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安:盡銳出戰 勝利在望

2019-12-19 11:57文丨賈越峰
遵義 2019年24期
關鍵詞:正安縣攻堅精準

文丨■ 賈越峰 遵義雜志社全媒體記者 楊 韜

新州鎮頂箐村村民向慶容采收方竹筍(趙永章/攝)

窮,是正安長期以來的標簽,并曾一度成為“貴州省勞務輸出大縣”。追溯正安貧窮落后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由于交通不暢。正安不沿邊,不沿海,典型的西部內陸城市。俗話說,路通財通。隨著近幾年,銀百高速、遵務高速的開通,正安的困境才略有改變。但是已經遲了,一不小心就戴上了一頂全國深度貧困縣的帽子,在周邊兄弟縣、區(市)都已經脫貧的情況下,唯有正安,還在貧困中掙扎。

11月20日,遵義市政府網站發布了一條重磅消息,《關于貧困縣(正安縣)退出市級專項審查公示》,意味著正安離脫貧攻堅工作邁進了一大步,即將迎來全面的勝利,這和當地脫貧攻堅搭建的組織架構、調整的產業結構等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正安縣為確保實現2019年圓滿精彩出列目標,從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底,實行總攻決戰“四步走”。第一階段(6—7月):抽派近5120名干部全脫產駐村作戰,用一個月的時間,全力開展各類攻堅短板摸排,確保底數精準;第二階段(7—10月)用三個月的時間,全力開展補齊短板;第三階段(10—12月)開展查缺補漏工作,推進人居環境大提升,提升群眾認可度;第四階段(12月)全力迎檢。

會剛剛開完,縣政府大樓又立馬成為一座“空城”,當地干部告訴記者,基本工作模式就是一般干部駐村工作,副縣級領導在鎮指揮,縣四家班子領導隨即走訪抽查。

為奪取深度貧困脫貧攻堅全面性勝利,正安縣根據第一階段摸排情況,因村因組施策,因戶因人施策,實行“四個一”工作模式,進一步精準攻堅打法,確保村村過關、組組過關、戶戶過關、人人精準?!八膫€一”即:一村一臺賬,即村級作戰隊建立“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臺賬,掛圖作戰,倒排工期,精準銷號;一組一繪圖,即以村民小組或片區為單元,將產業和農戶“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繪成示意圖,精準按圖銷號;一戶一方案,即以戶為單位,結合農戶的短板弱項,明確干部銷號責任,精準制定脫貧方案;一人一辦法,即按照脫貧攻堅不掉隊一人的原則,對貧困人口貧困特點充分研判,因人施策,確保人人精準。

記者在正安縣土坪鎮見到了正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楊德遠,他家就在140公里外的遵義,卻幾個月沒有回家,手機里不時傳來各種各樣的問題,修路、修房子、解決貧困戶的切實問題。和戰爭片中一線指揮官不斷接收電臺傳來的戰況以及及時決策指揮戰斗十分相似。

2019年5月8日,省委書記孫志剛在滬遵扶貧協作第九次聯席會議上提出:“正安縣要在2019年打贏深度地區脫貧攻堅戰,在全省率先實現深度貧困縣脫貧摘帽”。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正安縣結合“脫貧攻堅打法不精準專項治理”要求,擬定了“三步走、三個一”攻堅思路,由41名縣級領導駐鎮督戰,112個縣直部門“一把手”親自帶隊駐村,抽調縣局干部1095名、鄉鎮干部1100名,與原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2265人共同組建了154支村級作戰隊,同時發動全縣12359名幫扶干部參與攻堅。

通過盡銳出戰,精準出擊,形成了千軍萬馬齊上陣、干群一心戰深貧的壓倒性態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攻堅效果。秋雨中,正安的山間野外,霧氣朦朧之中,有一支力量,他們的名字叫共產黨員、基層干部,試圖托起這貧瘠的山梁,早日插上勝利的旗幟。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選準產業是產業扶貧的關鍵。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的決策部署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圍繞縣委、縣政府“2+4”產業發展布局,正安縣狠抓內部結構調整“一調四改”,走上了一條產業集群化、規?;l展的道路。

第一個“集團軍”當數正安茶產業,在周邊湄潭、鳳岡以茶產業為支柱產業,并發展情況良好,口碑市場都不錯的情況下,近年來,正安縣摸著石頭過河,走差異化發展的道路,立足生態資源優勢,搶抓茶產業發展機遇,準確定位,科學規劃,將以白茶為主的茶產業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和富民產業,通過政府推動、基地拉動、大戶帶動、農戶主動、效益驅動的發展模式,推進正安茶產業在基地建設、加工升級、品牌打造、市場開拓、質量安全等方面全面提升。

截至目前,正安全縣累計建設生態有機茶園23萬畝,其中白茶15萬畝,培育茶葉企業153家;聚力打造的“正安白茶”公共品牌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準保護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等稱號,其品牌價值超過4億元。全縣茶葉年產量3438.63噸,年產值33770.64萬元。全縣茶園覆蓋20個鎮(鄉、街道)138個行政村,帶動5萬戶近20萬人,其中貧困戶6651戶29607人,帶領茶農人均因茶增收3000元以上。

