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孝剛:背著藥罐兌現承諾

2019-12-19 11:57文丨
遵義 2019年24期
關鍵詞:沙堆村民

文丨■ 邱 勝

很多人一直在重復追問著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信念是什么?

對這個問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信念,余慶縣關興鎮沙堆村村主任劉孝剛的信念是在生命進入倒計時刻,仍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直到戰至最后一刻,為的是能夠兌現為村民許下的20個諾言。

篳路藍縷啟山林

“田大塊,土大丘,三年兩不收,婆娘兒女累的七八齁”,這是過去外來人對關興鎮沙堆村的總體印象。

沙堆所轄村有唐家溝、田溝、毛家溝、堰溝、開水溝、荒溝、大山、糧山、尖山、榜上等37個村民組,從字面上你大概可以知道這個地方曾面臨三溝兩岔、蓬斷草枯、鳥飛不下的窘境。

有誰能料到,就是這個曾經都不愿意將自家閨女嫁到這不毛之地的“窮山溝”,如今卻是另一番景象。

走在沙堆村青石板鋪成的鄉間小路,一排排路燈鱗次櫛比,道路旁垃圾箱排放整齊,公廁內衛生干凈整潔,新蓋的居民樓房高大而亮敞,甚至在民房周邊還修上了球場、娛樂場所,以往凋敝冷清的沙堆村變得活躍起來。

在田間地頭,以往是茅草叢生的貧瘠土地種上了“美國紅桃”,風吹動,紅桃樹迎合著山邊邊的綠茶葉漾起一波波綠浪。

對這一切,沙堆村村民都說這是劉主任的功勞。

2004年,劉孝剛參加競選當選為沙堆村黨支部副書記,2013年,他又以滿票當選為沙堆村村主任。

12年的村官情結,他帶領沙堆村建橋修路、發展產業、改善民生……破除了沙堆村一窮二白的愁城困局。

一直以來,沙堆村經濟底子薄、地區條件差、水源枯竭、田少旱地多,貧困發生率高達29%,是省級二類貧困村。

52歲的沙堆村村民楊孔維站在干凈的水泥路上告訴記者,那個時候一出門就是爛泥巴坑坑,每逢下雨天,腳后跟就全部陷進泥巴坨坨里,三米一個坑,五米一個坎,大人幾乎不會讓老人出門,生怕摔著、磕著。

劉孝剛把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他心里很清楚,制約沙堆村發展的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路不通。

于是,在2013年當選村主任的那一年,他爭取項目資金320萬元,帶領村民苦戰寒冬三個月,以戰天斗地、開山鑿路的現代“愚公”精神,將3米寬的糧山公路拓寬成4.5米寬,一條長7.5公里的道路硬化順利實施,讓8個村民組1251人從此踏上新“馬路”,走進新生活。

這還不夠,鄉村路村村通是他向村民許下的承諾,在此基礎上,劉孝剛讓公路逐年延伸,如今的沙堆村,公路像玉帶一樣纏繞著,串連著山里的村村寨寨、家家戶戶,受益群眾達1800余人。

截至目前,沙堆全村通組公路已全部硬化、集中居民區都裝上了路燈、小康寨建設穩步推進……

櫛風沐雨砥礪行

2015年9月24日,劉孝剛到遵義醫學院進行體檢復查,CT檢查結果顯示“肺癌伴肝轉移晚期”,一向開朗的劉孝剛也沉默了,兩個女兒哭得撕心裂肺,妻子王亞蘭哭得死去活來。

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化療的日子里,劉孝剛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已經不多,每每想到村里還有多少路還沒硬化、多少戶村民還沒脫貧、還有項目還在施工,劉孝剛就倍感度日如年、如坐針氈。于是,劉孝剛用手機與村里溝通,保持對各方面工作的了解,并適時提出指導意見。

余慶縣紀委駐沙堆村干部郭榮華回憶說:“去年11月到貴州省腫瘤醫院去看劉孝剛的時候,走進病房就看到他病床的床頭柜上堆滿了工作資料和他那些隨身記錄著村里瑣事的筆記本。那個時候,劉孝剛正躺在床上拿著一大摞資料在看?!?/p>

郭榮華勸他,你現在的任務是好好治病,別的再大的事情都先擱一擱。

劉孝剛卻說:“今年的項目多,來得也不容易,再加上一定要保質保量完成,不去現場,我實在是放心不下??!”

他多次給醫生提出要出院,醫生問他為什么要出院,劉孝剛說,年底了,很多事情都還沒做,實在放心不下。

直到有一天,他從電話里得知涼水、田溝土地整治群工矛盾突出,村民站在挖土機前阻止施工……劉孝剛坐不住了,拖著虛弱的身體,直奔施工工地。

當一大股中藥味襲來,阻止施工的村民看到了病重的劉主任出現在現場,驚呆了,也深深地感動了,終于,中斷了幾天的機械轟鳴聲又在工地上響了起來……

化療致使頭發脫落后,醫生叮囑劉孝剛要保暖,避免病情加重,因此他出門都必須戴上帽子。自此,劉孝剛從醫院回來后,頭上多了頂帽子,背上背了個藥罐子。

為了能堅持工作,他每天以喝中藥緩解病痛,短短的幾個月,把100多斤中藥材熬煎的近1000斤中藥湯液,裝進隨身背著的藥罐子里。

為了不拖工作進度,他總是走得最晚,第二天又提著藥罐子奔波在各個村組的每一個角落。為了沙堆村的脫貧任務,他每天總把承諾的20件事情掛在嘴邊,說那件事情完成了多少,哪些事情沒有完成,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把這些問題記載在他那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

