系,生產環節請來上海農科院的專家做技術指導;流通環節設立產品標準、統一品牌標識、建成追溯系統;銷售環節從產地直通超市,把所有流通環節的增值部分都留在農民手里。

在周靈的奔走下,上海為道真援建了育苗溫室、蔬菜大棚、冷鏈物流中心,并提供全方位的農業技術支持。如今,道真運出的每一份蔬菜包裝上都印有二維碼,消費者用手機掃碼便可追溯蔬菜生產的全流程,道真高原蔬菜的品牌也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認可。

周靈是第二批上海援黔干部中的一員,今年7月,第三批上海援黔干部也已經走馬上任,他們肩負中央使命,承載上海重托,滿懷老區情誼,扎根基層、無私奉獻,為遵義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貴州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遵義,是這片主戰場之中的重要戰場。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由上海對口幫扶貴州遵義,7年來,滬遵兩地堅持“民生為本、教育為先、產業為重、人才為要”的指導方針,一路攜手前行,也結出了累累碩果。

高層互動、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交流、智力幫扶……在一系列攜手奔小康的有力舉措中,產業扶貧的作用尤為重要,而如何結合當地特色發展優勢產業,從而激活貧困地區的發展潛力,上海的援黔干部們沒少動腦筋。

對口幫扶中,上海方面一直堅持“組團式扶貧”,這意味著不是一家上海的企業,而是多家上海企業參與其中,從產、供、銷全產業鏈參與協作,從而帶動當地農戶、合作社廣泛參與。為此,兩地成立了滬遵消費扶貧聯盟,通過持續開展“遵品入滬”“黔貨出山”,搭建上海對口幫扶地區特色商品展銷會等平臺,遵義市農特產品源源不斷地進入上海消費市場,在帶動貧困群眾增收的同時,形成了“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消費扶貧新模式。2019年,實現產業合作到位資金74億元,遵義農產品通過各類渠道在滬銷售達1.8億元,直接帶動了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遵義市扶貧辦負責人介紹,接下來,遵義將繼續深入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行動,做好滬遵高層對接、提升產業合作質量、深化人才交流往來、加大扶貧產業宣傳推介,不斷提高滬遵扶貧協作質量和水平,努力將滬遵扶貧協作打造成東西部扶貧協作示范區和升級版。

筑牢脫貧的基石

“香榧是長效產業,10年左右的香榧樹才能達到豐產期,2018年,公司2萬畝基地里,香榧產量達到8萬斤,按照市值20元錢一斤計算,實現收入160萬元,其中,80萬元用于村民分紅?!痹趧沾ㄗ灾慰h石朝鄉這個曾經的全省極貧鄉鎮,近年來呈現出了“一棵樹”的扶貧效應。貴州務川萬年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曹泮相介紹:“如今,大漆村有2萬畝香榧基地,與462戶1724人利益聯結,其中貧困戶有137戶,一個產業連起一片人心,撐起一方發展?!?/p>

農業產業化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務川按照“一長兩短”產業扶貧工作思路,結合自身優勢和“六個一”產業基礎,全力打好產業增收“陣地戰”,因村因戶實施產業項目,形成“村村有致富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格局。

2019年,遵義全市上下緊盯極貧鄉鎮務川自治縣石朝鄉、深度貧困縣正安縣和34個深度貧困村,持續打好脫貧攻堅“四場硬仗”,預計實現全市剩余13.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剩余4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務川自治縣順利通過評估驗收、成功實現了脫貧摘帽,正安縣也已達到脫貧退出標準預計能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脫貧的基石在產業,守住脫貧攻堅戰役勝利果實的重點也在產業。今年來,遵義市深推產業革命,增強脫貧“造血”功能,牢牢把握產業發展“八要素”,累計調減低效籽粒玉米180萬畝,大力發展茶葉、辣椒、紅粱、方竹筍等優勢產業,扎實“春季攻勢”“夏秋決戰”,有力推動產業結構更加優化、質量更加高效。

遵義市積極推進旅游產業扶貧,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全市鄉村旅游經營戶達到6716戶,超過10萬貧困群眾掙上了旅游錢、吃上了旅游飯;全市累計發放“特惠貸”貸款50.78億元,覆蓋1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積極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模式,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69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8261個、家庭農場1396個,實現100%的貧困村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群眾在產業鏈、利益鏈中的占有份額大幅提升……投產茶園200萬畝,發展蔬菜250萬畝、辣椒210萬畝、食用菌2.3億棒、酒用高粱110萬畝、中藥材185萬畝、竹林400萬畝,畜牧總產值突破200億元。特別是立足資源稟賦特色,大力發展周期短、見效快、效益好的產業,確保了“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役中,遵義市盡銳出戰攻下堅中之堅,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目標,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讓黔北大地處處綻放幸福的笑靨。在接下來的征程中,遵義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不斷取得脫貧攻堅新戰績,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猜你喜歡
壩區遵義市蔬菜
我為旗幟增輝
——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老年大學校歌
貴州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第九小學四(4)龍思泉中隊
奇怪的蔬菜
普安縣新店鎮窯上壩區茶葉種植氣候適宜性分析
豐收
蔬菜
遵義市關工委:圍繞示范抓鞏固“五好”組織顯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遵義市楓香鎮花茂村考察
水庫壩區沖刷漏斗的形成機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