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湄潭:合力戰貧困 筑路奔小康

2019-12-19 11:57文丨瞿欣含
遵義 2019年24期
關鍵詞:湄潭縣湄潭全縣

文丨■ 瞿欣含

湄潭縣茶園人家(瞿欣含/攝)

近年來,湄潭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鄉村振興同步謀劃、同步實施、同步推進,始終聚焦“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認真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脫貧措施,持續打好“四場硬仗”,下足繡花功夫,做好精準文章,“六三合力”戰貧困,共筑新路奔小康,打響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攻堅戰,實現一年一個新進展,奏響了一曲感天動地的茶鄉戰歌,譜寫了百姓富生態美茶海湄潭新篇章,順利通過國務院第三方評估考核,實現脫貧摘帽。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110.16億元,財政總收入10.65億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2047元、13351元,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達97.8%。

三線聯合 開辟決戰決勝路

湄潭縣推進黨政線、業務線、幫扶線三線聯合,壓實責任開辟決戰決勝路。建立“三聯一會”、“4321掛幫”和企業“幫村聯戶”等機制,鞏固形成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的大扶貧格局。

建立縣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雙指揮長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指揮部,以縣為統籌、鎮為戰區、村為陣地、組為網格、戶為目標,組建15個鎮級指揮部、119個村級指揮所和駐村小分隊、963個網格,抽派3000余名干部到鎮、到村工作,發動2000余名鄉賢寨老協助參與,形成上下聯動、立體高效的攻堅體系。以遍訪貧困村貧困戶活動、周二集中幫扶日活動等形式,常態化開展惠民便民行動。省市縣213家單位掛幫15個鎮(街道)、64個貧困村,11483名干部職工結對幫扶貧困戶,281家企業與村結對幫扶、雙向互派,做到“不脫貧不調整、不脫貧不脫鉤”。主動對接上海市楊浦區對口幫扶工作,落實幫扶項目和幫扶資金,大力推進脫貧攻堅。

三產融合 拓寬發家致富路

湄潭縣始終堅持以產業發展為支撐,特色農業、綠色工業、生態旅游三產融合,拓寬發家致富路,讓產業扶貧挺起了脫貧攻堅的“鐵脊梁”,成為“國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縣”。

2017年,湄潭茶園達60萬畝,覆蓋全縣64個貧困村,綜合收入102億元,惠及全縣8.8萬農戶35.1萬人,成為貴州省茶產業第一縣,并被評為“中國茶產業扶貧示范縣”。

全縣還建成優質稻基地20萬畝,特色果蔬基地34萬畝,優質烤煙基地5萬多畝,形成“村村有經濟實體、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致富門路”的產業格局。湄潭縣規劃打造了一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率先建成首個全省綠色食品工業園區,同步建成4個鎮級創業園,轉移就業2萬余人。延長產業鏈,打好生態牌,湄潭著力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構建以山水田園風光和茶旅一體化為主線的全景域旅游體系,全縣建成旅游扶貧示范區25個,帶動發展茶莊、茶樓等830家,農民通過景區打工、銷售特產、餐飲服務、入股聯營等渠道實現增收。

三生璧合 打開生態文明路

湄潭以鄉村振興為引領,以生態生活生產空間融合發展為目標,全力實施以村莊整治為重點、黔北民居新村建設為標志的特色美麗鄉村建設,打開生態文明路,為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夯實基礎。

全面實施“安居行動”,投入資金13.7億元,實施各類整治46730戶。目前,全縣已規劃建設美麗鄉村示范點216個,實施村莊整治點820個,新(改)建黔北民居7萬多戶,農村居住條件改善率達98%;強力推進“通暢行動”。全縣投入資金18.11億元,累計新(改)建城鄉公路2078公里,實現鎮(街)柏油路通達率100%,行政村、自然村寨砼路通達率100%。榮獲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稱號;有序開展“整治行動”。堅持村莊規劃建設“一圖一表一說明”和黔北民居“七大元素”基本要求,以“七改一增兩處理”為核心,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實現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2017年9月,第三次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在湄潭縣召開,對湄潭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2018年2月,遵義市政協副主席、湄潭縣委書記魏在平受邀參加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外記者見面會,向中外媒體展示了產業興、人氣旺、生態好、環境美的鄉村新貌。

三保組合 筑牢民生福祉路

湄潭縣堅持民生優先,教育扶貧保入學、醫療扶貧保健康、民生政策保底線,織牢民生“防護網”,實現惠民利民。舉全縣之力籌集資金解決困難群眾“不愁吃、不愁穿”等問題;以實施“特惠貸”等金融扶貧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通過開展低保提標、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四重”醫療保障、教育扶貧資助、臨時救助等系列民生工作,竭力為困難群眾脫貧“輸血”,助力脫貧攻堅。

湄潭縣堅持“創新載體扶志向、技能培訓扶智力,法治教育扶正氣”,從觀念更新、技能培訓、法治扶貧入手,讓貧困群眾既富“錢袋子”,更富“腦盤子”。

積極探索實施“群眾會+”農村社會治理模式,廣泛融入“群眾會+村規民約、群眾會+流動法庭、群眾會+法治宣傳、群眾會+公共安全協會”等內容,以共治加自治,夯基固本凝聚民心。大力開展“話脫貧、感黨恩、謀發展”等活動,形成“以勤勞致富為榮,以等靠要為恥”的理念,營造“村比村、戶比戶”“我脫貧我致富”的比學趕超氛圍。

湄潭縣1987年成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以來,30余年持之以恒,傳承經驗抓改革、圍繞發展抓改革、突出民生抓改革,探索發展路徑,破解發展難題,不斷釋放改革活力,激發了脫貧攻堅的活力源泉,實現農村資源“活”起來、農村要素“動”起來、農民腰包“鼓”起來。

湄潭以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主線,持續推進農村改革,取得四大歷史性貢獻。土地制度“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稅收制度“戶戶減負、均衡減負”、集體產權“四確五定”和入市改革“五明五定”改革成果,先后被國家政策文件吸納并在全國推廣,成為全國農村改革的示范樣板。2019年10月1日,在建國70周年大慶之日,湄潭作為基層農村改革先鋒代表,縣長李勰受邀登上了國慶群眾游行的“希望田野”彩車。

猜你喜歡
湄潭縣湄潭全縣
湄潭縣開展2021年“開學季·關愛行”助學活動
四十年巨變數字看發展
湄潭茶園
湄潭縣茶葉產量與氣候關系
鑒賞
貴州湄潭:建管護運 四好通途 致富農村
金沙縣召開2014年全縣關工委工作推進會
妙筆生花
2007-2008年度油菜“3414”肥料田間試驗總結
更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