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通最后一公里

2019-12-19 11:57文丨
遵義 2019年24期
關鍵詞:仁懷市龍江攻堅

文丨■ 遵義雜志社全媒體記者 陳 濤

山清水秀,萬木蔥郁,黔北大地一片生機盎然。

這些年來,遵義市通過推進脫貧攻堅與“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深度融合,累計解決63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公路通車里程突破3萬公里,完成農村“組組通”硬化路1.2萬公里,在全省率先實現30戶以上村民組飲水安全全覆蓋和組組通硬化路,實現100%的行政村有供電保障、通光纖網絡和4G網絡。

其中,飲水安全和農村公路的建設尤為突出,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夯實基礎、強化支撐。村民們都說:“脫貧攻堅的好政策,真是讓我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變化?!?/p>

告別喊“渴”歲月

無水、無電、無路,吃上一口白米飯也是奢望,這是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舊時的模樣。

為解決喝水、灌溉等難題,老支書黃大發帶領村民們歷時36年,在絕壁上硬生生鑿出一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當地村民說這是“生命渠”,并稱它為“大發渠”。

這條渠,為團結村帶來了汩汩清泉,帶來了白米飯,更帶來了村莊的新景象?!皶r代楷?!秉S大發的精神與榮光,正在為這片土地帶來脫貧攻堅的希望。

說到遵義農村飲水問題,自然得提到入選“2018上海市精準扶貧十大典型案例”的“黨的政策好水往高處跑”。

都說水往低處流,但在務川自治縣地處高山的部分村組,卻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創造了“水往高處流的奇跡”,把山腳下的水通過自然能提水抽到高差幾百米的山頂,有效解決了制約高山、半高山地區脫貧與發展的嚴重缺水難題。

上海援黔干部介紹,我們針對務川世代缺水的難題,結合當地地理地貌、自然環境這些特點,引進了上海淼匯能源科技公司的一個國家科技創新金獎的項目——自然能提水,就是不用電、不用油,讓水往高山上跑。

因為有了水,不僅讓群眾告別喊“渴”歲月,更讓當地的產業得到發展,上海圣華副食品有限公司來到分水鎮天山村養雞,四川德康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生豬養殖場落戶在天山村……

播州區芶江鎮吉心村是一個缺水程度和團結村不相上下的地方。曾經,走進村子看不到一處水井,只看到一兩口破爛不堪且已廢棄的水池。

當地人說道:“以前這里吃水,是從一塊田的田角處刨開泥巴,有一股很小的冒水,當地村民都來舀水,遇到天干的時候,要一路下坡到幾公里以外的溝里去背。后來,村民自發修建了接山水的水池,才吃上了‘望天水’?!?/p>

播州區供水公司了解情況后,自籌資金44.2萬元組織實施吉心村脫貧攻堅飲水工程項目,僅僅用了29天,讓500多名村民吃上干凈放心的自來水。

通水那天,一位80多歲的村民看著籠頭里流出的自來水老淚縱橫,“沒想到活到這個年紀,還能用上這么干凈的自來水,感謝共產黨?!?/p>

“在政府沒有幫我們修水井、水池之前,每到干旱時節,我們就要到幾公里外的地方去擔水,一挑水要花一兩個小時左右。有時候實在沒有辦法,政府就只有請來灑水車、消防車,為偏遠點的村民送生活用水?!眳R川區高坪鎮金塘村村民盧永華說。

過去每逢夏秋季節,高坪鎮條件偏僻的村寨就會發生不同程度旱災,這不僅影響農作物收成,還會給當地農民帶來嚴重的飲水困難,到山下挑水、在房頂上蓄存雨水便成了村民們飲用水的唯一來源。盧永華感嘆:“如果不是脫貧攻堅建設,今年我們又要靠天吃飯了?!?/p>

匯川區板橋鎮白果村地處半山,山勢陡峭,水資源嚴重缺乏。村民吳才德說起用水這個話題,立刻就打開了話匣子,“那時候,吃水都是靠肩挑?,F在,我們村幾百多戶村民都用上了自來水,淘米、洗菜、洗衣服這些都方便得很?!?/p>

打好脫貧攻堅戰,基礎設施須先行。從此,小康水潤澤高山深谷、鄉村原野,大山里的老百姓告別了“吃水貴如油”的歷史,用上渴盼已久的放心水、幸福水,這給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地好處,也讓小康生活離他們越來越近。