劉孝剛的病情一天一天惡化,痛苦在一天天加深,他自己卻非常樂觀,而且毫不忌諱地笑稱自己是“三子主任”,頭戴帽子,背上罐子,手里本子。同事們和村民們每每在這個時候,都忍不住鼻子發酸,眼淚淺的人,淚水在眼眶里打轉轉。

赤子之心為人民

在劉孝剛家的外墻上,一排紅色大字依然醒目,“做率先發展的帶頭人、當人們群眾的貼心人”。這句話是去年劉孝剛搬新家時找人寫上去的。事實上,他的確做到了。

如今,紅字猶存,斯人已去……

字是紅色字,心是赤子心,為民心。

王運蘭是沙堆毛家溝村民組的一名姑娘,結婚到余慶后,便和丈夫前往昆明做門窗生意,中途涉及到遷戶口和辦理相關手續。這個時候的她帶著剛生下的小孩,往返辦理極其不便,因為牽涉農業戶口轉非農業戶口,辦理起來非常麻煩,曾委托父親多次辦理未果。

劉孝剛知道這件事后,親自協調各個部門幫助王運蘭辦理了戶口遷移和醫???。此外,家中老人及大小事務都得到劉孝剛無微不至的照顧,因此,王運蘭一直想找個機會當面道謝。

在得知劉孝剛病危的消息后,王運蘭當即購買了人生的第一張飛機票,連夜奔赴回家,如此“奢侈”的舉動,只為當面道聲感謝。

50歲的曾新云是開水溝村民組村民,幼時被火燒傷身患殘疾,2003年妻子便去世,膝下有一女,因為女兒生孩子大出血在湄潭第一人民醫院去世,于是便去醫院打鬧討說法,最后被公安機關拘留。

劉孝剛知道后,在村委會出具相關證明將他保釋出來。因為他是殘疾同時也是村里的低保對象,回來后,劉孝剛便引導他搞種植方面的發展,還向政府爭取7500元將他的房屋進行了維修。

按照計劃生育的要求,曾新云妻子、女兒離世,政府當有補貼。在劉孝剛幫助下,為曾新云爭取到30000元錢補貼?,F在的曾新云,有了住房,生活也安定了下來。

這就是劉孝剛,一個用生命托起人民福祉的人。

舍棄小家為大家

“我不能讓所付出的努力曇花一現,不能停頓,不能倒退,否則就對不起組織的信任。成績和榮譽屬于過去,我的明天將會怎么樣,我真的不知道。但是,我將以今天作為我前進征程的新起點?!?/p>

這是2016年7月,劉孝剛獲得優秀共產黨員表彰后在大會上的發言。正如發言所說,為了工作,他沒停止過。

他舍小家,為大家,把大部分時間用來工作,只騰出極少數來陪伴家人。

他曾跟妻子說,等兩年村里發展了,有時間了,帶你一起去浪水灣、飛龍寨、紅渡看看……如今,成了無法兌現的承諾。

而面對群眾,他進千家門,訪千家戶,對每個村民乃至低保戶、弱勢群體情況了如指掌。堰溝村民組村民黃安青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村民黃安青因為家庭條件窮,母親很早就改嫁到安微。從小就身患小兒麻痹癥的黃安青在輪椅上一坐就是28年,生活上基本是隔壁娘娘幫著照顧。有時候實在忙不過來,他就只有餓肚子。劉孝剛把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從2005年當選為村支書開始,劉孝剛隔三差五就去看黃安青一回。時間久了,只要劉孝剛腳一踏進院壩,他準知道是劉支書來看他了,這又是他最高興的一天。

劉孝剛每次來看黃安青,總要給他送去干糧和小東西,并鼓勵他要怎么面對生活并且堅強活下去,這么多年從未間斷過。

當聽到劉孝剛去世消息時,他泣不成聲……

劉孝剛的摯友宋方有還記得他們最后一次見面。那是臨近9月的早晨,宋方有早早出了門,在村委會后面,他看到了臉色蒼白、身體虛弱的劉孝剛正吃力地修理著村委會后面的雜草,刀子有些拿不穩了。

看著他虛弱的身體,宋方有著急地跑過去捂住他的刀說,你干嘛不好好休息,還跑來修草、修樹?

劉孝剛輕輕地說,在我走之前,我把這里打整一下,以后你也要經常來幫助打掃。

在他清理完村委會后面的雜草和垃圾不到4天,劉孝剛走了……

劉孝剛出殯那一天,狹窄的院壩里、院壩外擠滿了前來為他送葬的600余人,這些人哭成了一片。

斯人已去,風范長存!劉孝剛走過的足跡、留下的身影會激勵更多如他一樣有信念的人繼續前行。

猜你喜歡
沙堆村民
有了“紅色代辦員” 村民辦事不出村
西瓜種植讓村民過上“甜蜜”日子
科學種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數
吉蘭泰鹽湖綠洲檉柳灌叢生長與沙堆形態特征的關系
“斑”小狗的沙屋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小沙堆
對應:海邊的沙堆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