第二個“集團軍”是方竹產業,全縣金佛山方竹林面積22萬畝,原生天然方竹林6.5萬畝,人工方竹林15.5萬畝,主要分布在廟塘鎮、桴焉鎮、新州鎮、碧豐鎮、小雅鎮、樂儉鎮、土坪鎮和九道水國有林場等區域。其中新州鎮5.5萬畝、碧峰鎮2萬畝、桴焉鎮2.2萬畝、九道水國有林場2.5萬畝、廟塘鎮5.5萬畝、小雅鎮1萬畝、土坪鎮2.5萬畝、樂儉鎮0.8萬畝。帶動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典型的靠山吃山。

第三個“集團軍”是高粱,今年,正安縣與遵義糧油(集團)簽訂訂單面積3萬畝,實際完成種植訂單高粱3.3萬畝,涉及該縣14個鎮(街道)99個村1.266余萬戶;其中貧困戶4098戶,種植面積1.008萬畝。全縣調減玉米種植高粱0.961萬畝,占調減總面積的17.55%;通過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流轉土地種植高粱面積0.8069萬畝,總產量在8000噸以上,可實現產值4900萬元以上。

第四個“集團軍”是吉他產業。從2013年第一家入駐的吉他企業到如今發展到了54家吉他或其相關配套企業,解決就業13978人,其中貧困戶1294人,帶動6690人脫貧。這讓正安從外出勞務輸出大縣,一躍成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大縣,與此同時,正安的工業發展正式步入新的階段。

四大產業,恰如四個重拳,加上烤煙、養殖等其他短平快的產業,在富民增收的同時,增強了正安縣地方發展的內生動力,破解了外出務工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讓正安有了脫貧攻堅的底氣,具備了盡快出列的可行性。

桃子坪村,屬于桴焉鎮,是縣級深度貧困村。一條山路在深山密林里曲折蜿蜒,絕處逢生。當地的村干部告訴記者,現在好多了,兩年前越野車都無法開進來,只有摩托車勉強能進入,與世隔絕,是正安縣有名的光棍村。

正安縣脫貧攻堅總攻開始以來,以前冷清的村子一下字熱鬧起來,20多名駐村干部蜂擁而至,開展走訪排查,收集問題,解決問題,路不通就修路,房子不能住人就修房子,產業薄弱就幫助發展產業,如今這個村已經建設好了5個集中安置點,在山野之間,峰回路轉,一棟棟兩三層高的黔北民居安然佇立,門前有休閑活動廣場,運動器材一應俱全。

“農村人離不開土地,所以我們基本都會選擇就近安置?!碧易悠捍逯Р繒洍铋L友介紹道。

姬安頂是建檔立卡的精準脫貧戶,今年64歲,之前因為房屋破敗,無法居住,村里在集中安置點給了他屋基地,讓他修房子,如今老兩口住在100平方米的房子里,偶爾下地干活,周邊做一些零工,加上子女在外務工收入自給自足,按照先行標準脫貧出列已經沒有任何問題。

“我們也不想窮,但是沒有辦法,現在政策好了,政府幫我們修了房子,幫助我們發展產業,我們應該要滿足,更應該要爭氣,爭取早點脫貧出列。我打算把在外面務工的兒子叫回來,搞養殖,現在路通了,又不愁銷路,應該很快就能致富了?!标P于未來,姬安頂60多年來,第一次有了打算。

與他們家一墻之隔的姬安余家情況如出一轍。離開了老房子,住上了新房子,特惠貸入股分紅加上公益性崗位在村里掃地每個月的收入,日子越來越好。

“十三五”期間,正安縣規劃搬遷5585戶25582人,其中2016年在8個鄉鎮實施了12個安置點,共計搬遷9459人,2017—2018年在縣城工業園區實施1個集中安置點,共計搬遷16350人。為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該縣全力聚焦“五大體系”建設,切實提高后續扶持管理實效,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確保群眾搬得放心、住得順心、過得舒心。

今年以來,正安組建合唱、嗩吶、舞蹈等10余支隊伍,開展了“廣場舞大比拼”“夕陽紅大合唱”“主題黨日活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進一步融洽鄰里關系,豐富社區文化。并組織有關部門黨支部聯合開展“送文化進移民社區”活動、張貼宣傳標語、提供現場咨詢服務、發放宣傳冊等,把農民工維權、尊老愛幼、社交禮儀等知識送到社區,引導群眾講衛生、講文明、講團結,促進了思想觀念、生活習慣、文明意識的全面轉變。

相較于其他地方的脫貧攻堅工作,正安今天取得的成績可能更加不易,長期以來的貧困積重難返,正安以“人海戰術”深入貧困一線,曉民情,知民意,一戶一策,有針對性地破解貧困難題;與此同時,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發展步伐,推進產業向縱深發展;從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進行雙向扶貧,這是一場必勝的戰役,正安人輸不起。

猜你喜歡
正安縣攻堅精準
精準防返貧,才能穩脫貧
既要繼續攻堅 也要防止返貧
脫貧攻堅應及時清理“淤堵點”
正安縣“三變”改革工作推進情況及打算
精準的打鐵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正安縣銀杏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
精準扶貧二首
互助:“聯動”方能攻堅
正安縣召開2016年全縣老干部、老年教育暨關心下一代工作會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