一條路千山萬水

“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晴通雨阻、山高路陡”,人行走都難,更別說通車。這曾經是遵義農村交通的真實寫照。

不通路,老鄉們視野就被擋住了,看不到大山外的精彩;不通路,老鄉們與外界的聯系就被隔斷了,過不上現代生活;不通路,老鄉們的山貨就運不出去,擺脫不了貧困……

翻閱遵義市交通這本厚重的書,人們欣喜地看到,伴隨遵義經濟社會后發趕超、跨越發展的步伐,全市農村公路建設在壯麗行進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曾經,出行難一直是道真自治縣忠信鎮明星村村民的痛,路不便更為他們的生活帶來貧窮。沒有完好的路,就沒有汽車愿意來,300元拉一趟東西也沒司機來。村民們好不容易種植的農產品,靠自己一次一次的背出去,一天下來他們也背不到多少。

只為點亮“萬家燈火”(劉續/攝)

經濟要發展,交通要先行。茅臺集團對口幫扶道真自治縣,特別將支持交通建設作為減貧摘帽的重要抓手。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就讓明星村村民的夢想變為現實。

“路一直是我們村最大的問題,這是明星村第一條修好的路,最像樣的路?!标惔髲娭钢矍暗穆氛f,路通了,車子就來了,我的孩子們也回來了。以前他們在外面打工,自從路修好了,他們就回來和我一起搞藥材種植,不用再擔心因為路不好,而賣不出去東西。

仁懷市五馬鎮魚孔村村民楊志會像往常一樣,習慣性地坐在村口曬太陽。有人走上前問她,“老人家,前面這條通村公路修通后,你家生活有變化嗎?”楊志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有,家里的高粱熟了,一車就運到酒廠,還賣了個好價錢!我們還買了輛新的農用車?!?/p>

他們交談中提到的這條路,是仁懷市五馬至李村通村油路。說起這條路,五馬鎮的一位姓任的菜商深有感觸:“公路通了后,我就買了一輛小貨車,專門收購蔬菜到仁懷市和遵義市賣,一天也能掙個幾百元。算下來,比以前在外面打工強多了?!?/p>

一條條路蜿蜒于山間,串聯起一座座沉寂的大山和一個個封閉的村落,帶給了群眾從未有過的幸福感。它們除了讓人們走出山外方便了,還能讓人們更快速地接觸外面的世界。

在仁懷市茅臺鎮楊灣村開雜貨鋪的李明凡告訴記者:“以前,我們這里的道路是一條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不說,而且還非常窄,我到鎮里進行采購,來來回回要折騰3個多小時?,F在,路修通了,只需撥打一個電話,貨品就能送到家門口?!?/p>

紅花崗區深溪鎮龍江村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卻也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村莊?,F在,村民們走在龍江村的第一條路——龍江路時,他們都說:“從這條路開始,我們村就不斷地變化著,終于有了今天的好生活?!?/p>

這條路,當年由龍江村黨委書記楊健帶頭所修。那時候,面對龍江村基礎設施落后的現狀,在上級投入資金不夠的情況下,他帶領全村自籌,并帶著大家一起干,不分晝夜,任勞任怨。晚上,怕新修的路被人開著摩托車碾壞,他就開著自己的車值守在旁邊。

而今的龍江村,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水泥路橫貫東西,村民們的“小洋房”掩映其間,除了生活環境的變化,還可以看到新建的文體廣場和村級辦公陣地,配備“一站式”黨務村務服務大廳、農家書屋、愛心屋、健身場所和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等便民服務點。

要想富,先修路。上世紀八十年代,這句由山區農民率先喊出的樸素口號,之所以風靡全國、流行至今,就在于它揭示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發展規律。

從市區到鄉鎮,從鄉鎮到村寨,再到每戶農家院落,這一條條公路,成為遵義老百姓與外界更好溝通的橋梁,成為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路,更是成為當地群眾帶來富裕和夢想的幸福路。

猜你喜歡
仁懷市龍江攻堅
龍江少年愛冰
仁懷地方酒企2019年產量23.6萬千升
中國酒都·貴州仁懷食品生產許可證(SC)獲證酒廠名單(截止2019年2月11日,共506家)
既要繼續攻堅 也要防止返貧
脫貧攻堅應及時清理“淤堵點”
勇于擔當 主動作為 積極打造龍江人民調解工作升級版
圖讀龍江經濟
龍江大美濕地組畫——羅恒
互助:“聯動”方能攻堅
仁懷市關工委開展“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宣講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